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行善不可喪志
    守望台1988年 | 10月15日
    • 事實上,最低限度在40個國家地區裡,每300個或甚至更少的居民——大約每100個戶主——當中便有一個見證人!此外,在例如加拿大和瓜德盧普等國家裡,有些地區中傳道員與當地的人口比率是每45或50人便有一個見證人——會眾的地區大約只有15個或甚至更少的家庭可以讓個別的傳道員上門探訪!在許多這樣的地區裡,傳道員每個月都探訪所有人家一次。甚至在傳道員與人口比率差距較大的國家裡,有些城市地區傳道員上門探訪的頻度已相當密。在韓國漢城,有些城市內的地區每隔五天傳道員便上門探訪每家人一次!隨著我們的人數日漸增加,並且有越來越多見證人加入先驅和輔助先驅的行列,我們將會更加頻密地上門探訪我們的鄰舍。這樣行會引起難題嗎?

      12 無可否認,在某些地區,這樣行的確對耶和華見證人和我們所探訪的人均造成難題。除此之外,在許多國家地區裡,一般人的反應日益冷淡也是個難題。可是,隨著我們的人數不斷增加,我們是否要逐漸放棄我們所從事的善工呢?我們是否認為我們的工作已差不多大功告成了,我們已「找出」了一切有反應而願意成為基督門徒的人?你個人是否感到疲乏困倦,甚至對於繼續上門探訪同一沒有反應的人感到心灰意冷?我們怎樣行才能使我們的活動保持最高水平?

      保持正確的態度

      13,14.(甲)我們對於在頻密有人傳道的地區裡所形成的情勢應當懷有什麼看法?(乙)我們何以並不因別人反應冷淡便裹足不前?(丙)面對不歡迎我們探訪的人,我們可以怎樣跟從使徒們所立的榜樣?

      13 難題的解決方法主要與我們身為耶和華見證人的態度有關。首先,我們應當總是懷有積極樂觀的看法。在許多地方,當我們的工作逐漸走向高潮之際,隨著傳道員的數目與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傳道員在地區裡重複作見證的頻度越來越密乃是必然的發展。但我們豈不是為這件事祈求嗎?(帖撒羅尼迦後書3:1)我們現今所目擊的情形其實應當令我們歡欣鼓舞,同時令我們深信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了!正如耶穌所預言,王國的消息現正傳遍天下。甚至在人們『不聽我們的話』的地區裡,宣揚王國的活動也使一般人留意到我們所發出的信息。要記住,除了使別人作基督門徒之外,我們宣揚好消息也為了「作一個見證」。——馬太福音10:14;24:14,《新世》。

      14 此外,隨著末日日益臨近,我們可以預料會有越來越多人拒絕接受王國的信息。預言很清楚表明,耶穌與保羅的經驗也向我們肯定指出,有些人會「沒有反應」,他們的心「頑梗不化」。因此,現今我們必須小心,免得我們對自己所負的任務也變成「沒有反應」。即使別人沒有反應,我們也要『再三』上門探訪他們。(以賽亞書6:9-11;馬太福音13:14,15,《新世》;箴言10:21)誠然,頻頻探訪那些不喜歡我們上門的人需要有勇氣才行。可是,沒有任何地區的情勢足以對我們說,『住口』。反之,像使徒們一般,我們應當禱告求上帝使我們坦然無懼,即使受別人憎恨或敵視,仍然『繼續發言』,直至工作大功告成為止。——使徒行傳4:18-20,24-31,《新世》。

      15.加拉太書6:9予人什麼鼓勵?我們對於將好消息帶給鄰人一事的看法應當怎樣受此影響?

      15 基本上說來,我們的地區裡只有兩類人——目前感興趣的人和不感興趣的人。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工作,務求『找出那些配得的人』。這項活動是基督徒的許多善行之一,藉此把我們對耶和華的愛戴和忠貞表明出來。由於這緣故,「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9)既然我們已如此接近目前這事物制度的末了,現今絕不是半途而廢的時候。千萬不要停止將王國的好消息帶給鄰舍,也不要對此感到厭倦。耶和華還沒有說工作已完成了。

      我們何以必須「繼續發言」

      16.(甲)有些什麼環境可以改變地區內人士的反應?(乙)你能夠從本地舉出一些什麼例子,表明地區內人士的反應改變了?

