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前的世界是怎樣的?警醒!1995年 | 9月8日
-
-
五十年前的世界是怎樣的?
你的年紀有多大?你能否憶想1945年的世界情況?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好結束,世界由於飽經戰亂而亟需恢復元氣。回顧1939年,納粹入侵波蘭,英法兩國於是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一觸即發。要是你年紀尚輕,對二次大戰毫無印象,那麼,在1950年爆發的韓戰你還記得嗎?從1950年代一直延續到1975年的越戰,你又有沒有印象呢?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因而引發波斯灣戰爭,你對此是否記憶猶新?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戰亂仍接二連三地爆發,億萬人因此生活窘迫、叫苦連天;除此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淪為戰爭犧牲品。我們每逢回顧戰後歷史,就不期然想起一場又一場的戰亂,這豈不是有點不尋常嗎?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當時的世代留下什麼後患?
第二次世界大戰餘波未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奪去約莫5000萬軍民的性命;到了1945年,在歐洲飄泊異鄉的難民實在多得數不勝數。這些難民一心想返回被炸毀的城鎮,重建家園;他們嘗試忘掉以往的不幸經歷,從頭開始。盈千累萬的婦女,尤其是俄羅斯和德國的婦女,慘遭入侵的軍人淫辱;她們正努力應付身心所遭受的創傷。鑑於歐洲出現糧食短缺,衣料又供不應求,大多數國家都實施定量配給。軍隊復員後,成千上萬的士兵被迫失業,急需尋找工作。大戰不但使千千萬萬的孩童淪為苦海孤雛,同時也使千千萬萬的婦女經歷喪夫之痛。
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給納粹黨員殘害致死,因而可能有滅族之虞;劫後餘生的猶太人仍需面對現實,接受大屠殺所帶來的慘痛打擊。此外,在這場大戰裡喪生的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羅斯人,以及其他不同國籍的人也不計其數。列強的統治者為了謀求政治和商業利益,竟不惜把這樣豐富多采的人力和智力資源白白糟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都元氣大傷,各國政府不得不優先考慮振興經濟。大戰雖已結束多年,歐洲各處卻依然出現糧食短缺。西班牙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但在此之前,國家已飽受內戰(1936-39年)蹂躪;此外,由於其他國家實施貿易禁運,西班牙的經濟衰退,糧食配給一直延續到1952年6月才告一段落。
至於遠東,日軍曾在緬甸、中國、菲律賓及其他東方國家極盡殘忍之能事,這些暴行在受害人的腦海裡依然記憶猶新。美國雖然在大戰裡贏得勝利,但代價非輕,約莫有30萬軍兵陣亡,有半數左右是在太平洋戰區殉難的。日本戰後經濟貧困,平民百姓不得不排長隊輪候配給;不但這樣,肺結核也在全國迅速蔓延。
邱吉爾呼籲世人採取行動
1945年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好在歐洲告終,英國首相邱吉爾向國民發表勝利演說,他坦言:「今天晚上,我要是能夠告訴大家,今後事事都一帆風順,那就好了。……我必須提醒大家,……還有很多很多工作尚待完成,你們必須在精神和身體上做好準備,繼續奮鬥下去,為大眾利益犧牲小我。」邱吉爾的確有先見之明,早已料到共產勢力會日益坐大,他說:「在歐洲大陸,我們還需確保……『自由』、『民主』和『解放』等語詞的真正含義沒有被人歪曲,意思跟我們所理解的一致。」他接著發出以下激勵人心的呼籲:「要勇往向前,無所畏懼,也要堅定不移,不屈不撓,直至大功告成為止:整個世界都安全穩固、廉潔清正。」——楷書本刊自排。
衝突和死亡持續半世紀
1992年,聯合國祕書長加里在演說裡承認:「自從聯合國在1945年成立以來,已有100多場嚴重衝突在環球各地爆發,遇難人數約達2000萬。」《世界監察》雜誌所引錄的死亡人數比上述數字大得多,並且聲稱:「有史以來最動盪不安的世紀莫過於20世紀。」該雜誌還引述一位研究人員的話:「就算把舊日戰爭的死亡人數合計起來,總數始終不及本世紀的戰爭所奪去的人命那麼多。在這些死者當中,大約有2300萬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喪生的。」
然而,《華盛頓郵報》卻作了另一項估計:「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上爆發了約160場戰爭,有700多萬軍人戰死沙場,無辜犧牲的平民也多達3000萬。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傷員、慘遭淫辱的婦女和流落異鄉的難民。」過去50年來,全球暴行猖獗,身受其害的人不知凡幾。上述數字卻沒有把這些受害人包括在內!
