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迷信——有多普遍?
    警醒!1999年 | 10月22日
    • 迷信——有多普遍?

      在西方社會裡,不論在工作地點、學校、公共交通工具上,還是在街上,你打個噴嚏,身邊素不相識的人就會說:「願上帝保佑你。」不少語言裡都有類似的話。例如,德國人會說:「願你健康」,而阿拉伯人則說:「願真主憐憫你」。這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你也許認為,人們說這樣的話只是社交禮儀的一部分罷了,因此並沒有想過他們這樣說的原因。不過,這些話其實是源於迷信的。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研究院的圖書館學專家莫伊拉·斯密特說:「人們這樣說,是因為相信人打噴嚏時,他的靈魂會隨噴嚏離開身體。」因此,人們說:「願上帝保佑你」,其實是懇求上帝叫靈魂重回人的身體裡去。

      當然,人大抵都會同意,靈魂隨噴嚏離開身體的說法荒謬極了。難怪《韋氏第九新大學辭典》對迷信下了這樣的定義:「因無知、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相信法術或機遇,或者對事情的成因有錯誤看法而產生的信仰或行為。」

      17世紀一個醫生把當日的迷信習俗稱為目不識丁的人的「愚行」,實在不足為奇。因此,當人類踏進20世紀,在科學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列顛百科全書》(1910年版)曾樂觀地預告,「人類[終有一天]會完全擺脫迷信」。

      迷信盛行不衰

      八十多年前的樂觀預告只是空想罷了。今天,人們迷信的程度不下往昔。歷久不衰是迷信的特色。在英語裡,「迷信」一詞源自兩個拉丁語詞(super 和stare ),意思是「在上面的」和「站立」。在拉丁語裡,戰後餘生的士兵稱為superstites,因為他們比戰死沙場的士兵都要長命,就像「站在」他們上面一般。《迷信》一書談到詞語的起源時,說:「即使人們不時立意要破除迷信,迷信習俗卻經得起時間考驗,屹『立』不倒。」今天,迷信依然盛行不衰。請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 亞洲一個主要城市的施政官驟然逝世後,官邸裡某個心緒不寧的職員建議新上任的施政官找個堪輿學家,看看可怎樣改動一下官邸內外的布置擺設,以消減煞氣。

      ◻ 美國一家資產以千萬美元計的大公司的總裁,常常隨身攜帶著一塊特別的玉石。打從她舉行過首次成功的商品展覽會後,她就「玉不離身」了。

      ◻ 在正式進行大型的商業交易前,亞洲的行政人員常常請人來算一算卦。

      ◻ 鍛鍊有素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勝,卻把功勞歸給一件衣物。因此,他不會把衣物拿去洗,而且以後出賽都穿上它。

      ◻ 學生考試時用某支筆書寫,結果成績優異。於是,他認定那支筆給他帶來「好運」。

      ◻ 舉行婚禮當日,新娘仔細打點婚禮用的所有東西,當中要「有新有舊,有借回來的,也有藍色的」。

      ◻ 有些人相信,他隨意翻開聖經時看到的第一節經文,就是他當時所需的指引。

      ◻ 在跑道上,大型噴氣式客機準備起飛時向前急衝,幾個乘客連忙在胸前打十字。飛行期間,一個乘客輕撫「聖」克里斯托弗的肖像浮雕。

      毫無疑問,迷信的現象依然普遍。事實上,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斯圖爾特·維斯,在其著作《信仰法術——迷信心理學》中說:「在今天科學昌明的社會裡,迷信的普遍程度絕不下於往昔。」

      由於迷信習俗深入民心,一心要破除迷信的人往往勞而無功。原因是什麼呢?

  • 迷信——為何除之不掉?
    警醒!1999年 | 10月22日
    • 迷信——為何除之不掉?

