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葡萄園有關的兩個比喻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跟葡萄園有關的兩個比喻
馬太福音21:28-46;馬可福音12:1-12;路加福音20:9-19
兩個兒子的比喻
葡萄園農戶的比喻
在聖殿裡,耶穌剛剛反駁了那些祭司長和民眾的長老。他們質問耶穌憑什麼權力做事,耶穌的回答使他們無言以對。接著,耶穌用一個比喻來揭穿這些人的真面目。
耶穌說:「你們認為怎樣?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兒子說:『兒子,今天你到葡萄園去工作吧。』這個兒子回答:『我不去。』後來他後悔,就去了。父親也去對第二個兒子說了同樣的話。這個兒子回答:『好的,爸爸。』後來卻沒有去。這兩個兒子,哪一個是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的呢?」(馬太福音21:28-31)很明顯,答案是第一個兒子,他最終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了。
耶穌接著對反對他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現在收稅人和娼妓比你們先進上帝的王國了。」收稅人和娼妓最初不敬奉上帝。但他們像第一個兒子一樣,後來悔改了,現在敬奉上帝。相比之下,宗教領袖像第二個兒子一樣,他們自稱敬奉上帝,實際上卻沒有這樣做。耶穌說:「[施浸者]約翰來到,向你們指明正義的道路,你們卻不相信他,收稅人和娼妓倒相信他。你們看見後,還是不後悔,不肯相信他。」(馬太福音21:31,32)
耶穌接下來說了另一個比喻。這次耶穌指出,宗教領袖的問題不只是沒有好好敬奉上帝,其實他們還很邪惡。耶穌說:「有一個人開墾了一個葡萄園,四面圍上柵欄,挖了個酒槽,蓋了座塔樓。他把葡萄園租給一些農戶後,就到國外去了。到了收穫的季節,他派一個奴隸到農戶那裡去,向他們收取葡萄園的一部分果實。可是,他們竟然抓住那個奴隸,打了一頓,使他空手回去。主人又派另一個奴隸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卻打傷這個奴隸的頭並羞辱他。主人再派另一個人去,他們竟把這個人殺了。許多人也去了,有的被打,有的被殺。」(馬可福音12:1-5)
那些聽耶穌說話的人會明白比喻的意思嗎?他們可能記得,以賽亞譴責以色列人的時候曾說:「以色列國民是天軍的統帥耶和華的葡萄園,猶大國民是他所愛、所培植的園子。他一直期盼公正,卻沒有公正。」(以賽亞書5:7)耶穌的比喻也類似。葡萄園的主人就是耶和華,葡萄園是以色列國族。這個葡萄園四面有柵欄;同樣,以色列國族也有上帝賜下的法典作為保護。耶和華還派先知去教導他的子民,幫助他們結出好果實。
可是,「農戶」惡待並殺害了被派來的「奴隸」。耶穌說:「主人還有一個人,就是他深愛的兒子。他最後派兒子到他們那裡去,說:『他們會尊重我兒子的。』但農戶商量說:『這個是繼承人。來,我們殺了他,他要繼承的產業就歸我們了。』他們就抓住他,把他殺了。」(馬可福音12:6-8)
耶穌接著問他們:「葡萄園的主人會怎麼做呢?」(馬可福音12:9)宗教領袖回答說:「既然他們那麼邪惡,主人就要把他們徹底毀滅,並把葡萄園租給按時交果實的農戶。」(馬太福音21:41)
就這樣,這些宗教領袖不知不覺定了自己的罪。在耶和華的「葡萄園」裡,也就是在以色列國族中,宗教領袖就是「農戶」。耶和華期望從農戶那裡收取的「果實」,包括對他的兒子彌賽亞顯出信心,這個期待是合情合理的。耶穌看著這些宗教領袖說:「聖經上的這段話,你們從來沒有讀過嗎?『建造的人棄絕的石頭,成了首要的房角石。這是耶和華的作為,在我們眼中實在奇妙。』」(馬可福音12:10,11)然後,耶穌毫不含糊地說:「因此我告訴你們,上帝的王國會從你們那裡奪去,賜給一個能結果實的國族。」(馬太福音21:43)
抄經士和祭司長看出「這個比喻是針對他們說的」,就更想要殺害這位合法的「繼承人」。(路加福音20:19)但他們知道民眾認為耶穌是先知,他們害怕民眾,當時就沒有下手。
