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良好教育的要訣
    警醒!1995年 | 12月22日
    • 什麼可以幫助孩子出於污泥而不染,甚至在學校有出色的表現呢?孩子學業良好,關鍵往往在於長輩,尤以孩子的親生父母為然,是否對他們關懷備至,悉心扶助,對其學業成績深感關注。一位高中生認為,父母關心子女的確關係重大,她禁不住說:「要不是父母大力支持,子女根本不能從學校的惡劣環境中挺過來。」

      大部分教師都心有同感。紐約市一位教師聲稱:「許多學生之所以能夠完成學業,並取得優異成績,往往都在於一個共同特色,就是父母處處扶持,事事協助。」

      父母支持,關係重大

      去年《讀者文摘》深入探討以下的問題:「有些學生的成績比別人優越,究竟原因何在?」該雜誌得出的結論是,「穩固的家庭有利於孩子上課學習。」在這樣的家庭裡,父母不但愛護子女,還悉心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標準,為他們定立適當的目標。可是,一位家長卻指出:「你如果對校內情況一無所知,就很難給孩子正確的指引。」

      為了熟悉學校的情況,做父母的最好親自視察環境。一位母親不時到學校探訪,她寫道:「在學校的通道上,污言穢語不絕於耳。少年人隨時隨地親吻愛撫,簡直旁若無人。這樣的情景要是搬上大銀幕,就會被列為青少年禁看的成人電影了。」父母只要親自前往學校看看,就會體驗到現今要孩子學業良好、品行端正是多麼困難的事。

      《美國教師1994》一書的評論確實意味深長:「學生一旦遭受暴力侵犯,就大都會抱怨,父母很少跟學校聯絡,例如與個別的教師會面、出席家長會,或到學校探訪等。」

      一位關心子女的母親表明,做父母的需要採取什麼行動。她說:「要親自到學校視察!好讓學校當局知道你關心子女的學業。我經常到學校探訪,不時在上課期間列席旁聽。」另一位母親強調維護子女權益的好處。她解釋說:「我的孩子前往校務處約見輔導員,但無人理睬。第二天,我陪同孩子上學,學校當局不但對我殷勤接待,還不厭其煩地幫助我的孩子。」

      這位母親共有四個兒子。她進一步強調,學校所舉辦的活動要是跟孩子的學業有關,做父母的就要表現興趣。這位母親說:「要出席學校開放日,參觀校內的科學展覽。關於學校所舉辦的活動,只要孩子有分參與,做父母的就該應邀出席。你可以趁機跟孩子的老師會面。他們需要知道,你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教師一旦知道你關心子女的學業,就會樂於撥出時間,格外用心教導你的孩子。」

      與教師通力合作

      學校有時在晚上舉辦家長會,讓家長教師彼此熟識、互相配合;但有些父母也許認為,他們有其他要事處理,無暇出席這樣的聚會。老實說,既然教師盡力幫助你的孩子從學校教育得益,又有什麼比出席家長會,跟教師交換意見更能造益你的孩子呢?家長教師通力合作的確舉足輕重!

      為了使家長教師互相配合,俄羅斯有不少學校都有個好安排。學校指定的作業會一一記錄在功課冊上。功課冊是記錄學校活動的日程表。學生必須天天攜帶功課冊上課,老師如果要求查閱,學生就須要出示。此外,學生也要讓家長查閱功課冊,因為學校規定家長每週都要在冊上簽署。維克托·洛巴喬夫在莫斯科居住,子女都是學齡兒童。他說:「父母可以從功課冊知道,子女有什麼作業要做,取得怎樣的評分等級。」

      今天,教師時常抱怨,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漠不關心。美國一位中學教師指出,有一次他發了63封信給學生家長,告知他們孩子的學業成績欠佳。但只有三位家長作出回應,主動跟他聯絡!

      這樣的反應真教人悲嘆!做父母的應該對孩子的教育深感關注,這是他們應盡的本分。一位教育學家說得不錯:「正規教育的首要宗旨在於支援父母,幫助他們培育下一代成為負責可靠的成年人。」

      因此,做父母的應該主動熟識孩子的老師。一位家長指出:「要讓教師知道,他們隨時都可以打電話跟你聯絡。」關於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做父母的應該歡迎,甚至鼓勵教師開誠布公。父母應該提出以下的具體問題:孩子有沒有引起麻煩?他是否謙恭有禮?他有沒有曠課?他是否準時上學?

