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魂是不死的嗎?守望台1996年 | 8月1日
-
-
魂是不死的嗎?
親友開始瞻仰這個17歲男孩子的遺容,他們默默無言地逐一在靈柩旁邊走過。他的同學幾乎認不出他來。由於接受化學療法,他掉了很多頭髮。在癌病侵蝕下,他的身體變得瘦骨嶙峋。這真的就是他們的朋友嗎?僅在幾個星期之前,他還是生氣勃勃,精神飽滿;他時常發問,而且充滿新意!男孩子的母親聲淚俱下,一遍又一遍地說:「湯米現在是快樂的。天主要湯米跟他一起在天堂享福。」
認為自己的孩子仍然活著的想法,使這個悲痛欲絕的母親尋得一點希望和安慰。她從教堂學到,魂是不死的。魂就是人的性情、思想、記憶的發源處,也就是所謂「自我」的所在。這個母親深信,兒子的魂並沒有死去。因為魂是活著的靈體,人死時,魂離開人的軀體,去到天上,跟天主和天使在一起。
每逢有不幸事情發生,只要有一線生機,人總會把它緊緊抓住。因此,我們不難看出何以靈魂不死的道理對人有這樣大的吸引力。請考慮一下神學家佩特森·史密斯在《死後福音》一書道出自己對死亡的看法:「死亡把我們引進一個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的世界。要是把死亡和隨之而來的東西比較起來,死亡實在算不了什麼。」
在環球各地,不同文化、信奉不同宗教的人都相信,人軀體之內有個不死的魂,這個有知覺的靈體會在人死後繼續活著。基督教國有數以千計的宗派和教派,但幾乎所有都相信靈魂不死的道理。猶太教的正統教義也提倡這個主張。印度教徒相信人的「自我」(或魂)在太初時已經被造,到出生時就被困在軀體之內;到人死時,魂會繼續轉到另一個軀體內,循環不息地轉世投生。回教徒相信,魂跟軀體同時產生;人死後,魂會繼續活下去。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例如非洲泛靈論教徒、神道教徒,甚至佛教徒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倡類似的主張。
令人困惑的問題
無可否認,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靈魂不死的主張所吸引。但這個主張引起了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例如,人們想知道,如果死去親者生前所過的生活不算最好,他的魂會去到什麼地方?他會不會轉世投生成為某些較低等的生物?還是會被打發到煉獄去,在那裡經歷烈火的煉淨,直至配上天堂為止?更糟的是,他是否要在烈火熊熊的地獄裡永遠受苦?還是,像許多相信泛靈論的人所主張,他是個生者必須安撫的靈?
這樣的主張為生者帶來許多沉重的負擔。我們是否必須安撫死去親者的靈,不然他們就會向我們報復?我們是否要救他們脫離某個可怕的煉獄?還是,想起他們在地獄所受的苦,我們就感到恐懼戰抖呢?又或者,我們是否應該認為死者的魂已附在動物身上?
關於上帝本身的問題也使人感到不安。例如,許多父母都像本文開始時提及的母親一樣,起初以為天主「帶走」孩子的不死的魂,到天上跟他一起。但不久,許多人就開始懷疑,天主究竟是個怎樣的神。如果他僅為了想孩子提早到天上去,就把可怕的疾病加諸孩子身上,接著更從悲痛欲絕的父母手中把這個寶貝兒奪去,這樣的神,哪有公平、愛心、憐憫?有些人甚至質疑,這樣的上帝是否還算是智慧的。他們會問,如果所有人最終都是到天上去,一個睿智的神為什麼在一開始時卻將人安置在地上?這豈不是說,創造地球只是費時失事之舉?——可參看申命記32:4;詩篇103:8;以賽亞書45:18;約翰一書4:8。
顯然,無論出於什麼形式,靈魂不死的主張都引起了許多令人費解,甚至自相矛盾的問題。為什麼?大部分難題都跟這個主張的起源有莫大關係。簡略地查看這個根源會對你有啟迪作用。如果你知道聖經對魂的主張,你也許會感到意外。跟世上一般宗教比較起來,關於人死後的前途,聖經能向人提出更佳的希望。
-
-
魂的較佳希望守望台1996年 | 8月1日
-
-
魂的較佳希望
羅馬軍隊怎也料不到結果會是這樣的。他們勢如破竹地直搗猶太反叛勢力最後一個據點——高居山上的梅察達要塞。他們抖擻精神,等著把敵人殺個片甲不留。可是,他們聽不到戰士吶喊的聲音,也聽不到婦孺淒厲的呼叫聲。他們只聽到烈焰發出噼啪的響聲。幾經查看這個焚燒中的要塞,羅馬人才知道這個可怕的真相:他們的仇敵——大約960人——已經死去!這些猶太戰士集體地把自己的家人逐一殺死,然後互相解決,最後一個人就自行了斷。a究竟是什麼引致這場大規模的屠殺和自殺?
