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自殺——不易察覺的流行病
    警醒!2000年 | 2月22日
    • 自殺——不易察覺的流行病

      約翰和瑪麗a將屆六十,住的是美國農村的小屋子。約翰患了肺氣腫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時日無多。瑪麗實在無法想像沒有約翰的日子會怎麼過,她看見約翰日漸虛弱,不斷喘氣,她受不住這樣的折騰。瑪麗自己的身體也不好,許多年來一直受抑鬱症困擾。約翰最近有點不安,因為瑪麗常常談到要自殺。抗抑鬱藥和其他藥物令她的頭腦越來越混亂。她說她受不了孤苦伶仃的日子。

      他們的家裡四處都是藥物,有心臟病藥,有抗抑鬱藥,也有鎮靜劑。有一天大清早,瑪麗走進廚房,開始不停地吃藥,直到約翰找到她,把藥搶過來才停止。約翰看見她休克過去,就打電話召喚救護車。他禱告,希望能及時救回瑪麗。

      統計數字揭露什麼?

      近年來有許多書刊、文章出版,紛紛探討青少年自殺數字不斷上升的問題。這樣的探討無疑十分適切。看見一個個充滿朝氣、前途無限的青年白白斷送生命,試問有什麼會比這樣的悲劇更令人心痛惋惜?不過報章的大字標題卻忽略了一件事實,就是在大部分國家,自殺率是跟年齡成正比的。正如本頁附欄顯示,無論某個國家的整體自殺率是高是低,該國的自殺率仍然跟年齡成正比。只要你看看這些數字,你就會發現這種隱性的流行病已經蔓延全世界了。

      1996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指出,65歲或以上美國人自殺數字由1980年算起劇增了百分之36。這樣的升幅部分成因是美國老人數目增加,但不只這樣。在1996年,65歲以上老人實際自殺率上升了百分之9,是40年來首次升上這個百分比。反觀美國老人因受傷致死的數字,只有不慎跌倒和汽車意外這兩項有上升趨勢。這些統計數字雖然駭人聽聞,卻其實還不能夠反映實況。《自殺行為研究手冊》評論說:「根據死亡證而作出的自殺統計數字很可能跟實際數字相距很大。」同一本書也指出,有人估計真確的自殺數字是發布的統計數字的兩倍。

      結果呢?結果表明美國正受長者自殺這場全球隱性流行病所苦,許多其他國家也一樣。自殺問題的專家赫伯特·亨丁醫生指出:「儘管事實證明美國的自殺率跟年齡成正比,而且上升幅度持續而顯著,但老人自殺問題卻仍然得不到公眾的關注。」為什麼呢?他提出部分問題出在老人自殺率一直偏高,「在青少年自殺率同時急遽上升的情況下,老人自殺問題就引不起公眾注意了」。

      自殺的死亡率高得可怕

      這些統計數字雖然駭人聽聞,卻不過是一組冷冰冰的數字而已。數字不能如實地反映痛失親愛伴侶的寂寞、失去獨立能力的無奈、長期抑鬱的空虛和自知身患不治之症的絕望。年輕人試圖自殺,也許是因為面對短暫的問題而反應過激,可悲的是,老人遇到的問題卻是長久而無法解決的。結果他們尋短見的時候比年輕人決心更大,由於去意已決,十有八九都是「回天乏術」的。

      在《美國自殺行為》一書中亨丁醫生說:「老人自殺不單明顯地比較流行,而且從自殺行為本身來看,老人自殺和青少年人自殺也是不同的。……特別在自殺不遂和自殺致死的比例方面,老人自殺跟其他人的自殺有顯著分別。自殺不遂和自殺致死的比例以整體人口而言估計是10比1,青年人(15-24歲)的比例估計是100比1,55歲以上長者的比例估計是1比1。」

      這些統計數字實在值得人深思!年華漸逝、精力枯竭、病痛煎熬,老人的處境實在教人心痛!難怪這麼多老人自尋短見。不過,即使情況惡劣至極,他們還是大有理由珍惜生命。請繼續看看文章開始的時候提到的瑪麗。

      [腳注]

      a 名字經過刪改。

      [第3頁的附欄]

      每十萬人口中的自殺數字統計(以年齡和性別分組)