      教師的評語如果對孩子不利又怎麼樣?不要一下子就假定老師沒有說實話。令人遺憾的是,不論在家還是在崇拜處所,許多年輕人都顯出一派誠實正直的樣子,暗地裡卻過著雙重生活。因此,做父母的要懷著尊重的態度聆聽老師的意見,然後查明老師是否所言不虛。

      孩子放學回家

      做父母的,你們通常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下班回家?精疲力竭?灰心喪氣?孩子放學回家,情緒也許比你更低落。一位父親勸勉說:「要讓孩子覺得放學回家是賞心樂事。孩子們大概整天都不好過。」

      如有可能,做父母的最好在家迎接孩子放學。一位母親指出,「你如果不在場,孩子就不能向你述說當天所發生的事了。所以,我總是在家等待孩子放學回來。」做父母的不但需要熟悉孩子的所作所為,也要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他們要花很多時間和精神,心平氣和地深入探索,才能洞悉兒女的內心世界。天天相互溝通是很重要的。

      紐約市一位小學教師評論說:「學校制度面臨危機,學生的道德標準江河日下。孩子由於天天耳濡目染,也難免受到影響。」他勉勵做父母的:「要敏於留意孩子的內心思想。無論你多麼疲倦,你都要花時間逗引孩子說話,誘他吐露真情,從而糾正錯誤觀點,灌輸正確的價值標準。」——箴言1:5。

      同樣,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學教師建議:「不要僅是籠統地問孩子學校有什麼事發生。如果要造益孩子,就要明確具體、直截了當地問他有關當天的校園活動。父母無需嚴格查問、刻意窺探;他們可以跟孩子閒談聊天,從中了解學校的情況。」

      美國教育部長理查德·賴利囑咐做父母的:「要坦率地跟子女,尤其是十多歲的子女,討論有關吸毒、酗酒的害處,讓子女知道你想他們懷有怎樣的價值標準。不管你感到多麼不自在,你都要私下跟孩子開誠布公,這樣做也許能夠幫助他們懸崖勒馬,避免抱憾終生。」

      做父母的,尤其是在會眾持有職責的父親,千萬不要讓兒女覺得:你實在太忙,沒有時間傾聽他們的心事。兒女細訴心曲之後,你可能會深感不安;不過,你倒要用面部表情、言行舉動表明,你很高興他們向你表白心聲。一位學生提議:「子女如果談論同學在校園內濫用藥物、放蕩不羈,做父母的切勿大驚小怪。」

      現代家庭紛紛破裂,許多孩子都沒有跟父母同住,因此可說是「孤兒」。(約伯記24:3;29:12;詩篇146:9)基督徒會眾通常可以提供合適人選,向有需要的年輕人多加扶助。你可以伸出援手嗎?

      獎勵勤學、培養責任感

      與文章起頭所提及的拉托雅截然不同,大部分青年人都荒廢學業。有半數以上需要父母不斷督促才肯學習。論到自己的兒女,紐約市前任學校總監約瑟夫·費爾南德斯說:「我們在家實行強制學習時間。我們提供不同的書刊給兒女閱讀,鼓勵他們前往圖書館借書參考。我們向孩子表明,他們要優先關注的,就是準時上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另一位學校行政人員說:「我們要讓子女隨時都有源源不絕的課本、故事書可讀,讓他們手不釋卷,就像我們縱容他們,使他們隨時都有電視、電影、錄像帶可看,隨時都可以流連商場一樣。」兒女做功課的時候,做父母的也許可以在附近作個人研讀。這樣,兒女就可以看出你非常重視教育。

      在許多家庭裡,電視成了妨礙孩子溫習功課的罪魁。一位教育學家指出:「年輕人滿18歲的時候,已花了2萬2000小時觀看電視,但上課時間只不過是1萬1000小時。」做父母的可能需要限制兒女觀看電視的時間,他們本身也許只能偶爾觀看。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撥出時間跟兒女一同學習,一起閱讀。要天天查看孩子的家庭作業。

      兒女在上課期間會有很多作業要準備。他們有能力應付嗎?你如果在家悉心訓練孩子負起責任,他們就會應付得來。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安排他們料理某些日常家務。要求他們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誠然,你要花很多精神才能訓練孩子承擔責任,但這樣的訓練會幫助孩子培養所需的責任感,以求日後學業有成,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

  • 良好教育的要訣
    警醒!1995年 | 12月22日
    • [第10頁的附欄]

      父母可以怎樣做

      ✔ 要熟悉孩子的學校;不論是教學方針,還是學校當局對你的信仰和價值標準所持的態度,你都要了解清楚。

      ✔ 要熟識孩子的老師,盡量跟他們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

      ✔ 要認真關注孩子的家庭作業,經常跟他一起閱讀。

      ✔ 要管制孩子所觀看的電視節目,也要限制觀看時間。

      ✔ 要留意孩子的飲食習慣。無益的零食可以產生不利影響,使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學習。

      ✔ 要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精神不振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 要盡量幫助孩子選擇益友良朋。

      ✔ 要成為孩子的知己。他需要穩重可靠的朋友,越多越好。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