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秘而不宣的壞事
    警醒!2000年 | 3月8日
    • 祕而不宣的壞事

      「任何人不得使為奴隸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隸制度和奴隸買賣,均應予以禁止。」——《世界人權宣言》。

      你下次給咖啡加糖的時候,不妨想想普雷沃的際遇。有人答應過這個海地男子,替他在加勒比海另一個國家找一份好差事。他可沒想到,自己竟然以八美元賣了給人家。

      普雷沃跟成千累萬的同胞遭到同樣的厄運,在異鄉淪為奴隸,被迫砍甘蔗。他們做了六七個月苦工,所掙得的工資簡直少得可憐,跟白白勞動沒有什麼分別。他們像俘虜般給關在一起,居住環境又擁擠又骯髒。雇主把他們的行裝沒收後,就給他們各人一把大砍刀。他們必須勞動才能取食物吃。他們要是想逃跑,就準備挨打好了。

      請看看東南亞一個女孩的事例。琳琳才13歲,她的母親就去世了。一家職業介紹所花了480美元從她父親手裡把她買下來,答應替她找一份好差事。職業介紹所把琳琳的賣身錢叫做「預支工資」,目的是要確保琳琳一輩子都受新主人支配。職業介紹所並沒有替琳琳安排正派工作,反而把她賣落火坑,在妓院裡以每小時4美元的收費接待嫖客。琳琳成了籠中鳥,必須清償債務才能恢復人身自由。她欠債累累,既要還錢贖身,又要支付利息和生活開銷。如果琳琳不依照雇主的意思去做,她就會遭受皮肉之苦。她想逃走的話,一被發現就糟糕了,可能連性命也保不住。

      人人享有自由?

      大多數人都以為,奴隸制度早已壽終正寢。誠然,取消奴隸制度的有關公約、宣言和法案已經獲得通過。由於這個緣故,大多數國家已正式廢除了奴隸制度。今天,不管在什麼地方,反奴役的呼聲仍然不絕於耳。世上的國家紛紛立法禁止奴隸制度。不少國際條約都載有廢除奴隸制度的條文,最著名的莫過於本文開頭所引錄的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第四條。

      儘管這樣,奴隸苦役還是「大張旗鼓」,只是大家都祕而不宣罷了。從金邊到巴黎,從孟買到巴西利亞,不論男女老幼,世上仍有千百萬人被迫做牛做馬,像奴隸般勞動。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反奴役協會一直監察世界各地的強迫勞動。這個歷史悠久的監察組織指出,受奴役的苦工數以億計。今天,為奴為婢的人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要多!

      眾所周知,昔日的奴隸常常給鎖上沉重的鐐銬,他們受主人鞭打,被主人當貨物拍賣。這樣的景象如今極為罕見。強迫勞動、奴隸婚姻、債役、童工勞動、逼良為娼,都是不同形式的現代奴役,也是大家所熟識的。人們受奴役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為妾、有的趕駱駝、有的砍甘蔗、有的織地毯、有的築道路。不錯,現今為奴的,大部分都不會被人公開拍賣。但是,比起昔日的奴隸,他們的境況卻好不了多少。有些事例表明,他們飽受虐待,比以往的奴隸所受的悲慘得多。

      誰淪為奴隸?他們怎麼會受人奴役?有關當局採取了什麼措施去解救受奴役、做苦工的人?肅清奴役的一天是否在望?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何謂現代奴役?

      連聯合國也覺得這個問題難以解答。經過多年研究,聯合國到現在還是沒有定論。奴役一詞有不同的定義,其中一個是1926年的《禁奴公約》所提出的:「奴役是指人失去了自己的擁有權,事事只能聽命於人、不能自主的情況。」儘管這樣,人仍可以就奴役一詞作出不同的解釋。新聞工作者巴巴拉·克羅西特指出,「奴役是個別稱,用來指低薪工人所從事的艱苦勞動,他們不是在異鄉累死累活地製造便服和運動裝,就是在美國城市的剝削工廠做苦工。這個詞也被人用來譴責賣淫業和囚犯勞動」。

      國際反奴役協會會長邁克·多特里奇認為,「奴役的形式似乎層出不窮。大眾把這個詞應用在越來越多的層面上。這樣下去,奴役一詞的意思就可能會被沖淡,甚至失去原有的意義」。按他的意見,「奴役含有給他人擁有、受人控制的成分」。奴役也包括強制勞動、個人行動自由受到限制的情況,例如「某人沒有自由離職,更換雇主」等。

