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災難會重演嗎?
    警醒!2005年 | 12月22日
    • 災難會重演嗎?

      回想數十年前,很多東西都古樸無華,令人神往。例如,在西方世界,馬車隨處可見,人們身穿長裙,頭戴高頂帽。可是,那又是一段可怕的日子,世界各地不少人都被奪去生命。什麼原因?

      雖然當時戰火連天,但這裡要談的,不是戰爭造成的禍害;而是另一場席捲全球的災難,也就是在1918-1919年爆發,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具殺傷力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由於欠缺有效的治療方法,結果有大量患者死亡。千百萬體魄強健的青年也被感染,結果英年早逝。屍體多得埋葬不了,只好堆積起來。有些城鎮和村落,居民全部死於非命。

      這些事發生於大約85年前。我們知道這場疾病的成因嗎?類似的災難會否重演?如果會,我們又可以怎樣保護自己呢?

      此外,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你知道聖經很久以前已經談到瘟疫會在我們這個時代蔓延嗎?(路加福音21:11;啟示錄6:8)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是否應驗了聖經的預言呢?接著的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

      [第3頁的圖片]

      美國費拉德爾菲亞,人們正準備埋葬西班牙流感患者的屍體

      [鳴謝]

      Library of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Philadelphia

  • 前所未有的瘟疫
    警醒!2005年 | 12月22日
    • 前所未有的瘟疫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仍未結束。雖然交戰雙方的敵對形勢接近尾聲,各國仍然封鎖新聞消息。西班牙並沒有捲入戰火,傳媒可以自由報導國內不同地方都有國民染病,以及大得驚人的死亡數字。故此,這場疫症得了眾所周知的名字——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這場大流行病在1918年3月爆發。a不少研究人員相信,病源地是美國堪薩斯州。顯然,隨著美國士兵抵達法國,病毒也散播到這個國家。1918年7月,死於流行性感冒的人大幅增加過後,高峰期似乎已經過去。當時的醫生們,有誰知道這場大流行病正「整裝待發」,要殺害更多人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11月11日結束,那時舉世歡騰。但諷刺的是,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瘟疫在世界各地爆發。這個可怕的敵人成為國際頭條新聞的主角。在那個時代,很少人能置身事外,人人都談虎色變。一位深受尊重的流感專家指出:「1918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縮短了超過十年。」究竟這場瘟疫怎樣與眾不同呢?

      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

      西班牙流感和其他流行病最顯著的分別是,患者通常突然病發。有多突然呢?約翰·巴里在新書《大流感》中,引用一些例子,表明這個病來得多麼突然:「在里約熱內盧,醫科學生齊羅達庫尼亞正在等電車,一個男子上前問他一些事,聲音完全正常。突然,那個男子倒下來,就一命嗚呼了;在南非開普敦,查爾斯·劉易斯正要乘電車回家,車程有5公里。他一上車,票務員就倒地死去。在接著的5公里,有六個人上車後不久相繼死去,包括司機。」他們全都死於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另一個分別就是,這場流感使社會大起恐慌——因有太多未知數而驚恐。當時,對於這種疾病的成因和實際傳播的途徑,科學家都茫無頭緒。到處都實行公眾衛生措施:港口被隔離,戲院、教堂和其他公眾場所都被關閉。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三藩市,當局下令所有居民戴上紗布口罩。任何人沒有在公眾地方戴上口罩,就會被罰款或收監。可惜,這些措施似乎沒有一樣奏效,只因為推行得不夠徹底、不夠及時。

      人們害怕,也是因為這種流感「不分皂白」,防不勝防。1919年的大流行病,受害者不只是老人家,年輕力壯的也染病而死,原因至今依然未明。死於西班牙流感的人,年齡大都介乎20至40歲。

      還有,這場流行病橫掃全球,連熱帶島嶼也受到波及。1918年11月7日,流感隨船入侵西薩摩亞(現今的薩摩亞),那裡本有3萬8302個居民,其中百分之20在兩個月內死了。世上各大國都難逃一厄。

      再者,這場災病威力驚人。例如,這種疾病早就侵害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拉德爾菲亞,而且異常厲害。1918年10月中旬,該地棺木嚴重短缺。歷史家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指出:「一名棺木工匠說,如果他有存貨的話,他能在兩小時內賣出5000副棺材。有時,市鎮停屍所裡,屍體的數目是棺木的10倍。」