據當代歷史家約瑟夫斯所說,導致這宗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跟靈魂不死這個信仰有關。當時,奮銳黨領袖以利亞撒·本·睚珥奉派駐守梅察達。他起先試圖說服部下自行了斷,這總比死在羅馬人手中或作羅馬人的奴隸光榮得多。他見到部下猶豫不決,於是就魂發表了一個激昂的演說。他告訴他們,軀體是個障礙,是關押魂的牢房。「軀體把魂拖到地上後又困住它,但魂一旦從軀體釋放出來,」他繼續說,「魂就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獲得蒙福的力量和絕對無窮的能力,並像上帝一樣,不為人目所能見。」
這個演說引起了什麼反應呢?約瑟夫斯報導,以利亞撒說出這套主張之後,「他的聽眾打斷了他的話,內心充滿難以抑制的狂熱;他們迫不及待地要了結家人和自己的性命」。約瑟夫斯補充說:「他們好像著了魔一樣,各人匆匆離去,大家都想比別人更快,……他們都感到有種無法抗拒的衝動,想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自殺。」
這個殘酷的例子足以說明,靈魂不死的主張能夠使正常人完全改變自己對死亡的看法。相信這個見解的人,不會把死亡視為人類最醜惡的仇敵。相反地,他們認為死亡僅是使魂得享自由和進至超脫的途徑。但為什麼猶太奮銳黨會有這樣的看法?很多人也許以為,猶太人的聖典希伯來語聖經主張人的軀體之內有個有知覺的靈體;人死後,魂離開軀體繼續活著。事情的真相確是這樣嗎?
希伯來語聖經所論及的魂
簡單地回答,不是。聖經的第一部書創世記告訴我們,魂不是一件你擁有 的東西,反之,你自己就是 魂。我們讀到亞當受造的記載,聖經說:「人便成為 一個活的魂。」(創世記2:7,《新世》)這裡譯作魂的希伯來語字詞是尼發希,這個字詞在希伯來語聖經出現逾700次,但沒有一次是用來指人體內一個能跟肉體分開,無法捉摸的屬靈部分。正相反,聖經表明魂是可以觸摸、有形體的實物。
請用你自己的聖經,參看下列經文,我們可以在每節經文都找到希伯來語字詞尼發希。這些經文清楚顯示,魂不但能夠冒險、遭遇危險,而且甚至能夠被人拐帶。(申命記24:7;士師記9:17;撒母耳記上19:11)魂能夠接觸東西(約伯記6:7);被鐵鏈鎖住(詩篇105:18);想吃東西,因禁食而受苦,因飢渴而昏厥,因悲傷而患上消蝕性疾病或失眠。(申命記12:20;詩篇35:13;69:10;106:15;107:9;119:28)換句話說,你的魂就是你,即你自己,所以無論你遭遇什麼,你的魂就遭遇什麼。b
這是否意味到魂其實是會死的呢?不錯。聖經絕沒有說魂是不死的,反之希伯來語聖經論及魂因為犯錯而被「治死」,或處死,被擊打以致斃命,被謀殺,被毀滅,被撕碎。(出埃及記31:14;申命記19:6;22:26;詩篇7:2)以西結書18:4說:「犯罪的[魂],他必死亡。」既然人人都會犯罪,明顯地,死亡就是屬人的魂的同一結局。(詩篇51:5)上帝告訴第一個人亞當,罪的刑罰就是死亡,不是轉移到靈界,成為不死的靈體。(創世記2:17)亞當犯罪之後,上帝宣布的判決是:「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19)亞當夏娃死時,他們僅成為了聖經不時提及的「死人」。——民數記5:2;6:6,《新譯》。
難怪《美國百科全書》這樣論及希伯來語聖經所說的魂:「舊約聖經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魂和軀體的結合。」該百科全書補充說:「聖經從沒有把尼發希……視為一個跟軀體分開、自行操作的部分。」
因此,在忠信的猶太人看來,死亡是什麼?簡單地說,他們認為死亡就是生命的反面。詩篇146:4告訴我們靈或生命力離開人時所發生的事:「他的氣[靈]一斷,就歸回塵土;他所打算的,當日就消滅了。」c同樣地,所羅門王也寫道,死了的人是「毫無所知」的。——傳道書9:5。
既是這樣,為什麼第一世紀許多的猶太人,例如梅察達的奮銳黨信徒,會篤信人有個不死的魂?
