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時刻留意自己的教導守望台1999年 | 3月15日
-
-
留意你的教導
7,8.(甲)能力普通的人怎樣能夠做導師?(乙)什麼顯示,人要作出努力,才能成為富於成效的教師?
7 我們且回頭看看一般基督徒所肩負的教導責任。人要具備特殊的技能、教育或才幹,才能參與這件工作嗎?不一定。正在普世進行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是由能力普通的平常人執行的。(哥林多前書1:26-29)保羅解釋說:「我們有這珍寶[服事職務]放在瓦器[不完美的身體]裡,可見這超凡的力量是上帝的力量,不是出於我們自己的。」(哥林多後書4:7)全球的王國傳道工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見耶和華的力量多麼驚人!
8 可是,人要做個「無愧的工人,正確地運用真理的話語」,就得作出很大努力才行。(提摩太後書2:15)保羅勸勉提摩太說:「你要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要謹守這些事,因為你這樣做,既可以拯救自己,又可以拯救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6)在會眾內外,人要怎樣留意自己的教導呢?人要這樣做,就得掌握某些技巧或教導藝術嗎?
9.什麼比才幹更重要?
9 在著名的登山寶訓裡,耶穌無疑顯出超卓的教導技巧。他說完了話之後,「群眾都對他的教導方式感到驚異」。(馬太福音7:28)當然,在教導能力方面,我們沒有人能夠比得上耶穌。可是,我們無需有流利的口才,才能成為優良的教師。事實上,約伯記12:7說,甚至「走獸」和「飛鳥」也能夠默默地教導人!除了才幹或技巧之外,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我們具有怎樣的特質,養成了怎樣的優良習慣,可以讓學生效法。——彼得後書3:11;路加福音6:40。
研讀上帝的話語
10.在研讀上帝的話語方面,耶穌怎樣立下優良的榜樣?
10 人要善於教導別人認識聖經的真理,自己就必須勤於研讀上帝的話語。(羅馬書2:21)在這方面,耶穌基督立下了傑出的榜樣。在執行服事職務期間,耶穌曾提及《希伯來語聖經》大約半數書卷的經文,或表達過跟經文類似的思想。a他十二歲的時候,曾「坐在導師當中,一面聽,一面問」,可見他對上帝的話語多麼熟悉。(路加福音2:46)成年之後,耶穌常常上猶太會堂聽人誦讀上帝的話語。——路加福音4:16。
11.施教的人應當養成什麼良好的研讀習慣?
11 你勤於閱讀上帝的話語嗎?你要「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就得努力鑽研他的話語。(箴言2:4,5)因此,務要養成優良的研讀習慣。要設法每天都讀一點聖經。(詩篇1:2)一收到每期的《守望台》和《儆醒!》之後,就盡快閱讀,並且養成這個習慣。參加會眾聚會的時候,要聚精會神聆聽。要學會做仔細的研究工夫。你學會「把一切……都準確追查」,教人的時候就不致言過其實或說錯話了。——路加福音1:3。
對受教者表現愛心和尊重
12.耶穌對門徒懷有什麼態度?
12 另一個重要特質是,要對你所教導的人懷有正當的態度。法利賽派十分鄙視那些願意聽耶穌講道的人。他們說:「這些不認識律法的群眾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9)但耶穌卻深愛和尊重自己的門徒。他對門徒說:「我不再把你們叫做奴隸,因為奴隸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相反,我已經把你們叫做朋友,因為我從我父親那裡聽見的,全都讓你們知道了。」(約翰福音15:15)這足以說明,耶穌的門徒也應當怎樣執行教人的活動。
13.保羅對他所教導的人懷有什麼感情?
