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應該讓孩子認識上帝嗎?
    守望台2011年 | 8月1日
    • 應該讓孩子認識上帝嗎?

      「宗教往往使人彼此仇恨,卻不怎麼使人彼此相愛。」——英國作家斯威夫特

      斯威夫特的這句話雖然寫於18世紀,但今天仍有很多人同意他的話。有些人甚至認為父母沒有權教孩子認識上帝,他們覺得,孩子在虔信宗教的家庭裡長大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你的看法又怎樣呢?以下的說法中,你覺得哪一個最合理?

      ● 父母不應該教導孩子認識上帝。

      ● 父母應該等孩子長大後才跟他們談論宗教。

      ● 父母應該在孩子年幼時,跟他們談論自己的信仰,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當孩子長大一點,父母就應該鼓勵他們自己思考跟宗教有關的問題。

      ● 孩子一定要接受父母的信仰,不該質疑。

      宗教信仰對兒童有害嗎?

      父母關心孩子,自然不想做一些對孩子有害的事。有些人認為不應該讓孩子認識上帝,他們的看法有事實作為根據嗎?一些研究人員花了好幾十年的時間,認真研究父母的宗教信仰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他們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研究人員發現,宗教非但不會對兒童有害,還會對他們的成長有正面的影響。2008年,《社會科學研究》(英語)a雜誌發表了一篇報告說:「研究結果顯示,宗教信仰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父親跟孩子還是母親跟孩子的關係,都是一樣。」又說:「宗教和心靈教育看來對許多孩子的生活和對家庭關係都十分重要。」這個研究結果跟耶穌基督所說的一句話非常吻合。耶穌說:「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3)

      有些人認為孩子應該長大後才認識上帝,接觸宗教。這種看法又如何?這些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孩子的思想就像一張乾乾淨淨的白紙。因此,父母要作出抉擇,要麼在家裡把他們認為正確的道德原則和信仰寫在這張「白紙」上,要麼任由外面五花八門的觀念去填滿孩子的思想和心靈。

      祕訣是什麼?

      歷史證明宗教能夠助長偏見和仇恨。那麼,父母可以怎樣防止斯威夫特所說的事發生在孩子身上呢?父母可以怎樣教導孩子認識正確的宗教道理,從而幫助他們學會愛別人呢?

      祕訣在於找出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1)孩子應該學習哪些宗教道理?(2)應該由誰來教導他們?(3)怎樣教最有效?

      [腳注]

      a 這項研究所根據的資料,是從超過2萬1000個住在美國的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搜集得來的。

  • 孩子應該學習哪些宗教道理?
    守望台2011年 | 8月1日
    • 孩子應該學習哪些宗教道理?

      「聖經全都是上帝用聖靈啟示的,對於教導、責備、糾正、按正義施行管教,盡都有益」。(提摩太後書3:16)

      孩子需要別人教導才能認識跟上帝有關的真理。他們可以從哪裡學到這些真理呢?就是聖經,世上最多人尊重的宗教典籍。

      聖經就像一封來自上帝的信。在這封信裡,上帝告訴人他的品格,並給予道德原則去指引他的所有兒女,不論他們是大人還是小孩。請看看以下的一些聖經經文,當中蘊含的道理甚至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學會。

      上帝是個怎樣的神?

      ◼ 聖經說:「你的名是耶和華,惟有你是統治全地的至高者。」(詩篇83:18)

      蘊含的道理:上帝不是一股沒有思想感情的力量。他是個真實存在的個體,而且有一個名字。

      ◼ 聖經說:「耶和華能鑑察所有人的心,辨明人的一切意念。你尋求他,他必讓你找到」。(歷代志上28:9)

      蘊含的道理:耶和華上帝關心所有人,包括小孩。(詩篇10:14;146:9)他希望我們認識他。

      ◼ 聖經說:「不可苦待任何孤兒……如果你敢苦待他,他呼求我,我就一定聽他的哀號。」(出埃及記22:22-24)

      蘊含的道理:即使是小孩的禱告,耶和華也會垂聽。我們可以經常向上帝禱告,盡情傾訴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覺。

      ◼ 聖經說:「他們一再試探上帝,使以色列的聖者悲痛。」(詩篇78:41)

      蘊含的道理:我們的言談和行為會觸動耶和華的情感,所以我們說話和做事前必須想清楚。

      應該怎樣對待其他種族和宗教的人?

      ◼ 聖經說:「上帝是不偏心的,無論哪個國族的人,只要敬畏他,行正義,都蒙他悅納。」(使徒行傳10:34,35)

      蘊含的道理:上帝接納所有種族的人,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的膚色或相貌特徵跟我們不同就歧視他們。

      ◼ 聖經說:「隨時做好準備。這樣,無論誰要你們解釋心裡的希望有什麼根據,你們都可以在他面前辯白,只是要態度溫和,深深尊重他。」(彼得前書3:15)

      蘊含的道理:我們跟別人討論宗教問題時,雖然應該懷著信念,但也要態度溫和,並尊重信仰跟我們不同的人。

      應該怎樣對待家人?