      跟歷史上任何同類型的流行病相比,西班牙流感在較短時間內殺死了更多人。據估計,全球2100萬人死於這個疾病,有些專家卻認為這個數字其實低於實際死亡人數。今天,一些流行病學家認為,死亡人數應該是5000萬,甚至是1億之巨!上文提到的作家巴里指出:「關於這場流行性感冒,1年內死的,比100年內死於中世紀黑死病的人還多;24星期內死的,比24年內死於愛滋病的人更多。」

      一年內,死於西班牙流感的美國人,多於兩場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總和,數目之多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作家吉娜·科拉塔解釋:「如果類似的瘟疫在今天發生,在美國又有相同的死亡率,那麼,150萬美國人就會因此喪命。把每年死於心臟病、癌症、中風、慢性肺病、愛滋病和早老性痴呆病的人通通加起來,還不及這個數目。」

      簡而言之,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病。科學可以幫得上忙嗎?

      科學愛莫能助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醫學看來有長足的進步。甚至在大戰期間,醫學界也誇耀他們在控制傳染病方面的成就。與此同時,《婦女家庭雜誌》宣稱,美國人不用再預留房間擺放親人的遺體,供人瞻仰了。雜誌說,從此這類房間大可改做客廳。但沒多久,就出現了西班牙流感,而醫學界對這場大疫症似乎束手無策。

      克羅斯比寫道:「1918年,所有醫生都經歷20世紀醫學上最嚴重的挫折。但如果著眼點是確實的死亡人數,他們經歷的就是歷史上最慘痛的挫折。」為免把一切責任完全歸咎於醫生,巴里指出:「其實科學家完全明白這疫症對人類有多大威脅,也知道怎樣治療繼發的細菌性肺炎,更發出警告,呼籲人注意公眾衛生,美國成千上萬的人就可能因此而活命。可惜,政客們忽視了這些警告。」

      85年後的今天,我們對這場可怖的大流行病又知道多少呢?它的成因是什麼?會捲土重來嗎?如果會,我們能抵受得住嗎?答案可能令你大感意外。

      [腳注]

      a 疫症是在一個地方,例如社區、市鎮或整個國家爆發的疾病。大流行病則是在全球蔓延的疫症。

      [第6頁的精選語句]

      死於西班牙流感的人,年齡大都介乎20至40歲

      [第4頁的圖片]

      191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卡農城的一班學生

      [鳴謝]

      Courtesy, Colorado Historical Society, 10026787

      [第4,5頁的圖片]

      一個警官

      [鳴謝]

      Photo by Topical Press Agency/Getty Images

      [第5頁的圖片]

      棒球員戴上口罩保護自己

      [鳴謝]

      © Underwood & Underwood/CORBIS

  • 流行性感冒——今天知道什麼?
    警醒!2005年 | 12月22日
    • 流行性感冒——今天知道什麼?

      事情發生於1997年。在阿拉斯加的蘇厄德半島,蓋滿冰雪的寒帶草原上,有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小村莊。一位科學家面對著一個少婦的屍首,是他跟四個愛斯基摩人合力從永久凍土裡掘出來的。這個婦人死於1918年的那場流感,從此就長眠冰下。

      到這時候才研究少婦的屍首,還有什麼價值嗎?那位科學家希望仍可從她的肺部找到導致流感的因子。這樣,他就可以利用先進的遺傳基因技術,把因子分離出來,加以研究。為什麼這些資料可能有用?要知道答案,就要先明白病毒如何運作。還有,病毒是怎樣變得這麼危險的。

      致命病毒

      今天,我們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一種病毒導致。人咳嗽、打噴嚏和說話時,病毒就可能隨飛沫而傳染他人。a無論世上哪個地方,都可以找到這種病毒。在熱帶地區生活的人,整年都有機會受感染。在北半球,流感高峰期是11月至3月,南半球則是4月至9月。

      甲型流感是最危險的流感病毒,比很多病毒都要細小。這種病毒通常呈球狀,表面有凸出的部分。病毒一旦入侵人類細胞,就會大量繁殖。通常在10小時內,10萬至100萬個新複製的流感病毒就會從細胞中傾巢而出。

      這細小生物的一個可怕之處是它很快變種。由於這種病毒實在繁殖得很快(比愛滋病毒快得多),繁衍出來的都不盡相同,有些甚至可以逃過免疫系統的防衛。這說明了為什麼每年都有不同的流感病毒出現。它們帶著一套新的抗原,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很難辨認得出。如果抗原完全改頭換面,免疫系統就無計可施了,一場大流行病可能繼而爆發。

