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和平與安全——所懷的希望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和平與安全——所懷的希望

      「聯合國會員大會一致宣布1986年為國際和平年。大會將於1985年10月24日在聯合國第四十周年慶典中正式為該年命名。」

      你對聯合國組織這份官方聲明有什麼看法?它使你對前途懷具更大的信心嗎?許多人表示任何導致和平的努力,即使機會十分渺茫,也是值得嘗試的。因此何不發起一個「國際和平年」呢?

      無疑,這樣的「和平年」是與聯合國組織創辦國的目標完全一致的。美國總統在1944年宣布說:「我們決意……將熱愛和平的國家組織起來,將彼此的願望、意志、力量團結起來,確保不讓任何未來的侵略者或征服者有機可乘。這便是何以從戰爭的起頭,在衡量我們的軍事計劃時,我們已經開始為建立一個能夠維持和平與安全的組織奠下基礎。」

      許多人也懷有這個理想。在聯合國祕書處工作了十年的哈澤德女士(Shirley Hazzard)在其著作《理想的幻滅》(Defeat of an Ideal)裡指出:「若要聯合國繼續維持下去,就必須有一大群對人類維護公義的能力懷具信心,並相信自己的希望終能實現的人存在。」

      這個新組織的憲章透露出創辦諸國所懷的希望:「聯合國成立的目的如下:1.維持國際間的和平與安全……。2.在本著尊重各民族有平等權利與自決的原則下發展各國的友好關係……。3.謀求國際間的合作以求解決國際難題。」這些目標豈非十分崇高嗎?

      無可否認,聯合國成立之初頗有先聲奪人之勢。大會商討一些重大的世界爭論。它在1948年採納了一項傑出的『世界人權宣言』。它組織和策動一些基於人道立場,具有頗大價值的工作去減緩貧窮、饑饉、疾病,及緩和難民的悲慘景況。許多國際標準得以確立,例如釐定船隻和飛機的安全標準,前往某些地區的旅客健康證明書,劃一郵政收費,以及指定空中廣播的波場頻道。

      聯合國曾致力為1947-1949年的印度-巴基斯坦衝突事件調解。它甚至於1950年及1960年分別派遣屬下的部隊前往韓國及剛果(現稱薩伊),藉此展示它的軍事力量。現在聯合國仍在塞浦路斯及中東駐有維持和平部隊。不錯,在過去40年來聯合國曾獲致若干成就。有超過150個國家派遣代表長駐位於紐約東河河畔別具特色的總部大廈內。

      然而,聯合國在履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基本使命方面成功到什麼程度呢?此外,業已宣布的「國際和平年」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 和平與安全——來自什麼方面?
    守望台1986年 | 4月1日
    • 和平與安全——來自什麼方面?

      雖然聯合國在若干方面作出了有價值的貢獻,但任何熟悉時事的人都必須承認,它在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卻一敗塗地。這個組織的熱心支持者亦曾公開承認這件事實。

      例如在1953年,在它僅成立了八年後,當時的祕書長韓瑪紹(Dag Hammarskjöld)承認:「雖然我們的前任人曾夢想建立一個新天,但情勢若能容許我們挽救這個舊地,我們便於願已足了。」二十六年後,美國助理國務卿梅恩斯(C. William Maynes)被迫承認說:「安全理事會和會員大會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國際間的和平與安全。……你有足夠證據表明這個組織在它的首要目的上已一敗塗地。」

      舉足輕重?

      事實的真相是:在過去40年來,大多數關乎和平與安全的重大決定都主要是在聯合國之外作出的。在1982年,祕書長古拉爾(Javier Pérez de Cuéllar)滿懷感慨地指出:「在今年,我們曾履次目擊這個組織由於種種原因而在一些份內及有能力擔當重要和建設性角色的情況下退縮或裹足不前。」何以故呢?

      有人指出這是由於組織的會員國數目增長過速所致。會員國從原來的51個增至超過150個,在會員大會中每個國家均有平等的投票權。但有些國家是十分細小的。例如,雖然第158個加入聯合國的國家聖克里斯托弗及尼維斯島的人口尚不及5萬,但它卻跟人口約有十億的中國享有同等的投票權。誠然,此項安排讓細小的國家也有發言的機會;但各大國卻因而減低了對該組織所作決定的重視程度。

      哈澤德指出第二個難題說:「聯合國並無強制屬下會員國執行大會決定的力量,除非那些最可能需要受到強制的會員國本身卻持有這種力量。」換言之,組織有作決定之權而無強制執行決定之力。重大的世界難題通常都得到充分的討論。大會一派莊嚴地通過決議——然後一切都被拋諸腦後。聯合國祕書長在1982年感觸地嗟嘆說:「有關的會員國對大會的決定毫不尊重。」

      這些僅是組織內部的難題——此外分析家也指出別的難題。可是,聯合國之所以一敗塗地是由其他更深入和重大的原因所促成的。

      更深入的難題

      「當時組織的憲章看來使人類有可能率先建立一種能夠維持國際間和平與安全的制度,」古拉爾憶述當初創辦國所懷的理想說。「但現在這個莊嚴美好的理想到哪裡去了?各大國之間的意見分歧很快便將其掩蔽了。……此外,整個世界都變得比想像中更複雜,更混亂。」

      事實上,聯合國根本不可能帶來和平與安全。這項工作太艱巨了。聯合國祕書長的評論使我們想起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人類憑著的自己有限的智慧和能力永不可能徹底解決難題而為全人類帶來和平與安全。

      祕書長表示聯合國的創辦國發覺這個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們顯然並不察覺,其實內裡是另有乾坤的。使徒約翰解釋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聖經告訴我們,今日「那惡者」撒但正「氣忿忿地」使『地有禍了』。(啟示錄12:12)甚至在聯合國尚未產生之前,撒但殘酷的本性及他的影響力早已注定了這個組織在謀求和平方面所作的努力必然會白費心機。

      此外,請不要忘記,聯合國組織是這個世界的產物,因此順理成章地遺傳了它的特徵。聯合國無可避免地承襲了個別國家所具有的弱點、邪惡及腐敗。據報索津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1972年說:「在四分一個世紀前,全人類寄予厚望的聯合國組織誕生了。很不幸,在一個不道德的世界裡,它也變成不道德了。」聖經警告說:「耶和華說:『惡人必不得平安。』」(以賽亞書48:22)一個「不道德」的組織絕不可能帶來和平與安全。

      和平與安全又如何呢?