      A.M.羅森塔爾在《紐約時報》寫道:「為奴的人只好『做牛做馬』,過著非人的生活,有的甚至慘遭淫辱。他們要忍飢挨餓、受盡虐待,還有什麼地位可言。」他接著又說:「區區50美元就買得一個奴隸。他們能活多久,[主人]根本就不在乎。他們死了,屍體就給扔進河裡好了。」

      [鳴謝]

      Ricardo Funari

  • 今天誰還在做奴隸?
    警醒!2000年 | 3月8日
    • 今天誰還在做奴隸?

      想想看,有多少人還在做奴隸。據估計,世上有2億到2億5000萬個未滿15歲的童工,從早到晚都做個不停。在1995年到1996年間,世上有25萬個兒童捲入了武裝戰鬥中,當中有些兒童只有7歲。他們就這樣成了戰爭的奴隸。每年被賣為奴的婦孺,估計超過一百萬。

      可是,冷冰冰的數據並不能把事情的實況反映出來:這些人水深火熱,苦不堪言。例如在北非一個國家,作家艾莉娜·伯克特遇到一個名叫法蒂瑪的少女。她真僥倖,竟能逃出殘酷主人的魔掌。但可悲的是,伯克特跟法蒂瑪交談過後,發覺這個少女「無法放下為奴的心理包袱,怎麼也不能從這個包袱中解脫出來」。法蒂瑪可以想像到會有美好的明天嗎?伯克特說:「她老是想著為奴的黑暗日子,無法看見黎明的曙光。未來這個概念太抽象了,她簡直想像不出什麼是未來。她對許多抽象概念都摸不著頭腦。」

      不錯,這一刻正有千百萬人像牛馬般供人驅使,他們無望擺脫困境。這些人怎麼會淪為奴隸?他們受著什麼形式的奴役?

      拐賣人口

      在美國行銷的旅遊手冊登載了以下的露骨廣告:「泰國性旅遊團。皮光肉滑的小姑娘。貨真價廉的性交易。……您可知道,您只需花200美元就可以買得一個黃花閨女嗎?」但是,旅遊手冊卻沒有透露,這些所謂的「黃花閨女」大多是被人擄走、賣落火坑的。她們每天要接待的嫖客,由10個到20個不等。這些女孩子如果拒絕就範,就會遭受打罵。在泰國南部的度假勝地普吉島,一家妓院發生火災,有五個妓女被活活燒死。她們為什麼葬身火海?妓院老闆惟恐她們逃走,用鏈條把她們拴在床上。

      這些少女是從哪裡來的?據報導,世界各地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姑娘和婦女在色情場所賣淫。她們遭人綁架,被迫淪落風塵。國際賣淫生意蒸蒸日上,箇中的原因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生計窘迫;富裕國家的人民消費興旺;執法機關對國際拐賣人口、契約奴役等罪行視而不見。

      據東南亞的婦女組織估計,從20世紀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全世界總共有3000萬個婦女被人當貨品出售。拐賣婦女的人走遍火車站、窮鄉僻壤、鬧市街頭,搜尋容易上當的對象。被人拐賣的婦女不是睜眼瞎子,就是無父無母、被人遺棄的,家裡一貧如洗。她們聽信拐子的花言巧語,一心以為到外地謀生,可沒想到她們被偷運出境後,就給賣落火坑了。

      自共產主義集團在1991年解體以來,陷入赤貧境地的婦女和女孩子不知凡幾。政府撤銷管制,把國有企業私有化。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日趨嚴重。結果,犯罪率激增,貧民和失業的人數不斷上升。在俄羅斯和東歐,許多婦女和女孩子如今成了國際賣淫集團的搖錢樹。前歐洲司法專員阿妮塔·格拉丁說:「販賣人口的風險比販賣毒品的少得多。」

      沒有童年

      在亞洲一家製造地毯的小工廠,5歲大的兒童每天從凌晨4點一直勞動到晚上11點,沒有人給他們酬勞。不少事例表明,這樣的勞動對童工的健康危害很大:機器缺乏保險裝置;長時間在光線不足、通風不好的環境下工作;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接觸有毒的化學物質。a

