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王國的希望中要喜樂!守望台1991年增刊
-
-
在王國的希望中要喜樂!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羅馬書12:12。
1.為什麼我們能夠從與耶和華交往尋得喜樂?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怎樣行?
「快樂的上帝。」(提摩太前書1:11,《新世》)這句話多麼適切地描述耶和華!何以故呢?因為他一切的作為均為他帶來很大的快樂。既然耶和華是一切美善和令人喜樂的事的來源,他所造的一切聰慧生物均能夠從與他相處尋得很大快樂。很適切地,使徒保羅勸勉基督徒要體會他們享有認識耶和華上帝的喜樂特權,為他在創造方面授予人的一切奇妙恩賜而感激,並且為了他向人顯示的慈愛而喜樂。保羅寫道:「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4;詩篇104:31。
2.什麼希望帶來很大的喜樂?關於這個希望,聖經鼓勵基督徒怎樣行?
2 基督徒正聽從保羅提出的這項勸勉嗎?的確是!耶穌基督的屬靈弟兄正為了上帝向他們打開的光明希望而喜樂。(羅馬書8:19-21;腓立比書3:20,21)不錯,他們知道自己會與基督一同在屬天的王國政府裡共事,藉此他們會有分使人類(包括活人和死人在內)的未來偉大希望得以實現。試想想他們會有特權與基督一同承受王國,作君王和祭司,這令他們多麼雀躍鼓舞!(啟示錄20:6)他們會幫助忠信的人類達致身心完美的地步,並且指引人在地上恢復樂園;這會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快樂!的確,上帝手下所有的僕人均有充分根據「盼望那無謊言的上帝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提多書1:2)鑑於這個偉大的希望,使徒保羅鼓勵所有基督徒說:「在指望中要喜樂。」——羅馬書12:12。a
真正的喜樂——內心的一種特質
3,4.(甲)「喜樂」一詞含有什麼意思?基督徒應當多常喜樂?(乙)什麼是真正的喜樂?這種喜樂有賴於什麼?
3 「喜樂」的意思是感覺和表達歡欣;這並不意味到不斷處於心花怒放、興高采烈的情況。這個動詞相當於在聖經裡所用的「喜樂」、「歡欣」、「歡樂」等字詞的希伯來字和希臘字,所表達的包括內心的感覺和外在的喜樂表現。聖經鼓勵基督徒『要繼續喜樂』,「要常常喜樂。」——哥林多後書13:11;帖撒羅尼迦前書5:16。
4 但是人怎能常常喜樂呢?由於真正的喜樂是內心的一種特質,是一種深切、屬靈的內在品質,所以人能夠常常喜樂。(申命記28:47;箴言15:13;17:22)這是聖靈的果子之一,保羅將其列為僅次於愛心。(加拉太書5:22)由於是一種內在的特質,所以喜樂並不依賴外在的事物,甚至也不依賴我們的弟兄。但這的確有賴於上帝的聖靈。由於你知道自己擁有真理和王國的希望,也知道你正在做著取悅耶和華的事,因此你具有深切的內心滿足而感到喜樂。喜樂並不是我們生來便有的一種個性特徵;相反,這乃是「新品格」的一部分。這些顯著的特質曾使耶穌基督與別不同。——以弗所書4:24,《新世》;歌羅西書3:10。
5.人可以在何時及如何將喜樂表露出來?
5 雖然喜樂是一種內心特質,有時它卻可以形之於外。這些不時形之於外的喜樂表現是什麼呢?它們可以從面部的安詳神態至實際的雀躍不等。(列王紀上1:40;路加福音1:44;使徒行傳3:8;6:15)那末,這意味到沉默寡言的人或不是常掛著微笑的人就沒有喜樂嗎?絕不然!真正的喜樂並非藉著不斷的談話、大笑、微笑或嘻嘻哈哈而表現出來。環境使喜樂以各種不同方式表現出來。使我們在王國聚會所表現友善、開朗態度的並非僅是喜樂,更重要的是我們具有的弟兄感情和愛心。
6.為什麼即使基督徒面對令人不快的情況,卻仍然能夠時時喜樂?
6 喜樂的一個恆常特色是它內在的永久性,這乃是基督徒新品格的一個衷誠特色。由於這緣故,人能夠常常保持喜樂。當然,有時我們可能為某件事而煩惱,或者面對令人不快的情況。但我們仍然能夠在心裡感到喜樂。有些早期的基督徒是奴隸,而且主人嚴酷苛刻。這些基督徒能夠常常喜樂嗎?不錯,因為他們擁有王國的希望,並且有喜樂在他們心裡。——約翰福音15:11;16:24;17:13。
7.(甲)關於在患難中保持喜樂,耶穌怎樣說?(乙)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在患難中保持忍耐?誰在這方面立下最佳的榜樣?