希臘哲學的影響
猶太人不是從聖經,而是從希臘人獲悉這個見解的。公元前第七至第五世紀期間,希臘哲學從神祕莫測的希臘教派吸納了靈魂不死的主張。許久以來,認為惡人死後魂會受到痛苦報應的觀念對人頗具吸引力,這個見解後來被人確立,而且越傳越遠。哲學家就魂的本質作了無數的辯論。荷馬聲稱,人死時,魂驟然離去,發出人能聽到的嗡嗡、唧唧、或沙沙之聲。伊壁鳩魯派說,魂實際上是有重量的,因此,它是個無限小的個體。d
可是,公元前第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許是靈魂不死道理的最大支持者。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之死的描述,足以顯示他的主張跟多個世紀後梅察達的奮銳黨信仰相去不遠。正如學者奧斯卡·庫爾曼說,「柏拉圖表明蘇格拉底怎樣在死亡裡得享徹底和平與安寧。蘇格拉底的死亡是美的,絲毫也看不出死亡的可怖。蘇格拉底沒有理由害怕死亡,因為死亡把我們從軀體釋放出來。……死亡是魂的最好朋友。這是蘇格拉底提倡的見解,他也懷著這樣的見解死去。」
公元前第二世紀,即馬加比祭司家族興起期間,猶太人從希臘人吸收了靈魂不死的主張。在第一世紀,約瑟夫斯告訴我們,當時強大的猶太宗教團體,例如法利賽派和艾賽尼派的信徒都採納這個主張。有些可能是那個年代寫成的詩同樣反映出類似的信仰。
但耶穌基督有怎樣的看法?他和跟從者也提倡這種源自希臘宗教的主張嗎?
早期基督徒對魂的看法
第一世紀基督徒對魂的看法跟希臘人的觀念不一樣。舉個例,我們可以考慮一下耶穌的朋友拉撒路的死亡。如果拉撒路有個不死的魂,他死時這個魂逍遙自在地離開他的軀體,約翰福音11章豈不應有不同的記載?如果拉撒路死後仍然有知覺地安然在天上活著,耶穌必定會告訴門徒。但剛相反,耶穌的看法跟希伯來語聖經一致,他告訴門徒,拉撒路睡了,一無所知。(第11節)如果他的朋友正以一種奇妙嶄新的方式活著,耶穌應該十分高興才對,可是他卻為拉撒路的死掉下淚來。(第35節)如果拉撒路的魂曾去過天上,快快樂樂享受不死的生命,耶穌絕不會如此殘忍,把他召回地上,「囚」在不完美的軀體裡,在有病和不完美的人類中間多活一點時候。
拉撒路從死裡復生之後,有沒有興奮地報導他在過去四天脫離軀殼,成為自由自在的靈體之後的奇妙經歷?沒有。相信靈魂不死道理的人會回答,因為拉撒路所經歷的事太令人生畏了,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但這個說法難以叫人信服。如果拉撒路真的有過這樣的經歷,他豈不至少也會告訴自己的親人,他曾有一個妙不可言的經驗嗎?但剛相反,關於他死後的情況,拉撒路什麼也沒有說。試想想,在一個人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上保持緘默:死亡是什麼一回事!這種緘默只有一個解釋,拉撒路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告訴人,因為死去的人是在沉睡中,他們毫無知覺。
因此,聖經是否把死亡描述為魂的朋友,是通往不同生存階段的途徑?不是!對像保羅一樣的真正基督徒來說,死亡並不是朋友,它是「最後的仇敵」。(哥林多前書15:26)基督徒不會把死亡視為自然的事,反之,死亡是可怕,是不自然的。因為死亡是人類犯罪和反叛上帝的直接惡果。(羅馬書5:12;6:23)死亡絕非上帝對人類原定旨意的一部分。