時至今天,1995年,無論是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還是俄羅斯,不同種族的人都因為世仇宿恨,就拼個你死我活。這些衝突不僅奪去軍兵的性命(他們已有心理準備,隨時可能要為國捐軀),同時也使千千萬萬的平民百姓無辜犧牲。
因此,自1945年至今的50年來,「世界」真的可說是「安全穩固、廉潔清正」嗎?關於把地球改變為既安全又合適的居所,人類已取得什麼進展?過去50年來,我們學到什麼教訓?對於真正至關重要的事,例如價值標準、道德倫理等,人類有沒有邁步向前呢?接續兩篇文章會解答這些問題。既然現代世界猶如一村,第四篇文章會討論在地球村內,我們大家會享有怎樣的前途。
[第4頁的附欄]
戰後時期回憶雜談
一位年逾60的英國人回憶說:「在1940年代後期,我們的家並沒有電視。我們主要靠收音機來啟發想像力。那時我仍在求學,不時忙於溫習課本、勤做功課。我大概每月看一部電影。每逢星期六,我都會騎腳踏車到數英里外,觀看我最喜愛的球隊參賽。在那個年代,擁有汽車和電話的家庭寥寥無幾。像無數的英國人一樣,我們的房子並沒有獨立浴室。廁所設於屋外,浴盆則放在廚房一邊,廚房也兼作浴室。在大戰期間,我們僅靠脫水食物過活,例如蛋粉、奶粉和馬鈴薯粉等。橙和香蕉等水果更是偶一得之的奢侈品。本地的蔬果店一旦有橙和香蕉出售,居民就會爭相排隊輪候,以便購取自己應得的配給量。不少婦女都要往兵工廠上班。那時世人根本沒有想過,將來世界所經歷的轉變會是這麼難以置信的:電視、錄像帶、電腦、電腦化自動設備、圖文傳真等新發明在世界各地大為流行,宇宙飛行和遺傳工程學的成就也教人瞠目結舌。
-
-
1945-1995——進展非凡的50年?警醒!1995年 | 9月8日
-
-
1945-1995——進展非凡的50年?
