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與宗教——水火不容?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科學與宗教——水火不容?
宗教是一種思想的傳染病,這樣說最貼切不過吧?——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
宗教與科學有時被人視作不共戴天的兩個派系。在一些人看來,兩大陣營之間劍拔弩張,永無寧日,只有等到其中一方壽終正寢,另一方才能高奏凱歌。
駐守一方陣營的是一些科學家,譬如化學家彼得·阿特金斯,他認為宗教與科學彼此兼容是「不可能」的。阿特金斯聲稱,「把任何東西的起源歸於上帝,都是一種智力低下的行為,更不用說把上帝視作萬物之源了」。
另一陣營則由一些篤信宗教的人組成。他們認為,科學使人對上帝的信心全然崩潰。這些人堅信,今日大行其道的科學是個騙人的東西;科學揭示的客觀事實或許不離真相,但科學對於客觀事實的曲解,卻逐漸削弱了虔誠信徒對上帝的信心。生物學家威廉·普羅文就曾說過,達爾文主義意味著「倫理道德沒有根基,生命沒有終極意義」。
然而,壁壘雙方的錯誤主張,或是無從證實的臆斷,也有分促成這種對立局面。多個世紀以來,宗教領袖一直提倡謬誤教條和神話傳說。他們的教導不但與現代科學發現相悖,也跟聖經背道而馳。例如,羅馬天主教會曾經非難伽利略,因為他正確地推斷出,地球是環繞太陽旋轉的。伽利略的觀點與聖經沒有絲毫矛盾之處,只不過與當日教會的教導唱了反調。另一方面,科學家聲稱生命是與上帝無關的,萬物是從無生命的物質進化而來;這一回,他們就錯把無從驗證的理論當作客觀事實了。難怪他們嘲笑宗教信仰不合科學。
那麼,科學與宗教可以並行不悖嗎?可以。事實上,已被實踐證明的科學與正確的宗教並不矛盾,反而互相補足。
-
-
萬物起源,哪裡尋得?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萬物起源,哪裡尋得?
科學沒有宗教,就是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是瞎子。——愛因斯坦
我們所處的時代日新月異,規模前所未及。來自太空的新發現迫使天文學家不斷調整關於萬物起源的觀點。許多人對宇宙著迷不已,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激發他們提出兩個古而有之的疑問:宇宙與生命從何而來?為何存在?
讓我們把目光轉到另一個方向,看看人類本身。新近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也提出了兩個問題:紛繁密集、形態各異的生命從何而有?如果有一位造物主,他是誰?人類基因藍圖錯綜複雜,一位美國總統有感而發:「我們正在學習上帝用來創造生命的語言。」參與基因解碼的一位主要科學家謙卑地說:「我們對自己的操作指南掃了第一眼;從前這本冊子只有上帝知道。」但是,問題依然懸而未決:生命從何而來?為何存在?
「兩扇窗子」
一些科學家聲稱,宇宙的一切運作都能通過科學的理性分析來解釋,根本不需超自然的智慧。但是許多人,包括科學家在內,對這個觀點存有異議。他們既鑽研科學,也查考宗教,結合兩者來認識世界。他們覺得,科學的作用是探討人類和宇宙的來源,宗教的主要作用則是揭示這一切存在的原因。
對於這種認識世界的雙重角度,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這樣解釋:「科學和宗教好比兩扇窗子,人們透過窗子向外張望,試圖理解外面那茫茫宇宙。」
作家威廉·里斯-莫格說:「科學研究可計量的物體,宗教則探究那不可計量的。科學既不能證明某種道德理念或審美觀念是否高超,也不能證明它們是否卑劣。同樣,科學既不能證明上帝存在,也不能證明他不存在。我們不需科學根據,也會關愛鄰人、尊重人的生命。……有人說,沒有什麼存在的東西是科學不能加以證明的;這種說法荒謬之至,幾乎把我們生活中所珍重的一切都排除在外了,既排除了上帝、人性,也排除了愛、詩歌、音樂。」
「拜科學教」
科學家的理論常常依賴假設,這些假設似乎要求某種宗教般的信念。舉個例子,論到生命的起源,大多數進化論者持守的見解,都需要他們對於某些「教義」表現信心。理論與事實常常混為一談。當科學家利用自己的權威影響人盲目相信進化論時,他們的潛台詞其實是:「你用不著為自己的品行負責,因為你只不過是生物、化學、物理的產物。」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說,宇宙「沒有設計,沒有目的,沒有善惡之分;人和物各不相干,一切都無關重要」。