      ◼ 聖經說:「做兒女的,要凡事服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歌羅西書3:20)

      蘊含的道理:孩子服從父母,就表明他們愛父母,並且想令上帝歡喜。

      ◼ 聖經說:「無論誰有理由對人不滿,都要繼續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寬恕。耶和華怎樣甘心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甘心寬恕人。」(歌羅西書3:13)

      蘊含的道理:別人有時會令我們失望,我們的家人也不例外。不過,我們如果想得到上帝寬恕,就必須學會寬恕別人。(馬太福音6:14,15)

      為什麼要待人誠實和仁慈?

      ◼ 聖經說:「你們棄絕了謊言,各人就要對人說實話」。(以弗所書4:25)

      蘊含的道理:我們說真話就是效法上帝,這會令他歡喜。要是我們慣常說謊,就會變得像上帝的仇敵魔鬼一樣,因為魔鬼是「謊話之父」。(約翰福音8:44;提多書1:2)

      ◼ 聖經說:「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得怎樣待人。」(馬太福音7:12)

      蘊含的道理:我們應該關心家人和社區裡其他人的感覺、想法和需要。要是我們「體恤別人」,別人也很可能會以仁慈的方式對待我們。(彼得前書3:8;路加福音6:38)

      我們從以上經文看出,聖經蘊含的道理可以幫助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有同情心,也懂得體恤和尊重別人的人。那麼,應該由誰來教孩子這些道理呢?

  • 誰來教導孩子認識上帝?
    守望台2011年 | 8月1日
    • 誰來教導孩子認識上帝?

      「學生不能勝過老師,但凡受過全面教導的都會跟老師一樣。」(路加福音6:40)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導孩子認識上帝。他們也許覺得自己的教育程度不高,又沒有足夠的宗教知識,不可能做個好老師,於是寧願把這個重要的責任交給親屬或宗教領袖。

      到底誰最適合教導孩子宗教知識和道德原則呢?關於這點,讓我們看看聖經怎麼說,並參考一下研究人員有什麼發現。

      父親有什麼責任?

      聖經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照著主的教訓和勸誡,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4,《聖經新譯本》)

      研究人員的發現:父親虔信宗教有什麼好處呢?200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父親參與宗教活動與孩子童年時期的行為》(英語)指出:「參與宗教團體的活動也許可以幫助男子做個更好的父親。人可以從宗教團體裡的人得到支持,也會在行為方面受到一些約束。此外,宗教能教導人一些道理,指引人怎樣生活。」

      聖經強調,在教養和訓練孩子方面,父親負有重大的責任。(箴言4:1;歌羅西書3:21;希伯來書12:9)但聖經的這個勸告今天仍然適用嗎?2009年,佛羅里達大學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父親如果積極參與教導孩子,孩子就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富於同情心,也更有自信的人。男孩子會比較少出現行為方面的問題,女孩子也會有較好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見,聖經的勸告在今天的確仍然適用。

      母親的角色有多重要?

      聖經說:「不要捨棄母親的法度。」(箴言1:8)

      研究人員的發現:在2006年出版的《兒童心理學手冊》(英語)一書說:「在很多國家,母親跟年幼的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間,平均比父親多百分之65至百分之80。」既然母親有這麼多時間接觸孩子,她的言行和態度必然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

      父母親合力教導孩子認識上帝,就好像送了至少兩份寶貴的禮物給孩子。首先,這能幫助孩子跟他們的天父建立友誼,從而終生受益。其次,孩子能夠從父母的榜樣,學到夫妻應該怎樣互相配合,來達成重要的目標。(歌羅西書3:18-20)其他人雖然可以從旁提供協助,但父母還是負有主要的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認識上帝,並讓他們知道上帝要求人怎樣做好家庭中的本分。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教導孩子?哪些方法最有效?

  • 怎樣教導孩子認識上帝?哪些方法最有效?
    守望台2011年 | 8月1日
    • 怎樣教導孩子認識上帝?哪些方法最有效?