過去50年來,你的生活素質有沒有明顯地改善?a且考慮一下醫學方面。在一些國家,例如英國、加拿大、古巴和瑞典等,由於政府推行社會福利制度,包括提供免費醫療在內,病人就因此得到保障:不論經濟狀況怎樣,人人都可以求醫,住院接受治療。
甚至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居民的衛生標準也大大提高了。《美國醫學協會雜誌》注意到,「在第三世界,有些國家已落實推行醫療福利制度,政府衛生部量力而為,向全民提供起碼的醫療護理。……在中國、哥斯達黎加、斯里蘭卡和印度喀拉拉邦,嬰兒和孩童的死亡率持續下降,進展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物質境況好轉
與1945年的經濟狀況相比,在1995年許多人的境況確實大大好轉了,生活也優裕得多。50年前,大多數人都沒有能力購買奢侈品,現今他們卻擁有汽車、電視機、盒式磁帶錄像機、激光唱機、冰箱、手提電話及其他現代生活產品。千千萬萬的人正享用這些現代化設備,你也許是其中一位。
正如《私生活歷史》這套叢書的作者所解釋,「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十年來,法國[連同其他西歐國家]的經濟一直穩步增長,這雖然未能消除階級差別,卻為社會各階層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時至今天,『像樣』的房子、『實用』的汽車、電視機等盡人皆有;不但這樣,人人都可以從社會福利和現代醫學受惠。有鑑於此,這些國家的人民即使不是享受著樂園般的生活,也可說生活得不錯了。」
但問題是:從任何意義上說來,豐裕的物質是否意味著世人的境況必定好轉了?人只要積聚物質資財,生活就必然安舒得多,這是真的嗎?雖然有些人能夠增添財產,但貧民就連起碼的生活必需品都沒有。有鑑於此,許多窮人都經不起誘惑,鋌而犯上偷竊、搶劫、行騙和其他種種暴力罪行。有些窮人甚至不擇手段,務求致富。比如在紐約市,僅是汽車偷竊案,每年就有10多萬宗。物質利益並不能確保生活一定是無憂無慮的。
其他活動範圍也有所改善,但改進幅度就未能符合某些人的心意了。
婦女——以往和現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部分婦女帶來新的推動力,以致她們所擔當的角色也起了很大變化。以往不少婦女都習慣留在家裡,照顧兒女,料理家務,丈夫則負責養家活口。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把這一切完全改變過來。男子通通給徵召入伍,沒想到他們的妻子要不是到兵工廠上班,就是填補男子所空出的職位。直到較近期,有些婦女甚至加入武裝部隊,學習戰事。千千萬萬的婦女都自食其力,由於嘗過經濟獨立的滋味,她們就連生活方式也改變了。這不過是微小的開端,卻逐漸為現今的「婦女解放運動」打開機會。關於爭取平等待遇方面,有些女子指出,許多國家的婦女都努力追求平等,但距離目標還很遙遠。她們聲稱,不少工作都有「晉升上限」,阻礙她們晉升至高層管理職位。
集體遷徙造成難題
過去50年來,另一項巨大改變就是鄉民不再務農為生;他們以為離鄉背井,遷往城市居住,生活就會美滿得多。有些人的確夢想成真。但對許多其他人來說,結局又怎麼樣呢?
每年盈千累萬的人都遷往人煙稠密的城市居住,當地住房供應不足,租金又昂貴。結果怎樣?棚戶區紛紛湧現,成了疾病、罪行和動亂的淵藪。這些自蓋的住所是用廢置的薄紙板、木料或波狀鐵皮搭建而成的。低下階層的人往往一貧如洗,為生計而拼命掙扎,迫於無奈只好棲身在這樣簡陋的住所(窩棚或貧民窟)裡。不論在非洲、印度、南美洲還是別處,棚戶區(土耳其文蓋傑孔杜斯,意思是「一夜搭成的住所」)到處可見,這是無法更改的現象,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非洲國家——現在與未來
關於非洲,我們可以說些什麼呢?兩位替《美國醫學協會雜誌》撰文的醫生以此作為文章標題:「非洲各國瀕臨絕境——雖不至於無可救藥,卻也前途堪虞。」他們注意到,非洲大多數國家都面對重重的政治和社會難題,就像布滿地雷的危險地帶一樣。他們寫道:「過去20年來,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面積包括45個國家]一直災害頻仍。這個區域的確多災多難:饑荒、乾旱、內戰、政治腐敗、愛滋病、人口激增、糧食減產、環境惡化。……專家一致預測,至少在短期內經濟會持續衰退,貧窮和苦難都是無可避免的。」同一篇文章報導,世上貧無立錐之國多達40個,其中有32個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
世界目前的道德風氣又怎麼樣?下一篇文章會簡略探討世人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腳注]
a 在過去半個世紀,社會在多方面都日益進步,時勢也不斷改變;因篇幅所限,文章無法全面加以綜述。
-
-
現今的世界怎麼樣?警醒!1995年 | 9月8日
-
-
現今的世界怎麼樣?
