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科學家真的找著黑洞了嗎?
    警醒!1998年 | 7月22日
    • 科學家真的找著黑洞了嗎?

      黑洞!以往頗為光亮的恆星,逐漸變得暗淡無光,在自身引力的影響下不斷坍縮,到了最後,不管什麼東西,哪怕是光,也敵不住強大引力而被吸入其中,再也逃不出來。聽起來可像科幻小說的情節?不過,許多天文學家卻認為,黑洞在宇宙中也許十分常見。你有興趣多認識它一下嗎?讓我們從北天球的星座之一——迷人的天鵝座——說起吧!

      天鵝座X-1是黑洞嗎?

      自6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對天鵝座的一個特殊區域深感興趣。根據在地球大氣層以外運行的觀測器的發現,這個區域是個強力的X射線源,稱為天鵝座X-1。

      科學家早就知道,物體的溫度越高,它所釋放出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電磁波就越多。你要是把鐵塊放在高溫的熔爐裡燒,鐵塊會逐漸變紅。隨著鐵塊的溫度持續上升,鐵塊的顏色就由紅色轉為黃色,最後由黃色轉為白色。恆星在這方面跟鐵塊十分相似。溫度相對較低的恆星,即溫度為3000K(開爾文溫標a)左右的恆星,表面呈紅色;溫度相對較高的恆星,像表面溫度接近6000K的太陽,則呈黃色。不過,星際氣體的溫度得增加至數百萬開氏度,才會釋出像天鵝座X-1那麼強烈的X-射線輻射。然而,天上可沒有恆星會有這麼高的表面溫度。

      在天鵝座X-1的天區位置中,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表面溫度估計有3萬K的恆星——不錯,溫度確實很高,卻仍然跟發出強力X-射線的溫度相距甚遠。這顆恆星的編號是HDE226868,據估計質量約是太陽的30倍,跟地球相距6000光年。這顆超巨星有一顆伴星,兩者互相繞轉,周期為5.6天。科學家計算出這顆伴星跟HDE226868的距離只有數百萬公里。據若干資料顯示,伴星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十個太陽。可是,這顆伴星卻有點不對勁——它是隱而不現的。一般來說,體積這麼巨大,距離地球又不遠的恆星,應該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科學家說,這樣的龐然大物,看來釋出強烈的X-射線之餘,卻沒有發出可見的光,就很可能是個黑洞了。

      黑洞之旅

      試想像你有幸到天鵝座X-1一遊。假若它真的是個黑洞,你看見的就很可能像17頁的插圖所描繪的一樣了。圖中的巨大恆星就是HDE226868。雖然這顆星的直徑達數百萬公里,黑洞的直徑卻也許只有60公里。這團發光氣體的旋渦中央的小黑點就是視界,即黑洞的邊界。視界不是有形可見的,而是像一團黑影。視界把黑洞和外面的宇宙劃分開來;視界以內的範圍是個極強的引力場,以致連恆星本身所發出的光也逃不出來。不少科學家認為,在視界以內黑洞的正中央,有個稱為奇點的區域。奇點沒有體積,密度卻無限高,所有掉進黑洞去的東西就都在這裡全然消失。

      黑洞正不斷吸取伴星的外層氣體。伴星的氣體開始旋轉得越來越快,並且與黑洞的四周發生摩擦,溫度持續急升,而頓時變得像個發光的碟子。氣體在黑洞強大引力的影響之下,速度激增至無法想像的地步,於是,這個溫度極高的氣體碟子就在黑洞以外發出X-射線。當然,氣體一旦給扯進黑洞裡去,就再沒有X-射線——或任何別的東西——可以逃出來了。

      天鵝座X-1無疑蔚為奇觀,不過你可千萬別靠得太近!天鵝座X-1所發出的X-射線不但能置人於死,它本身的強大引力也足以殺人於無形。你要是站在地球上,你的頭和腳所受的引力是稍有不同的。這種引力方面的差異會產生拉力,只是拉力極小,人們感受不到。可是,在天鵝座X-1的區域中,這種引力差異會驟增1500億倍,這時候,引力差異所導致的拉力就彷彿一雙無形的手,能實際把你的頭和腳往相反方向拉開,立時教你粉身碎骨!

  • 科學家真的找著黑洞了嗎?
    警醒!1998年 | 7月22日
    • 黑洞的形成

      按現代科學家理解,恆星的引力和核子力無休止地互相抗衡,於是令恆星發光。要是沒有引力把氣體擠進恆星的深處去,核聚變就不能產生。在另一方面,要是沒有核聚變跟向內的引力抗衡,恆星就可能經歷一些奇異的變化。

      科學家認為,像我們的太陽一般大小的恆星一旦耗盡氫和氦這兩種核燃料,就會給自己的引力壓縮,成為大小像地球一樣、溫度高的白矮星。白矮星的質量也許跟太陽相等,可是卻給擠在只得太陽體積的百萬分之一的空間之中。

      請想想一般物質的結構是怎樣的:在構成物質的原子內,大部分是空間,而質量則差不多全都集中在細小的核心附近,核心四周圍著電子雲,電子雲所佔的空間比核心部分大得多。可是,在白矮星的內部,引力把電子雲擠在只有原來體積的一小部分的空間之中,使恆星體積變得只有行星一般大。像我們太陽般大小的恆星發展到這個地步時,引力和被擠在一起的電子所產生的排斥力就達到平衡,而恆星也就不再坍縮下去。

      不過,恆星要是比太陽重,自身引力隨之而增,情形又會怎樣呢?恆星的質量若是太陽的1.4倍以上,由於自身引力更大,電子雲就會給壓縮至不再存在。於是,質子和電子合併成中子。引力要是不太強,中子的力會足以抵抗引力的壓力,恆星也就停止坍縮。這時候,恆星不再是只有行星般大小的白矮星,而是演化成體積像小行星一樣的中子星。據知,中子星是由宇宙中密度最高的物質所組成的。

      那末,引力要是再進一步增加,又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科學家認為,恆星的質量要是有太陽三倍那麼大,引力就會強大到連中子也抵受不了。事實上,以物理學家所知,世上根本沒有任何物質能與這股強大的引力抗衡。因此,小行星般大小的中子星會無限地向核心坍縮,也不只是坍縮成更小的球體,而是坍縮成一點,稱為奇點,或某種尚未能以理論解釋得清楚的東西。到了這個地步,恆星看來消失了,在恆星原來所在之處殘留下來的就只有引力和黑洞。黑洞取代了恆星原來的位置,形成像團黑影般的引力場。黑洞是個極強的引力場,因此不管什麼東西,哪怕是光,也休想逃得出它的魔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