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千兒童葬身戰火中警醒!1997年 | 10月22日
-
-
萬千兒童葬身戰火中
童年時光本該是快樂的,有人珍愛,有人保護。赤子之心天真爛漫。孩子本該開心地玩耍,好好學習,並培養一些美德,以便長大後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兒童不該被人殘殺,更不該殺害別人。然而,在戰爭期間,事與願違,不該發生的事竟一一發生了。
世界各地,烽煙連連,千百萬兒童葬身戰火中,無數兒童大受摧殘,純真的童年添上重重陰影,情形實在可悲。1993年,世上有42個國家爆發戰爭,另外有37個國家發生政治暴亂。在這79個國家裡,無數兒童飽受戰火的不利影響。
現今不少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和平。至1995年年終為止,在安哥拉爆發的戰爭已持續了30多年,阿富汗的則長達17年,斯里蘭卡的已延續了11年,而索馬里的戰事則有7年之久。各國的政客口口聲聲地說「和平在望」,可是,連連炮火卻繼續草菅人命、塗炭生靈。
兒童一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可是近年來的戰爭性質改變了,導致平民傷亡的數目急劇增加,其中有不少是兒童。從公元18世紀至本世紀初,世界各地曾爆發多場衝突,戰爭的受害者大約有半數是平民。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期間,平民死亡人數增至戰爭總死亡人數三分之二,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城市受到轟炸所致。
到20世紀80年代終,在戰爭裡傷亡的平民人數大幅增加,佔戰爭總死亡人數差不多百分之90!原因之一是,戰事變得越來越複雜,軍隊不再只是在戰場上戰鬥。現今大多數戰爭並不是發生在國家之間,而是發生內戰。此外,許多衝突都在鄉村或城市裡爆發,這些地方暴亂頻仍,人們彼此猜忌,行兇的人甚少理會誰是敵人,誰是無辜者。
兒童的死亡人數高得驚人。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單在過去十年內,估計有200萬兒童在戰火中喪生,另外有四五百萬兒童變成殘廢。戰爭令100多萬兒童成為孤兒,另外有1200萬兒童無家可歸。此外,大約有1000萬兒童由於曾生活在戰亂裡,以致在心理方面造成極大的創傷。
各大圖書館藏有大量關於戰爭的書籍。這些書籍不但詳述戰爭的起因和經過,同時也敘述戰時各國所用的武器和戰略。此外,不少刊物紛紛頌揚在戰爭中殺人如麻的軍事將領。不少電影大力渲染戰爭場面如何浩大,如何緊張刺激,但對於戰爭造成的苦難卻輕描淡寫。這些書刊和電影甚少談到無辜的受害者。接著的文章將會討論兒童怎樣受到利用去參與戰事,他們為什麼是戰爭裡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以及現今的兒童怎樣才能享有真正光明的前途。
-
-
雇用童兵理由安在?警醒!1997年 | 10月22日
-
-
雇用童兵理由安在?
你殺過人嗎?「沒有。」
你有手槍沒有?「有。」
你有把槍口瞄準目標嗎?「有。」
你有沒有開槍?「有。」
後來怎樣?「他們就這樣倒下來了。」——《世界新聞評論》,1996年1月刊。
以上是非洲一個社會工作者和一個童兵的對話。這段對話令人震驚,叫人看出一個努力重過新生的童兵,他的內心世界怎樣充滿混亂、矛盾。
近年來,在25個國家裡,還沒有到16歲的兒童就可以加入軍隊。單在1988年,大約有20萬個兒童實際參與戰鬥。他們其實是受成年人所利用,可以說,這些童兵都是受害者。
童兵的作用
昔日,交戰的軍隊執矛揮劍,童兵根本不是成年敵軍的對手,準會白白送命。可是,現今是輕型武器時代。童兵只要獲得一支自動步槍,管它是蘇製AK-47步槍還是美製M16步槍,他們的作戰能力足可跟成年士兵一較高下。
這些武器不但輕便,而且用法簡單,易於保養。十歲大的兒童也懂得怎樣把一支AK-47步槍拆散,然後重新組合。這類步槍供應充足,銷量高達5500萬支左右。在非洲一個國家裡,人只要花6美元就可以購得這類步槍。此外,市面也有大量M16步槍出售,價錢也相當低廉。