為了維護這樣的信念,一些科學家存心忽略其他科學家巨量的研究,因這些研究成果抵觸了他們理論的根基。活細胞的產生有賴於複雜分子的合成;根據數學的或然率分析,即便我們等上數十億年的時間,複雜分子也不可能碰巧產生。a因此,在生命起源這一問題上,許多教科書傳授的「教條」都是站不住腳的。
相信生命碰巧產生比相信創造更需要信心。天文學家戴維·布洛克評論:「不相信有造物主的人,需要比相信的人有更堅定的信念。人如果聲稱上帝不存在,他的說法其實只是依靠信念支持的空泛假設,是無從驗證的。」
科學發現確實使得一些科學家肅然起敬。愛因斯坦承認:「思想比較細密的科學家幾乎都有某種宗教情懷。……自然法則顯得和諧,展現出一種超卓不凡的智慧,叫人驚異錯愕,不能自已,於是宗教情懷油然而生。與這種智慧相比,人類所有的理性思維及活動都不足稱道,難與為匹。」然而,這種宗教情懷不一定叫科學家相信有一位造物主,一位有個性、有感情的上帝。
科學的局限
對科學知識與成就表現恰如其分的尊重是適宜的。然而,許多人會同意,儘管科學研究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卻不是知識的惟一 源頭。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觀察界定自然現象,探討分析這些現象怎樣 產生。
科學使我們得以洞悉物質宇宙,即一切能被觀察得到的事物。但是,不論科學研究多麼深入,它永遠不能解答關於目的的疑問:宇宙究竟為什麼存在?
作家湯姆·厄特利說:「有一些疑團是科學家永遠無法解開的。也許,120億年前確曾發生過一場大爆炸,但是為什麼?……粒子究竟從何而來?大爆炸發生之前,宇宙中有什麼呢?」厄特利總結:「科學家永遠無法滿足人類的求知慾,這一點似乎越來越清楚了。」
不懈的求索探問為人類積纍了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從未證明人類不需要一位上帝,只是證實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多麼複雜精妙,多麼令人懍然生畏。許多熱愛思考的人都覺得,合理的結論是:無論是DNA、驚人的生物多樣性,還是物理法則、化學反應,都說明了造物主的存在。沒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指向相反的結論。
「相信上帝不是迷信」
如果宇宙的背後確有一位造物主存在,我們不可能憑藉望遠鏡、顯微鏡或其他科學儀器去認識他,去理解他的旨意。看看陶匠和他塑造的一個花瓶吧。對於花瓶本身的研究再充分,也不能解答它為什麼被造。要想知道為什麼,得問問陶匠本人。
對於宗教怎樣幫助填補科學留下的真空,分子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說:「我不會運用宗教去解決基因組排序的問題;同理,我也不會藉助科學去了解超自然的事物。在解答諸如『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或者『人類為什麼具有屬靈需要?』此類令人關注的大問題上,我發覺科學不能叫人滿意。很多迷信觀念曾經風行一時,隨即銷聲匿跡。對上帝的信仰不是這種曇花一現的東西,這說明了相信上帝不是迷信。」
解釋人類存在的意義
在回答人類為何存在、提出人生目的的同時,正確的宗教還會提供生活指引,也會給人價值、道德、倫理的標準。談到這一點,科學家艾倫·桑德奇說:「我不會到一本生物學專著裡去尋找生活指引。」
全球各地有幾百萬人已經知道,到哪裡能找到生活指引。關於以下問題,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尋得正確而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我們何去何從?問題是有答案的。答案在哪裡呢?在最古老、最廣為分發的神聖典籍——聖經裡。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創造地球時特別以人的福利為念。以賽亞書45:18說:「他創造大地,不是徒勞的;他塑造大地,[目的]是要給人居住。」他使大地具備人所需的一切,不是僅僅維持人的生命,而是要使人充分享有生活的樂趣。
上帝授予人類職責去管理地球,「耕種」「料理」大地。(創世記2:15)聖經還告訴我們,知識和智慧是上帝的恩賜;我們應該以愛心和公正彼此相待。(約伯記28:20,25,27;但以理書2:20-23)人如果認識並接受上帝對人的旨意,就能找到人生的目的和意義。b
科學與宗教之間看來存在巨大的分歧,熱愛思考的現代人怎樣才能彌合這一裂痕?有什麼指導原則能助人成功呢?