      你大概留意到,不少人依然把黑貓從身前經過視為凶兆,或者害怕在梯子下面走過。許多人也認為,13號星期五是個不祥日子,大廈的13樓也不宜久留。這些迷信的想法十分無稽,卻一直留存到今天。

      請想想這件事:為什麼有些人隨身帶著護身符一類的東西,或者在願望成真時敲木頭呢?這些做法沒有任何根據,但這不就說明了人迷信,以為它們會帶來好運嗎?《迷信風俗大全》說:「迷信的人相信,某些物件、地方、動物或事情會使人交上好運(吉兆),某些則使人交上惡運(凶兆)。」——請參看加拉太書5:19,20。

      破除迷信

      顯然,現代人曾設法破除迷信,卻不成功。舉個例,中國上海人民代表大會在1995年頒布了一條法令禁止人迷信,好把這種不合時宜的國家風氣除掉。法令的目的是,「要鏟除封建迷信,改革喪禮習俗,以建設一個更文明的社會」。結果怎樣呢?

      據一份報告指出,上海人對迷信習俗熱情不減。一個無視政府禁令、在祖先墳前燒紙錢的掃墓者說:「我們燒了190億元給先人。這種傳統的做法可以逗他們高興。」

      受廣大中國讀者歡迎的《光明日報》說,禁令起不了作用,還說:「全中國,專門替人占卜算命的人也許有500萬人,但科技人才卻只有1000萬個。」報章補充說:「占卜算命的人看來增加得更快。」

      《美國百科全書》(國際版)談到迷信經久不息時,說:「在所有文化中,有些古老習俗不但得以保存下來,還給注入了新元素,讓人重新解釋一番。」最近出版的《新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承認:「即使在所謂的現代社會,人事事講求證據,但給人追問時,人多半都承認私底下也有一兩種迷信的信仰或做法。」

      說一套、做一套

      今天,許多人不會公開承認私底下的想法或做法,常常都說一套、做一套。一個作家說,這是害怕給人家當做傻子的緣故。因此,他們情願把迷信習俗稱為生活慣例或習慣。例如,運動員也許把自己的某些行為叫做比賽前的儀式。

      最近,一個新聞工作者趁機就著連環信,把迷信的人挖苦一番。連環信是一些人傳人的信,每個收信人都必須把信件進一步複製,然後寄給許多人。人們以為,把信傳給人會帶來好運,沒把信傳下去的人就會遭逢不測。這個新聞工作者收到信後,說:「我想你知道,我把信傳給人,可不是因為迷信。我只是不想找倒霉而已。」

      人類學家和民間學家認為,「迷信」是見仁見智的,所以不想輕易給某些做法冠以迷信之名。他們喜歡用「含意較廣」、較委婉的說法,例如「民間信仰習俗」、「民間傳說」或「信仰體系」等。在《願你逢凶化吉——迷信習俗漫談》,作家迪克·海曼坦率地說:「迷信跟罪和感冒相似。公開支持的人不多,奉行的人卻不少。」

      不管冠上什麼名稱,人們迷信的程度古今如一。今天科學已突飛猛進,為什麼迷信仍然這樣普遍呢?

      為何除之不掉

      有些人斷言,迷信是人之常情。有些人甚至說迷信是人的本性。不過,研究結果卻否定了這些說法。證據顯示,人變得迷信,是受別人感染的緣故。

      斯圖爾特·維斯教授解釋:「迷信行為跟大部分行為一樣,是通過生活際遇逐漸感染過來的。人不是與生俱來就事事求好運。這是從其他人身上學過來的。」據說,人在小時候相信法術,他們「長大成人、心智成熟」之後,仍然很容易受迷信的說法影響。那麼,迷信習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許多迷信習俗都跟人們重視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舉個例,以色列人來到迦南之前,住在迦南的人的宗教就含有迷信成分。聖經說,迦南人習慣行占卜、施魔法、求預兆、行巫術、施咒語、問靈媒、預卜未來和求問死者。——申命記18:9-12。