13 例如,保羅跟他學生之間的關係,絕不是一種冷冰冰的師徒關係。他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在基督裡,監護老師縱有一萬,父親卻一定不多;因為我藉著好消息,在基督耶穌裡成了你們的父親。」(哥林多前書4:15)保羅懇切勸戒他所教導的人,有時甚至聲淚俱下。(使徒行傳20:31)他也顯出極大的耐心和仁慈。因此他能夠對帖撒羅尼迦人說:「我們在你們中間溫溫柔柔,好像母親乳養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2:7。
14.對聖經學生懷有個人的關注,為什麼十分重要?請舉例說明。
14 你效法耶穌和保羅嗎?要是我們在某些天賦能力方面有點欠缺,只要我們對學生懷有真摯的愛心,就足以抵消這個缺陷有餘了。聖經學生意識到我們對他們懷有個人的關注嗎?我們有沒有撥出時間去認識他們呢?一個基督徒女子發覺很難幫助一個學生在靈性上進步,於是問後者說:「有些事令你憂慮掛心嗎?」女子開始向她盡情傾訴,說出自己的許多煩惱和憂慮來。對這個女子來說,這次發自愛心的交談,成了她進步的轉捩點。在這樣的事例上,我們提出一些來自聖經的思想,說些安慰和鼓勵的話是適當的。(羅馬書15:4)可是,有一點要小心:聖經學生也許進步很快,但可能還有一些不符基督徒的行為要克服。因此,跟對方社交往來過密,也許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當保持適當的基督徒界限。——哥林多前書15:33。
15.我們可以怎樣對聖經學生表現尊重?
15 我們尊重學生,就不會試圖控制他們的私人生活。(帖撒羅尼迦前書4:11)例如,我們跟一個女子研讀聖經,當時她正跟一個男子同居,也許生下了兒女。女子對上帝有了確切認識之後,想在耶和華面前有個清白的地位。(希伯來書13:4)她應當跟同居的男子結婚,還是跟他分手呢?也許我們堅決認為,既然那男子對屬靈的事興趣很少,或甚至毫無興趣,聖經學生跟他結婚就會妨礙她未來的進步了。另一方面,我們可能為女子的兒女擔心,認為她跟同居的男子結婚,會對兒女較有利。不管怎樣,我們干涉學生的生活,試圖在這樣的事上強要對方接受我們的意見,就是對當事人缺乏尊重和愛心了。畢竟,她作出什麼決定,自己要承擔後果。所以,如果我們訓練學生運用自己的「了解力」,自行決定要怎樣做,不是好得多嗎?——希伯來書5:14。
16.長老可以怎樣對上帝的羊群表現愛心和尊重?
16 會眾的長老對羊群表現愛心和尊重,尤其重要。在寫給腓利門的信中,保羅對他說:「儘管我在基督裡可以大大放膽發言,吩咐你做合宜的事,……卻寧願本著愛心勸勉你。」(腓利門書8,9)有時會眾裡可能出現惱人的情況,以致長老不得不用嚴厲的方法處理。例如,保羅吩咐提多「要再三嚴厲責備[犯過者],使他們在信心上健康」。(提多書1:13)即使這樣,監督們仍然必須留意,千萬不要用不仁慈的口吻對會眾說話。保羅寫道:「主的奴隸不必爭鬥,倒該對所有人溫柔,具備資格教導人,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提摩太後書2:24;詩篇141:3。
17.摩西犯了什麼錯誤?長老可以從這件事學到什麼教訓?
17 監督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他們所照料的是「上帝的羊群」。(彼得前書5:2)摩西雖然為人謙和,卻有一次暫時失去自制。當時以色列人「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詩篇106:33)上帝對摩西待他羊群的方式大感不悅,即使在這件事上以色列人也有不對的地方。(民數記20:2-12)今天,長老如果要處理類似的難題,就應當運用洞察力,以仁慈的態度施行教導和訓誨。我們體貼弟兄,把他們視為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覺得他們已無可救藥了,他們的反應就會最好。長老要像保羅一樣,保持積極的觀點;他對弟兄們說:「我們在主裡也確信,你們現在以至將來都會遵行我們所吩咐的事。」——帖撒羅尼迦後書3:4。
體恤學生的需要
18,19.(甲)聖經學生如果能力有限,我們應當怎樣體恤他們的情況?(乙)如果學生在某些問題上難於接受聖經的觀點,我們可以怎樣予以幫助?