      16 我們要記住,熱心參與宣揚王國的活動能夠將我們對耶和華的忠貞反映出來。這樣行也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正確的態度。除此之外,地區在許多方面是不停轉變的。人們會遷居,或者環境發生改變。我們上次探訪時,他們也許不感興趣。但失業、親人去世、超級強國爭霸方面的重大改變、嚴重的疾病——這些以及其他各種轉變均足以使他們在見證人下次探訪時有所反應。其他的人獲悉自己的朋友或親人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現在也許希望跟我們談談,要知道我們的信仰是什麼,竟能促成這種改變。

      17.有些人現今對王國信息有什麼反應?試舉出本地一些例子。

      17 我們也要記住,那些近年才長大的青年人現今也許已成家立室,開始正視人生而提出一些只有上帝的話語才能解答的問題。且舉個例,一位年輕的母親邀請兩位見證人進入屋內,接著說:『我年幼時從不明白母親何以總是把見證人打發走,或告訴他們她不感興趣,其實你們只不過想談論聖經而已。當時我立定主意,一旦我長大結了婚,有自己的家,我就會邀請耶和華見證人進來給我解釋聖經。』

      18.宗教形勢的改變對我們在其中傳道教人的地區產生了什麼影響?

      18 你有留意到,有些人多年來從不跟我們交談,認為自己已經『得救』了,但現今卻向我們提出衷誠的問題嗎?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宗教思想改變了。他們說自己已醒悟過來。他們一度信賴的若干知名電視佈道家犯了性不道德,參加政治活動及浪費教會的金錢。獲悉這些事使他們大為震驚。這樣的事情很可能會越來越多,因為大巴比倫內部的情況會繼續惡化,直至她遭受毀滅為止。——啟示錄18:1-8。

      19,20.什麼表明我們何以不應當對於再三探訪拒絕王國信息的人感到灰心?

      19 無論如何,我們絕不應當因為大部分人不願接受我們的信息就感到灰心。我們離去後,我們給別人的印象很可能仍留在他們的腦海裡。在加拿大,一名戶主向兩位上門探訪的見證人清楚表示她不感興趣。但後來她卻開始想想見證人所說的話,同時渴望找他們回來解答自己腦海裡的問題。她於是駕車在鄰近一帶來回找尋見證人,但卻找不著。她有放棄嗎?沒有,她於是到一位朋友家裡查詢見證人是否曾上門探訪。他們並沒有這樣行。但朋友說在她自己工作的地方有一位見證人,她可以跟這人取得聯絡。結果,見證人到這位感興趣人士的家裡作了一連串探訪,後者同時邀請自己的朋友、鄰居、親戚、同事出席。有時出席的人數多達15名。見證人一共分派了大約430本精裝書和聖經以及2015本雜誌給這些人。

      20 有許多人賞識我們的探訪。一位婦人致信守望台社的分社辦事處,說:「感謝你們將這種偉大的獻身精神灌輸到你們信徒的心裡,也感謝你們屢次回來……與別人分享主的愛。這項簡單的行動對別人大有好處。……即使有些人態度冷酷、其他的人漠不關心,還有些人則願意領受,……不時有人回來提醒你留意屬靈的事無疑造益良多。我認為彼此談論主是一件好事。」在另一封來信中,戶主懇求我們『不要放棄別人』,無論他們怎樣對待我們。「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9)這件工作的確是耶和華所嘉許和祝福的,參與其事可以證明我們愛上帝也愛鄰人。(馬太福音22:37-39)因此,我們要繼續努力,直至大功告成為止。——可參閱腓立比書1:6。

      21.(甲)關於再三在頻密傳道的地區裡工作,很可能至少一部分的挑戰是什麼?(乙)我們會在下篇文章討論些什麼問題?

      21 我們必須面對事實,在地區裡頻密工作之所以看來困難並非總是由別人所促成的。有時我們自己也要負責。我們是否一開始便懷著消極的念頭,認為我們已熟悉所有人,也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這件事能夠影響我們的態度,包括我們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我們仍然沿用多年來同樣的傳道方法和說話方式嗎?今日地區正在轉變;一度成功的方法也許現今已不能打動其他「配得的人」了。我們也許需要在工作上採用新的方式和表現新面貌。

  • 要不斷留意自己的教訓
    守望台1988年 | 10月15日
    • 要不斷留意自己的教訓

      「要不斷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訓。在這些事上要有恆心,因為你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那些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4:16,《新世》。

      1.為什麼現在絕不是我們在宣揚王國的工作上緩慢下來的時候?