-
-
一個王邀請人參加婚宴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婚宴的比喻
耶穌在傳道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繼續用比喻揭穿那些抄經士和祭司長的真面目。因此,這些人想要殺害他。(路加福音20:19)但耶穌並沒有就此停止揭發他們,而是說了另一個比喻。
他說:「天上的王國好比一個王為兒子舉行婚宴。他派奴隸出去,召集那些被邀請的人來參加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馬太福音22:2,3)耶穌在比喻的開頭提到了「天上的王國」。這樣看來,比喻中的王就是耶和華上帝。那麼,王的兒子和那些被邀請來參加婚宴的人是誰呢?顯然,王的兒子就是耶和華的兒子,也就是當時正在說比喻的耶穌,而受到邀請的就是那些將會跟上帝的兒子一起在天上王國裡的人。
哪些人最先受到邀請呢?請想想,耶穌和使徒們一直向誰傳講天上的王國呢?就是猶太人。(馬太福音10:6,7;15:24)這個國族在公元前1513年跟上帝訂立了法典之約,因此他們有機會最先成為「祭司的王國」。(出埃及記19:5-8)但實際上,他們是什麼時候被召集去參加「婚宴」的呢?這個邀請看來是在公元29年發出的,耶穌從那時開始傳講天上的王國。
大多數以色列人對這個邀請有什麼反應呢?耶穌說:「他們卻不願意來。」絕大多數的宗教領袖和民眾都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是上帝指定的君王。
雖然如此,耶穌指出猶太人還會有另一次機會。他說:「[王]又派別的奴隸出去,吩咐他們說:『告訴被邀請的人:「我的宴會準備好了,公牛和肥畜已經宰了,萬事俱備。來參加婚宴吧。」』那些人卻滿不在乎,各忙各的,一個去自己的田裡,一個去做生意。其他人則抓住王的奴隸,虐待他們,殺死他們。」(馬太福音22:4-6)耶穌的這番話跟基督徒會眾成立後發生的事有關。在那個時候,猶太人仍然有機會去天上的王國。但他們大多數人對這個邀請都不屑一顧,甚至惡待「王的奴隸」。(使徒行傳4:13-18;7:54,58)
這個國族會有什麼下場呢?耶穌說:「王就勃然大怒,派軍隊殺掉那些殺人凶手,燒掉他們的城。」(馬太福音22:7)猶太人在公元70年經歷了這樣的事,那時羅馬人摧毀了「他們的城」,也就是耶路撒冷。
他們拒絕了王的邀請,王就不會再邀請別人了嗎?根據耶穌的比喻,情況並不是這樣。耶穌繼續說:「然後王對奴隸說:『婚宴準備好了,但是被邀請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到出城的大路上去,遇見誰,就邀請誰來參加婚宴。』於是那些奴隸就出去,把在大路上遇見的人全都召集起來,有邪惡的,也有良善的。舉行婚禮的大廳就坐滿了赴宴的人。」(馬太福音22:8-10)
值得注意的是,後來使徒彼得確實開始幫助沒有歸信上帝的外族人成為真基督徒。公元36年,羅馬軍官哥尼流和他的家人得到了上帝的神聖力量,有機會進入耶穌提到的天上王國。(使徒行傳10:1,34-48)
耶穌指出,不是所有參加婚宴的人最終都能得到王的認可。他說:「王進來視察客人,見有一個人沒有穿婚宴的禮服。王就對他說:『朋友,你怎麼沒有穿婚宴的禮服就進來了?』他無言以對。於是王對僕人說:『綁住他的手腳,把他扔到外面的黑暗裡去。在那裡,他就會痛哭流淚,咬牙切齒了。』被邀請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11-14)
宗教領袖聽了耶穌的話,可能沒有完全明白比喻的含意。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非常憤怒,更加決心要除掉這個讓他們顏面掃地的人。
-
-
耶穌挫敗了敵人的陰謀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穌挫敗了敵人的陰謀
馬太福音22:15-40;馬可福音12:13-34;路加福音20:20-40
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