18 富於成效的教師施行教導時,會願意按學生的能力和限度,調整自己所用的方法。(參閱約翰福音16:12。)在關於塔連德的比喻裡,耶穌說主人把職責委派給奴僕,「都是按照各自的才能發給各人的」。(馬太福音25:15)我們主持聖經研究,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處理。我們自然希望能夠在一段合理的短時間內,跟學生讀完一本聖經書刊。可是我們必須承認,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或者能夠迅速吸收新的思想。因此,如果研讀的速度太快,聖經學生跟不上,我們就需要表現悟性,決定什麼時候才從一個論點轉移到另一個論點。最重要的不是按照某個既定的速度把課文讀完,而是幫助學生明白他們所學習的資料。——馬太福音13:51。
19 有時某些問題,例如三位一體或宗教節日,聖經學生覺得很難接受聖經的觀點,我們也應當體恤他們的情況。以一般而言,我們主持研究時無需加插許多額外的聖經資料,但是如果這樣做顯然有益,我們就無妨偶爾一試。可是,我們要在這件事上平衡合理,以免不必要地使學生的進步慢下來。
要滿腔熱誠!
20.保羅怎樣以身作則,在教導上充滿熱誠和信念?
20 保羅說:「要因著靈滿腔熱誠。」(羅馬書12:11)不論我們主持家庭聖經研究,還是在聚會裡有分擔任節目,我們都該滿腔熱誠。保羅告訴帖撒羅尼迦人:「我們把好消息傳到你們那裡,不是單用言語,也是用力量,用聖靈和堅強的信念。」(帖撒羅尼迦前書1:5)保羅和同伴不但「把上帝的好消息傳給[他]們,連自己的魂也衷心樂意給[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2:8。
21.我們既然奉派教導人,可以怎樣對這件工作保持熱心的態度?
21 要真正滿腔熱誠,我們就必須堅信,聖經學生的確需要聽見我們所要說的話。不要把任何教導的委派僅視為例行公事。抄經士以斯拉無疑很留意自己所施的教導,「定志[專心]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以斯拉記7:10)我們效法他的榜樣,就應當充分準備課文,深深意識到資料的重要。我們要衷誠禱告,求耶和華使我們信心洋溢、充滿信念。(路加福音17:5)我們要滿腔熱誠,才能夠幫助聖經學生對真理養成衷誠的摯愛。當然,我們留意自己的教導,也可能牽涉到運用適當的教導技巧。下一篇文章會討論其中一些要點。
-
-
在教導上表現洞察力和說服力守望台1999年 | 3月15日
-
-
在教導上表現洞察力和說服力
「智慧人的心使他的口通達;又使他的嘴增加了說服力。」——箴言16:23,《呂譯》。
1.為什麼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不是只在於傳授知識而已?
我們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目標不但是要啟發學生的思想,同時也要打動他們的心。(以弗所書1:18)因此,教導不是只在於傳授知識而已。箴言16:23說:「智慧人的心使他的口通達[『表現洞察力』,《新世》];又使他的嘴增加了說服力。」(《呂譯》)
2.(甲)說服是什麼意思?(乙)所有基督徒都可以怎樣成為富於說服力的導師?
2 使徒保羅在他所致力的教導工作上,無疑把這條原則應用出來。他在哥林多的時候,「每逢安息日,保羅總是在會堂裡發表演講,勸導[或譯『說服』]猶太人和希臘人」。(使徒行傳18:4)據一位權威說,在這裡譯作「勸導」(或「說服」)的希臘詞語,意思是「憑著理智或道義的影響,使人改變思想」。保羅運用深具說服力的論據,感動人改變他們原有的想法。保羅能言善辯,連他的敵人也聞風生畏。(使徒行傳19:24-27)然而,保羅的教導絕不是志在炫耀人的能力。他對哥林多人說:「我說話宣講,不是用可以勸服人的智慧話,而是用靈和力量提出確證,好叫你們的信心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力量。」(哥林多前書2:4,5)既然所有基督徒都有耶和華上帝的靈去幫助他們,他們都能夠成為富於說服力的導師。但是藉著什麼方法呢?我們且看看一些富於成效的教導技巧。
要留心聆聽
3.我們教人的時候,為什麼要有洞察力?我們可以怎樣打動聖經學生的心?