除了懂得使用步槍以外,軍隊喜歡雇用童兵還有其他原因。兒童不求什麼軍餉,也甚少做逃兵。此外,孩子通常渴望取悅長輩。一些所謂解放組織或游擊隊一旦成了他們的「家人」,他們就不理會什麼是非感,能博取這些「家人」的接納就行了。
此外,許多兒童什麼都不怕,連死也不怕。西非一個軍事觀察家說:「[兒童]對死亡的理解看來跟成年士兵不一樣,即使在無望的情況下,童兵通常也會作戰到底。」利比里亞有一個男孩,號稱殺人機器,他誇耀地說:「就算那些大人嚇得轉身逃跑,我們這些小伙子卻繼續跟敵人作戰。」
說來諷刺,雖然童兵十分賣命,可是,人們往往不重視他們的生命。在中東一場戰役裡,幾隊童兵接獲命令在滿布地雷的地區衝鋒陷陣。
入伍後耳濡目染
有些兒童為了找尋刺激,於是加入軍隊或叛亂行動。此外,要是出現危機或家庭破裂,軍隊能夠使兒童有安全感,充當他們的家一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兒童要是在暴力充斥的環境裡長大,就會認為人生不離強暴。他們孤單寂寞、無父無母、驚恐徬徨、抑鬱苦惱,結果,往往選擇參軍。」
有些兒童看來是迫不得已才當兵的。由於糧食短缺,危機臨近,生存的惟一方法也許就是參軍。
有些兒童認為自己是為社會的公平、宗教信念或文化身分而戰。在祕魯,兒童被迫加入游擊隊,後來長期暴露在政治思想下。其實這樣做是不必要的。社會人類學家布賴恩·米爾恩專門研究東南亞的童兵問題,他說:「小孩子並沒有自己的一套原則或意識形態。他們只是任人擺布罷了。」
然而,有些兒童卻是被迫當兵的。在非洲一些戰役裡,某些派系襲擊村落,擄掠村童,強迫他們目擊家人受折磨或被處決,甚或強迫他們參與其事。有些兒童曾被迫射殺父母或割破父母的喉嚨。他們由於受到極度驚嚇,後來他們反過來也恐嚇別人。這些心狠手辣的年輕人往往做出一些極其殘忍的事情來,殘忍的程度就連硬心腸的成年士兵也感到嘔心。
重過新生
這樣的兒童要重新適應一個沒有暴力的環境,實在不容易。西非一個兒童中心的總幹事說:「我們處理過很多不同的個案,這些兒童曾遭受各種程度的創傷。他們有的被人強姦,有的已經遭人殺害,有的受過折磨。大多數兒童都曾被迫喝酒或吸毒,這些毒品大多是大麻,有時則是海洛因。……你不難想像這些東西對兒童的思想可以造成多麼可怕的影響。事實上,有些孩子只有八九歲大。」
在鄰近的利比里亞,情形也一樣。該國有幾萬個兒童經常在郊區擾亂民安。這些十來歲的「少校」或「將軍」由於持有步槍,他們就等於有了地位和權力。要他們放棄這些地位和權力一點也不容易。索馬里一個居民說:「你有槍,就有命;沒有槍,就沒命。」
由於受到家人報復或排斥,許多童兵因而無法重返家園。利比里亞一位兒童顧問說:「做母親的許多時都對我們說,『你帶他走吧。我們不要這個禽獸住在家裡。』」
不少兒童已作出調整,重過平靜的生活。然而,要做到這點,周圍的人必須對他們表現莫大的愛心、支持和了解。這樣做在孩子和家人方面都不容易。莫桑比克一位社會工作者說:「在戰爭期間,你想拿走人家什麼就拿什麼,你也可以隨意吩咐別人做事。可是,當你重歸故里,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要是你已經17歲,卻目不識丁,又沒有什麼技能,情形就更糟了。你的生活會變得沉悶乏味。要是別人反過來吩咐你應當做什麼,又或要你重念小學一年級,你就會相當難受。」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安瓦爾住在阿富汗,現年13歲,曾參加六次戰鬥,有豐富的戰場經驗。在第七次出戰的時候,安瓦爾首次殺人。他在近距離內射殺兩名士兵,然後用槍托戳他們的屍體,以確定他們已經死去。有人問安瓦爾對這件事有什麼感想,他看來有點愕然。安瓦爾答道:「我殺掉他們,當然高興啦。」
在同一場戰役裡,與安瓦爾同一陣線的士兵活捉了四個敵兵,接著把他們捆綁起來,又蒙上他們的眼睛,然後把他們槍決。安瓦爾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這個年輕的士兵揚一揚眉,然後彷彿對著傻子說話一樣,緩慢而鄭重地答道:「很開心。」
[第6頁的附欄或圖片]
在西非,一個囚犯快將獲釋。可是,由於犯人戴上了手銬,但軍官卻遺失了鑰匙,軍官於是命令一名童兵把犯人的雙手砍下來,就此了事。那名男孩後來說:「我做夢也聽到那個男人的慘叫聲。每當我想起他,我就深深懊悔。」
-
-
兒童慘受戰火摧殘警醒!1997年 | 10月22日