      耶和華現正加速召集與綿羊相若的人。因此,現今無疑絕不是他手下的子民在宣揚王國及使人作基督門徒的活動上緩慢下來的時候。(以賽亞書60:8,22;馬太福音24:14;28:19,20)我們行事必須與上帝在現今所行的事的精神一致。當末日日益臨近之際,我們會更頻常回去探訪我們的鄰舍。的確,由於有越來越多傳道員與先驅增加他們的傳道活動,他們正使世界的田地受到很大的衝擊。這件歡樂的收割工作看來仍會有更大的進展。——以賽亞書60:11;可參看詩篇126:5,6。

      2.(甲)據以賽亞書40:28-31所說,我們可以從什麼方面獲得所需的力量去完成宣揚王國的工作?(乙)我們有什麼充分理由要在現今格外留意自己的傳道質素?

      2 我們無疑不應當因某些地區頻常有人傳道而感到『疲乏困倦』。反之,現在正是我們要禱告求耶和華賜給我們所需的「活力」去完成這件工作的時候。(以賽亞書40:28-31,《新世》;約翰一書5:14)誠然,有幾百萬「大群」『另外的羊』已被召集起來。可是,在幫助某些人方面一度相當成功的方法也許現在已不再能夠有效地幫助地區裡其他的人了。(啟示錄7:9,10,《新譯》;約翰福音10:16)因此,我們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傳道職分的質素。

      3.我們可以怎樣重新激發我們對傳道工作的熱心?

      3 我們可以決心集中精神改善自己的傳道效能。這樣行可以重新激發我們對傳道工作的熱心。但我們可以怎樣著手如此行呢?藉著「不斷留意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而非僅是例行公事般從事傳道工作。(提摩太前書4:16,《新世》)我們嘴唇所獻的必須超乎僅是循例地『以頌讚為祭』。(希伯來書13:15,《新譯》)我們也必須在工作上養成熟練的技巧。(箴言22:29)因此,我們所需的乃是以熟練的方式在地區裡作見證。以下是我們在傳道工作上需要「不斷留意」的若干地方。

      怎樣開拓「新」地區

      4.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在自己會眾的範圍內開拓「新」的地區?

      4 我們要懷著現實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許多地方並沒有任何新的或不常有人傳道的地區。既然如此,何不在自己會眾的地區範圍內開拓一些「新」地區呢?方法如何?我們若在某個地區頻常傳道,就不能彷彿首次上門一樣,僅是說些我們通常所說的話。無論如何,我們若再三在某地區裡傳道,戶主就很可能會認得我們。《根據聖經而推理》一書提出40個引言給我們傳道時運用。我們必須以新鮮和吸引人的方式準備好這些引言,並且將它們與當地人士時下感興趣的題目連貫起來。我們無需因時常上門探訪而感到不好意思,反之我們需要懷著積極的態度,以優良的介紹詞使地區成為「新的」。但戶主的態度若不友善,這樣行會有所幫助嗎?

      5.(甲)我們可以怎樣使戶主上次所表現的不友善態度轉變為對我們有利?(乙)在本地,你發覺怎樣行相當有效?(丙)何以留心聆聽及衷誠稱讚戶主會頗有幫助?

      5 知道戶主以往所懷的態度可能使我們對於再次上門探訪感到消極。但何不設法使這件事轉而成為對你有利呢?方法如何?你也許可以首先提及這件事,然後按照上次探訪時所說的話去發展話題。你也許可以說:「你早,夏先生!」如果看來適當,你可以補充說:「你最近好嗎?」然後你可以說:「上星期我探訪你的時候,你告訴我,你的教會照顧你的一切屬靈需要,而且你本人是個活躍的教徒。由於我自己對宗教也很認真,我想請問你,關於我們在這個核子時代有沒有生還的希望,你的教會有什麼意見?」然後,讓他告訴你。只要是可能,要衷誠稱讚戶主。留心聆聽和加以稱讚也許能夠改變戶主的態度。時常,戶主本身若有機會發言,他們便會接納另一次探訪。當然,你會按照戶主所說的話去調整你的信息。

      6.(甲)我們可以怎樣訓練戶主期望我們經常回去探訪他們?(乙)說些怎樣的話能夠幫助我們成功?(丙)在本地,怎樣行相當有效?

