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森林有挽救的希望嗎?
    警醒!1988年 | 1月8日
    • 酸性雨若被土地吸收,就會分解其中的天然礦物,例如鈣、鉀和鋁等,並且把它們帶進底土,因而剝奪了樹木和植物的重要養分來源。

  • 森林有挽救的希望嗎?
    警醒!1988年 | 1月8日
    • 目前的研究看來表明,燃燒化石燃料的工廠和汽車廢氣把微量的有毒金屬噴在空氣之中,與酸性雨結合起來,以致破壞植物維生的必需養分。若干權威人士認為,由於土壤繼續酸性化,微量元素可能分解開來,被樹根所吸收,因而斷絕了樹木的水分供應。

      弗賴堡大學導師莫爾(Hans Mohr)聲稱困難可能是由氮所造成,而氮正是植物時常短缺的物質。他提及研究顯示,在以往20年間,空氣中的氮化合物增加了百分之50。這種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汽車廢氣;靜電放射;煤氣;石油;燒煤的中央暖氣系統;農業和廢物處理廠發出的氨。格丁根大學的烏爾里克(Bernhard Ulrich)聲稱樹木不是被空氣中的物質所窒息而是被泥土中的物質所毒害。其他的權威人士則歸咎於臭氧層、水位的逐漸下降或林業政策的不當。

      以上所引的同一份美國雜誌(Smithsonian)評論說:「一種新的研究方法認為罪責不光是空氣污染,而是尚未為人所知的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整體的影響大於個別部分的影響。」這是極有可能的,因為可稱為空氣污染物的化學化合物就有將近3000種之多。在過去數十年間它們逐漸累積起來,使森林受到不斷的打擊。

      只要生態系統完整無缺,並且堅強到足以抗拒污染的影響,一切便會安然無恙。但如今當各種造成疾病的原因,例如降霜、乾旱和蟲害等出現時,樹木本身已軟弱到沒有抵抗力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