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雅廢墟——來自往昔的孤寂哨崗警醒!1990年 | 11月8日
-
-
什麼使2000多年前的馬雅文明這麼傑出呢?儘管完全缺乏有輪的車輛、金屬工具、馱獸、樞石拱門,且有森林不斷入侵的難題,馬雅族人卻成功地發展了哥倫布(1451-1506)之前最出色的印第安文明,在北美洲歷來發現的文明均無法望其項背。《史密森學會》雜誌指出:「我們看到一種完美的文字體系——在美洲歷來發展的惟一真正文字體系——以及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驚人進步。馬雅人想出有用的『零』數概念,他們的曆法能夠使他們正確地算出行星和天體運行的周期。」
古典時期
馬雅人不斷探求時間的值和加以記錄,他們在這方面也獲得最大的成就。從公元250至900年,在他們的古典時期,他們成功地量算出太陽年、準確地預告出日蝕、月蝕的日子,金星的運行與太陽的關係。
馬雅族的學者和抄寫員保存許多記錄,寫在以搗碎的野無花果樹內皮製成和塗上石灰的紙上。他們的文字混合著代表聲音單位的語音符號和代表字詞的表意符號。這乃是人所發明的五種基本文字體系之一。
-
-
馬雅廢墟——來自往昔的孤寂哨崗警醒!1990年 | 11月8日
-
-
建築物的牆壁以精工雕刻和象形文字為裝飾。此外,古典時期的特色是製作多彩的陶器和豎立碑柱以記錄特出的大事。
馬雅碑柱
自遠古時代以來,人一直設法把自己的姓名和功績記錄在不可磨滅的物質——例如泥板和石——上以傳之子孫,從著名的古巴比倫拿波尼度編年史和古埃及的羅塞塔石碑足以見之。馬雅人也不例外。至少有成千的馬雅石軸或碑柱已被人發現,它們的大小、形狀不一,平均高度為八至十呎。這些碑柱原來都是碑銘,用來稱頌馬雅的統治者——記錄他們的在位時期和歷史。在危地馬拉蒂卡爾發現的86根石柱給人的印象是巨大的墓碑。其中只有21根刻著淺淺的浮雕,大致描繪一個服飾華麗的人物,面向左方,揮舞王杖及把俘虜踏在腳下。
曾使馬雅學家大惑不解的奧祕之一是馬雅象形文字的解釋。有多少字詞已可以解釋呢?馬雅學家斯圖爾特(David Stuart)說:「我認為我們如今已能讀出墓碑上百分之70的象形文字。由這些碑銘我們可以看出,馬雅人的最大興趣是記錄他們統治者的家系,即位時候,在戰爭中俘獲了多少俘虜以及什麼時候舉行繁文縟節的流血慶典和獻祭等。」
連續發生的三項重要突破對解釋馬雅文字頗有幫助。首先,在1958年銘文學家伯林(Heinrich Berlin)證明石碑的「象徵性浮雕」若非標明石碑所在之處的馬雅城市便是說明統治這些城市的馬雅王朝。
第二項突破發生於1959年,當時馬雅學家普羅斯科里克哥夫(Tatiana Proskouriakoff)在彼得拉斯內格拉斯發現了一系列35根標明日期的獨立石柱——蓄意分列為七組——沒有一組所注明的時間長度超過平均人壽。每組均載有統治者在位期間的真實生活事件。最後,他證明象形文字代表一種含有語音符號和語法結構的文字體系。
在馬雅地區所發現的碑柱之中,也許沒有其他地方比得上在洪都拉斯西部美麗的科潘廢墟所發現的那麼具藝術性。在這個優雅的馬雅中心周界範圍內有許多雕刻精巧的獨立石柱,它們是用稱為粗面岩的青翠火山凝灰岩——開採時頗軟,但暴露在風雨之下逐漸變硬——所雕成。粗面岩優於蒂卡爾的石灰石,它更宜於讓雕刻家自由發揮,從雕刻所得的立體效果足以見之。
在有些人看來,現存最優美的浮雕是在充滿古趣的季里古阿所發現的。季里古阿是個細小、寧靜的馬雅中心,位於危地馬拉的香蕉產地(一度是個雨林),科潘北部30哩外。其中神廟的綜合建築雖然平平無奇,但12根沙岩柱子卻當別論。「E」柱重65噸,是馬雅墓碑中最大的一根;它高達35呎,寬5呎,厚4呎2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