人復活後的婚姻關係
最大的誡命
那些反對耶穌的宗教領袖非常生氣,因為耶穌剛剛用了幾個比喻揭穿他們邪惡的一面。現在,法利賽派的人密謀要陷害他。他們試圖讓耶穌說出一些話,想從中找出把柄,好把他交給羅馬政府。於是,他們付錢給自己的一些門徒,要他們去陷害耶穌。(路加福音6:7)
這些人對耶穌說:「老師,我們知道你講的教的都對,又不偏心,只按照真理教導人認識上帝的道。我們納稅給凱撒,可不可以呢?」(路加福音20:21,22)耶穌看穿了他們的虛偽和狡詐,沒有被他們的奉承騙倒。如果他說納稅是不對的,就會被指控煽動民眾反叛羅馬政府。如果他說要納稅,那些對羅馬統治不滿的人就可能會誤解他的話而批評他。那麼,耶穌會怎樣回答呢?
耶穌說:「虛偽的人,你們為什麼試探我?拿一枚交稅用的錢幣給我看。」他們就拿來一枚羅馬銀幣。耶穌問:「這是誰的像,誰的名號?」他們回答:「是凱撒的。」耶穌接著給出了一個權威的指引:「因此,屬於凱撒的要給凱撒,屬於上帝的要給上帝。」(馬太福音22:18-21)
這些人對耶穌的話感到驚訝。聽到他巧妙的回答,他們無話可說,就離開他走了。但反對耶穌的人沒有罷休,他們繼續試圖陷害他。法利賽派的人走後,另一個派別的宗教領袖來見耶穌。
撒都該派向來說沒有復活這回事,卻問了耶穌有關復活和娶兄弟遺孀的事。他們說:「老師,摩西說:『人死了,要是沒有孩子,他的兄弟就必須把遺孀娶過來,替死了的兄弟立後。』我們這裡有兄弟七人,第一個結了婚,死了,沒有孩子,留下的妻子就給了他的兄弟。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七個,全都這樣。最後那個女人也死了。這樣,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他們都娶過她啊。」(馬太福音22:24-28)
既然撒都該派相信摩西寫下的經卷,耶穌就引用摩西的話回答他們:「你們錯了,不就是因為你們不了解聖經,也不了解上帝的力量嗎?死人復活以後,既不娶也不嫁,而是像天上的天使一樣。關於死人復活的事,在摩西的經卷上,荊棘叢的記載裡,上帝對摩西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難道你們沒有讀過嗎?他不是死人的上帝,而是活人的上帝。你們大錯特錯了。」(馬可福音12:24-27;出埃及記3:1-6)眾人都對耶穌的回答感到驚訝。
耶穌的回答使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的人都無言以對。現在,這些反對耶穌的宗教領袖聚集起來,要進一步試探他。一個抄經士問耶穌:「老師,法典中哪一條誡命是最大的呢?」(馬太福音22:36)
耶穌回答說:「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啊,聽吧!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耶和華,你要全心,全意,全力,用全部生命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其次是,『要愛人如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了。」(馬可福音12:29-31)
那個抄經士聽到後就說:「老師,你說得好,你說的符合真理,『上帝是獨一的,除了他,再沒有別的神』。一個人全心,全意,全力愛他,又愛人如己,這就比一切全燒祭和別的祭牲更有價值。」耶穌見他答得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上帝的王國不遠了。」(馬可福音12:32-34)
在尼散月九、十、十一日,耶穌一連三天在聖殿教導人。有些人很喜歡聽他的教導,例如那個抄經士。宗教領袖卻不喜歡聽耶穌說話。現在,他們再也不敢問耶穌什麼了。
-
-
耶穌譴責反對者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穌譴責反對者
馬太福音22:41-23:24;馬可福音12:35-40;路加福音20:41-47
基督是誰的子孫?
