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電視怎樣改變了世界
    警醒!1992年 | 2月8日
    • 電視怎樣改變了世界

      前年夏天,電視把世界變成一個環球運動場。在意大利的羅馬,街道闃無一人。約有2500萬意大利人正在觀看世界杯足球賽。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由於同一的原因,街道也變得一片死寂。在西非洲的喀麥隆,同一的灰藍光線在家家戶戶的窗內陰森地閃爍著,當其時,千百萬人一同歡呼喝采。在飽受戰爭蹂躪的黎巴嫩,士兵把電視機放在閒著的坦克車上。當足球賽進入高潮之際,估計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在收看。他們深深受電視所吸引,彷彿燈蛾撲火一般,螢光幕的淡淡光線映照在他們的臉上。

      這次盛大的電視事件並非空前絕後。1985年,約有16億人,幾乎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收看一個救助非洲飢民的搖滾音樂會。該節目由十二個人造衛星轉播;由冰島至加納,約有150個國家同時收看。

      電視——這個無處不在的箱子便是促成上述巨大改變的關鍵。在1920及1930年代,電視機的螢光幕面積細小,而且光線閃爍不定,但隨著科技的進展,今天的電視機螢光幕設計精密,色彩生動鮮豔。與此同時,全球的電視機銷量亦因此直線上升。在1950年,全世界的電視機不足五百萬部;今天,全球約有7億5000萬部。

      世界杯足球賽一類的盛事充分顯明,電視能以單一的資訊網絡把世界聯繫起來而操有多麼龐大的力量。電視已把人們獲知世事的方法改變過來。電視有助於把新聞、思想,甚至文化及價值觀,由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輕而易舉地越過曾一度阻礙這些潮流的政治及地理界限。電視已改變了世界。有些人說電視也能夠改變你。

      1455年,古騰堡以印刷機印出第一本聖經,所以一般人都認為他改革了大眾傳播。現在,一個單一的訊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傳給數目龐大得多的聽眾,而且費用也大為減少。政府很快就看出印刷品的力量,於是定出牌照條例以圖加以控制。即使如此,印成書刊的傳媒卻傳得更遠更廣。在1800年代早期,歷史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指出,報章的力量非同小可,能夠在一天之內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一萬人的腦中。

      現在,請考慮一下電視。電視能夠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億萬人的腦中——在同一個時刻!此外,電視與印刷品不同,因為觀眾不用曉得複雜的讀書藝術,也不需動腦筋去想像及形成概念。電視運用影像和聲音,連同它本身的吸引力,去傳播訊息。

      政治家很快便看出電視的巨大潛力。在195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艾森豪威爾巧妙地利用電視。據《顯像管——美國電視的演變》一書指出,艾森豪威爾之所以贏得大選,是由於他更懂得運用傳媒「推銷」自己。該書透露,甘迺迪在1960年的選舉中擊敗尼克遜,電視所擔任的角色可能甚至更大。當兩位候選人在電視上辯論時,甘迺迪比尼克遜獲得更多觀眾的支持。可是,用收音機收聽同一辯論的聽眾卻覺得雙方平分秋色。為什麼有這個分別呢?尼克遜的臉色又蒼白又憔悴,但反觀甘迺迪,他身體健壯,皮膚呈金褐色,充分表現出信心及活力。在選舉之後,甘迺迪論及電視說:「沒有那玩意兒,我們就連最渺茫的成功希望也沒有。」

      「那玩意兒」繼續在世界各地發揮力量。有些人開始將其稱為第三個超級強國。衛星科技使廣播機構所發出的訊號跨越國界,甚至遠渡海洋。領袖們利用電視作為論壇,以求贏得國際支持及譴責對手。有些政府利用電視把宣傳訊息傳入敵國。正如各政府一旦意識到古騰堡的發明所操的力量,就企圖加以控制;同樣,很多政府立令嚴格管制電視。1986年,在所有國家中,幾乎有半數只播放受政府控制的節目。