      男/女 15到24歲

      8.0/2.5 阿根廷

      4.0/0.8 希臘

      19.2/3.8 匈牙利

      10.1/4.4 日本

      7.6/2.0 墨西哥

      53.7/9.8 俄羅斯

      23.4/3.7 美國

      男/女 75歲或以上

      55.4/8.3 阿根廷

      17.4/1.6 希臘

      168.9/60.0 匈牙利

      51.8/37.0 日本

      18.8/1.0 墨西哥

      93.9/34.8 俄羅斯

      50.7/5.6 美國

  • 重獲求生意願
    警醒!2000年 | 2月22日
    • 重獲求生意願

      瑪麗患了臨床抑鬱症,身體也不好。不過她沒有被家人孤立,也沒有孤立自己,更沒有濫用酒精飲品或毒品。她的例子正好說明,並不是要在所有風險因素俱在的情況下,才令人認真試圖輕生。

      瑪麗看來快要離世,老人自殺可能又多添一例。她昏迷了許多天也全無反應,躺在當地醫院的特別護理病房裡,生命像燭光一般閃爍不定。她的丈夫約翰憂心如焚,幾乎寸步不離。醫生告訴約翰和家人瑪麗未必可以生存下去,就是她得以熬了過去,腦部也預期會永久受損。

      瑪麗的鄰居薩莉每天都來看她,薩莉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我鼓勵他們一家不要放棄希望,」薩莉說,「我的母親有糖尿病,幾年前她昏迷了幾個禮拜。醫生告訴我們一家,說她一定活不下去,但是她的的確確活了下去。我握著瑪麗的手,跟她談話,就像當初我跟母親所做的一樣,當時我好像感覺到一點兒微弱的反應。」到了第三天,反應越來越強,瑪麗雖然還不能講話,卻似乎能夠認人了。

      我能夠防止不幸發生嗎?

      「約翰非常內疚,」薩莉說,「他認定一切都是他的錯。」當自己所親愛的人自殺,不論親人死去與否,很多人都有約翰一樣的反應。「我提醒他,瑪麗一直有臨床抑鬱症,要接受治療。她是有病的,她不能壓止抑鬱的情緒,正如約翰不能壓止肉體上的病痛一樣。」

      每當人有親愛的人自殺,他們往往受以下問題困擾,就是:我該怎麼做來防止不幸發生呢?如果你對警告信號和風險因素有所警覺,也許就能夠制止試圖自殺一類的事情發生。但即使你不能及時制止,要記住:你無須對別人的自毀行為負上任何責任。(加拉太書6:5)尤其當自殺的人存心要把罪責推到家人身上,家人就務須記住以上這一點。上文的亨丁醫生指出:「要記住,試圖自殺的人往往是那些渴望影響或控制別人感受的人,但是這些人自殺死了,事情往後怎樣發展,他根本無從知曉。」

      亨丁醫生繼續指出:「在老人自殺的例子中,病人想影響、控制或施壓的對象往往是成年的兒女、自己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目的是想他們給自己更多呵護。病人的要求時常高得別人無法達到,而病人又絕不妥協,結果在魯莽輕生的舉動過後,往往出現執意求死的自殺行為。」

      身處這種情況下的家人也許覺得壓力實在極端巨大,承受不了。但千萬不要忘記,耶和華能使死人復活。要是我們所愛的人因為抑鬱症、精神病或絕望而了結生命,上帝很可能會令他們復活過來。——可參閱「聖經的觀點:自殺者——有復活希望嗎?」《守望台》1991年4月15日刊20-21頁。

      自殺本身怎麼說也是不對,但令我們釋懷的是,我們所愛的人的前途都掌握在上帝手裡,而上帝完全能理解到身心軟弱是可以令人自尋短見的。聖經這樣形容耶和華:「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11-14。

      令人高興的結果

      瑪麗在生死邊緣徘徊了兩天,但終於活下來了。她的頭腦漸漸恢復清醒,於是約翰把她帶回家,這時候家裡的藥都給好好地鎖起來了。瑪麗現在定時有精神健康社工跟進探訪,她說她不能解釋,也記不起當初怎麼會不顧一切,衝動起來,險些兒送了命。

      現在約翰和瑪麗的鄰居薩莉每星期都跟他們進行聖經研究課程。他們從聖經知道,有些問題,尤其是老人面對的問題,雖然看起來無法解決,但是上帝很快就會一一解決。「研讀聖經當然不是什麼萬靈藥,」薩莉解釋說,「你要用聖經向自己證明這些應許都是真的,然後你要把所學到的東西實踐出來。但是我認為約翰和瑪麗正在接受的,是一個指日可待的真實希望。」

      如果你的前途看起來黯淡無光,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希望,何不接觸耶和華見證人呢?就像他們向約翰和瑪麗所做的一樣,請讓他們向你證明,沒有問題是上帝不能和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解決的。無論現在的處境看起來多麼糟糕,一切總會迎刃而解的。請跟我們一起考慮一下指向未來的穩確希望,就是曾令許多人重燃生存意志之火的希望。

