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伽利略的望遠鏡——只是開始而已!
    警醒!1992年 | 11月8日
    • 為了幫助我們想像宇宙的龐大,物理學家羅伯特·賈斯特羅作了以下的比喻。試想像把太陽按比例縮至一個橙子那麼大。這樣,地球便會像一粒砂那麼細小,以9米的距離環繞太陽運行。木星會有如一顆櫻桃核,以相當於一個城市街口的距離繞著橙子旋轉。冥王星則會是另一粒細砂,與想像的橙子——意即太陽——相隔十個城市街口的距離。按同樣的比例計算,太陽最鄰近的恆星半人馬座會位於2100公里以外。整條銀河會成為一簇疏鬆的橙,每個之間相距3200公里,整體的直徑則達3000萬公里。即使將各物按比例縮小,所牽涉的數字仍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令人驚訝的不僅是龐大的距離而已。隨著科學家逐漸揭開宇宙的奧祕,一些獨特的自然現象開始顯露出來。科學家發現有中子星存在。中子星所含的物質密度奇高,一茶匙的物質重量竟相當於2億頭大象。也有細小的脈衝星,以每秒鐘600次的頻度間歇地發出電波。

  • 宇宙的奧秘——有些已被揭露出來
    警醒!1992年 | 11月8日
    • 宇宙的奧祕——有些已被揭露出來

      1054年7月4日早晨,中國的宮廷天文學家楊惟德舉目望天。他小心翼翼地觀察星體的運行。突然,在接近獵戶座之處,一團亮光引起了他的注意。

      當時有一項罕有現象——古代中國人稱之為「客星」——發生。楊惟德將事情稟告皇帝之後,他提及「客星」照耀得如此明亮,甚至金星也顯得相形見絀。它在白晝時分也清楚可見,這種情形延續了數週之久。

      直至九百多年後,人才能充分解釋這項奇觀的因由。現在科學界人士相信,上述天文學家所目擊的乃是一顆超新星,而超新星則意味到一顆巨大的恆星正經歷劇變而行將死亡。究竟什麼導致這種不尋常的現象呢?這正是天文學家試圖揭開的宇宙奧祕之一。以下的解釋是天文學家仔細研究所得資料之後,所提出的理論。

      雖然像我們的太陽一類的恆星可以具有非常長久和穩定的壽命,它們的形成和死亡卻在太空中引發極為壯觀的景象。科學家們相信,恆星的一生開始於星雲之內。

      星雲。這是指星際間的一團氣體塵埃雲而言。星雲是夜空中最為悅目的物體之一。本期雜誌封面所展示的是三葉星雲(意即有三個裂口的星雲)。在這個星雲裡曾有新的恆星誕生,結果令星雲呈現紅色的光芒。

      看來在萬有引力的影響下,擴散的物質被凝聚為持續收縮的氣團,於是便有新的恆星在星雲內形成。這些巨大氣團的溫度一旦升至在星雲中心產生核子反應,氣團便會穩定下來而不再繼續收縮。這樣,一顆恆星就誕生了。常常也有其他恆星同時產生,組合成群而成為星團。

      星團。在第8頁的照片中我們見到一個稱為「首飾盒」的小星團,科學家認為它只是在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它的名字來自19世紀的天文學家約翰·赫謝爾所作的生動描述:「一個載滿五光十色的寶石的首飾盒。」單是我們的銀河系就據稱有逾千個類似的星團。

      恆星的能源。恆星內的核子爐一開始發動,初生或發展中的恆星便會穩定下來。藉著熔合的過程,它開始把氫轉變為氦,過程與氫彈爆炸有點相似。一個像太陽一般的典型恆星所含的質量如此巨大,以致即使燃燒了十億年之久,所含的核子燃料仍未耗盡。

      可是,恆星若終於用盡了它的氫燃料,那便會有什麼事發生呢?隨著中心部分的氫耗盡,核心會收縮,溫度會上升。與此同時,外層則劇烈膨脹,使恆星的半徑擴大50或甚至更多倍。於是恆星便成為一顆紅巨星。

      紅巨星。紅巨星是一顆恆星。它的表面溫度比較低,因此呈現紅色而非白色或黃色。在恆星的一生歷程中,這個階段比較短。一旦大部分的氦供應用盡了,它就會發出像煙花般的燦爛光焰而分解。這時恆星仍然燃燒著氦,它拋散外殼而外殼會形成一團行星狀星雲。憑著從母體恆星獲得的能量,行星狀星雲熾熱發光。最後,恆星會劇烈塌縮而變成一顆光芒微弱的白矮星。

      可是,如果原本的恆星夠龐大,最後的結果會是恆星本身發生爆炸。這就是超新星。

      超新星。超新星是一個原本比太陽大得多的恆星在死亡時所發生的爆炸。強烈的震波把巨量的灰塵和氣體,以每秒逾一萬公里的高速拋進太空裡。爆炸所促成的眩目亮光比十億個太陽還明亮。從地上望去,活像一粒閃閃生光的鑽石。超新星一次爆炸所發出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九十億年間所發出的能量總和。

      在楊惟德目睹超新星之後九百年,天文學家仍然可以見到這次爆炸拋散各處的碎片,就是稱為巨蟹座的星雲結構。不過,爆炸遺留下來的並非僅限於星雲而已。在星雲的中央,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以每秒33次轉動的細小物體,稱為脈衝星。

      脈衝星和中子星。天文學家認為脈衝星是一個密度極高的旋轉物體的核心。它是由一顆體積不超過太陽三倍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遺留下來的。脈衝星的直徑不及30公里,因此很少被光學望遠鏡所察出。可是它們卻能夠憑著無線電望遠鏡之助加以鑑定。這類望遠鏡能夠收到脈衝星的快速旋轉所產生的無線電訊號。有一束無線電波隨著星旋轉,就像燈塔的射光一樣。對觀察星象的人來說,這種現象彷彿脈搏一般,因此便將星稱為脈衝星。脈衝星又名中子星,因為它們主要由緊密地擠在一起的中子所構成。這造成了它們那難以置信的密度——每立方厘米的重量超過一億噸。

      如果有一個真正巨大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那便會有什麼事發生呢?據天文學家計算,核心會繼續崩塌,甚至越過中子星的階段。從理論上說來,由於擠壓核心的萬有引力如此巨大,結果便產生了所謂的黑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