      雇主為何這麼熱中於雇用童工?一來,兒童工資低。二來,兒童又聽話又易教,吩咐什麼就做什麼,連半句怨言也不敢發。無天良的雇主認為,他們個子矮小、手指靈巧,從事織地毯這一類的勞動正恰到好處。這些兒童一般都能找著工作,他們的父母反而在家待業。

      當家僕的童工已經夠辛苦的了,還要捱打捱罵,被人肆意淫辱,真是雪上加霜。許多兒童都是被人拐帶、綁走的。不法之徒把他們關在僻遠的營地裡,晚上用鏈條把他們拴住,免得他們逃走。白天裡,這些兒童不是築路,就是採石。

      奴隸婚姻是導致兒童喪失童年的另一個原因。國際反奴役協會舉出以下的典型事例:「一個12歲的女孩子得知,家人已經把她許配給一個60歲的老翁。這個女孩子表面上有權拒絕跟老翁成親,但實際上她根本沒有機會行使這樣的權利,也不知道自己有權拒絕這門親事。」

      債務奴隸

      盈千累萬的工人淪為債主的奴僕,從此失去人身自由。他們用自己做抵押,以體力勞動去償還個人或父母所欠的債務。按照傳統,實行抵押勞動制的主要是農業社區,工人不是做債主的奴僕,就是替債主畜牧耕種。有些事例表明,上一代還不清的債務,必須由下一代接續償還。這樣,債主就能夠確保,欠債的家庭世世代代都有成員做他的奴僕了。其他雇主則把欠債的工人賣給另一個雇主。在極端的事例上,從事抵押勞動的工人是沒有酬勞的。有些雇主預付小額工資給工人,然後從工人日後所掙得的逐步扣除。雇主扣清欠款後,一再預付工資給工人。長此以往,工人就永遠擺脫不了雇主的奴役。

      宗教奴隸

      在西非,12歲的冰蒂跟成千上萬的女孩一同做特羅科西。這個埃維語詞的意思是「神祇的奴隸」。由於母親因姦成孕,冰蒂就被迫一生為奴,去彌補母親所受的污辱;換句話說,她要為自己從沒有犯過的罪行贖罪!目前冰蒂只需為當地一個拜物教的祭司做家務。日後她的職責會逐漸增多,包括為她的祭司主人提供性服務。冰蒂一踏入中年,祭司就會尋找其他年輕貌美的女子代替冰蒂做特羅科西。

      像冰蒂一樣,盈千累萬的女孩子都為宗教習俗所羈絆。祭司認為她們的家人行事冒犯神明或違犯天意,家人為了贖罪就把這些女孩子奉獻給神祇,做神祇的奴隸。在世上很多地方,不論成年還是未成年,女子通通有義務要履行宗教職責。人們假託這些女子已經嫁給神明,迫使她們為祭司和別人提供性服務。不少事例表明,這些女子還有其他無償的工作要做。她們沒有自由改變住處,也不能更換工作環境,長年累月都像奴隸般供人任意使喚。

      傳統的奴隸制度

      雖然大多數國家都宣稱,奴隸制度已經正式廢除了,可是近年在一些地區,傳統的奴隸制度卻捲土重來。在飽受內戰蹂躪、武裝衝突頻仍的地區,逼人為奴是常見的現象。國際反奴役協會報導:「在戰亂地區,還有什麼法律可言。士兵和武裝民兵無法無天,強迫老百姓義務為他們工作……無懼受罰。據報導,有些地區是由未經國際認可的武裝團體控制的,逼人為奴的事大多在這些地區發生。」該協會又說:「近來有報導指出,政府軍目無法紀,肆無忌憚地強迫平民做奴隸。據說士兵和民兵一同做奴隸買賣,把俘虜賣給別人做勞工。」

      很遺憾,人類到現在還是深受各種形式的奴役所纏磨。請停下來再想一想,有多少人還在做奴隸。在全球各地,千百萬人一天到晚都被迫做牛做馬。你在本刊讀到一些現代奴隸的經歷,請想想其中一兩個女奴的遭遇,例如琳琳和冰蒂的。你想看見現今奴役人的種種惡行終止嗎?奴隸制度可望完全廢除嗎?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非從根本上改變不可。至於什麼改變,請讀讀下篇文章。

      [腳注]

      a 見《儆醒!》1999年5月22日刊,「童工問題——永久的解決在望了!」這系列文章。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尋求解決辦法

