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人在謀求國際安全方面所訂的計劃
    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人在謀求國際安全方面所訂的計劃

      「這一切過去之後,我們要著手治療創傷。我們要竭力建造一個我姑且樂觀地稱之為世界新秩序的安排。」——1991年1月美國總統愁治·布殊向伊拉克宣戰之後不久說。

      「布殊總統心目中的世界新秩序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並且深信列國有集體責任要促進自由和公平。隨著冷戰結束,一個新紀元正燦然展開。」——1991年8月美國駐澳洲大使。

      「今夜,我目睹民主制度的戲劇在環球演出,也許——也許我們比以前更接近新世界了。」——1991年9月美國總統愁治·布殊。

      像布殊總統一般,不少世界領袖正滿懷希望地談及未來。他們有理由表現樂觀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事的發展使人有樂觀的理由嗎?你認為政治家能夠為人帶來國際安全嗎?

      人的大計

      電視紀錄片《永別戰爭》解釋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兩年,每個月有一百多萬人被殺。」當其時,各國感到亟需訂出計劃以防止這樣的戰爭再度爆發。當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50個國家的代表訂出了人類有史以來在謀求國際安全方面最龐大的計劃:聯合國憲章。憲章的序言表示,各國決心「要拯救未來的世代免受戰爭所蹂躪」。聯合國的未來成員國要「精誠團結,合力維持國際間的和平安全」。

      四十一天之後,一架飛機把一枚原子彈投在日本的廣島上。原子彈在市中心上空爆炸,導致7萬多人喪生。這枚原子彈,連同三天後落在長崎的一枚,終止了這場與日本對抗的戰爭。由於日本的同盟國德國已於1945年5月7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遂告結束。可是,是否一切戰爭都從此終止呢?

      不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目睹150多場較小的戰爭,導致1900多萬人喪生。顯然,聯合國的大計並沒有帶來國際安全。究竟什麼出錯了?

      冷戰

      聯合國的策劃者並沒有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竟會這麼快變成彼此競爭的敵手。在這場列強的爭霸戰中,許多國家若非支持這方,便是支持那方,結果造成所謂冷戰的局面。至若干程度,這其實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鬥爭。兩個國家集團非但沒有團結起來以制止戰爭,反而在地區性的衝突中各自支持敵對的一方,結果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彼此對抗。

      在1960年代末期,冷戰的局勢漸趨緩和。1975年,35個國家簽署了所謂赫爾辛基協議,冷戰的局勢更進一步緩和。簽署協議的國家包括蘇聯和美國,以及雙方的歐洲同盟國。他們一致應許致力於謀求「和平安全」,同時「保證不會……威脅或以武力干預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或在任何方面與聯合國設立的目的有所抵觸」。

      不過,這些計劃並沒有落實。到1980年代初期,超級強國的爭霸再度熾烈起來。當時的形勢相當惡劣,以致在1982年,新上任的聯合國祕書長佩雷斯·德古爾拉不得不承認聯合國的失敗,並且警告「在國際上有新的無政府局面」出現。

      然而,今日聯合國祕書長和其他領袖均一致表現樂觀。新聞報告時常提及「冷戰後的紀元」。這種轉變是怎樣發生的?

      「冷戰後的紀元」

      一項值得注意的因素是35個國家舉行的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1986年9月,他們簽署了所謂斯德哥爾摩文件,重申他們對1975年簽署的赫爾辛基協議的承認。a斯德哥爾摩文件含有許多有關監察軍事活動的條例。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的《1990年鑑》報告,「過去三年的成績的確令人鼓舞,各國履行條約的程度正開始超越斯德哥爾摩文件所含的書面承擔。」

      後來在1987年,兩個超級強國達成了一項異乎尋常的協議,同意裁減一切射程介乎500至5500公里之間的陸地發射彈道導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說:「導彈和發射裝置已實際如期裁減,雙方也嚴格遵守協議的規定。」