[腳注]
b 詳見《人生有什麼目的?你怎樣才能尋得?》冊子,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7頁的附欄或圖片]
科學家怎樣說
有些人以為,既然科學家大多沒有宗教信仰,也不想捲入科學與宗教之爭,對於宗教和神學的話題,他們大概都會三緘其口吧!誠然,有些科學家確實如此,但我們絕不可一概而論。請聽聽以下幾位科學家怎樣說:
宇宙是有開始的。宇宙為什麼會從無到有呢?科學家沒法解釋。答案就是上帝。我相信聖經是真理,是上帝啟示的。生命那麼精妙、那麼複雜,背後非有一個智慧的主宰不行。——肯·塔納加,美國地質測量局恆星地質學家
各種知識之間的歧異,科學與宗教之間的矛盾,大都是人為造成的。……認識創造物跟認識造物主互相關聯。——恩里克·埃爾南德斯,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物理及理論化學系教授兼研究員
我們越深入研究[人類基因組],就越了解內裡複雜的結構,越清楚其中巧妙的相互關係。我們看出,這一切都是來自一位智慧超卓的創造主,一個有智慧的本源。——杜安·吉什,生物化學家
科學和宗教沒有矛盾,兩者都在追尋同一真理。科學表明,上帝是存在的。——化學教授D.H.R.巴頓,得克薩斯
[鳴謝]
NASA/U.S. Geological Survey
圖片:www.comstock.com
NA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第5頁的圖片]
科學研究能回答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嗎?
[鳴謝]
Courtesy Arecibo Observatory/David Parker/Science Photo Library
[第6頁的圖片鳴謝]
第2,3,5和7頁的星星:National Optical Astronomy Observatories
-
-
科學與宗教兼收並蓄警醒!2002年 | 8月8日
-
-
科學與宗教兼收並蓄
人們不再認為,科學和宗教水火不容。——倫敦《每日電訊報》,1999年5月26日
科學與宗教兩者崇高的宗旨,都離不開探求真理。憑著科學探索,人發現自然界充滿奇妙的定律、井然的秩序;這清楚顯示,宇宙萬物是精心的設計、智慧的結晶。通過正確的宗教,人得以明白這些科學發現的意義,認識到設計精妙的宇宙萬物,正好反映出造物主的無比智慧。
分子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說:「宗教極大地加深了我對科學的理解。」他又說:「研究人類基因組的時候,我每有什麼發現,都不禁驚嘆生命是多麼奧妙!我不禁自忖:『啊,這個奧祕從前只有上帝才知道!』這種感覺妙極了,不但使我為之動容,對上帝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也使我覺得科學研究更有意義。」
我們怎樣才能把科學和宗教兼收並蓄呢?
無盡的探求
人非萬能 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宇宙是無窮無盡的,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永無休止。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說:「人類的好奇心永不滿足。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鑽研,不斷推究,想要解開宇宙的一切奧祕。我怎麼也不能想像會有那麼一天,大家都鬆口氣說:『好了,現在什麼都明白了!』人類不會停步,宇宙永永遠遠都是個謎。」
同樣,宗教真理也是無邊無涯、探索不盡的。聖經執筆者保羅說:「現在我們好像用金屬鏡子觀看,只看見模糊的輪廓……我只有片面的知識。」(哥林多前書13:12)
可是,未能完全理解科學和宗教的課題,並不等於說,我們無法根據已知的事實作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是否需要徹底理解太陽的起源,才能絕對肯定明天它會升起呢?
事實為本 尋求真理,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不論我們探究的是科學事實還是宗教真諦,如果我們作為立論根本的證據不足以信,就很容易誤入歧途。現今,各大圖書館中科學文獻卷帙浩繁,老實說,有誰能把所有科學知識與理論逐一細考呢?另一方面,聖經包含發人深省的豐富屬靈教訓,卻便於查考。已知事實表明,聖經是值得信賴的。a
從總體上看,研究任何課題,科學也好,宗教也好,我們都得細心考證,力求辨識什麼是事實,什麼是猜測;什麼有真憑實據,什麼只是憑空捏造。聖經執筆者保羅勸告我們,不可相信那些「偽稱『知識』的矛盾論調」。(提摩太前書6:20)因此,如果要把科學發現與聖經知識調和起來,就絕不可憑空臆測,妄下結論。相反,必須以事實為本,考究各項事實如何彼此支持、互為補足。