      可是,科技已令電視越來越難控制。今天,人造衛星傳播訊號,只要在家中安裝體積不大的碟形天線,就可以接收。體積細小的手提式攝影機及錄影帶,再加上數目眾多的業餘攝影人士,已經幾乎為一切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經常提供源源不絕的影視記錄。

      美國的一個新聞機構(端納廣播公司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絡)從80多個國家收集新聞報告,然後將其傳送到世界各地。有線電視新聞網絡的全球性24小時新聞報導能夠把任何事件在轉瞬之間變成國際大事。

      電視已由報導世界大事越來越變成左右世事。1989年,東歐受到一連串改革所震撼;在這方面,電視擔任一個主要角色。在捷克的布拉格,群眾在街上高聲呼喊,要求電視「直播」當時的情況。以往的革命黨人不惜流血奪取政府大樓、要塞或警察據點,但1989年的革命黨人卻首先攻佔電視台。事實上,羅馬尼亞的新政權上台之後,最初竟從電視台發號施令!所以,將電視稱為第三個超級強國實不為過。

      然而,電視的影響不單在政治方面。電視甚至正在改變世界的文化及價值觀。美國時常被人指責為「文化帝國主義者」,意即美國以電視為媒介,將其文化強行推銷到世界各地。由於美國是第一個積存有大量商業電視節目的國家,所以,在1940年代後期及1950年代,美國的製片家能夠把節目賣給其他國家,而所收費用只及那些國家製作本地節目的成本的一小部分。

      在1980年代後期,肯尼亞的電視節目有多達百分之60是自外購買的;澳洲有百分之46,厄瓜多爾有百分之70,西班牙則有百分之35。這些電視節目大部分來自美國。其中一套美國片集(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在110個國家播出,而豪門恩怨(Dallas)這部片集則在96個國家播放。有些人埋怨說,在世界各地,富有地方風味的電視節目正變得越來越少;相反,鼓吹美國消費主義及物質主義的節目卻大為流行。

      在很多國家裡,反對「文化帝國主義」的情緒正日益高漲。在尼日利亞,有些廣播員埋怨外國節目腐蝕本國文化;他們擔心尼日利亞的觀眾似乎對英、美兩國的事比對尼日利亞的知得更多。歐洲人也有同感。最近,在一次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廣播業大亨羅伯特·馬克斯偉爾憤怒地說:「任何國家均不應容忍本國的文化被外國文化所壓倒。」故此,有些國家已開始限制電視台播放非本地節目的數量。

      「文化帝國主義」所帶來的破壞可能不單在文化方面。「文化帝國主義」甚至可以破壞地球。西方社會的消費主義提倡現在就擁有一切,對於促成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及使地球普遍受到破壞必須負部分責任。一位作家在倫敦的《獨立報》上寫道:「電視帶給世界一個享有物質自由及西方繁榮的燦爛前景,但這是騙人的,因為要實現這個前景,就只有犧牲大自然環境作為代價,將其破壞到無法彌補的地步。」

      顯然,電視正在改變今日的世界,但並不總是對世界有益。除此之外,電視也對個別的人產生具體得多的影響。你正受到影響嗎?

      [第4頁的精選語句]

      報章能夠在一天之內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一萬人的腦中

      [第5頁的精選語句]

      電視能夠立時把同一的思想灌輸到億萬人的腦中

  • 電視改變了你嗎?
    警醒!1992年 | 2月8日
    • 電視改變了你嗎?