      同樣,古希臘人的迷信習俗跟他們的宗教大有關係,也是眾所周知的。希臘人相信神諭、占卜和魔法,跟迦南人不遑多讓。至於巴比倫人,他們認為查看一下動物的肝,就可以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以西結書21:21)巴比倫人也以另一件事著稱,就是喜歡賭博和求助於聖經所說的「幸運……之神」。(以賽亞書65:11,《現譯》)今天,賭徒迷信是盡人皆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會也實際鼓吹賭博。舉個例,天主教會推廣像賓果一類的活動。一個賭徒說:「天主教會知道[賭徒十分迷信],這是毫無疑問的。修女常常拿著募捐的箱子,在賽馬場附近出現。不少賭徒都是天主教徒,他們怎可能對修女視若無睹,不停下來捐點錢,而期望下注贏錢呢?我們多少會做點奉獻。要是那天贏錢,我們就會捐得特別多,希望下一次好運再來。」

      一般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都提倡慶祝聖誕節。跟這個節日有關的迷信,尤其能顯示迷信跟宗教關係密切。其中一個迷信習俗是在桑寄生枝子下接吻。人們相信,這樣做的人最終一定會共諧連理。跟聖誕老人有關的迷信說法也不少。

      《願你逢凶化吉》說,人渴望「探知未來」,使迷信應運而生。因此,今天的平民也好,世界領袖也好,跟從前的人沒兩樣,都會找聲稱擁有神奇力量的人或類似的人,推算吉凶禍福。《早餐前別唱歌,月色下別睡覺》解釋說:「人渴望相信,有些符咒、咒語能保護人,使人免受已知或未知的因素所影響。」

      換句話說,人們想借助迷信習俗,好減輕恐懼的感覺。《交叉手指,向帽子吐唾沫》說:「[人]從來都是為了同樣的理由而變得迷信,也就是,當人面對無法控制的情況,得靠『運氣』或『機緣』時,迷信能使人安心一點。」

      雖然科學大大提升了人的生活素質,但人們依然感到惴惴不安。事實上,科學發展誘發的種種難題,使人更惶惶不可終日。維斯教授說:「在人的文化裡,迷信和信仰超自然事物是二合為一的。……因為眼前的世界瞬息萬變,使人的疑慮更多。」《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作了以下結論:「人對未來的疑慮未除,人多半會繼續迷信下去。」

      總括來說,人的恐懼、跟不少受重視的宗教信仰有關,都使迷信習俗除之不掉。既然人是借迷信來消減不安,那是不是說,迷信是對人有益的呢?迷信到底有沒有害?我們該小心提防嗎?

      [第5頁的圖片]

      單在中國也許就有500萬個專門替人占卜算命的人

      [第6頁的圖片]

      許多教會鼓吹賓果一類的活動,助長了人們的迷信心理

      [第7頁的圖片]

      在桑寄生枝子下接吻一類的聖誕節傳統充滿迷信色彩

  • 迷信——為何十分危險?
    警醒!1999年 | 10月22日
    • 迷信——為何十分危險?

      迷信能傷害人嗎?有些人也許認為,迷信一點害處也沒有,或覺得其危險性微不足道。然而,在《信仰法術——迷信心理學》中,斯圖爾特·維斯教授警告說:「如果人花大量金錢在巫術、占卜、算命、用數字或紙牌占卜,或者沉迷賭博,是可以令生活素質下降的。」讓迷信支配一生,後果可以嚴重得多。

      像上文所說一樣,許多人對未來心存恐懼,因而變得迷信,好消減不安的感覺。不過,我們得弄清楚,迷信是一回事,對未來有肯確的認識又是另一回事。請考慮以下這個事例。

      發人深省的故事

      1503年,哥倫布沿著中美洲的海岸探險了幾個月後,他剩下的兩艘船就在今天稱為牙買加的地方擱淺。起初,島上的人對這些處境堪憐的探險者很大方,沒讓他們挨餓。但是,後來有些海員行為不檢,島上的人就不再給他們食物了。這種情勢對他們相當不利,因為他們要等上好一段日子,另一艘船才會前來營救他們。