      因此,將1986年宣布為「國際和平年」會造成任何差別嗎?鑒於上文提及的種種難題均是人無法解決的,達到這個目標的成功希望實在微乎其微。1979年的「兒童年」在實際上並沒有改善各國兒童的福利,1975年的「國際婦女年」也沒有使婦女在普世的境況大為改善;與此類似地,「和平年」亦不會使人類更接近和平安全的目標。

      然而,人類若要繼續生存,顯然必須有人致力謀求和平與安全才行。今天,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可以毀滅地上大部分的生命。先進的常規武器每年均奪去許多人的生命。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更遠離真正的和平!倘若聯合國無法成功地解決這些難題,有誰能夠如此行呢?

      探討昔日的歷史可以提供一個予人希望的答案。大約3,000年前,中東有一個名叫大衛的君王戰士曾論及一位能夠成功地帶來普世和平的未來君王。大衛在為這個統治者所作的禱告中說:「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詩篇72:3,7。

      哪個統治者能夠帶來這種恆久的和平呢?大衛指出有能力成就這件事的不是一個人為組織而是他的上帝耶和華。這僅是夢想嗎?絕不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信靠同一位上帝。在他統治的期間,耶和華以含有預表性的方式為所羅門的王國(位於世上最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之一中)帶來和平,藉此將他的大能表露無遺。雖然所羅門並不是一個以征戰聞名的君王,但在他統治期間:「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列王紀上4:25。

      誠然,這種和平並不長久。後來以色列人由於跟隨不道德的俗世的行事方式而失去了上帝所賜的和平。然而,在超過兩個世紀之後,當殘暴的亞述人企圖以暴力帶來和平之際,先知以賽亞預言由所羅門影射的君王將會降世。他寫道:「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以賽亞書9:6,7。

      誰是和平之君呢?在以賽亞之後700多年,當時的世界霸權羅馬企圖以自己的方式帶來國際的和平與安全,這位君王以耶穌基督的身分在大衛的猶大國中出現。他向國中的同胞講論上帝的王國,並解釋自己便是王國的君王。這個王國是屬天的,因此它有能力消除撒但的影響,解決人類由於本身能力有限而無法成功地自治的難題。耶穌的同胞顯然寧願接受羅馬人的統治,並假法庭之手將耶穌殺死。然而,正如歷史清楚表明,他已從死裡復活,升到天上,然後等候在上帝指定的適當時間以上帝王國君王的身分施行統治。

      事實上,預言的應驗標明這件大事已在我們的日子發生。上帝的王國在天上誕生之後,撒但從天上被逐到地上來,以致撒但「氣忿忿」地使『地有禍了』。(啟示錄12:7-12)結果如何?正如耶穌自己所預言,結果帶來了戰爭和人類的其他種種苦難。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慌慌不定。」——路加福音21:25,26;馬太福音24:3-13。

      人的方法抑或上帝的方法?

      耶穌在差不多2,000年前的預言中對於世界局勢所作的描述比聯合國在40年前成立時世人所作的樂觀聲稱正確得多。該組織未能成功地找到「出路」,由此更有力地表明聖經預言的準確性。不錯,正如以賽亞所說,由於遭受挫敗,「求和的使臣痛痛哭泣。」——以賽亞書33:7。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聯合國未能成功地為地上帶來和平的一個決定因素,那便是,它採取一條完全與上帝的方法背道而馳的途徑。按照耶和華所宣布的旨意,和平必定會來臨,但不是藉著聯合世上的列國,反之是由上帝的王國將它們取而代之。(但以理書2:44)韓瑪紹說他力求「挽救這個舊地」。倘若他所指的是現今這個由許多獨立的國家所組成的世界制度的話,那麼他從起初便已注定失敗了。事實上,「舊地」必須讓路給一個新的規制。「這世界……[將]要過去。」(約翰一書2:17)絕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挽救這個世界,即使聯合國組織也不能。

      既然列國都充滿了國家主義的自私心,只有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可以帶來和平與安全。惟獨上帝的王國方能帶來自人類在伊甸園被逐之後一直渴望享有的和平。以下的經文描述在王國管理下所帶來的安全:「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4。

      這個應許聽來不切合現實嗎?事實上,這是我們惟一的希望,下一期的《守望台》會更深入地探討箇中的原因。同時,我們希望將你的注意力引到這項重要事實之上:聯合國的歷史尚未完結。這個組織在未來的事態發展中將會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鼓勵你閱讀以下兩篇文章,它們在聖經預言的光照下探討聯合國組織的前途。

      [第5頁的圖片]

      對聯合國而言,謀求和平的工作實在太艱巨了

      [鳴謝]

      圖片由美國陸軍提供

      [第6頁的圖片]

      「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包括聯合國在內

      [第7頁的圖片]

      聯合國絕不會比屬下個別的會員國具有更高的道德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