3 第一個教導技巧,牽涉到聆聽而不是說話。正如箴言16:23指出,我們要說服人,就得有洞察力才行。耶穌無疑能夠洞察他所教導的人的思想。約翰福音2:25說:「他自己知道有什麼在人心裡。」但我們又怎能知道自己所教導的人懷有什麼想法呢?一個方法是留心聆聽。雅各書1:19說:「無論是誰,要快一點聽,慢一點才講。」誠然,不是人人都敏於表達自己的思想。聖經學生看出我們真的關心他們,就可能較願意向我們披露內心的真正感覺。我們提出仁慈卻富於洞察力的問題,常常能夠打動學生的心,「汲引」出他們內心的感覺來。——箴言20:5。
4.為什麼基督徒長老必須留心聽別人說話?
4 基督徒長老留心聽別人說話,尤其重要。只有這樣,他們才真的「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6)箴言18:13警告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有一次,一個姊妹錯過了幾次聚會,兩個弟兄就懷著好意,對她提出一番勸戒,要她提防世俗的精神。姊妹感覺很傷心,因為長老根本沒有問她為什麼錯過聚會。原來她剛剛動過手術,還沒有完全康復。所以,我們聽清楚才提出勸告,實在至為重要!
5.弟兄發生爭執,長老可以怎樣處理?
5 對長老來說,教導時常牽涉到向人提出勸告。在這件事上,留心聆聽也十分重要。如果基督徒同工之間發生爭執,就更要仔細聆聽。長老要仔細聆聽,才能效法「那毫不偏心……施行審判的父親」。(彼得前書1:17)在不和的情形下,當事人時常感情非常激動。長老最好把箴言18:17的話緊記在心:「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勝任的導師會仔細聆聽雙方的申訴。他先作個禱告,可以有助於形成一種平靜的氣氛。(雅各書3:18)如果雙方感情激動,他可以建議每個弟兄直接對他說話,而不是兩人彼此爭辯。長老可以提出一些適當的問題,藉此澄清引起爭論的事端。許多時,引起爭執的原因並不是由於雙方惡意地攻擊對方,而是缺乏溝通所致。如果當事人違反了聖經原則,有愛心的導師既已聽過雙方的申訴,就能夠提出富於洞察力的勸告了。
簡明為貴
6.保羅和耶穌怎樣以身作則,用簡單易明的方式施行教導?
6 用詞簡明是另一個深具價值的教導技巧。當然,我們希望聖經學生「能跟所有聖民一同徹底領會[真理]的長闊高深」。(以弗所書3:18)聖經道理有些部分十分引人入勝,但卻不易明白。(羅馬書11:33)即使如此,保羅向希臘人傳道時,他將注意集中在基督被「掛在柱上」的簡單信息之上。(哥林多前書2:1,2)同樣,耶穌以清晰、感人的方式向人傳道。他在「登山寶訓」裡所用的詞彙非常簡單,可是這個演講卻含有一些極為深刻的真理。——馬太福音5-7章。
7.我們主持聖經研究的時候,可以怎樣保持簡單易明?
7 我們主持聖經研究,也可以在教導方面保持簡單。用什麼方法呢?藉著把注意集中在「較重要的事」上。(腓立比書1:10)解釋深奧的問題時,我們應當設法用淺白的措辭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應當把注意集中在主要的經文之上,而不是把課文沒有引錄的每節參考經文,都讀出來討論一番。我們要預先作充分準備。不要提及許多細節,以致學生覺得吃不消;也不要讓不甚重要的問題分散我們的注意。如果學生提出其他問題,是跟課文沒有直接關係的,我們可以機巧地建議,等到讀完課文之後才討論。
善用問題
8.耶穌怎樣善用問題?