      故事說,哥倫布翻看曆書,知道在1504年2月29日將會有月全蝕。於是,哥倫布利用島上的人迷信的心理,警告他們,他們再不給海員食物,黑暗就會把月亮遮蓋起來。島上的人對他的話無動於衷。後來,月全蝕真的發生!島民「大大哀號,連忙拿著食物,從四面八方跑到哥倫布的船那裡去」。在島上餘下的日子,探險者都得到充足的糧食供應。

      對島上的人來說,哥倫布行了大神跡,但這純粹是他們迷信而已。其實,哥倫布所謂的「預言」,是基於太陽、月亮和地球周而復始的運行而作出的。日蝕或月蝕一類現象發生之前很久,天文學家已能夠準確地預測它們出現的日期時分,人只要查看一下曆書,就一目了然。再者,天體精確、分毫不爽地運行,也使天文學家能預計它們在任何特定時刻所處的位置。因此,報章報導日出日落的時分,你絕不會有半點懷疑。

      事實上,創造天體的偉大造物主,就是制定日出日落、日蝕月蝕的那一位。然而,相士、算命先生、用水晶球或紙牌占卜的人所說的話,卻是受另一個生物所支配的。這個生物跟全能的上帝作對。請想想以下的事例。

      危險之源

      聖經的使徒行傳16:16-19說,在古代城市腓立比,有個「女僕」用「預卜之術」,使她的主人們發了大財。可是,記載坦率地報導,她預卜的能力不是出於全能的創造者,而是出於「占卜的邪靈」。因此,當使徒保羅把邪靈從女僕身上驅逐出來後,她就喪失了預卜的能力。

      人知道這類預卜能力來自邪靈,也就不難理解,上帝為什麼要向以色列人頒布這條律法:「你們中間不可……有占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凡行這些事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申命記18:10-12)事實上,按照律法規定,做這些事的人要被處死。——利未記19:31;20:6。

      在看來無害的迷信習俗背後有股邪惡力量,這件事也許叫你出乎意外。可是,聖經說撒但也「裝做亮光的天使」。(哥林多後書11:14)撒但和他手下的邪靈能使危險的事物看來無害,甚至對人有益。有時,他們會製造兆頭,然後令事情發生,使旁觀者以為兆頭是來自上帝而把人騙倒。(請參閱馬太福音7:21-23;帖撒羅尼迦後書2:9-12。)聲稱擁有神奇力量的人所作的預言偶然應驗,你也就能明白箇中的原因了。

      當然,許多(即使不是大多數)聲稱擁有神奇力量的人,都只是招搖撞騙,向不虞有詐的人騙取金錢。但是,不管他們的能力孰真孰假,他們全都是撒但利用的有力工具,使人背棄耶和華,看不到「榮耀[的]好消息」。——哥林多後書4:3,4。

      護身符與拜偶像

      為了辟邪擋煞而帶著護身符,和其他迷信習俗又怎樣呢?這些做法也有若干潛在的危險。其中一點是,迷信的人放棄了主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交託給隱形的力量。他們把邏輯、理智拋諸腦後,向莫名的恐懼低頭。

      一個作家舉出迷信的另一個危險。他說:「人信賴護身符,卻發現它們無濟於事,他就可能把不幸歸咎於別人,否認自己是自食其果。」(請參看加拉太書6:7。)有趣的是,隨筆作家愛默生曾說:「膚淺的人相信運氣,……明白事理的人相信因果律。」

      「時機和際遇左右眾人。」(傳道書9:11,《新譯》)生活上隨機發生的事,往往是因為「因果律」發揮作用而已。人遇上這些事,跟所謂的「時運高低」絕無關係。基督徒都明白,迷信習俗跟護身符是沒法阻止意料之外的事發生的。這些事一旦發生,我們就該想到聖經這個真理:「其實你們明天的生命怎樣,你們還不知道呢。你們只是一片霧氣,出現一會兒就消失了。」——雅各書4:14。