耶穌揭發反對者的偽善
反對耶穌的人試圖讓民眾不再相信他,而且想要陷害他,把他交給羅馬政府,但他們沒有得逞。(路加福音20:20)現在仍然是尼散月十一日,耶穌還在聖殿。這時耶穌轉守為攻,向他們表明自己的真實身分。他採取主動,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對基督有什麼看法?他是誰的子孫呢?」(馬太福音22:42)眾所周知,基督(即彌賽亞)會是大衛的後代。這也是他們給出的答案。(馬太福音9:27;12:23;約翰福音7:42)
耶穌問他們:「這樣,大衛怎麼在神聖力量指引下稱他為『主』呢?大衛說:『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直到我把你的敵人放在你腳下。」』大衛既然稱基督為『主』,基督又怎麼是大衛的子孫呢?」(馬太福音22:43-45)
法利賽派的人默不作聲,因為他們一直期望在大衛的子孫中,會有一個人出來解救他們擺脫羅馬的統治。但耶穌引用大衛在詩篇110:1,2的話表明,彌賽亞不是一個凡人。他是大衛的主,他會坐在上帝的右邊,之後才會執掌王權。耶穌的話使反對的人無言以對。
門徒和民眾一直在旁聆聽。現在耶穌對他們說,要提防抄經士和法利賽派。這些人「自行坐在摩西的位子上」教導人上帝的法律。耶穌說:「他們告訴你們的一切,你們都要做,都要遵守,卻不要仿效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只會說不會做。」(馬太福音23:2,3)
耶穌接著舉例說明他們的虛偽:「他們弄寬了護身的經文匣子。」一些猶太人會把裝有摩西法典片段的小匣子,戴在額頭或手臂上。法利賽派故意把這些匣子做得比較大,讓人以為他們對法典很熱心。另外,以色列人會在衣服上做穗邊,但法利賽派會把穗邊加長。(民數記15:38-40)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做給人看的」。(馬太福音23:5)
這些人總想高人一等,連耶穌的門徒也可能會受到這種想法的影響。所以,耶穌對門徒說:「你們不要接受『拉比』的尊稱,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老師』,你們全都是弟兄。你們也不要尊稱地上任何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天父。你們也不要接受『領袖』的尊稱,因為你們的『領袖』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那麼,門徒應該怎樣看待自己,怎樣處世為人呢?耶穌告訴他們說:「你們中間最大的,必須做你們的僕人。誰抬高自己,就會被貶低;誰謙卑下來,就會被抬高。」(馬太福音23:8-12)
接著,耶穌向虛偽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宣布了一連串的災禍。他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啊,你們這些虛偽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在眾人面前把天上王國的門關起來,自己不進去,連想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准他們進去。」(馬太福音23:13)
耶穌譴責法利賽派的人,因為他們用自己武斷的觀點去判斷事情,沒有留意耶和華的觀點。例如,他們說:「誰指著聖殿發誓,可以不算數;誰指著聖殿裡的黃金發誓,就必須遵守誓言。」聖殿是崇拜耶和華的地方,他們卻把聖殿裡的黃金看得比聖殿更重要。可見,他們在辨別是非方面是瞎眼的。另外,對於「法典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憐憫、忠信」,他們「反而漠視了」。(馬太福音23:16,23;路加福音11:42)
耶穌對這些法利賽派的人說:「你們這些瞎眼的嚮導,蚊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反倒吞下去!」(馬太福音23:24)他們從酒裡把蚊蟲濾出來,因為蚊蟲在禮儀上是不潔的。但法律中更重要的事,他們卻漠視了,這就好像把駱駝吞下去一樣,而駱駝在禮儀上也是不潔的,並且比蚊蟲大得多。(利未記11:4,21-24)
-
-
耶穌在聖殿的最後一天耶穌——道路、真理、生命
-