你要是年紀不輕,可憶想1945年的情況,那麼,就道德規範來說,你有沒有察覺到任何改變呢?「新道德」據稱為人帶來更多自由,因此千千萬萬的人都欣然接受。他們卻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一名已屆70高齡的男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國的海軍人員,他回憶說:「在1940年代,人人彼此信任,鄰里守望相助,情況無疑比現今好得多。我們在加利福尼亞州居住,鄰近地區十分安全,連街門也不用鎖上。街頭並沒有犯罪活動,學校也當然沒有武裝暴行。自那時以來,彼此間的信任已化為烏有。」在你居住的國家,目前的情況又怎麼樣?據報在紐約市,在14歲或以上的青少年當中,有半數隨身攜帶武器。為了阻止學生攜帶利刀、裁紙刀和槍械上學,有些學校不得不設置金屬探測器。美國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個妙齡女郎懷孕;在這些少女當中,每3個就有1個把胎兒打掉。女子在少年時期已為人母,情形就好比孩童育嬰一般。
同性戀團體,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大力鼓吹自己的生活方式,結果同性戀大行其道;現今越來越多人採取寬容態度,不少人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可是,像其他人一樣,他們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要不是患上愛滋病,就是淪為其他性傳染病的受害人。愛滋病也波及異性戀者和癮君子。在非洲、歐洲和北美洲各地,愛滋病已奪去無數人的性命,但仍繼續橫行肆虐,為禍無窮。
《私生活歷史》一書聲稱:「在瑞典社會出現的反常行為,主要有暴力、酗酒和濫用毒品。」這樣的說法對西方大部分國家都同樣適用。既然宗教價值觀已差不多蕩然無存,道德敗壞的狂潮就一瀉不止;甚至在教士當中,情形也無例外。
濫用毒品——以往和現今
早在1940年代,西方國家的人民一般都不知道有濫用毒品這回事。不錯,世人確曾聽過嗎啡、鴉片和可卡因等毒品名稱,但濫用這些毒品的人只屬少數罷了。現今為人熟知的販毒頭子或毒販,在那個年代簡直默默無聞。街角也看不見癮君子的蹤影。時至1995年,情況又怎麼樣?本刊有不少讀者在自己的社區都有個人體驗,當然心中有數。在世上許多大城市裡,與毒品有關的謀殺案天天都有發生。販毒頭子財雄勢大,能把不合作的要人置於死地,因此連政治家和法官也要受他們轄制。哥倫比亞的近代歷史及國內大行其道的販毒勾當足以證明這點。
毒品的確害人不淺,僅在美國一地,每年就奪去大約四萬人的性命。早在1945年,這樣的難題根本是聞所未聞的。各政府一直試圖幫助國民根除濫用毒品的惡習,但經過數十年的嘗試之後,紐約市前任警察局長帕特里克·墨菲替《華盛頓郵報》撰寫文章時,不得不以「對抗毒品之戰告終——毒品大獲全勝!」作為標題表達他的心聲。他聲稱「在[美國],販毒……是目前最成功的企業之一,今年盈利可能高達1500億美元」。難題的確巨大如山,看來無法解決。像其他惡習一樣,毒品也有其長期主顧;除此之外,新近上癮者也有增無已。毒品已經成了好幾個國家的經濟支柱。
經濟學教授約翰·加爾布雷思在《知足修養》一書裡寫道:「販毒、胡亂開火、其他罪行、家庭破裂等問題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據他所稱,在美國許多大城市裡,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已淪為恐怖活動中心,居民無不感到絕望沮喪」。他進一步寫道,「可預料的是,憤懣不平、社會動亂會繼續變本加厲。」為什麼呢?他指出原因在於富者越富,貧者(就是「低下階層」)越貧,窮人有增無減。
國際罪行魔爪處處