8 另一個有用的教導技巧是善用問題。耶穌基督在教人的時候,常常使用問題。例如有一次,耶穌問彼得說:「『西門,你認為怎樣?地上的王向誰徵收物品稅或人頭稅呢?是向兒子呢?還是向外人呢?』他說:『向外人。』耶穌就對他說:『那麼,兒子其實是免稅的了。』」(馬太福音17:24-26)既然人在聖殿裡崇拜上帝,而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按理說來耶穌自然無需繳納聖殿稅。可是耶穌技巧地運用問題去說明這件事實。這樣,耶穌幫助彼得根據他已經知道的事,去作出正確的結論。
9.我們主持聖經研究的時候,可以怎樣運用問題?
9 主持聖經研究時,我們也可以善用問題。如果學生答錯了,我們可能想立即提出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這樣做,學生真的會記得聽到的資料嗎?導師提出一些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效果時常會好得多。例如,如果學生覺得很難看出為什麼他應當使用上帝的名字,我們可以問他:「你覺得自己的名字重要嗎?……為什麼?……如果有人不肯用你的名字去稱呼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上帝要我們使用他的私有名字,不是很合理嗎?」
10.長老可以怎樣運用問題,幫助感情受創傷的人?
10 長老牧養羊群的時候,也可以善用問題。會眾裡有許多人飽受撒但世界所欺凌,感情大受創傷;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污穢不潔、一無可取。長老也許可以跟這樣的人推理,說:「你說你覺得自己不潔,但耶和華對你有什麼感覺呢?既然我們仁愛的天父讓自己的愛子死去,為你付出贖價,這豈不表示上帝愛你嗎?」——約翰福音3:16。
11.修辭性的問題可以達成什麼目的?我們可以怎樣在公開教導上運用這種問題?
11 另一個有用的教導技巧,是運用修辭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無需聽者出聲回答的,目的只是要幫助聽者推理。古代的先知時常運用這樣的問題,促使聽眾對事情作深入的思考。(耶利米書18:14,15)耶穌也善用修辭性的問題。(馬太福音11:7-11)在公開教導方面,這樣的問題特別有效。與其只是告訴聽眾他們必須盡心竭力為耶和華服務,才能取悅他,也許較好的方法是問聽眾:「我們為耶和華服務,如果不是真的盡心竭力,他會喜悅嗎?」
12.運用觀點性問題有什麼好處?
12 如果我們想知道聖經學生是否真的相信所學的知識,運用觀點性問題會頗有效。(馬太福音16:13-16)學生也許答得很對,說行淫是不對的。但你還可以進一步提出一些問題,例如,對於上帝所定的道德標準,你自己覺得怎樣?你覺得上帝的標準太嚴格嗎?你認為跟從上帝的標準是一件重要的事嗎?
用喻例打動人心
13,14.(甲)用喻例說明一件事,是什麼意思?(乙)適當的喻例為什麼十分有效?