      「世界的一扇窗。」有人用這句話形容電視。在《顯像管——美國電視的演變》這本書中,作者埃里克·巴爾諾指出,早在1960年代早期,「對大部分人來說,電視已成為他們觀看世界的窗戶。從這扇窗看到的景象似乎就是世界。人們相信所看到的事物既真實又全面。」

      不過,普通的一扇窗在呈示景物方面不能有所選擇;窗不能決定光暗及景物的角度,也無法突然改變景物以求保持你的興趣。但電視卻辦得到。關於你所觀看的東西,這些因素以戲劇性的方式影響到你的感覺和你所獲得的結論,然而,這一切均受製作電視節目的人所控制。甚至最不偏不倚的新聞節目及紀錄片也受到這樣的影響,即使完全不是蓄意的。a

      誘人能手

      往往,控制電視的人明目張膽地設法影響觀眾。就以廣告為例,他們差不多能夠盡量運用一切誘人的噱頭,務求挑起你的購買慾。顏色。音樂。俊男美女。色情。優美的地點。他們的伎倆數之不盡,並且深諳使用之法。

      一位前任廣告行政人員撰文論及他在這行業的15年經驗,說:「我獲知人能夠通過傳媒(例如電視)直接訴諸觀眾的腦子,然後像冥界的魔術師一樣,把影像留在他們的腦海中,使人們做出一些他們可能從未想過要做的事。」

      早在1950年代,事實已表明電視操有巨大的力量。一間年賺5萬美元的唇膏公司開始在電視賣廣告。兩年內,營業額直線上升至每年450萬美元!一間銀行在一個大受婦女歡迎的電視節目裡宣傳本身的服務,之後竟突然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存款。

      今天,美國人平均每年觀看超過3萬2000個廣告。廣告利用人的感情去引誘人。正如馬克·克里斯平·米勒在《掙脫不開——電視的文化》一書中寫道:「我們真的受到我們觀看的東西所控制。廣告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地影響我們。」他補充說,「正因為這種控制難於察覺,故此十分危險。除非我們學會辨認廣告所操的影響,否則廣告就會得逞。」

      不過,電視所推銷的並不只是唇膏、政治觀點及文化。電視也推銷道德——或不道德。

      電視與道德

      美國電視越來越頻常描繪性愛行為,然而,很少人會對此感到意外。1989年《新聞學季刊》刊登的一項研究透露,在66個電視黃金小時中,不論是暗示、口頭提及或實際描繪,總共有722個與性愛行為有關的場合。性愛行為由愛撫以至性交、手淫、同性戀及亂倫不等。這意味到平均每小時便有10.94個性愛場面!

      這種情況並非美國所獨有。法國的電視劇集露骨地描繪性虐待行為。意大利的電視則播放脫衣女郎的表演。西班牙電視在深夜播映暴力及色情電影。類似的情形不勝枚舉。

      暴力是另一類型的電視不道德。在美國,《時代》雜誌的一位電視影評家最近評論一連串的恐怖電視節目,並稱讚劇情「恐怖得幽默」。這些節目描繪斬首、肢解、將人刺穿及魔鬼纏身等情景。當然,大部分的電視暴力節目均沒有這麼可怖,因此觀眾較易視之為無傷大雅。不久之前,西方電視節目在西非洲象牙海岸一個僻遠的鄉村中作播放示範時,一位感到困惑的老人不禁問道:「為什麼白人總是用刀、槍和拳頭互相攻擊?」

      當然,答案就是,電視節目製作人和贊助商要播映觀眾所喜歡看的節目。暴力對觀眾深具吸引力。色情也一樣。因此,電視大量提供暴力及色情節目——但卻避免一時播放過多,否則便會引起觀眾反感。正如唐娜·麥克羅根在《黃金時間,我們的時間》一書中寫道:「大部分最受歡迎的節目都在對話、性愛、暴力或題材方面盡量大膽;一旦達到最大限度,便會稍為收斂。於是,大眾就能夠逐漸接受另一個新的限度。」

      例如,大眾一度認為同性戀這個題材超越了品味高尚的電視節目的「限度」。可是,一旦觀眾看慣了,就能夠接受更多這類題材。一位法國新聞從業員斷言:「今天,沒有製作人膽敢把同性戀描述為反常行為。……反之,令人奇怪的是社會及社會不容異己的態度。」在1990年,美國有線電視在11個城市首次播映「男同性戀者連續劇」。該節目含有男子與男子同床的鏡頭。節目的製作人告訴《新聞週刊》,這些場面是由男同性戀者設計的,「目的是要減低人們對同性戀的敏感程度,使他們明白我們與其他人並無差別。」