  • 穩確的希望
    警醒!2000年 | 2月22日
    • 穩確的希望

      差不多兩千年前,常常被人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人物的耶穌無辜被判死刑。當他釘在苦刑柱上的時候,身旁一個被釘的犯人語帶譏刺地說:「你不是基督嗎?拯救自己和我們吧。」

      那時候另一個同受死刑的犯人反駁說:「你既然也受同樣的審判,難道一點也不畏懼上帝嗎?我們落得這個下場是很公道的,因為我們以前的所作所為,現在全都得回報應;可是這個人,並沒有做過一件越軌的事。」接著他轉向耶穌,懇求說:「你進入你的王國以後,求你記得我。」

      耶穌回答說:「我今天實在告訴你,你會跟我一起在樂園裡。」——路加福音23:39-43。

      有一個奇妙的盼望放在耶穌面前。使徒保羅指出這個盼望對耶穌所生的影響,說:「他因為擺在前頭的喜樂,就輕看羞恥。」——希伯來書12:2。

      耶穌面前的「喜樂」包括返回天上跟天父重聚,最後以上帝王國統治者的身份事奉上帝。此外,他還可以喜樂地歡迎那些受過試驗,值得信賴的門徒進入天上,跟他一起作王統治地球。(約翰福音14:2,3;腓立比書2:7-11;啟示錄20:5,6)可是當耶穌向悔改的犯人保證他會在樂園裡的時候,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那個犯人有什麼希望呢?

      那個犯人不夠資格跟耶穌一起在天上統治。他並不在耶穌以下談及的人之中,耶穌對這些人說:「我在考驗中,緊緊跟我在一起的就是你們。我父親同我訂立了契約,把王國賜給我,我也照樣同你們訂立契約,把王國賜給你們。」(路加福音22:28,29)不過,耶穌保證那個犯人會同他一起在樂園裡,這個應許怎樣兌現呢?

      耶和華把第一對男女亞當和夏娃放在樂園裡,就是在一個名為伊甸的園子裡。(創世記2:8,15)伊甸園位於地球上,上帝的旨意是要把整個地球變成樂園。可是亞當和夏娃忤逆上帝,結果被趕離開美麗的家園。(創世記3:23,24)但耶穌透露樂園會重建起來,並且擴展遍及整個地球。

      使徒彼得問耶穌,他和其他門徒一起追隨耶穌,可以得到什麼獎賞。那時耶穌保證說:「在重新創造 的時候,人的兒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到時你們這些一直跟隨我的人,自己也會坐在十二個寶座上。」(馬太福音19:27,28)有一點值得留意,就是路加也記載了這段對話,其中引述耶穌的話時不說「在重新創造的時候」,而是說「在將來的事物制度」。——路加福音18:28-30。

      所以當耶穌基督在天上登上榮耀的王座,和其他助理君王一起統治時,他們會建立一個正義的新事物制度。(提摩太後書2:11,12;啟示錄5:10;14:1,3)藉著基督的天上統治,上帝對整個地球的原定旨意就會實現,地球必定會成為樂園!

      耶穌在王國裡統治的時候,他會實現對那個在身旁死去的犯人的應許。耶穌會把他復活,這個男子會在地上臣服於耶穌的管治。犯人會再次得到機會,努力符合上帝的要求,因而可以永遠在王國治下生活。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我們真的可以為這個希望實現而大大喜樂!

      人生饒有意義

      請想像一個輝煌的希望能賦予人生怎樣的意義。這個希望能保護心智,令我們不致因為負面的想法而鑄成大錯。使徒保羅把這個希望比作屬靈盔甲的重要部分,他說我們必須「戴上拯救的希望做頭盔」。——帖撒羅尼迦前書5:8;詩篇37:29;啟示錄21:3,4。

      這個希望能保全人的生命。在快要來臨的樂園裡,當「叫死人興起的上帝」把我們所愛的人復活過來,那時寂寞會被喜樂的眼淚取而代之。(哥林多後書1:9)屆時,隨體弱、痛苦和殘障而來的沮喪會淡然忘懷,因為「瘸子必跳躍像鹿」,而且人的「肉要比孩童的肉更嫩;他就返老還童」。——以賽亞書35:6;約伯記33:25。

      當「城內居民必不說:我病了」的時候,因頑疾而生的絕望就會淡化成模糊的回憶。(以賽亞書33:24)因長期抑鬱而生的空虛之感會變成「永樂」。(以賽亞書35:10)因知道身患絕症的無望之感會隨死亡這個古老大敵一併消逝。——哥林多前書15:2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