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犯罪集團在環球各地不斷擴張勢力。多年來,意大利和美國的「犯罪集團」一直攜手合作,在兩地策劃有組織罪行。現在聯合國祕書長加里已發出警告,「跨國的有組織罪行……視國家疆界如無物,勢力已擴張到全球每個角落。」他補充說:「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惡勢力非常活躍;在各地的社會裡,魔掌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此外,他更進一步指出,「跨國罪行……不但削弱國際民主制度的根基,同時也毒害商業環境,腐化政治領袖,以及剝削人權。」
世界地圖改變了
捷克共和國總統維克托·哈韋爾在美國費拉德爾菲亞發表演說,他指出在20世紀下半葉,兩件最重要的政治大事就是殖民主義瓦解,東歐的共產政權垮台。人只要把1945年的世界地圖跟1995年的對比,很快就看出世界舞台出現了劇變,尤其是在非洲、亞洲和歐洲。
且讓我們比較一下1945年和1995年的政治局面。過去50年來,共產主義一度登峰造極,不料最終還是要垮台,共產主義政體紛紛瓦解。在那些國家,極權主義政府被迫下台,讓位給某種形式的「民主政制」。可是,由於社會經歷改革,國家推行市場經濟,許多人都蒙受嚴重影響。失業率持續上升,貨幣往往變得分文不值。1989年,俄羅斯盧布兌換美金的匯率是1比1.61。撰寫本文的時候,你需要4300多盧布才可兌換一美元!
據《現代成年人》雜誌報導,目前大約有4000萬俄羅斯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一位俄羅斯人說:「我們連殮葬費也出不起,真是要死也談何容易。」即使是最廉宜的葬禮,也需要花費四十萬盧布左右。屍體在陳屍所積聚起來。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有3600多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前衛週刊》財經記者威爾·赫頓曾撰文論及東歐的種種難題。在「踏進焦慮時代」的標題下,他寫道:「共產主義政體紛紛瓦解,俄羅斯的版圖則縮減到自18世紀以來最細小的面積;關於這兩件事的真正含義,我們還未能充分領悟。」昔日的蘇聯疆土已劃分為25個新國家。他說:「共產主義政體瓦解之後,萬眾歡騰,但時至今天,世人卻為未來焦慮不已。……局勢每況愈下,經濟混亂、無政府狀態大有可能出現,西歐國家也很難期望不受影響。」
既然前景這麼黯淡,難怪赫頓在文章結尾部分寫道:「世界需要指南針過於僅是需要民主和市場——可惜這一切至今仍付之闕如。」那麼,列國又可以從何處尋求解決方法呢?下一篇文章會提供答案。
[第10頁的附欄或圖片]
自1945年以來的聯合國
聯合國自從在1945年成立以來,就一直無法止息戰爭,各地的戰亂相當頻仍。原因究竟是什麼?祕書長加里發表「和平議程」演說時聲稱:「面對種種危機,聯合國往往束手無策,原因在於安理會成員國常常行使否決權(一共多達279次),這清楚表明在那段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政體之間的冷戰時期]成員國之間的確存有分歧。」
這是不是指聯合國並沒有嘗試在列國之間維持和平呢?聯合國在這方面已經不遺餘力,所付出的代價亦非常沉重。「從1945年至1987年間,聯合國採取了十三項維持和平行動;自那時以來,維持和平的行動又增多了13項。直至1992年1月為止,在聯合國軍事部、警察部和其他文職部門服務的人,據估計多達52萬8000人。有800多人在服役期間犧牲,他們分別來自43個國家。直至1992年為止,這些行動的總開支已高達83億美元。」
[鳴謝]
Tank and missile: U.S. Army photo
[第11頁的附欄]
電視的角色
是要教育大眾還是顛倒是非?
