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增進聽者的知識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你可能需要在演講裡引用聽眾熟悉的經文。你引用這樣的經文時,可以怎樣增進聽者的知識呢?不要只把經文讀出來,還要加以解釋。

      解釋聽眾熟悉的經文時,不妨把經文分成幾部分,逐一說明,並集中解釋跟主題有關的詞句,這樣更能增進聽眾的知識。且以《新世界譯本》彌迦書6:8為例。請想想:「公正」是什麼意思?這裡的公正是以誰的標準而言?你可以舉例說明「行公正」或「愛仁慈」是什麼意思嗎?怎樣才算謙遜?可以怎樣用這節經文勸勉年長的人呢?但是,無論你怎樣講解,都應該考慮到演講的主題、目的、對象和時限。

      有時候,你只要簡單解釋詞語的意思,就已經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了。例如,講解馬太福音6:10中「王國」的含義,能使有些人耳目一新。有時,講者只要再說說詞義,連資深的基督徒也能更明白經文的真正含意。以彼得後書1:5-8為例,你在讀出經文之後,可以解釋一下幾種特質:信心、美德、知識、自制、忍耐、敬虔、弟兄之情和愛心。這樣,經文的意思就更清晰了。有時經文裡出現兩三個意思相近的詞語,例如箴言2:1-6提到智慧、知識、明辨事理和悟性。如果你一一解釋每個詞的定義,就能夠幫助聽眾明白這些詞語的不同之處。

      你根據經文作一番推理,也能增進聽者的知識。約翰福音11:11-14記載,耶穌說拉撒路的死好像「平常的睡眠」;傳道書9:5直接指出死人毫無知覺。你把上述的經文結合起來運用,能為不少人帶來啟發。有一次,耶穌對撒都該派說話時引用出埃及記3:6。他們自稱相信這節經文,可是耶穌用這節經文來證明死人能夠復活,令他們大感驚訝。——路加福音20:37,38。

      有時我們交代經文的上下文、寫作背景、其中說話的人和聽者的身份,也能激發思想。法利賽派對詩篇110篇一點也不陌生,但耶穌請他們集中留意這篇詩第1節的一個重點。耶穌問他們:「你們對基督有什麼看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對他們說:「這樣,大衛怎麼在聖靈啟示下稱他為『主』呢?大衛說:『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直到我把你的仇敵放在你腳下。」』大衛既然稱基督為『主』,基督又怎麼是大衛的子孫呢?」(馬太福音22:41-45)你像耶穌一樣根據經文作一番推理,就能幫助別人學會更仔細研讀聖經。

      講者提到聖經某卷書的成書年份或某件事的發生時間,最好同時說明當時的社會狀況。這樣,聽眾就更容易領略到這卷書或這件事的重要性。

      比較事物的異同能增進聽者的知識。你可以把流行的看法跟聖經的觀點對照一下。你也可以比較聖經兩個執筆者怎樣敘述同一件事。兩段報導有分別嗎?為什麼有分別?從中能看出什麼?這樣做,聽眾就能夠對演講論述的事有新的理解。

  • 增進聽者的知識
    神聖教育使你得益——傳道訓練班課本
    • 你查閱指定資料內引錄的經文時,要想想:「為什麼這些聖經資料留存至今,讓我們閱讀?」(羅馬書15:4;哥林多前書10:11)想想你的聽眾在日常生活中遇見不同情況時,可以怎樣運用聖經的勸告和原則。你要解釋聖經怎樣能夠助人在這些情況下行事明智。要談論具體的態度和行為。演講內容不要籠統空泛。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