      「今天我吩咐你的這些話,你要記在心上,也要反覆教導兒女,無論在家還是走路,躺下還是起來,都要教導他們。」(申命記6:6,7)

      父母有時也許會覺得,自己難以負起培育孩子的重任。他們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但關於教育孩子的見解多得不可勝數,往往令他們更加迷惘。一方面,親友們通常都會熱心地向他們提出各自的意見;另一方面,書刊、雜誌和網站也提供源源不絕的建議,但是當中的見解有時候會彼此矛盾。

      但聖經就截然不同了。這本書不但提供可靠的指引,讓父母知道應該教孩子什麼 道理,也提出實用的原則,讓父母知道該怎樣 教他們。文章開頭引述的經文表明,父母必須每天都找機會跟孩子談論上帝。以下是四個根據聖經而提出的建議,這些建議幫助了許許多多的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

      1.從大自然取材 使徒保羅寫道:「自從創世以來,上帝那些看不見的特質,就是他的永恆力量和神性,都已清楚可見,從他所造的東西就能看出來」。(羅馬書1:20)父母引導孩子欣賞上帝創造的萬物,並幫助他們看出創造物怎樣反映上帝的特質,孩子就會知道上帝真的存在,也知道人能夠跟他建立友誼。

      耶穌曾經運用這個方法去教導門徒。舉個例,耶穌說:「你們細心觀察天上的飛鳥。飛鳥不撒種,不收割,也不在倉房裡儲糧,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嗎?」(馬太福音6:26)在這裡,耶穌不但強調耶和華的愛心和憐恤之情,還跟門徒推理,讓他們看出上帝也會向他的兒女表現這些特質,好好照顧他們的需要。

      睿智的所羅門王談及上帝賦予螞蟻本能的智慧,並且藉著這種小昆蟲指出了一個寶貴的道理。他寫道:「懶惰的人啊,你去看看螞蟻怎樣做事,就可以得著智慧。螞蟻沒有將軍,沒有官長,沒有統治者,卻在夏天儲備食物,在收割時積聚糧食。」(箴言6:6-8)他的話很有力地說明,我們應該定下一些值得追求的目標,並且靠著上帝所賜的力量去達到這些目標,這樣做十分重要!

      父母可以怎樣效法耶穌和所羅門,運用這個有效的教導方法呢?他們可以:(1)問問孩子喜歡什麼植物和動物;(2)了解一下這些植物和動物的特徵;(3)引導孩子想想這些生物怎樣反映上帝的特質。

      2.效法耶穌,耐心施教 耶穌要說的話,比世上任何人要說的都更重要。然而,他也花很多時間向人提出問題。耶穌施教時,十分關心對方的想法和感覺。(馬太福音17:24,25;馬可福音8:27-29)同樣,父母也有很多重要的道理要教導孩子,但要使教導發揮效力,他們就必須效法耶穌,鼓勵孩子暢所欲言。

      然而,要是孩子的態度不大好,或者遲遲沒有學會一些重要的道理,那又怎麼辦呢?請留意耶穌怎樣教導使徒。使徒們遲遲沒有學會謙卑的重要,有時候甚至彼此激烈地爭論。雖然這樣,耶穌卻很有耐性,再三告訴他們為什麼要謙卑。(馬可福音9:33,34;路加福音9:46-48;22:24,25)父母如果效法耶穌,就會耐心地糾正孩子,有需要的話就再三解釋同一個道理,直至孩子完全明白為止。a

      3.以身作則 父母們應該聽從使徒保羅向羅馬的基督徒提出的一個勸告。保羅說:「你教導別人,竟不教導自己嗎?你宣講『不可偷竊』,自己竟偷竊嗎?」(羅馬書2:21)

      這個勸告也適用於父母,因為父母所做的事比所說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力更大。父母如果言行一致,孩子通常會更樂意聽從父母所教的道理。

      4.要盡早教導孩子 使徒保羅的海外傳道同伴提摩太在他居住的那一帶有很好的名聲。(使徒行傳16:1,2)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學習聖經。提摩太的母親和外祖母不但把聖經讀給他聽,還幫助他根據聖經的知識去推理。(提摩太後書1:5;3:14,15)

      給父母的良助

      耶和華見證人的不少出版物,都是特別為了幫助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上帝而出版的。有些書刊專為年幼的兒童而編寫,有些則能夠幫助父母知道怎樣跟十幾歲的兒女坦誠溝通。b

      有時,孩子會提出一些比較難解答的問題,父母自己要先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幫助孩子認識上帝。父母們,請想想你們會怎樣回答以下的問題:上帝為什麼容許人受苦?上帝對地球有什麼旨意?人死後會怎樣?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意幫助你找出此類問題的答案,好讓你和家人能夠親近上帝。(雅各書4:8)

      [腳注]

      a 在申命記6:7中,譯做「反覆教導」的那個希伯來語詞的意思是經常重複同一個要點。

      b 父母可以運用《向偉大的導師學習》教導年幼的孩子,這本書強調耶穌基督的教誨。他們也可以運用《我的聖經故事書》,這本書以簡單的措辭解釋聖經的重要道理。如果孩子是青少年,父母可以運用《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和第2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