1945年,擁有電視機的家庭寥寥無幾。那時電視仍處於初創階段,只能顯出黑白影像。今天,電視已成為大眾寬容的時間竊賊。在發達國家,電視已差不多闖進了每個家庭;在發展中國家,電視也闖入了各條鄉村。雖然有少數電視節目真的做到寓教育於娛樂,使觀眾得益不淺,但大多數節目都流於低級趣味;電視台把道德標準大大降低,以求迎合觀眾的墮落傾向。現今錄像帶大受歡迎,色情作品、淫穢電影的宣傳廣告觸目皆是,這充分表明高尚的趣味、健全的道德規範已蕩然無存。
[第9頁的圖片]
自1945年以來,像越戰那樣的戰爭已奪去2000多萬人的性命
-
-
1995年——未來將會如何?警醒!1995年 | 9月8日
-
-
1995年——未來將會如何?
「世界需要指南針過於僅是需要民主和市場——可惜這一切至今仍付之闕如。」——威爾·赫頓,《前衛週刊》。
從人的觀點去看,這句話似乎相當真確。世界彷彿欠缺了一個可靠的指南針一樣,引導人民邁進和平、安全、公平、平等、賢政的路向。人類差不多嘗試採納過各種形式的政制,從君主政體至共和政體,從獨裁統治至民主社會,可是,人類仍舊發覺世界幾乎是無可管治的。現在人類應當朝哪個方向前進才好呢?
看來只有一個選擇:世途日益險惡、每況愈下,世界正面對著更多暴力、罪行、賄賂、不平、政教偽善,國家仇恨和剝削貧民等事件有增無已。有些人認為這條路將會導致無政府狀態。
另一個選擇則是:懷著捨己的精神,堅毅不屈地攀登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以上帝在聖經裡所提出的管治方法為依歸的。這條路是難走的,因為上路的人都要有道德勇氣、甘願付出個人犧牲、具有屬靈的人生觀,以及對一位有目的的上帝懷具信心。不過,若要成功地登上這條路,人也必須表現謙卑——在創造主面前謙卑自抑。他必須仰望上帝帶來公義的統治。使徒彼得勸告說:「所以,你們要在上帝大能的手下謙卑自抑;這樣,到了既定的時候,他就會高舉你們。你們要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關心你們。」——彼得前書5:6,7;啟示錄4:11。
誰挑起仇恨的釁端?
人無法單憑自己的力量為世界帶來永久的福樂,因為自私、邪惡的因素實在數不勝數,勢力強大。先知耶利米的話的確所言不虛:「耶和華啊,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要是沒有上帝的幫助,人是不能成功地定自己的腳步,造益整個人類家庭的。為什麼呢?理由是:我們除了與生俱來是不完美之外,還有一個隱形的仇敵——撒但——不斷作祟,他時刻都伺機挑撥離間,存心要把人類投進血腥的衝突裡,正如他在盧旺達所策動的流血事件一樣。——創世記8:21;馬太福音4:1-11。
為了在人的心思意念裡煽起偏見、仇恨、謀殺的念頭,撒但在各國人的心中灌輸各種觀念,例如國家、種族和宗教方面的優越感。這種根深蒂固的仇恨教育是人自小給父母灌輸到心裡的,而父母則受到世代相傳的仇恨觀念所潛移默化。學校制度和宗教道理則進一步加強這種傳統觀念。由於這緣故,千百萬人就在仇恨和偏見的孕育下成長。他們從嬰孩的時候便受模鑄,給洗腦,在天良泯滅的政客和教士的煽動及指使下,轉而對同胞倒戈相向。滔滔不絕的無理性口號及煽情言論能夠挑起釁端,似火燎原地造成「種族大清洗」或集體迫害。
馬丹·范·克勒韋爾德是以色列的軍事歷史家,他在《戰爭的蛻變》一書中論及不久將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時寫道:「從現時有利的位置來看,在推動[西方]投入一場武裝衝突方面,宗教……狂熱似乎舉足輕重」,在這件事上,宗教發揮的影響力比「過去300年間」的任何時期為大。因此,宗教非但不是一股促進和平及提升人類靈性的力量,剛相反,它在歷史中始終如一地擔任一個挑啟仇恨、引發衝突和殺戮的角色。
上帝應許的未來截然不同
人類若要具備資格生活在一個公正的新世界裡,就必須在應驗以賽亞的預言方面盡一份力:「[耶和華]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2:3,4。