      若干官方機構,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勞工組織等,都努力不懈地制定對策,著手消除現代奴役。除此之外,許多非政府組織,例如國際反奴役協會和人權監察組織等,也各盡所能去喚起公眾對現代奴役的關注,設法把工人從奴役下解放出來。在這些非政府組織中,部分正忙著推行以下的對策:用特別標籤把非苦工、非童工製造的產品標明出來。其他機構也呼籲發展「性旅遊團」的國家,立法禁止國民在外地跟兒童發生性關係,違者回國依法懲辦。有些人權運動活躍分子,更不惜付出巨款給奴隸販子和奴隸主,以求幫助更多苦工擺脫奴役。他們的行動卻引起爭議,因為這樣做也許會抬高奴隸的價格,把販賣奴隸變成賺錢生意。

  • 現代奴役行將終止!
    警醒!2000年 | 3月8日
    • 現代奴役行將終止!

      「個人自由是普遍自由最基本的部分。誰也不能單單損害其一,而不危及其二。」——舍爾歇,法國新聞工作者和政治家,1848年。

      《教科文組織信使》的編輯組問道:「人總是鄙視、貶低別人,又用武力使別人屈服。人為什麼會做出這麼醜惡的行為來?自從現代社會關注人權以後,這種違犯人道的罪行就一直逍遙法外。怎麼會這樣的呢?」

      內中情況非常複雜。雇主出於貪心,一味雇用廉價童工。債主強迫欠債的人為奴去抵償債務,也是貪心作祟。女孩子因貧窮、失學而給賣落火坑、被迫為妾為婢。社會深受宗教習俗和傳統觀念所支配,女孩子別無選擇,被迫淪為宗教習俗的奴隸。成年男子遠道來到曼谷或馬尼拉,旨在尋找未受愛滋病感染的男童女童作樂,一心要滿足變態的不道德慾望。以上各種奴役都是源於這個世界的,因為這個世界的人「專愛自己,貪愛錢財,……毫無親情,……漫無自制,兇悍」。(提摩太後書3:1-5)這些話是公元1世紀一個研究律法的人說的,他就是使徒保羅。由於這個世界彎曲、變態,奴役才得以繼續存留。情形就像古代的所羅門王所說的一樣,「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傳道書1:15。

      改變思想

      這是不是說,不論是傳統的奴役還是現代形式的,通通無法完全終止?絕不是!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指出,奴役是「一種心態」,又說:「奴隸制度雖然廢除了,可是餘波未平,對人的心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儘管奴隸制度久已壽終正寢,但為奴的和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是擺脫不了受奴役的心態。蓄奴的和他們的繼承人也一樣,他們始終改變不了奴役人的心態。」

      消除奴役的一個方法是,更新全人類的思想,改變世人的心態。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改變教育方針,轉而教導世人學習彼此相愛、以尊榮敬重的態度待人。換句話說,通過教育去幫助人根絕心裡的貪念,學會遵守崇高的道德標準。誰能提供這樣的教育呢?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說:「人人都應該出一份力,鏟除不人道的剝削行為,建立世界新秩序。」

      請看看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基督徒團體,在世界各地所推行的教育計劃。這個計劃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使心地忠實的人認識到,不人道的剝削行為是不能容忍的。在世上二百三十多個地區,已有幾百萬人受到教導,學會以尊榮敬重的態度對待所有人。這個計劃為什麼卓有成效呢?

      原因是,這個教育計劃以人類的創造主所靈示的聖經為基礎。這本書維護人類的尊嚴。通過耶和華見證人的教育計劃,人們從聖經裡學到,我們的創造主耶和華是有尊嚴的上帝。(歷代志上16:27)耶和華把尊嚴賜給受造眾生,包括所有種族的男女,不分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況。——見「個人自由和尊嚴是從哪裡得來的?」附欄。

      平等待遇、尊重別人的尊嚴

      聖經指出,上帝「以一個人造出所有國族的人,讓他們住在全地面上」。(使徒行傳17:26)既然這樣,誰也不能自視高人一等,誰也無權欺壓、剝削別人。虛心受教的人會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畏懼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34,35)他們知道,上帝對人人都滿懷愛心,因為人人 都可以享有殊榮,跟上帝建立親密的友誼。其實,「上帝深愛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獨生的兒子,好叫凡信從他的人 都不致毀滅,反而有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3:16。