-
-
兒童慘受戰火摧殘
1995年年初,塞拉利昂再次爆發內戰。滕納只有四歲,她的父母在這場戰爭裡早已喪生。一天,滕納中槍受傷。子彈射進她的頭部,就在右眼後面。要是子彈引起的炎症擴散到腦部,她就活不成了。
十六個月後,一對英籍夫婦把滕納送到英國接受手術。一組外科醫生把子彈取出,人人都為此歡欣不已,這不但因為手術成功,同時也因為一條小生命得到挽救。可是,人們的歡欣情緒很快就消失了,因為滕納仍是個孤兒,她根本就不該遭人射傷。
武器、飢餓、疾病
雖然滕納是中了流彈,可是,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兒童並不是意外的受害者,而是被人故意傷害的。當種族之間爆發衝突的時候,互相對壘的種族屠殺敵方的成年人還不夠,甚至把他們的孩子也視為未來的敵人。正如盧旺達一名政治評論家在1994年一個電台廣播裡說:「如果要消滅大老鼠,就要把小老鼠也趕盡殺絕。」
不過,戰爭中大多數的死難兒童既不是被炸彈炸死,也不是飲彈身亡,而是餓死或病死的。例如在非洲的多場戰爭裡,因缺糧或缺乏醫療照顧而死的人,比實際在戰場中喪生的人高20倍左右。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截斷敵方的必需品供應是現代戰術的常見策略。敵軍在廣大的耕地上放置地雷,結果摧毀了大量穀物和供水系統,軍隊同時也奪去敵人的救援物資。此外,他們也拆毀醫療中心,趕走其中的醫護人員。
這樣的手段對兒童的傷害尤為嚴重。在1980年至1988年期間,有33萬個安哥拉兒童和49萬個莫桑比克兒童喪生,死因都跟戰爭有關。
家破人亡
在戰爭期間,由於父母被殺,或家人失散,兒童因而成了孤兒。在世界各地,大約有5300萬人為了逃難而離開家園。這個人數相當於世上每115人就有1人有這個遭遇!在這些人當中,至少一半是兒童。人民倉皇逃命的時候,兒童往往與父母失散。
到1994年年終,盧旺達的衝突導致11萬4000個兒童與父母分離。據1995年一個調查指出,安哥拉每5個兒童就有1個曾跟家人失散。在許多兒童——尤其是幼兒——來看,跟父母分離所造成的創傷,比戰爭本身所造成的騷亂更難受。
給地雷炸死
在世界各地,無數兒童出外遊玩、牧放牲畜、撿拾柴薪,或種植作物,卻被地雷炸得粉身碎骨。每月平均有800人被地雷炸死。在64個國家裡,總共有1億1000萬左右個地雷埋在地下。單是柬埔寨就大約有700萬個地雷埋在地下,平均每個孩子就有機會碰到兩個地雷。
世上有40多個國家製造地雷,這些地雷大約有340種之多,形狀和顏色各有不同。有些地雷看似石頭,另一些好像鳳梨,還有一些像綠色的小蝴蝶,從直升機徐徐地飄降在地上而沒有爆炸。據報有些人把地雷刻意設計成像玩具一樣,然後安置在學校和遊樂場附近,結果,婦女和兒童往往成了這些地雷的犧牲者。
一個具殺傷力的地雷只需成本3美元左右,可是,要把這樣的一個地雷探測出來,並加以拆除卻需費300至1000美元。1993年,世上大約有10萬個地雷給拆除,但與此同時卻有200萬個新地雷被人埋在地下。所有這些地雷都具有潛在的殺傷力,它們不懂得分辨誰是士兵,誰是小孩子,也不承認什麼和平條約,地雷的有效期長達50年之久。
各國代表曾有兩年的時間就地雷問題在瑞士日內瓦進行談判。到1996年5月,他們仍然未能在全球禁止使用地雷一事達成協議。雖然他們把某類地雷列為違法的,同時也限制使用另一些類型的地雷,可是,有關全面禁止使用地雷的措施,卻要在下一輪會議裡才會重新檢討。下個會議定於公元2001年舉行。在這段期間,很可能會有5萬人給地雷炸死,另外8萬人將會被地雷炸傷而變得殘廢。兒童受害的比例很大。
強姦受辱
在近年來的戰爭裡,兒童慘被折磨,目的是要懲罰他們的父母,或從這些兒童身上探知他們父母的資料。然而,在一些殘暴的衝突裡,有些人肆意折磨兒童,目的只是為了娛樂罷了。
在戰爭期間,性暴力、強姦等獸行十分普遍。在巴爾幹爆發的衝突裡,軍人往往採取的一種策略,就是強姦敵方的女孩子,以期迫使她們懷敵軍的孩子。類似的是,盧旺達士兵也利用強姦作為武器,以期破壞敵人家庭的聯繫。在某些軍事侵襲裡,那些偷生的女孩子差不多全都遭人強姦。許多女孩子因姦成孕,結果被家人和社會排斥。有些女孩子拋棄她們的親生小骨肉,另一些則自尋短見,一死了之。
感情創傷
兒童在戰亂裡的可怕經歷,就是連許多成年人做噩夢也沒有做過的。例如,在薩拉熱窩,有一個調查以1505個兒童為對象,調查顯示,這些兒童實際上全都經歷過炮擊。在他們當中,曾受槍傷的超過一半,另外有三分之二的兒童曾險些兒喪命。