可是,即使死去,真正基督徒並不是毫無希望的。聖經中有許多記載,包括拉撒路的復活,都生動地表明,死者的真正希望是復活。聖經提出兩種不同的復活。對絕大多數目前在墳墓裡的死者來說,不管他們是義人還是不義的人,他們都有希望被復活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路加福音23:43;約翰福音5:28,29;使徒行傳24:15)對一群數目較少、耶穌稱為「小群」的人來說,他們會被復活成為靈體,在天上享有不死的生命。這群人包括基督的使徒,他們會跟耶穌基督一起統治人類,並使人類重獲屬人的完美。——路加福音12:32;哥林多前書15:53,54;啟示錄20:6。
既是這樣,為什麼基督教國各教會卻提倡人有個不死的靈魂,而不是復活的道理?請考慮一下,早在1959年神學家沃納·耶格在《哈佛神學回顧》雜誌中的回答:「有關基督教教義最重要的事實是,基督教神學的鼻祖奧利金是個哲學家,他曾在亞歷山大的學府研究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奧利金把自己從柏拉圖那裡學到的全套靈魂不死主張加插在基督教教義裡。」因此教會的所為跟多個世紀前猶太人所做的如出一轍!為了接受希臘的哲學,他們否認了聖經的主張。
這個主張的真正來源
維護靈魂不死道理的人也許會問,為什麼同一的主張竟會被世上這麼多宗教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去教導人?聖經提出充分理由,解釋何以這個主張會在世上各宗教領域大行其道。
聖經告訴我們,「全世界都伏在邪惡者的勢力下」,並且特別把撒但稱為「這世界的統治者」。(約翰一書5:19;約翰福音12:31)顯然,世上各宗教都未能免受撒但的影響。恰恰相反,今日世上許多難題和鬥爭都是由宗教造成的。在與魂有關的問題上,他們明顯地把撒但的想法反映出來。何以是這樣?
你還記得撒但對人類說的第一個謊言。上帝告訴亞當夏娃,如果他們反叛犯罪,就會死去。但撒但卻向夏娃保證:「你們決不會死。」(創世記3:4,《新譯》)當然,亞當夏娃確實死去,正如上帝所說,他們歸回塵土。但「謊話的父親」撒但卻沒有對自己第一個謊言罷休。(約翰福音8:44)有無數偏離聖經教訓,或乾脆把聖經主張恝然置之的宗教,仍然散播類似的見解:『你決不會死,即使你的軀體腐壞了,你的魂會繼續永遠活下去——像上帝一樣!』饒有趣味的是,撒但也告訴夏娃,她會變成「像上帝一樣」。——創世記3:5,《新譯》。
因此懷著基於真理,有根有據的希望,無疑比謊言或人為哲學好得多。相信死去親者毫無知覺地躺在墳墓裡,總比擔心不知死者的魂去了哪裡好得多!死亡的沉睡毋須使我們害怕或灰心。從某方面看來,我們可以說死去的人是在一個安全的歇息之所。為什麼是安全?因為聖經保證,耶和華所愛的人雖然死了,但在一個特別意義上,他們卻是活著的。(路加福音20:38)他們活在上帝的記憶裡。這個觀點給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因為上帝擁有無限的記憶。他樂意復活成千上萬他所愛的人,使他們有機會在地上的樂園裡享永生。——可參看約伯記14:14,15。
正如耶和華所有應許都一定會獲得應驗,復活的輝煌日子也必定會來到。(以賽亞書55:10,11)試想像這個預言獲得實現:「屬你的死人要活過來,他們的屍體要起來;那些住在塵土裡的必醒起,並且歡呼。因為你的甘露像早晨的甘露般臨到;使地交出離世的人來。」(以賽亞書26:19,《新譯》)因此在墳墓裡的死者有如在母腹的胎兒一樣安全無恙。他們快要被『交出來』,在地上的樂園裡再次活過來。
還有什麼希望比這個希望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