      幻想與現實

      在《新聞學季刊》發表的研究的主持人指出,由於電視幾乎從不顯示不正當性行為的後果,所以,「經常大量播映令人想入非非的性愛鏡頭」就等於進行散播假資料。他們引述另一項研究所獲致的結論,認為電視連續劇最大力鼓吹的信息是:性愛是給未婚人士享受的,沒有人會因此染病。

      你所知的世界是這樣的嗎?婚前性行為不會導致青少年懷孕,也不會染上性病嗎?進行同性戀及雙性戀行為,但卻不怕染上愛滋病?使用暴力及嚴重傷害他人身體,英雄總是大獲全勝,壞人則一敗塗地——但時常雙方都離奇地安然無恙?電視塑造出一個世界,其中角色所採取的行動都不用負什麼後果。良心、道德和自制的定律通通被即時獲得滿足的定律取而代之。

      顯然,電視並不是「世界的一扇窗」——最少所顯示的並不是真實的世界。事實上,最近有一本關於電視的書出版,書名是《脫離現實的工業》。作者在書中斷言,電視已「成為我們生活上最強大的力量之一。結果,電視不但界定了現實是什麼,而且也把現實和非現實之間的區別及界線除去。」

      對那些認為自己不受電視影響的人來說,上述一段話也許聽起來好像危言聳聽。有些人反駁道:『我並不相信我所看見的每一件事。』不錯,我們或許並不輕信電視。可是,專家提出警告,電視以巧妙的方式利用我們的感情,而這種一律表示懷疑的態度未必就能夠保護我們。正如一位作者論道:「電視最厲害的伎倆之一,就是使我們毫不察覺我們的精神機能受到多大的影響。」

      電視的影響力

      據《1990年大不列顛年鑑》報導,美國人平均每日花七小時二分鐘看電視。另一項較保守的估計將這個數字調低至約每日二小時,但這仍等於在一生中花七年的時間看電視。人們既花這麼多時間看電視,試問又怎會不受其影響呢?

      我們有時讀到,有些人無法把電視和現實分開,這實在不足為怪。《傳媒、文化及社會》這本英國雜誌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透露,電視的確令某些人「對現實世界產生另一種看法」,使他們以為他們對現實一廂情願的願望就是現實本身。其他研究,例如由美國國家精神健康中心所主辦的,看來也支持這些結論。

      電視既然能夠影響大眾對現實的看法,又怎會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行為呢?正如唐娜·麥克羅根在《黃金時間,我們的時間》一書寫道:「每逢大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不理會行為或言談上的禁忌,我們便會覺得自己也大可以不受約束。同樣,當……性濫交成了家常便飯,或者一個硬漢角色提及自己使用避孕套,我們也會受到影響。在每一個事例上,電視就如一面鏡子——其影響在日後才出現——顯示出我們可以被說服自己是怎樣的人,於是便在大致上成為怎樣的人。」

      顯然,隨著電視時代的冒升,社會上的不道德與暴力也相應地激增。這僅是巧合嗎?絕不然。一項研究透露,在三個國家裡,惟獨有了電視之後,犯罪率和暴力事件才增加。越早有電視,犯罪率就越早增加。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許多人看來認為電視是使人鬆弛的消遣,但電視甚至連這點也做不到。在13年間對1200件物品所作的研究發現,在各式各樣的消遣中,看電視最不能使人鬆弛。反之,電視令觀眾既被動又緊張,並且無法集中精神。此外,人在長期觀看電視之後,心情會比他們開始觀看時更壞。與之相比,閱讀使人更鬆弛、情緒更好,也更能夠集中精神!