舉個例,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如果我們明白,聖經所說的「一日」其實代表一段時間,我們就可以看出,聖經創世記談到的六個創造日,跟科學結論沒有衝突。況且聖經表明,早在第一個創造日以前,地球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具體長度聖經沒有指明。(見附欄「創造日——每日24小時?」)因此,無論日後科學家就地球的年齡提出什麼修正,聖經記載仍然合乎科學。以上和其他事例證明,科學沒有否定聖經。反之,科學提供大量補充資料,幫助我們了解由古至今的世界。
信而有據 通過聖經,我們可以認識上帝,認識他的旨意。這種知識是別處無法尋得的。為什麼我們可以信賴聖經呢?聖經本身促請人去查考,看看它是否真確無誤。請想想,聖經記載怎樣跟歷史完全吻合,其中教訓怎樣切合實際,執筆者怎樣坦誠無偽,聖經的內容又怎樣首尾一貫。每當涉及科學,聖經總是跟科學事實一致的。更令人信服的是,數以百計的聖經預言,能夠歷經千秋萬代,百無一誤地完全應驗。有些預言還在我們今天應驗呢!查考過這些證據,人就會確信不疑,聖經的確是上帝的話語。因此,人相信聖經,絕不是貿然輕信,而是信而有據的。
尊重科學,珍視信仰 耶和華見證人邀請思想開明的人,不論是相信科學精神的,還是抱有宗教情懷的,跟他們一起,以誠懇的態度探求科學和宗教的真理。見證人鼓勵人尊重科學,尊重證據確鑿的科學發現;他們更努力培養人對聖經的信心,指出聖經是宗教真理的惟一來源。聖經直言自己是上帝的話語;不勝枚舉的證據也叫人深信,聖經確實所言不虛。使徒保羅說:「我們把上帝的話語傳給你們,你們聽見就接納了,不認為是人的話語,而認為是上帝的話語。這真真正正是上帝的話語。」(帖撒羅尼迦前書2:13)
當然,宗教跟科學一樣,難免受到虛假道理和謬誤主張的玷污。因此,世上既有正確的宗教,也有錯誤的信仰。今天,很多人對自己所信的宗教感到失望。這些宗教組織雖然一向被視為主流宗教,卻寧願繼續跟從謬誤的傳統、採納荒誕的神話傳說,不肯改弦易轍,接納業已揭示的真理。因此,不少人毅然離開自己隸屬的宗教組織,加入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
藉著深入分析聖經,認識造物主以及他對地球與人類的旨意,真基督徒找到了人生的真諦。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我們何去何從?耶和華見證人已經從聖經尋得合理的解釋。他們十分樂意跟你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
[腳注]
a 見《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10頁的附欄]
創造日——每日24小時?
原教旨主義者(基要主義者)不相信進化論,他們用特創論來解釋萬物怎樣開始。他們聲稱,在6000至1萬年前,宇宙萬物在實際的6日裡受造,每日只有24小時。非常遺憾,這個不符合聖經的見解,使得聖經受盡奚落。
聖經所說的「日」,是否一貫按照字面意思,每日等於24小時呢?創世記2:4說:「在那一日,耶和華上帝造了地和天。」這節經文所說的「一日」,包含了創世記第一章論及的六個創造日。聖經說的一日,所指的其實是一段特定時間,長度可以是千年或萬年。聖經的創造日,每個都可以長達幾千年。還有,在這些創造日開始以前,地球已經存在了。(創世記1:1)在這方面,聖經的記載是跟科學事實一致的。(彼得後書3:8)
對於每個創造日只有24小時的說法,分子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評論:「論到對信仰上帝的衝擊,現代歷史上惟特創論影響最大。」
[第11頁的附欄]
科學就是道德典範?
由於宗教阻礙科學進步,也由於宗教偽善、殘酷、劣跡昭彰,科學界的人大多抗拒宗教;這是可以理解的。微生物學教授約翰·波斯特蓋特指出:「世上各宗教……涉及到種種恐怖行徑,諸如以人為祭、十字軍、大屠殺、異端裁判所等等。跟科學截然不同,宗教具有鮮明的立場,往往不容異己。在現代,這種精神對人類社會構成極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科學給人的印象是:理性、客觀、嚴謹。因此,波斯特蓋特說:「在人的心目中,科學逐漸成了道德典範。」
科學真的堪稱道德典範嗎?答案是否定的。波斯特蓋特本人也承認:「科學界也不乏妒忌、貪婪、偏見、嫉恨的事。」他也指出:「在納粹德國和日本戰俘營發生的事,說明少數科學家可以怎樣藉研究之名行傷天害理的事。」《國家地理雜誌》曾經委派一名記者,專門調查一塊偽造的化石,怎麼被寫進論文、發表在他們的雜誌上。他說其中內幕充斥著「愚忠愚信、自以為是。科學家妄自尊大,憑空臆斷;各執己見,爭論不休;詆毀他人,顯揚自己;說謊[和]賄賂[更是不在話下]」。
不要忘記,是科學給人類帶來了各式叫人聞風喪膽的戰爭武器,教曉我們什麼是:生物武器、毒氣、導彈、「聰明」炸彈和核彈。
[第8,9頁的圖片]
螞蟻星雲(Menzel 3 星雲),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
[鳴謝]
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第9頁的圖片]
科學清楚證明:世界無處不是精心的設計、智慧的結晶
[第10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尊重真正的科學,也珍視聖經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