      為了減低核子戰爭的危險,各國也採取其他措施。例如,1988年兩個超級強國就「洲際彈道導彈和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簽署了一份協議,規定一方發射這類武器之前,必須「至少在二十四小時之前,就發射日期、導彈的發射區和著陸區」知會另一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會說,這樣的協議「差不多消除了地區衝突升級為世界核子大戰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改善國際安全的計劃正加速進行。1990年5月,當時的蘇聯總統米哈伊·戈爾巴喬夫在美都華盛頓舉行的超級強國高峰會議上,建議歐洲兩大國家集團簽署一份和平條約。同年7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16個西方成員國在倫敦舉行會議。對於米哈伊·戈爾巴喬夫的建議,他們的反應是,雙方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嚴肅地宣布彼此不再互相抗衡,同時重申我們的意願,不再威脅或以武力干預別國」。一份非洲報章在第一版以頭條標題描述此舉是「邁向世界和平的一大步」。

      超級強國高峰會議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前夕,美國政府一位發言人說,「[中東]爆發大戰的可能性正促使各國制定一個謀求世界和平的集體新計劃。」伊拉克進侵科威特時,和平頓受打擊,中東各國也看來有受到波及的危險。但在聯合國授權下,美國率領一支國際部隊把進侵的軍隊擊退撤回本國去。這場戰爭所顯示的國際團結,促使有些人滿懷希望,認為一段新的合作時期已在望了。

      自那時以來,世事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以前蘇聯這個國家在性質上經歷到戲劇性的轉變。波羅的海各國獲准獨立,蘇聯境內的其他加盟共和國也爭相效學。在共產黨中央集團控制下一度看來團結合一的地區,現今已爆發激烈的民族衝突。到1991年年底,蘇聯已正式不再存在了。

      世界政治舞台的種種急劇轉變為聯合國打開了機會的大門。論到這點,《紐約時報》說:「環球的緊張局面緩和,以及美蘇兩國間新的合作精神,足以使這個世界組織在國際事務上扮演一個更強有力的新角色。」

      這個成立了47年的組織終於有機會一顯身手嗎?我們真的進入了美國所謂的「和平、自由、繁榮的新世紀和千禧年」嗎?

      [腳注]

      a 該項協議是在赫爾辛基簽署的一系列協議中最先和最重要的一份,由加拿大、美國、蘇聯和其他32個國家共同簽署。主要條約的官式名稱是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最後協議文件。協議的主要目標是要緩和東西方的國際緊張局勢。——《世界書籍百科全書》。

  • 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會成功嗎?
    守望台1992年 | 3月1日
    • 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會成功嗎?

      「憑著上帝的幫助,影響世界40多年的冷戰看來終於結束了。」世界基督教協進會所發行的《世界合一》雜誌這樣說。該會的神學教育課程編訂者約翰·波別,一位聖公會教友,補充說:「在中歐和東歐發生的大事……看來是預示歐洲以至全世界會獲致和平安全的好兆頭。」

      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的代表認為世人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是上帝所認可的,但並非他們才懷有這樣的見解。1991年4月,波斯灣戰爭爆發之後不久,教皇若望·保祿致信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佩雷斯·德古爾拉,說:「中東和西方的天主教會各主教對聯合國的工作充滿信心。……他們希望,通過聯合國及其屬下各專門組織,使那些在近日爆發的戰爭中亟需援助的人能夠獲得國際的同情和聲援。」

      除此之外,梵蒂岡是35個釐定和簽署1975年赫爾辛基協議及1986年斯德哥爾摩文件的國家之一。聯合國把1986年訂為「國際和平年」,教皇於是邀請世界各大宗教的代表參與「國際和平祈禱日」以示響應。1986年10月,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神道教、聖公會、路德會、希臘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派的代表一起聚集在意大利的阿西西,輪流為世界和平祈禱。

      數年後,聖公會坎特伯雷大主教在羅馬講道時重提以上的場合。他說:「在阿西西我們目睹羅馬主教[教皇]把各基督教會聚集起來。我們一起禱告,一起交談,為人類的和平幸福作出一致的行動。……在這個首次為世界和平祈求的禱告會上,我感到自己彷彿站在那宣布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的上帝面前。」