在盧旺達進行的一個調查以當地3000個兒童為對象。調查顯示,百分之95的兒童在種族清洗期間曾目擊各種暴行和屠殺事件,差不多百分之80的兒童喪失家人。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曾目擊強姦或其他性暴行,逾三分之一的兒童則曾看見其他兒童殺人或毆打別人。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幼小的心靈飽受創傷。論到那些身心大受摧殘的兒童,前南斯拉夫一個報導說:「他們對於這些經歷久久不忘。……他們屢做噩夢,可怕的回憶、恐懼、缺乏安全感和痛苦的感覺老是纏磨他們,揮之不去。」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結束後,國立創傷康復中心一位心理學家報導:「這些飽受創傷的兒童出現各種症狀,包括經常做噩夢、很難集中精神、抑鬱,以及對未來感到絕望。」
兒童可以怎樣獲得幫助?
不少研究人員認為, 要是兒童把自己的感覺和記憶藏在心底裡,他們的創傷是很難痊愈的。孩子需要向一位富於同情、了解事情的成年人傾談,把自己痛苦的回憶一一盡吐,這是治愈創傷的第一步。西非一位社會工作者說:「我們必須幫助深受困擾的孩子把內心感覺和盤托出,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做非常重要。」
在醫治孩子的感情創傷方面,家人的緊密連繫和社會大眾的支持也同樣重要。像所有兒童一樣,戰爭的受害者需要有人關懷、了解和同情。然而,我們真的有理由相信,所有兒童都有希望享有光明的前途嗎?
[第8頁的附欄或圖片]
彷彿是個球
在老撾,一個女孩和弟弟出外放牛。女孩看見溝渠裡有一件物體,彷彿是個球。她把物體拾起,然後向弟弟拋去。這件物體掉在地上,隨即爆炸,她的弟弟當場喪生。
[第9頁的附欄]
只是無數受害者之一罷了
在安哥拉爆發內戰期間,當地有一個12歲的孤兒,名叫瑪麗亞,她被人強姦,還有了身孕。由於戰鬥升級,瑪麗亞步行300公里,逃到一個安全的地區去,在那裡,她入住一所兒童收容中心。由於瑪麗亞年紀太小,分娩的產痛來得過早。她幾經辛苦才生下一個早產嬰兒。可是,這個嬰兒只活了兩星期就夭折了,而瑪麗亞在一星期後也相繼死去。在這幾年的多場戰爭裡,無數兒童慘遭折磨、強姦,瑪麗亞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第9頁的附欄或圖片]
思想和心靈大受摧殘
印度女孩沙班娜的經歷正好說明,兒童怎樣受到暴力影響。沙班娜只有八歲,她曾目睹一群暴民把她父親活活打死,又把她母親的頭砍下來。沙班娜為了把恐懼和喪親之痛隱藏起來,思想和心靈因而變得麻木了。她用低沉含混、毫無感情的聲音說:「我不想念爸媽,也沒有想過他們。」
-
-
兒童的前途一片光明警醒!1997年 | 10月22日
-
-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各國政府曾草擬和簽署大量條約,以期在戰爭期間保障平民的福利。其中有些條約是確保兒童能夠獲得衣服、藥物和糧食的供應。各國還簽訂協定,保護兒童免受性侵犯、折磨和暴力所傷害。協定也禁止各國徵募15歲以下的兒童入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版的《1996年世界兒童狀況》讚揚這些法律為「真正的里程碑」,並說:「從政者一旦顧慮到在事後,人們會根據這些標準來制裁自己,就會在策劃行動的時候三思。」
事實上,政客們也心裡有數,國際組織和社群根本就缺乏能力,也沒有決心去執法懲處他們。因此,上述報告承認,「鑑於大家都輕視這些原則,現存有關的國際法律也就自然不受人重視了。」
金錢問題也不可忽視。1993年期間,世上有79個國家爆發激烈的衝突,其中65個屬於貧窮國家。這些貧窮國家哪裡弄來戰鬥所需的武器呢?大多數武器都是來自富裕國家的。致力向發展中國家輸出武器牟利的是哪五大強國?正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永久會員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