      還有,流感病毒也會感染動物,從而影響人類。專家相信,雞鴨等禽鳥所感染的病毒,可在豬的體內生存。而人類所感染的病毒,同樣可以在豬的體內生存。

      因此,當豬隻同時染上兩種病毒——一種專感染動物,另一種多感染人類——這兩種病毒的基因就會混合起來。一種全新的流感遂即產生,而我們對這新品種是沒有免疫力的。在一些農業地區,家禽、豬隻和人類毗鄰而居,亞洲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況。有人認為這大多是新型流感的源頭。

      為何如此兇狠?

      1918-1919年的那種流感病毒引發肺炎,繼而奪去年輕人的性命,究竟原因何在?雖然那個年代的病毒沒有存活到今天,科學家卻一直相信,如果找到凍結了的病毒樣本,就能把完好無缺的核糖核酸分離出來,從而了解為什麼這種病毒的威力如此強大。事實上,科學家在這方面取得若干成功。

      正如本文起頭提及,多虧阿拉斯加那具冰封的遺體,一隊科學家已成功辨認出1918-1919年流感病毒大部分的基因,也大致完成基因排序。可是,科學家仍不了解為什麼這種流感有這麼強大的殺傷力。然而,感染豬隻和禽鳥的流感病毒顯然是它的近親。

      惡疾再現?

      很多專家認為,問題不是這種可惡的流感病毒會不會 再來,而是它會在哪個時候、以什麼方式 再次橫行。有些專家推斷,大約每11年,就會有較大規模的新流感爆發,而大約每30年,就會有嚴重的新流感肆虐。根據這些預測,人類必然要面對另一場大流行病。

      2003年,醫學期刊《疫苗》報導:「自從上一次全球流感疫症以來,35年已經過去了。但紀錄上兩場相距最遠的大流行病,相差只有39年。」文章也說:「病毒也許會在中國或鄰近國家出現,而且帶有動物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或致命特徵。」

      《疫苗》的這篇文章就這種病毒作出預測:「這病毒會在全球迅速蔓延,分多次爆發,擾亂各國的社會和經濟活動。任何年紀的人都會發病,當中大部分人最終都會死去。甚至在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醫療需求大增時,衛生部門看來都會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這種景象有多駭人?《大流感》一書的作者約翰·巴里評論:「恐怖分子擁有核子武器,正是各國元首的噩夢。然而,另一場全球流感同樣叫他們寢食不安。」

      有何良方?

      你可能會問:「今天,有效的療法找到了嗎?」答案可說是,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抗生素能減低繼發的細菌性肺炎的死亡率,一些藥物更能有效對抗若干流感品種。如果醫學界能準確地鑑別出流感病毒,而疫苗又能及時生產出來的話,醫生就可以對症下藥,為人注射適當的疫苗去抵抗病毒。這是好消息。那麼,壞消息是什麼?

      從1976年鬧得滿城風雨的豬流感,到2004年流感疫苗短缺,可見流感疫苗的發展波折重重。雖然,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們在醫學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和重大的成就,但始終未能找到根治頑強病毒的方法。

      既然如此,我們一定會想到這個令人憂慮的問題:1918-1919年的災難會在今天重演嗎?倫敦國立醫學研究所發表的文章指出:「我們的社會環境跟1918年的頗相似:交通發展促成國與國之間大量人口流動;有些地區飽經戰亂,衛生條件欠佳,人民營養不良;世界總人口達到65億,而越來越多人在城市生活,棄置的廢物使城市的基礎建設日益殘破。」

      美國一位深受尊重的專家總結說:「總之,每過一年,我們就更接近下一場大流行病。」這是否就等於說我們前景很黯淡,甚至毫無希望可言?不是的!

      [腳注]

      a 《病毒、瘟疫與歷史》一書指出:「1500年左右,意大利人認為一些疾病受星體的『影響』(‘influence’),所以叫這種病做influenza(流行性感冒)。」

      [第8頁的圖片]

      新流感品種可能源自農業地區

      [鳴謝]

      BAY ISMOYO/AFP/Getty Images

      [第8,9頁的圖片]

      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鳴謝]

      © Science Source/Photo Researchers, Inc

      [第9頁的圖片]

      研究人員研究1918-1919年流感病毒的樣本

      [鳴謝]

      © TOUHIG SION/CORBIS SYGMA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