13 要打動聽者和聖經學生的心,另一個方法是善用喻例。譯作「喻例」的希臘詞語的字面意思是「放在旁邊或一起」。你用喻例說明一件事,就是把一件類似的事「放在[這件事]旁邊」,用後者去解釋前者。例如有一次,耶穌問道:「我們可以用什麼來比擬上帝的王國,用什麼喻例來陳明它呢?」耶穌接著提及當時人所熟知的芥籽。——馬可福音4:30-32。
14 上帝的先知使用過許多有力的喻例。上帝曾以亞述人為工具去懲罰以色列人,但後來亞述人卻變得兇暴殘酷,於是以賽亞用以下的喻例指出他們的僭越狂妄:「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呢?鋸豈可向用鋸的自大呢?」(以賽亞書10:15)耶穌教導別人,也同樣常用喻例。聖經報導說:「他不用喻例,就不對他們講什麼。」(馬可福音4:34)適當的喻例非常有效,因為它們不但訴諸人的思想,也打動人的內心。喻例的目的,是要將新的知識跟聽者已經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較,使聽者容易吸收。
15,16.怎樣的喻例才最有效?請舉例說明。
15 我們可以怎樣用適當的喻例去打動聽者的心呢?首先,喻例必須跟所要解釋的事物相當類似。如果兩者其實並不真正相似,就會弄巧成拙,聽者不但沒有受到啟發,反而摸不著頭腦。有一次,一個心懷好意的講者想說明受膏的餘下分子衷心順服耶穌基督,於是把他們比作一隻對主人惟命是從的寵物狗。但這樣的比較真的適當得體嗎?聖經用得體得多、莊重得多的方式,把同一的思想表達出來;聖經將耶穌的14萬4000個受膏門徒比作「新娘」,「為了丈夫裝飾妥當」。——啟示錄21:2。
16 喻例跟聽者的生活有切身關係,就最為有效。拿單說了一個喻例,談及一隻綿羊羔被殺,結果打動了大衛王的心,因為大衛年輕的時候做過牧羊人,非常喜愛羊。(撒母耳記上16:11-13;撒母耳記下12:1-7)如果喻例談及一隻公牛,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了。同樣,喻例所根據的,如果是某些科學現象或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聽者就可能根本不明究竟了。耶穌說喻例,所根據的都是日常的事物。他談及各種普通的東西,例如燈、天上的飛鳥、野地的百合花等。(馬太福音5:15,16;6:26,28)耶穌的聽者能夠很容易聯想到這些事物。
17.(甲)我們可以根據什麼作喻例?(乙)我們可以怎樣使課文裡的喻例更適合學生的環境?
17 在服事職務上,我們有許多機會運用簡單、適當的喻例。要留意觀察各種事物。(使徒行傳17:22,23)也許我們可以根據聽者的兒女、家庭、職業或嗜好作個喻例。或者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聖經學生的認識,使課文所提供的喻例對學生更適用。且舉個例,《帶來永生的知識》第8章14段用了一個很適切的喻例,談及一個仁愛的父親受鄰人詆毀。如果聖經學生本身是個父母,我們無妨想想,可以怎樣使這個喻例更適合對方的環境。
誦讀經文要得體
18.為什麼我們應當力求誦讀得流暢?
18 保羅勸勉提摩太說:「你要繼續在公開宣讀、勸勉、教導的事上專心。」(提摩太前書4:13)既然聖經是我們教導的基礎,我們能夠流利地誦讀經文無疑十分有益。古代的利未人有榮幸向上帝的子民誦讀摩西律法。他們是否誦讀得結結巴巴,或者用單調乏味的聲調讀出來呢?絕不然。聖經在尼希米記8:8說:「他們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19.我們可以怎樣改善自己的誦讀能力?
19 有些基督徒男子說話相當流利,但誦讀能力卻較差。他們可以怎樣在這方面有所改善呢?要多多練習。他們可以反覆誦讀,直到讀得流暢為止。如果你有自己所說語言的聖經錄音帶,可以留意誦讀員怎樣作語意的強調和表現音調的抑揚。也要留意他怎樣以正確的發音,讀出經文裡的名字和不尋常的詞語。如果你有本國語言的《新世界譯本》,你也可以參照其中的發音符號。經過練習之後,甚至像「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這樣的名字,也不致難倒你了。——以賽亞書8:1。
20.我們可以怎樣「留意……自己的教導」?
20 身為耶和華的子民,我們有幸蒙他任用作導師,是多大的殊榮!因此,我們人人都應當認真履行這個重大責任。我們務要「時刻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導」。(提摩太前書4:16)我們仔細聆聽別人說話,解釋簡單易明,提出富於洞察力的問題,運用適當的喻例,以有效的方式誦讀經文,就可以成為優良的導師。耶和華正通過他的組織向我們提供優質的訓練。願我們人人都盡量從這個訓練得益,使我們有「受教者的舌頭」。(以賽亞書50:4)只要我們充分運用組織提供的各種工具,包括冊子、錄音帶和錄像帶,努力執行服事職務,我們就能夠學會在教導工作上表現洞察力和說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