      但是,無論閱讀好書有多大裨益,電視這個偷竊時間的能手可以很輕易地把書本推開。紐約市初次引進電視之後,不久各公立圖書館的書本外借數目就報跌了。當然,這並不是說人們會放棄閱讀。然而,曾有人說,現在的人不像以前那麼有耐性閱讀,而且,若不受到鮮明的意象所刺激,他們的注意力很快便會消退。統計數字及研究或許不支持這種未確定的猜疑。可是,既然電視娛樂被設計成每分每秒把甚至我們最短的注意力也吸引住,我們若經常受其縱容,那麼我們個人思想的深度及自律能力會有什麼損失呢?

      電視兒童

      可是,鑑於電視對兒童的影響,這個問題變得真正緊急。以一般而論,電視能夠影響到成人的地方,就肯定能夠影響到兒童,而且情形只有更甚。畢竟,兒童較易相信在電視所看見的幻想世界。德國一份報章(Rheinischer Merkur/Christund Welt)引用一項新近的研究,聲稱兒童時常「無法把現實生活與他們在螢光幕所見的世界分辨出來。他們把在非現實世界所看見的事物轉移到現實世界裡來。」

      過去幾十年來進行的三千多項科學研究均一致同意,電視的暴力節目對兒童及青少年有不良影響。美國兒科學會、國家精神健康學會及美國醫藥協會等著名機構均同意,電視暴力節目會令兒童表現好勇鬥狠及反社會的行為。

      研究也產生其他使人不安的結果。例如,兒童發胖與過量看電視有關。這看來基於兩個原因。(1)兒童花許多小時在電視前呆坐而不去活動和玩耍。(2)電視廣告輕而易舉地向兒童推銷使人發胖而又沒有營養價值的零食。其他研究則認為,兒童若過量觀看電視,在學校的成績就不會好。《時代》雜誌最近報導,許多精神病專家及教師把兒童閱讀技巧及學校成績的退步歸咎於電視,雖然這個結論引起了頗大爭論。

      時間再次是一個重要因素。到中學畢業,平均每個美國兒童已在電視機前花了1萬7000小時,而他們上學的時間卻只有1萬1000小時。對很多兒童而言,看電視即使不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也是主要的閒暇活動。《國家父母教師協會對父母說話:如何令兒女獲得最佳教育》一書指出,在第5班(10歲)的兒童中,有一半每天花4分鐘閱讀,但卻花130分鐘看電視。

      歸根究柢,關於電視對兒童及成人所形成的威脅,可能很少人會認真提出異議。但是這意味到什麼呢?父母應當禁止人在家裡看電視嗎?一般人應當將電視機丟掉或藏在閣樓裡,以免受其影響嗎?

      [腳注]

      a 請參看《儆醒!》(英文版)1990年8月22日刊「你真的能夠相信新聞嗎?」一文。

      [第7頁的精選語句]

      「為什麼白人總是用刀、槍和拳頭互相攻擊?」

      [第9頁的圖片]

      關掉電視,打開書本

  • 若不控制電視,便會受電視控制
    警醒!1992年 | 2月8日
    • 若不控制電視,便會受電視控制

      電視操有驚人的巨大潛力。以往,美國電視工業為了遊說發展中國家採用電視,於是便提出一個電視烏托邦的光明前景。整個國家均會變成課室,甚至連最僻遠的地區也可收看教育節目,學習耕種技巧、保護土壤及家庭計劃等重要科目。兒童可學到物理及化學,並從日益廣泛的文化交流得益。

      不用多說,在引進商業電視之後,這樣的前景大都煙消雲散——但也不是全部。1961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主席牛頓·明努在一次演說中將電視稱為「一片巨大的荒原」;然而,他在同一個演說中也承認電視亦有其可取之處。他舉出電視的若干重大成就,以及所提供的優質娛樂。

      毫無疑問,至今情形仍是如此。電視的新聞節目令我們知悉世界大事。電視的大自然節目讓我們瞥見一些我們平時無法看見的事物:蜂鳥在慢鏡播放下的飛行美態,彷如在空中游泳一般;在低速攝影技巧下,花圃的花朵綻破泥土,現出繽紛的色彩。不然,我們就可能永不會有此眼福了。此外,還有各種文娛節目,例如芭蕾舞、交響樂及舞台劇。另外又有戲劇、電影及其他節目;在這些節目中,有些相當深入而有見地,其他的則純粹是優良的娛樂。