7 使徒保羅勸勉說:「在指望中要喜樂,」然後補充說:「在患難中要忍耐。」(羅馬書12:12)耶穌也談及在患難中保持喜樂,他在馬太福音5:11,12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這裡所說的歡喜雀躍無需實際在外表上表現出來;反之,這主要是指人由於在試煉之下保持堅定,繼續取悅耶和華和耶穌基督而感到深切的內心滿足。(使徒行傳5:41)其實,喜樂能幫助我們在患難中堅忍不拔。(帖撒羅尼迦前書1:6)耶穌在這方面立下了最佳的榜樣。聖經告訴我們說:「他為了那擺在他前頭的喜樂,就忍受了苦刑柱。」——希伯來書12:2,《新世》。
雖有難題,仍在指望中喜樂
8.基督徒可能面對什麼難題?為什麼難題並不會奪去基督徒的喜樂?
8 身為耶和華的僕人並不意味到免受難題所困擾。人可以遭遇家庭難題、經濟困難、健康不良或親者去世。雖然這些事可能造成憂傷,它們卻不應當奪去我們在王國的希望中歡喜快樂的理由,也不應當消滅我們心裡所懷的深切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4:13。
9.亞伯拉罕曾面對什麼難題?我們怎麼知道他心裡存有喜樂?
9 例如請想想亞伯拉罕。他的一生並非時時都一帆風順。他經歷過不少家庭難題。他的妾夏甲和他的元配撒拉互不相容,有時甚至發生爭吵。(創世記16:4,5)以實瑪利則取笑以撒而加以逼迫。(創世記21:8,9;加拉太書4:29)最後,亞伯拉罕的愛妻撒拉去世。(創世記23:2)雖有這些難題,他仍寄望於王國的種子而為此喜樂。通過亞伯拉罕的這個種子,地上萬族都會得福。(創世記22:15-18)他離開了家鄉吾珥之後懷著內心的喜樂繼續為耶和華服務達一百年之久。因此聖經論及他說:「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由於亞伯拉罕對將臨的彌賽亞王國懷具信心,蒙上帝立為君王的主耶穌能夠說:「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希伯來書11:10;約翰福音8:56。
10,11.(甲)身為基督徒,我們經歷什麼衝突?我們怎樣從這種困境得救?(乙)雖然我們無法在抗拒有罪的肉體方面大獲全勝,什麼卻可以彌補我們的欠缺?
10 由於是不完美的人,我們必須與自己有罪的肉體對抗。這種為了做對的事而作的奮鬥可以造成很大苦惱。可是,我們雖不斷與自己的弱點對抗,這卻絕不是說我們無法懷有希望。保羅曾為自己的內心掙扎深感苦惱,說:「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7:24,25)憑著耶穌基督和他所提供的贖價,我們便能得救。——羅馬書5:19-21。
11 雖然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未能大獲全勝,基督的贖價祭物卻能彌補我們的欠缺。我們能夠為贖價而喜樂,因為它使我們的良心得蒙潔淨,我們的罪得蒙赦免。保羅在希伯來書9:14談及「基督的血」,這血有能力「潔淨我們的良心脫離死行」。(《新譯》)這樣,基督徒的良心遂無需被定罪的情況與罪咎之感所壓倒。這種紓解,連同我們所懷的希望,構成了使我們喜樂的一股強大力量。(詩篇103:8-14;羅馬書8:1,2,32)藉著沉思所懷的希望,我們所有人均受到鼓勵在這場戰爭中努力爭取勝利。
將希望緊記在心
12.受膏的基督徒可以思念什麼希望?
12 受靈所膏的餘民和另外的羊均必須將「得救的盼望」緊記在心,彷彿這是個能夠保護他們的頭盔一般。這樣行的確至為重要。(帖撒羅尼迦前書5:8)受膏的基督徒可以思念他們所享的奇妙特權——在天上享有不死的生命,能進到耶和華上帝面前,永遠與得了榮耀的耶穌基督、眾使徒和自古至今14萬4000人當中緊守忠誠的其他所有成員享有個人的交往。這提供給他們難以言喻的豐富交誼!
13.仍然在地上的受膏者對於自己的希望懷有什麼感覺?