      以聖經為基礎的教育,對個人品格能產生有益的影響。通過學習聖經,人能夠把自己的心思意念「更換一新」。(以弗所書4:22-24,《聖經新譯本》)聖經教育能激發人,以尊重的態度待人。他們決心要「對所有人 行善」。(加拉太書6:10)真基督徒絕不會用殘酷、壓迫的手段剝削別人。耶和華見證人所處的基督徒群體,跟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很相似,他們樂在其中。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不分猶太人、希臘人,不分奴隸、自由人,……所有人跟基督耶穌團結,就都合為一個人」。——加拉太書3:28。

      新的政府

      儘管這樣,人類社會還是要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才能肅清各種形式的奴役。國際勞工組織指出,要終止人類的剝削行為,就得把「助長」這些行為的「環境更換一新」。該組織還提出其他建議,例如國際行動、國際合作、國際社會承擔義務等等。

      按理說來,要達到以上的目標,就需要有一股無比的力量才行。這股力量必須能夠全面控制我們的行星,保證普天之下人人都享有自由。前聯合國祕書長加利說,困擾這個行星的問題十分棘手,要「全球居民齊心協力」才能解決。但不是人人都這麼肯定,加利所說的話會成為事實。過往的經驗表明,很多有權勢的人實在太自私了,只顧追求自身利益和個人目標。所以,國際間很難通力合作去解決問題。

      現今已有幾百萬人從聖經裡學會以尊重的態度待人。聖經也表明,上帝定意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去徹底解決這個行星的問題。在聖經裡,你會讀到許多關於正義新世界的應許。(以賽亞書65:17;彼得後書3:13)不愛上帝又不愛鄰人的,上帝會把他們從地上鏟除。上帝早已透露,他的旨意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憑正義統治地上的人類。在人所熟知的主禱文裡,耶穌吩咐我們祈求這個政府來臨。——馬太福音6:9,10。

      世界政府掌權的時候,人類的剝削行為和各種形式的奴役都不復存在,因為君王基督會「以公平公義」治理國事。(以賽亞書9:7)在基督公正無私的統治下,受欺壓的人民會從奴役中解脫出來,正如聖經說:「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詩篇72:12-14。

      如果你渴望見到形形色色的奴役在地上全然消失,我們邀請你進一步認識上帝的旨意。他定意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把人類從奴役和壓迫下解救出來。你附近的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意幫助你認識上帝的旨意。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個人自由和尊嚴是從哪裡得來的?

      我們人人生來就嚮往自由、渴望受人尊重。這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需要。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問道:「我們人人都想生活安定、擺脫恐懼、解除痛苦、不受歧視。誰能否認呢?……你可曾聽過享有自由的,要求剝奪自由嗎?你可曾聽過做苦工的,贊成把人當牛馬般奴役嗎?」他提出的問題,在世人心中普遍引起了共鳴。

      安南所表達的並不是什麼新見解。公元1世紀,羅馬哲學家塞內加在《給盧奇利烏斯的信》裡指出,他對有些人天生是注定做奴隸的見解不屑一顧。他寫道:「請你反省一下,你叫做奴隸的人和你都是同根生的,大家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他跟你一樣要呼吸、要過活,死的時候也是跟你一樣的!」

      伊瑪目阿里被尊崇為,繼承穆罕默德的第四代哈里發。他說人人「生來都是平等的」。十三世紀的波斯詩人薩阿迪說:「亞當的子孫好比身體的不同肢體,彼此血肉相連,大家都是用同一物質造的。如果世界使一個肢體受苦,別的肢體也難免忐忑不安。」

      上帝所靈示的聖經歷史記載也強調類似的思想:人人都配受尊重。例如,關於人怎樣被造,創世記1:27描述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我們的造物主是自由的上帝。使徒保羅說:「耶和華的靈在哪裡,哪裡就有自由。」(哥林多後書3:17)耶和華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賦予人一定程度的自我價值、自尊心和尊嚴。上帝會解救他的創造物,使他們「不再受腐壞所奴役」,從而確保人人都得享這樣的自由,人人都受到尊重,直到永永遠遠。——羅馬書8:21。

      [第9頁的圖片]

      人人都有權受到尊重、享有自由

      [第10頁的圖片]

      聖經教育強調要以尊重的態度待人,使人對前景充滿希望

      在貝寧的一個家庭聖經研究

      埃塞俄比亞的青尼羅河瀑布,活像在未來樂園裡的美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