      6 藉著你所說的話,你可以訓練戶主期望我們經常回去探訪他們。你可以試試這樣說:「你好,費太太!你今天精神怎樣?我們這次探訪鄰舍是要討論……。」或者你可以說:「您早!我們正從事每週的經常探訪。我們很高興再次回來。你的鄰舍都很賞識我們這次探訪所討論的新題目。」然後繼續下去。這樣行也可以使地區對你成為「新的」。實際的措辭也許因地而異,但這些提議給你一個概念。何不盡量加以運用而使你自己得益呢?

      7.(甲)有些見證人在離去前怎樣使戶主樂於接受另一次探訪?(乙)在這方面,怎樣行在本地相當有效?

      7 為了使戶主樂於接受下次探訪,有些見證人曾運用以下一類的結論而頗成功:「我們希望很快便能夠再來探訪你。」你也許可以對那些起初不願跟你交談的人說:「我很高興剛才我們有機會作一番討論。你無疑提出了一些相當有意思的論點。即使這個討論花了你幾分鐘的時間,但至少我們沒有談及壞消息,而壞消息是我們今日可以隨時聽見的。我們的討論的確有益。」你無疑會想出其他適當的方式跟戶主交談。無論如何,要盡力以積極的言談、優良的介紹詞及和藹可親的態度幫助大眾不致對我們的經常探訪發生反感。

      作徹底的見證

      8,9.有些什麼提議可以幫助我們更徹底找出配得的人?

      8 另一件能夠使我們保持高度熱心而值得我們留意的事是要徹底找出配得的人。(使徒行傳8:25;20:24)例如,在週末或黃昏傳道時,出來應門的若是個女子或孩童,弟兄可以請求見男戶主,因為很可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妻子交談。我們若能夠對家主說話,就有如對這家人作個新的探訪一般,然後我們可以調整談話的內容去適合戶主,例如說:「你認為什麼可以確保你的家人會享有一個快樂的前途?」或,「請留意聖經怎樣促進家庭的團結。」戶主若發表中肯的見解,要敏於稱讚對方。

      9 找尋「新」地區的另一個方法是,設法接觸同一戶人家裡的其他成員——例如祖母、在學的姪兒或表親、在週中出外工作的姑嫂……。留意住宅外有多少個電錶或郵箱也是切實可行的辦法。這些東西通常顯示戶主將地下室、頂樓或其他地方分租與別人。要設法接觸租住這類地方的人——例如學生、單身工人、寡婦和其他人。這樣行也有助於「擴展」可用的地區。

      10.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擴展」自己的逐戶傳道地區?有些人怎樣行以求接觸到在夜間工作的人?

      10 「擴展」逐戶傳道地區的另一個方法是不時參與其他形式的傳道活動而讓地區歇息一下。為了增加變化,我們傳道時可以直接向人推薦免費的家庭聖經研究安排。有些人也許在我們上門探訪時不在家,但我們卻可以在這些人做生意或工作的地方找到他們。在商業地區作見證可以有頗佳的成果。其他的人則可能在我們揀選適當的時候作街頭見證時遇到。在加拿大,有些先驅在晚間向受雇於通宵營業的汽油站、商店和旅館的人作見證而有很好成績。在這樣的時間,在辦公室當值的職員通常不會很忙,因此時常會喜歡有點書刊可讀。當然,在晚間工作時,姊妹特別需要避開某些地區。

      11.(甲)由於初次探訪時有許多住宅沒有人在家,有些見證人怎樣行?(乙)我們若勤於探訪沒有人在家的住宅,這件事會對地區產生什麼影響?在傳道工作上則會造成什麼結果?

      11 我們上門探訪時沒有人在家又如何?照樣,我們的工作也必須徹底。有些見證人運用周詳的逐戶傳道記錄,做完逐戶傳道後隨即返回較早時沒有人在家的住宅去。許多時,戶主在這個時候已返家,或者夜間工作的人已起床。在許多地方,有百分之50或以上的住宅白天沒有人在家。因此,我們若在不同的時間上門探訪那些沒有人在家的住宅,直到我們找著有人在家為止,我們便可以在實際上等於把地區擴大一倍。先驅與經驗豐富的傳道員都一致同意,勤於探訪沒有人在家的住宅時常比初次在地區裡所作的逐戶探訪更有收穫。留意傳道工作的這方面很可能導致許多祝福。——箴言10:22。

      表示不滿的人

      12.若有人埋怨我們過頻上門探訪,我們應當有什麼反應?為什麼?