現今誰在普世各地正聽從這個偉大的預言呢?在盧旺達,誰寧死也不願殺害與自己那屬於不同種族的信徒同工呢?在納粹的集中營裡,有誰寧死也不肯在希特勒的軍隊裡服役而殘害別人呢?在許多國家裡,誰寧願在鐵窗下度日也不願學習戰事呢?他們就是那些喜樂地應驗了以賽亞書54:13的人:「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
普世的耶和華見證人現今就能夠享有這種和平了,因為他們接受了耶和華的教訓,這些教訓載於上帝的話語聖經裡。他們跟從基督耶穌的教訓和榜樣。他有些什麼教訓呢?「我給你們一條新誡命,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你們要是有彼此相愛的心,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耶和華見證人把這種愛心實踐出來,由於這緣故,北愛爾蘭的前度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徒現正和諧地並肩工作。在以色列、黎巴嫩和其他地區裡,這些人以往是宗教宿敵,但現在他們正以基督徒的身分互相合作。他們不再學習戰事。倘若人人都聽從耶穌的吩咐,在生活上實踐他的教訓,這個世界將會多麼截然不同!
耶和華見證人深信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正近在眼前,這個新世界將會由一個屬天的政府所統治。他們這個美好的希望是以什麼為根據的呢?
上帝應許的果斷行動
上帝在自己的話語聖經裡應許道,他會為所有順服的人類帶來一個公義的政府。上帝通過先知但以理預言道,在現今這個制度的末期裡,他會建立一個永久的公義政府。「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書2:44)基督在他著名的主禱文裡吩咐信徒所祈求的正是這個王國政府。「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你的名字得以分別為聖。願你的王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全,像在天上成全一樣。」——馬太福音6:9,10。
上帝曾應許我們帶來一個公義政府,在這個禱告裡,我們正祈求上帝實現他這個應許。我們知道上帝是不會說謊的。保羅曾論及「不可能說謊的上帝就應許賜人永遠的生命」。(提多書1:2;希伯來書6:17,18)上帝還應許了些什麼呢?使徒彼得答道:「我們照著他的應許,等待新天新地,有正義住在其中。」——彼得後書3:13;以賽亞書65:17;啟示錄21:1-4。
在這個公義的政府完全造福地球之前,一場清洗大行動必須首先發生。聖經有許多預言共同表明,這場清洗撒但世界及他邪惡勢力的行動快將發生。(請參看馬太福音第24章;路加福音第21章;以及馬可福音第13章。)這場最後的清洗行動稱為哈米吉多頓大戰,也就是「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戰爭」。——啟示錄16:14,16。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2000年就是世界末日的年份,可是,這個年份其實意義不大。這個年份僅受基督教國所重視而已。各地不同的文化也有自己一套計算日期的方法。然而,最要緊的是現在就歸向上帝和他的話語,察驗什麼是「上帝那良善、蒙他悅納而又完美的旨意」。(羅馬書12:1,2)你現在就要作出抉擇,這是一件關係重大的事——要就邁進一個蒙上帝祝福的未來,要就繼續在撒但所提供的路上打滾,這條路只會使人飽受挫折而已。我們勸籲你揀選上帝的道路,務要揀選生命!——申命記30:15,16。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照著他的應許,等待新天新地。」——彼得後書3:13
[第13頁的圖片]
惟獨在上帝王國的統治下,萬國才能真正將刀打成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