13 現今仍然留在地上的少數受膏分子對於他們的王國希望懷有什麼感覺呢?一位在1913年受浸的受膏分子所說的話足以表達他們的心聲:「我們的希望是穩確的,它必然會對小群14萬4000位成員的每一個均完全實現,甚至達到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程度。餘民當中有些在1914年在世,當時我們期望所有人都升到天上去;我們絕沒有失去我們對這個希望的體會。相反,我們對這個希望的信心像以前一樣堅強。我們等候越久,對希望的體會便越深。這是值得 我們等待的,即使我們需要等待一百萬年也在所不惜。我比以前更珍惜自己的希望,我永不 願失去我對這個希望的體會。小群所懷的希望也提出保證,大群另外的羊的憧憬是沒有失敗可能的;相反,它會完全應驗,達到遠超過我們想像的程度。由於這緣故,我們緊守自己的希望直至這個時刻,並且會緊守同一的希望,直至上帝實際證明他已實現了他那『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為止。」——彼得後書1:4;民數記23:19;羅馬書5:5。
現今便在樂園的希望中歡欣鼓舞
14.大群人需要將什麼希望緊記在心?
14 餘民所表現的這種歡欣的信心使屬於大群另外之羊階級的人有極大理由要喜樂。(啟示錄7:15,16)這些人需要把生還渡過哈米吉多頓的希望緊記在心。不錯,他們熱切期待目睹上帝的王國徹底洗雪耶和華上帝的宇宙至高統治權,帶來大災難使上帝榮耀的美名成聖。這場災難會把一切以魔鬼為神的惡人從地上清除。活著渡過這場大災難會是多大的喜樂!——但以理書2:44;啟示錄7:14。
15.(甲)耶穌在地上時施行什麼醫治?為什麼?(乙)哈米吉多頓的生還者在健康方面會有什麼需要?為什麼他們的需要與復活者的需要不同?
15 啟示錄7:17論及大群人說:「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雖然這個預言現今正經歷一項屬靈的應驗,渡過哈米吉多頓的人卻會見到預言經歷實際的應驗。怎會如此呢?請想想,耶穌在地上時行了些什麼事?他醫好殘廢的人,使瘸子行走,聾子復聰,瞎子復明,他也治愈痲瘋、癱瘓和「各樣的病症」。(馬太福音9:35;15:30,31)這豈不正是今日基督徒所需的醫治嗎?大群人會帶著舊世界的各種殘疾進入新世界裡。我們期望羔羊會怎樣處理這些殘疾呢?哈米吉多頓生還者的需要會與復活的人的需要大為不同。復活的人在起初雖然並非身心完美,卻很可能被賦予健全無缺的身體。由於復活的奇跡,他們看來不會在事後需要有醫治的奇跡去治療任何以前的殘疾。在另一方面,由於哈米吉多頓生還者的獨特經驗,大群人當中有許多會需要受到神奇的醫治,他們亦必然會獲得這樣的醫治。看來耶穌在地上時為人醫病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要向大群人提出鼓勵,預示他們不但會渡過災劫,而且事後會有希望獲得痊愈。
16.(甲)哈米吉多頓的生還者會在何時獲得神奇的醫治?這會導致什麼結果?(乙)我們在千禧年期間繼續為什麼希望而歡欣鼓舞?
16 按理說來,這種神奇的醫治會在哈米吉多頓之後不久,在復活尚未開始之前便發生於哈米吉多頓的生還者身上。(以賽亞書33:24;35:5,6;啟示錄21:4;可參閱馬可福音5:25-29。)屆時人會拋掉他們的眼鏡、手杖、拐杖、輪椅、假牙、助聽器和類似的東西。這會是多大的喜樂因由!哈米吉多頓的生還者乃是新地的基礎,耶穌所採取的這項醫療行動與他們所擔任的角色完全一致。他會將一切身體的殘疾除去,使生還者能夠熱心地勇往直前,熱切期待參與在千禧年期間向他們打開的偉大工作而不致被舊世界加於他們身上的殘障所負累。不錯,甚至在哈米吉多頓之後,大群人仍會繼續為他們所享的奇妙希望而喜樂。他們期待在千禧年的末了獲致完美的屬人生命。在千禧年期間,他們會繼續寄望於達致這個目標而歡欣鼓舞。
17.隨著重建樂園的工作繼續進行,我們會經歷什麼喜樂?