      再者,真基督徒也知道,人常常對護身符奉若神明,或者對迷信習俗心存敬畏。故此,基督徒把這些事視為跟拜偶像無異;上帝的話語毫不含糊地譴責拜偶像的事。——出埃及記20:4,5;約翰一書5:21。

      怎樣探知未來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對未來毫不關心。相反,思想健全的人都明白,預知未來發生的事是深具價值的。如果人預知將要發生的事,他就可以採取適當的行動,造益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

      不過,我們得循正確的途徑探知未來。預言者以賽亞提醒說:「有人求你們,要你們問問……巫師和算命先生;……你們要這樣回答他們:『要聽上帝的教訓和法律!切不可聽從巫師和算命先生;他們所說的話對你們毫無益處。』」——以賽亞書8:19,20,《現譯》。

      關於未來,聖經的作者是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彼得後書1:19-21)聖經是上帝靈示的話語,它含有大量證據,證明全能的上帝耶和華所作的預言都是百無一誤的,其準確程度跟無數曆書所「預告」的天體運行不相上下。為了說明聖經預言有多精確,請考慮一下這個例子。假設今天有個舉足輕重的人,預告200年後,即公元2199年將會發生的事,而他的話更會給記錄在案。他預測的細節如下:

      ◻ 兩個大國將勢不兩立,爆發大戰,戰果會改寫歷史。

      ◻ 戰略涉及一項龐大的工程:把一條大河的河水改道。

      ◻ 預告征服者的名字;他在許多年之後才出生。

      ◻ 描述戰敗的一方的下場,使預言伸延到未來許多個世紀才完全應驗。

      如果以上預言都一一應驗,我們是不是該考慮一下說預言的人怎樣談到未來呢?

      上述的事情的確曾經發生。米底亞人和波斯人合力推翻巴比倫之前大約兩百年,耶和華通過以賽亞先知預告以下這些事:

      ◻ 米底亞-波斯和巴比倫之間會爆發大戰。——以賽亞書13:17,19。

      ◻ 戰略是把護城河的河水乾涸,固若金湯的大城城門將會敞開。——以賽亞書44:27-45:2。

      ◻ 在征服者出生前大約一百五十年,預告他的名字是塞魯士。——以賽亞書45:1。

      ◻ 巴比倫最終會變成一片頹垣斷壁。——以賽亞書13:17-22。

      以上預言通通都應驗了。因此,查考一下耶和華在自己的話語聖經裡所作的其他預言,豈不是大有價值?

      上帝應許的偉大前景

      關於未來,聖經到底怎麼說呢?聖經應許,在上帝創建的新世界裡,沒有人對未來惶恐不安。請留意上帝向那時候生活的人提出的保證:「沒有人會使他們恐懼。」——彌迦書4:4,《現譯》。

      聖經進一步應許,上帝會「張手,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詩篇145:16)我們還要等好一段日子,才看到這個預言應驗嗎?不!很久以前,聖經已預告地球目前的情況,證明我們正生活在這個邪惡事物制度「最後的日子」。——提摩太後書3:1-5。

      不久,仁愛的造物主就會鏟除地上的一切壞事。他會使戰爭和種種令人不安、吃苦的情況終止。仇恨、自私、罪行和暴力,通通變成明日黃花。聖經應許說:「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詩篇37:10,11。

      在新世界裡,人們也會體強力健。人不會死,也不用為親友去世而傷心。上帝更親自發言,說:「看啊!現在我更新一切。」——啟示錄21:4,5。

      到時,人不再受無從預知的事情影響;今天,這樣的事改變或甚至摧毀不少人的一生。撒但和邪靈會銷聲匿跡,所有源於迷信的恐懼和不幸也會蕩然無存。這些振奮人心的真理都記載在聖經裡。

      [第8,9頁的圖片]

      迷信和通靈術息息相關

      [鳴謝]

      Except woman inside crystal ball: Les Wies/Tony Stone Images

      [第10頁的圖片]

      在上帝的新世界裡,人不再受迷信影響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