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談是一門藝術警醒!1995年 | 4月8日
-
-
伊萊恩則指出自己的難題在於害羞。她解釋:「我在一個家人甚少溝通的家庭裡長大。父親的性情十分嚴苛。所以當我長大後,我覺得自己找不出什麼值得傾談的題材。」不錯,害羞能夠產生一些難以克服的障礙,使人無法享有交談的樂趣。害羞能夠把你困在沉默的牢籠裡!
約翰是一位基督徒長老,他承認自己需要克服自卑的難題。他說:「生性害羞是個十分不利的因素。你若向害羞的心理屈膝,你就等於把自己孤立起來。即使有一百個人與你共處一室,你也不會跟他們交談。最後你只會使自己大感挫折!」
-
-
交談是一門藝術警醒!1995年 | 4月8日
-
-
『我可以說些什麼?』
『我可以說些什麼?』『我什麼都不懂。』『沒有人喜歡聽我說話。』你也許會有這些想法,然而,這些想法也許是毫無根據的。你所認識的比你意識到的還要多,而這些資料也許是別人深感興趣的。例如,你最近可能曾出外旅遊。別人也許希望知道你旅遊的地方跟他們居住的地區有什麼分別。
除此之外,你能夠——也應當——藉著閱讀而增廣自己的見聞。每天都撥出一點時間來閱讀是個良好的習慣。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刊物不但載有聖經的資料,內容也包羅萬象,跟大多數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獲得的資訊越多,你能夠跟別人分享的事物就越多了。耶和華見證人採用的《天天考查聖經》裡的每日經文就是一些良好的題材了。這樣,你天天都可以有些不同的資料去思索,並且也有不同的話題跟別人分享了。
談話並不意味到人要唱獨腳戲。交談雙方都應當表達自己的觀點。要讓別人發言。對方若保持緘默,你可以運用機巧的問題以鼓勵他表達自己。你若跟一位年長者交談,你可以邀請對方告訴你有關他過去的事,或是問問對方自他年輕以來,世界或家庭生活經歷些什麼改變。你能夠從他的話尋得樂趣,並且也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要做個良好的聆聽者
你與別人交談時,留心聆聽極為重要。別人若把自己內心的重擔向我們傾訴,留心聆聽能夠為對方帶來舒解。一位男子自覺『一無可取』,他深感抑鬱,於是致電一位朋友以期尋得幫助。對這位朋友來說,當時是個極之不便的時間,可是,他仍然仁慈地細心聆聽,甚至聽上兩個鐘頭之久!現在那位男子認為該次交談是他一生中的轉捩點。究竟什麼使這次交談獲致美好的成果呢?這位敏於聆聽的朋友答道:「就是要做個良好的聆聽者。我記不起自己說過些什麼有見地的話。不過,我提出一些適當的問題,例如:『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你為什麼對這件事感到不安?』『你認為有什麼解決方法呢?』他回答我這些問題之際,他其實正好回答了自己所有的問題!」
父母若留意撥出時間跟兒女交談,這能夠加深兒女對父母的愛。一位稱為斯科特的年輕人評論道:「父母若主動來到你身旁,並且渴望知道你想些什麼,這樣做多麼好。爸爸最近也有這樣做,他給我不少幫助,因為有些事情是我自己無法處理的。」
一位男子建議說:「你必須安排一些機會,好讓兒女能夠與你交談。」他有四個兒女,然而,他卻經常騰出時間跟個別兒女一起,他認為年輕人若要養成一些好品格,那麼,父母就必須懷著同情心去仔細聆聽兒女的心事。他有些什麼忠告呢?忠告就是:孩子一旦想說話,你就要敏於聆聽。他說:「無論你多麼累,多麼忙,都不要制止他們說話!要聆聽。」
衷誠的關注必得回應
不少人需要獲得感情上的支持,才能在談話中開誠布公地表達自己。一位青年嘆息道:『我需要向人傾訴,但我可以向誰傾訴呢?對我來說,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並不容易。我需要有人真的關懷我!』真誠、衷心的關注能夠產生一種互信和安全的氣氛,從而使人較易向別人披露心事。
一位男子說:「多年前我曾跟一位朋友談及自己某些家庭難題。但他只是說,『你還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吧,那麼一切都不成問題的了。』這根本不是什麼對話,也說不上是什麼交談,對我一點幫助也沒有。他的話只會令我再次封閉自己,不願說下去。後來我跟一位耶和華見證人監督談及這件事,情形多麼截然不同。從他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仁慈的舉動,我看出他的確同情我的處境。由於他表現衷誠的關懷,結果,我把自己的心底話坦言不諱地向他盡情傾訴。他說:『我們必定會盡力幫助你應付這個處境。』你自然會對這樣的人作出回應!」
我們大家能否更樂於開心見誠地說話,並且引發別人作有意義的談話呢?當一群人彼此交談時,若有人由於過度內向而默不作聲,我們有沒有嘗試把這人都包括在大家的談話中呢?前文提及過的約翰說:「我意識到對方有害羞的難題,我十分同情他,甚至為他而憂慮!」約翰補充說:「我們應當渴望與他攀談,讓他有分參與談話,這樣做多麼重要。我們甚至可以為這件事作個默禱。」
丹這樣論及一位朋友:「大夥兒閒談的時候,羅伊由於覺得自己不善詞令而總是退後幾步的。於是我問他,『羅伊,你對這件事或那件事有什麼看法?』然後他就會開始發言。這樣,其他人就能夠對他為人的某方面有更深的認識,而這方面是他們以往所忽略的。」丹勸勉說:「你若難以跟對方攀談或溝通,千萬不要氣餒。你可以把對方視作一個心地善良、願意交談的人。要繼續引發對方表達自己,不要放棄。」
即使你自己也有害羞的難題,但藉著培養對別人的愛和真摯的關懷,你自己也能夠得益。約翰便留意到這樣做有助他克服孤立自己的傾向。他解釋說:「愛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3:5)「若要表現愛心,你就要跟別人說話,或探知別人的意見。老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並沒有任何幫助。你必定可以克服害羞傾向的。」他補充說:「這樣做可以帶來豐盛的酬報。當你看見別人作出回應,並且留意到他們怎樣大得鼓勵,你自己也能獲得造就。這應當大大激勵你,繼續放膽採取主動與害羞的人交談。」
-
-
交談是一門藝術警醒!1995年 | 4月8日
-
-
什麼幫助伊萊恩改善交談的藝術呢?她對聖經獲得確切的知識後,便意識到有些寶貴而大有價值的東西是可以與人分享的。她說:「我發覺倘若我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並且盡力向別人談論屬靈的事,那麼,跟別人交談起來時就會感到自在得多。我們若經常研讀以聖經為根據的刊物也大有幫助。只要我不斷吸收最新近的聖經知識,就可以有些新近而富於趣味的資料與人分享,交談起來時就會較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