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務求成功的壓力
    守望台1988年 | 11月15日
    • 結果如何?

      這種世俗的成功確能帶來若干享受,但請想想它所索取的沉重代價。報章專欄作家奧凱福(Achike Okafo)寫道:「穩定的家庭……一日一日的崩潰,主要的原因是金錢和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甚至仍然廝守的夫婦也很少談及父母的職責了,……因為他們都太過忙於追求舒適生活所需的物質東西。」除此之外,受忽略的兒童時常吸毒犯罪,離家出走,以致問題變得更嚴重。追求成功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追求成功的壓力迫使一些野心勃勃的人做出不誠實、不道德的事來。年輕女子甚至為了得到優異的考試成績或上好的職位而不惜出賣肉體。就算成功來得光明磊落,成功的人也可能要面對成就較次的人的憤恨或妒忌,或者要應付受財富、名譽所吸引的「朋友」的偽善。(傳道書5:11)這是真正的成功嗎?

      聖經中傳道書的睿智執筆者提出了否定的答覆。這位執筆者富甲一方、權傾天下、聲名顯赫;但是他綜觀這一切和它們所帶來的享受和歡樂之後,他獲得的結論是:這些東西「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2:3-11。

  • 務求成功——不計代價?
    守望台1988年 | 11月15日
    • 由於貧窮比比皆是,於是很多人不顧一切地追求經濟上的成功。有些人甚至不惜採用不忠實的手段來達到發財的目的。然而,人一旦成為真正的基督徒,他們就應該永遠捨棄這種態度以求符合聖經的正義標準。

      可是,甚至有些基督徒也受到感染而再度追求世俗的目標。他們可能為求成功而不惜做出不符合基督徒原則的事來。作父母的為求成功而忽略了家人;有些人則為求成功而忽略了他們對上帝的事奉。以獲致人生的滿足和快樂而言,你認為這種做法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論到這種行徑所帶來的後果,聖經警告我們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9,10。

      「萬惡」、『被許多愁苦刺透』。這些話肯定不像是用來描述滿足快樂的字眼,對嗎?可是,多個世紀以來,甚至直至今日,千百萬人的經歷證明聖經的話何等真實。既然如此,這一切鼓勵基督徒追求什麼目標和行走什麼人生途徑呢?

      誤入歧途——怎會如此?

      基督徒可以怎樣被誘偏離信仰而誤入歧途呢?有些人竟然墮落到完全捨棄敬虔的道德標準和純正的信仰。在其他事例上,有些人在敬虔的路途上分散了注意力,甚至利用敬虔作為操縱他人的工具。聖經說「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摩太前書6:5)他們雖未完全離棄基督教,但也許已違反了若干聖經原則,而這些原則乃是基督徒信仰所不可或缺的。

      這世界的人喜歡作威作福轄制別人,但耶穌告訴他的跟從者不要仿效這些人,說:「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耶穌在譴責猶太的宗教領袖時甚至說得更為徹底。他表示酷愛世俗名望的人會招惹上帝的不悅。(馬太福音20:26;23:6-9,33)因此,基督徒應該樂於彼此服事而非力求勝過別人或轄制別人。貪財的人為求成功而不計代價,就很容易被誘偏離基督徒的正道而誤入歧途。

      你在這方面的情形如何?你發覺自己以權力的大小,對別人支配的程度,作為衡量成功的準則嗎?你為了發揮或爭取權力,而不惜顛倒或曲解基督教的原則和道理嗎?你覺得一定要出人頭地,甚至不惜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嗎?你很喜歡談論自己的家財或事業成就嗎?若然,你就要分析一下,看看你是否已偏離了信仰而誤入歧途了。

      「成功」所帶來的痛苦

      耶穌也說:「不可為自己在地上積聚財寶……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你們不能服事上帝,又服事金錢。」(馬太福音6:19-24,《新譯》)倘若父母引導兒女追求物質財富或世俗事業,以此作為主要目標,他們可說是遵行耶穌的教訓嗎?假如兒女因父母強調世俗的成功而放棄真理,採納不合基督教原則的生活方式,這樣行值得嗎?為了「在地上積聚財寶」而犧牲兒女的屬靈生命,或至少冒這個危險,可說是值得嗎?這樣行的父母由於他們為兒女擔憂,也為了兒女在靈性上——甚或身體上——所蒙受的損失感到懊悔,往往發覺他們「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貪財之心是個苛刻的主人。它苛索人的時間、精神、能力,並且將人的敬虔之心扼殺。它通常誘使人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更大的世俗名望,藉此使人越來越遠離信仰。聖經說得不錯:「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傳道書5:10。

      有一個非洲商人雖然成為基督徒,卻仍然貪愛經濟成功而將此視為一生的首務。他看重與商界朋友的應酬而忽略了基督徒的活動。儘管會眾中的長老盡力予以幫助,他在靈性上仍然毫無進步。故此他發覺自己陷於屬靈的窘境中——他既難以算作基督徒,但又希望別人把他視作基督徒;他的景況可說是進退維谷。我們大家都能了解,他的處境決不會導致生活上的深切滿足,也不會帶來恆久的快樂。

      這樣的人必然會經歷屬靈的痛苦。與不注重忠實和性道德的人作商業往來和社交酬酢無疑會把自己暴露在不道德的影響之下。暴露在這種環境下的基督徒不得不力圖抗拒不良的影響,而且通常經歷良心的掙扎,有些人終於與別人同流合污而完全偏離了信仰的正途。(哥林多前書15:33)縱使經濟成功,但在靈性和道德上卻一敗塗地,那又有什麼益處呢?正如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