      電視也提供兒童教育節目。據國家精神健康學院報導,兒童能夠從電視的暴力節目學會好勇鬥狠,同樣,他們也能夠從電視節目的優良榜樣學會利他、友善及自制。教人在緊急情況中如何應對的節目甚至拯救過兒童的性命。因此,萬斯·帕卡德在《危及兒童》一書中寫道:「在觀看電視方面,除非父母已無法控制兒女,否則,父母若由於感到厭煩或飽受騷擾而索性將電視機收藏起來,就可能是反應過劇了。」

      控制電視

      顯然,無論是成人抑或兒童,事情的關鍵在於控制。我們控制電視抑或電視控制我們?正如帕卡德先生提議,對某些人來說,控制電視的惟一方法便是將其除去。然而,很多人已經找著控制電視的方法,從而能夠充分利用電視的好處。以下是一些建議:

      ✔ 以一兩週的時間把家庭觀看電視的時間仔細記錄下來。在這段時期結束後,把觀看電視的時間加起來,然後問問自己,花去這些時間看電視,究竟是否值得。

      ✔ 看電視節目而非僅是看電視。翻閱電視節目表,看看有沒有值得一看的節目。

      ✔ 保留某些時間作為與家人交談及相聚之用,不要讓電視佔去這些時間。

      ✔ 有些專家警告父母,不要讓兒童或青少年在自己房間裡有電視機。否則,父母要留意兒女所看的節目就更困難了。

      ✔ 你若有能力買一部錄影機,這可能會有所幫助。你能夠用錄影機去控制電視所播放的節目及在什麼時候才開電視,方法是租一些有益的錄影帶或錄下優質的節目,在方便時才觀看。然而,有一點需要小心。若是失去節制,錄影機反會增加看電視的時間或成為播放不道德錄影帶的工具。

      誰是你的教師?

      人實際上是一部學習機器。我們的官能經常吸收資料,每秒鐘把超過1億個位元的巨量資料輸入腦中。至若干程度,我們能夠藉著決定讓感官吸收什麼東西而影響這些巨量資料的內容。正如這篇關於電視的文章有力地表明,人的思想和精神可以被所觀看的東西所污染,情形就如身體可以被我們所飲或所吃的東西污染一般容易。

      我們會怎樣探知周遭世界的事呢?我們會選擇什麼資料來源?誰或什麼會作我們的教師?關於這點,耶穌的話的確發人深省:「學生不能高過老師;凡受過充分訓練的,就會像老師一樣。」(路加福音6:40,《新國際譯本》)我們若花太多時間看電視,恍惚電視就是我們的老師似的,我們便可能加以仿效——贊同電視節目的價值觀和標準。情形就如箴言13:20所說一般:「與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即使電視沒有將一些愚蠢或不道德的角色帶進我們家裡,電視仍然缺少一些至為重要的東西。電視所播的節目甚少提及人人都共有的一項需要:屬靈的需要。在展示這個世界的可悲情況方面,電視也許十分出色,但關於為何人類看來無法管治自己,電視告訴我們什麼呢?在展示大自然的美方面,電視也許做得很好,但是在帶領人歸附造物主方面,電視對我們提出什麼幫助呢?電視可能把我們帶到世界各地觀光,但電視能告訴我們人類會有一天在地球上和平共處嗎?

      「世界之窗」若無法解答這些重要的屬靈問題,就算不上完備了。而這正是聖經之所以深具價值的地方。聖經根據上帝的觀點向我們打開了一扇「世界之窗」。聖經旨在幫助我們明白人生的目的,並給予我們穩確的未來希望。關於人生各種最令人困擾問題,聖經提供了最完滿的答案。這些答案包含在聖經那極之引人入勝的篇幅中,隨時可以供人查閱。

      可是,我們若不控制電視,又怎會有時間查閱聖經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