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真的可以成為上帝的朋友嗎?警醒!1995年 | 7月22日
-
-
像以上提及的邁克爾一般,有些青年在未認識耶和華的標準之前,他們也可能胡作非為。然而,憑著耶穌所獻的贖價祭物,人過往所犯的罪,不論有多嚴重,都可以獲得赦免。聖經向我們提出這項令人鼓舞的保證:「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可是,他必須採取行動表明自己體會上帝這項潔淨的安排。使徒保羅指出一條可供應用的原則:「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哥林多後書6:17,18)知道人若願意改邪歸正,上帝便會收納他作為朋友,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欣慰的事。
-
-
我真的可以成為上帝的朋友嗎?警醒!1995年 | 7月22日
-
-
你若失足犯了大錯又如何?
杜爾由敬虔的父母養育成人,但由於不良的交往,他在18歲時犯了性不道德。他承認說:「我知道這樣行是錯的,但我因為想享受片刻的歡娛,所以繼續這樣行。」過了相當時間之後,杜爾看出自己的行徑是有害的。他承認說:「我看出這些所謂朋友只是利用我提供金錢和享樂而已。」他於是採取行動跟耶和華重新建立友誼。但他卻面對一個重大障礙,使他無法繼續進步。
杜爾吐露說:「使我卻步不前,很難重返組織的主要原因是,我覺得自己一無可取;在耶和華眼中是個千古罪人。雖然知道他是一位良善的上帝,也會多多包容我的過犯;但由於我是這麼罪孽深重,看來他根本沒有可能饒恕我。」然而,杜爾後來得到會眾長老的幫助,後者跟他仔細查考聖經中有關瑪拿西的記載,他終於得以衝破這道心理障礙。
誰是瑪拿西?他是古代猶大國的一位君王。聖經指出,他自幼便受到敬虔的父親希西家教導要愛戴耶和華。但由於父親去世,他在12歲便繼位。此後,他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他捨棄耶和華,轉而崇拜巴力。這種崇拜是以極度不道德和放任的性生活著稱的。瑪拿西「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通過多位忠信的代言者,「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結果,正如耶和華向他們所宣告的判決一樣,瑪拿西最後以囚犯身分被人用鎖鏈鎖住,擄到巴比倫去。——歷代志下31:20,21;33:1-6,10,11。
瑪拿西後來反省自己過去的惡行,再跟他所記得有關耶和華的律法作一比較,他感到非常內疚,於是懇求上帝饒恕他。他在上帝面前卑屈自己,「他祈禱耶和華。」上帝「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不錯,『具溫厚慈悲的天父』會樂意讓悔改的犯過者再次親近他。瑪拿西親身經歷到上帝的慈悲之後,「才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歷代志下33:12,13;哥林多後書1:3。
既然耶和華能夠重新接納瑪拿西,照樣,如果今日誤入歧途的青年衷誠悔改的話,他也必定會讓這些人與他恢復關係。杜爾由於響應會眾屬靈牧者的幫助,他終於清楚看出上帝是「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的。——詩篇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