      12 別人若埋怨我們頻頻上門探訪,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表現了解。(馬太福音7:12)在這些人看來,我們很快便回去探訪他們。但我們最好記住,甚至在許多年前別人已對我們說,『你們上星期剛來過』,但其實我們清楚知道,上次探訪已是六個月或更早之前的事了。除此之外,頻常的探訪可以激發戶主的興趣。在瓜德盧普,一個男子追上一位見證人,對他說:「我觀察你已有許多個星期。我通常是不會聽見證人說話的,但我想知道你為何這麼頻常探訪別人!」結果,一個新的聖經研究遂建立起來。

      13,14.有些信徒同工怎樣應付戶主的怨言?

      13 有些弟兄仁慈地告訴抱怨的戶主上次探訪的精確日期,並且向戶主介紹最新出版的雜誌,同時清楚指出其中的文章跟上次探訪時所介紹的不同。與這類戶主推理時,我們也許可以說,自上次探訪以來,戶主可能已接獲許多報章和雜誌,但這些刊物並非時常都登載好消息。我們可以解釋,我們探訪是要帶來好消息,而我們的探訪絕不會過長。戶主若十分忙碌,我們也許可以說:「現在若不是跟你交談的最適當時候,我可以在下次探訪時——大約一週之後——再見你。」

      14 我們還可以說些什麼話?事情有賴於戶主的態度和當地社區的一般禮節。日本一位姊妹這樣解釋我們經常上門探訪人的原因:『電視新聞再三報導颱風的行蹤,屢次覆述這些資料是要造益那些錯過了較早的廣播的人。這樣行是必需的,因為性命攸關。風暴越接近,報導的頻度亦隨之而增。照樣,哈米吉多頓的風暴正越來越近,因此警告的信息也必須盡量頻密地發出以求挽救生命。』當然,我們會以仁慈、衷誠的方式說出這段話來,希望能夠打動聽者的心。

      應付反應冷淡的挑戰

      15.(甲)由於我們頻常在地區裡傳道,什麼事可以成為日益重大的挑戰?(乙)有些人何以反應冷淡?

      15 隨著我們上門探訪別人的頻度越來越密,我們時常要應付的一項挑戰是別人的反應冷淡。可是,我們若研究一下戶主反應冷淡的箇中原因,便可以受到鼓勵而留意到仍有可能打動某些人的心。別人反應冷淡可能反映出他們的挫折和絕望感。他們也許感到目前的世界情況毫無解決辦法,認為最好還是盡情享受自己的一生。其他的人則目擊有些宗教領袖參與政治,行為不檢,或未能堅守立場抗拒性不道德,以致深感厭惡。因此,這些戶主在大失所望之餘只求過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16.我們也許可以怎樣打動一個反應冷淡的人的心?

      16 我們獲悉早期的基督教傳道員曾成功地克服同樣的態度,因為當時有些人說,「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我們深知自己擁有這些人所亟需聽見的信息。雖然如此,我們怎樣行才能打動他們的心呢?一個方法是,將所有聖經書刊暫時收藏起來,並且讓他們看見我們這樣行。然後,我們也許可以向他們提出一些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例如:「你認為今日的種種難題有任何解決方法嗎?大部分人豈不是還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嗎?你認為我們應當表現積極的態度而繼續找尋答案嗎?」對其他的人,我們也許可以說:「你無疑會同意,懷有希望而活著總好過沒有任何改善的希望。你希望見到怎樣的將來?」我們也許可以問:「你認為使世界無法獲致團結和平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我們也許可以問其他的人:「你認為所有宗教都像你所描述的一般嗎?」許多時,這樣的問題會推使戶主發表他們的見解。若然,戶主回答時,務要留心聆聽。不錯,要給戶主機會向你傾心吐意。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正『因現今世界所行的可憎之事而嘆息哀哭』。——以西結書9:4。

      17.即使有些人在起初堅稱他們不感興趣,我們卻可以怎樣運用我們的書刊去打動他們?

      17 應付冷淡反應的另一個方法是,留意戶主所提出的論點或異議,然後在回去探訪時將一些論及這問題的雜誌或守望台的其他書刊介紹給對方。起初所討論的甚至可以是非宗教性的題目,例如嬰孩夭折或樹林消失等。要向戶主解釋,你想到他感興趣的題目而記起有這篇文章。接著指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一個女子剛拒絕接受我們的書刊後不及數秒鐘便接受了一本雜誌。何以故呢?只因見證人問她是否知道每年有5,500萬宗墮胎事件。女子獲悉這件事大感震驚,遂向見證人索取含有該項資料的雜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