-
耶穌在聖殿的最後一天
馬太福音23:25-24:2;馬可福音12:41-13:2;路加福音21:1-6
耶穌再次譴責宗教領袖
聖殿會被毀滅
一個窮寡婦捐了兩文小錢
耶穌最後一次出現在聖殿的時候,繼續揭發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偽善,當眾把他們稱為虛偽的人。耶穌用生動的措辭對他們說:「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貪婪和放縱。瞎眼的法利賽派啊,要先洗淨杯盤的裡面,這樣外面也會潔淨。」(馬太福音23:25,26)法利賽派的人很注重禮儀上的潔淨,注重外表,卻忽視了內在的為人,也沒有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潔淨。
還有一件事也顯示他們的虛偽,就是他們熱心建造和裝飾先知的墳墓。但耶穌說,他們是「殺害先知的人的子孫」。(馬太福音23:31)他們一直設法殺害耶穌,就證實了這一點。(約翰福音5:18;7:1,25)
耶穌接著指出,這些宗教領袖要是不悔改,會有怎樣的下場。他說:「你們這些蛇,毒蛇的子孫啊,你們怎能逃避判決,不被丟進欣嫩谷去呢?」(馬太福音23:33)欣嫩谷是耶路撒冷附近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象徵永遠的毀滅,而這就是邪惡的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將要面臨的下場。
耶穌的門徒將會是他派出的「先知、智者、導師」。他們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耶穌對宗教領袖說:「有的[門徒]你們會殺死,在木柱上處決;有的你們會在會堂裡鞭打,從一個城迫害到另一個城。這樣,地上所有正義的人被殺的血債都要由你們償還,從正義的亞伯開始,到……撒迦利亞為止,這個撒迦利亞就是你們……殺害的。」耶穌警告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代人要為所有這些事承擔責任。」(馬太福音23:34-36)公元70年,羅馬軍隊摧毀耶路撒冷,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喪生,耶穌的話就應驗了。
耶穌想到這場可怕的災難,就感到痛心。他悲傷地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奉派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想把你的兒女聚集起來,就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到翅膀底下!但是你們不願意。看!你們的聖殿被拋棄,留給你們自己了。」(馬太福音23:37,38)
然後耶穌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絕不會再看見我,直到你們說:『奉耶和華的名而來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23:39)耶穌引用了詩篇118:26的預言:「奉耶和華聖名而來的人有福了;我們在耶和華的殿宇為你們祝福。」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滅後,就不會再有人到那裡崇拜上帝了。
現在耶穌到了聖殿的另一個地方,這裡設有寶庫的錢箱。錢箱的外形像個號筒,人們可以把捐款從錢箱頂部的小開口投進去。耶穌看到許多猶太人來捐款。很多富有的人「投進了很多錢幣」作為獻給上帝的禮物。後來耶穌留意到一個窮寡婦,她「投進了兩文小錢」。(馬可福音12:41,42)耶穌無疑知道,上帝會因這個窮寡婦的禮物感到高興。
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投進錢箱的,比其他所有人投的還多。」耶穌為什麼這麼說呢?他解釋說:「他們都是從剩餘的錢中拿一些來投進去,這個寡婦卻是從匱乏中,把她所有的錢,賴以為生的一切,全都投進去了。」(馬可福音12:43,44)這個窮寡婦的想法和行為跟那些宗教領袖多麼不同!
在尼散月十一日稍晚的時候,耶穌最後一次離開聖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