      其他宗教,即使沒有派代表出席在阿西西舉行的祈禱會,也對人類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表示樂觀。南非荷蘭歸正會官方雜誌《克基博德》的社論說:「我們正經歷進入世界新秩序的過渡期。幾年前看來無法想像的事情,現今正在我們眼前發生。在較大的世界舞台上,蘇聯和西方之間的和解含有深廣的地區性意義。在我們的地區裡,向來互相傾軋的政黨和死敵現正彼此交談,處處都顯出人對『和平』的渴求。……從基督徒的觀點來看,人為和平而作的一切努力都應當受到歡迎。我們能夠祈求和平在我們的日子實現。」

      上帝正祝福世人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嗎?

      聖經怎樣說?

      論到倚賴人為的努力,聖經提出坦率的警告,說:「你們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點不能幫助。他的氣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3,4)今日,人在謀求和平方面的進展也許看來令人鼓舞,但我們必須切合現實才行。人的能力畢竟有限,許多事情往往是人束手無策的。人很少能夠察出暗流,但這些潛伏勢力卻能夠把他們詳細釐定的計劃破壞無遺。

      在耶穌之前七百年,預言者以賽亞的日子,猶太人的領袖計劃與鄰近國家簽署國際條約以謀求安全,情形與今日的世界情勢不相伯仲。在那些日子,宗教領袖也全力支持政客所做的事。但以賽亞警告說:「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任憑你們言定,終不成立。」(以賽亞書8:10)他們的計劃結果一敗塗地。今日會有類似的情形發生嗎?

      不錯,的確會有,因為上帝通過同一位預言者宣布,他會以自己的方式為地上帶來安全。方法並非通過任何人為的組織,而是藉著以色列君王大衛的一位後裔。(以賽亞書9:6,7)大衛王的這位後裔便是耶穌基督。耶穌受本丟·彼拉多盤問時承認自己具有君王的身分,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路加福音1:32)事實上,耶穌的王國是在天上的。這個王國——不是聯合國或地上任何國家——會為世界帶來恆久、可靠的安全。——但以理書2:44。

      耶穌預言他的王國會從天上開始施行統治,當其時地上會有「戰爭和戰爭的風聲」,同時「民要起來攻打民,國要攻打國」。這個預言已獲得應驗,由此標明1914年便是這段時期的開始,同時也表明自這年以來,世界已進入「事物制度的末期」。——馬太福音24:3,6-8,《新世》。

      這件事含有什麼意義呢?這件事表明,目前的世界規制已餘日無多,不久便要成為過去。這應該使人憂慮或難過嗎?不應該!只要我們想想這個事物制度的種種殘酷、不平、壓迫、戰爭和一切苦難,就不會感到惋惜了。上帝的話語聖經論及王國的統治者說:「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以賽亞書11:2)能夠生活在這樣一位統治者治下無疑是一項紓解。

      地上的真正安全

      的確,除非由上帝的王國全權統治全世界,否則地上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安全。在王國治下,以賽亞的預言會在普世獲得應驗:「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以賽亞書65:17)無論宗教領袖為這個世界作了多少禱告,世人謀求國際安全的計劃均無法取代上帝帶來和平安全的方法。

      上帝的王國會為全世界帶來永久的安全,這無疑會是一項輝煌的成就。聖經曾對這件事作了很多描述,以下所引的預言僅是其中之一而已:「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無人驚嚇。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親口說的。」——彌迦書4:3,4。

      惟獨上帝所保證的安全才真正恆久可靠。因此,與其信賴世界的領袖,何不信賴上帝?這樣,你便會發現詩篇執筆者的話是全然真實的:「以雅各的上帝為幫助、仰望耶和華——他上帝的,這人便為有福!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他守誠實,直到永遠。」——詩篇146:5,6。

      [第7頁的附欄]

      天主教會與國際政治

      「雖然基督說他的國『不屬這世界』,但自君士坦丁的日子以降,持有高職的教士和教皇均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家的政治鬥爭。」——《在世界政治裡的天主教會》,耶穌會聖克拉拉大學教授埃里克·漢森著。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