17 你若懷有這樣的希望,也要思念參與在地上重建樂園的工作的喜樂。(路加福音23:42,43)無疑哈米吉多頓的生還者會合力潔淨地球,使復生的死者能夠有令人愉快的生活環境。葬禮會被歡迎復活者的喜樂場合取而代之;我們所歡迎的人會包括死去的親者在內。試想想與過去許多世紀中的忠心男女交往會使我們的生活多麼豐富。你特別渴望與誰交談呢?與亞伯、以諾、挪亞、約伯、亞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約瑟、摩西、約書亞、喇合、底波拉、參孫、大衛、以利亞、以利沙、耶利米、以西結、但以理抑或施浸者約翰交談?這個可喜的前景也是你的希望的一部分。你會能夠與這些古人交談,向他們學習,與他們一同致力於使整個地球成為樂園。
18.我們可以思念什麼進一步的喜樂?
18 請也想想屆時你所享有的健康食物、純淨的水和清潔的空氣。地球本身會像耶和華起初創造它的時候一樣具有完美的生態平衡。屆時人的生活不會僅是被動地享有完美的身心,而是會以富於意義的方式積極參與各樣喜樂的活動。請想想一個遍及全球的人類社會,完全不受罪行、自大、嫉妒、紛爭所困擾——一個相親相愛的弟兄團體,人人都努力培養和表現聖靈的果子。這是個多麼令人興奮的前景!——加拉太書5:22,23。
希望使生活成為賞心樂事
19.(甲)我們在什麼時候才可以經歷羅馬書12:12所提及的喜樂?(乙)為什麼我們應當決心不讓生活的各種重擔將我們的希望扼殺?
19 所期待的事一經實現就不再是希望了,因此,我們在現今便經歷到保羅在羅馬書12:12鼓勵我們要表現的喜樂。(羅馬書8:24)僅是想到上帝的王國行將帶來的種種幸福便足以使我們在現今為前頭的希望歡欣鼓舞。因此,要決心不讓生活在一個腐敗的世界裡的種種煩惱把你所懷的光明希望扼殺。不要變得心灰意冷,半途而廢,以致看不見未來的希望。(希伯來書12:3)捨棄基督徒的途徑並不會解決你的難題。要記住,人若因為現今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壓力而停止事奉上帝,他仍然要面對種種重擔,但他卻失去了希望,同時也無法再為未來奇妙的前途而歡喜快樂。
20.王國的希望對接受的人有什麼影響?為什麼?
20 耶和華的百姓有充分理由過著快樂的生活。他們所懷的光明、感人的希望使生活值得活下去。他們並不將這個歡樂的希望隱藏在心裡。相反,他們渴望將其與別人分享。(哥林多後書3:12)因此,那些接納王國希望的人是一群充滿信心的人,他們努力傳講來自上帝的好消息而予人鼓勵。這使那些接受信息的人的生活充滿了向人類打開的最奇妙的希望——生活在使地球成為樂園的王國治下。別人若不接受這個希望,我們仍然因為自己懷有希望而繼續歡欣鼓舞。遭受損失的是那些對信息充耳不聞的人。我們並沒有遭受什麼損失。——哥林多後書4:3,4。
21.什麼已經近了?我們應當怎樣衡量我們所懷的希望的價值?
21 上帝的應許是:「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新世界連同其中種種引人入勝、永無窮盡的幸福已經在望了。我們的希望——無論在天上生活抑或在地上的樂園裡生活——的確十分可貴,因此務要緊守這個希望。在現今這危險的末世,我們比以前更有理由將這個希望視為「我們生命的錨,又安全又可靠」(《現譯》)。我們寄望於耶和華,他乃是「永久的磐石」。我們的確有令人振奮的有力理由,現今便『因前頭的希望而喜樂』。——希伯來書6:19;以賽亞書26:4。
[腳注]
-
-
要緊緊依附耶和華守望台1991年增刊
-
-
要緊緊依附耶和華
「禱告要恆切。」——羅馬書12:12。
1.關於禱告,耶和華的旨意是什麼?關於禱告,使徒保羅提出什麼鼓勵?
對耶和華手下所有忠心的子民來說,他乃是「使人有盼望的上帝」。作為「聽禱告的主」,他垂聽他們向他求助的禱告,幫助他們獲致他放在他們面前的喜樂希望。(羅馬書15:13;詩篇65:2)他也通過他的話語聖經鼓勵手下所有僕人隨時來到他面前。他樂意隨時垂察他們最深切關注的事。事實上,他鼓勵他們『恆切禱告』及「不住地禱告。」a(羅馬書12:12;帖撒羅尼迦前書5:17)耶和華定意要所有基督徒經常求告他,對他傾心吐意,並且奉他愛子耶穌基督的名如此行。——約翰福音14:6,13,14。
2,3.(甲)為什麼上帝勸勉人「禱告要恆切」?(乙)聖經怎樣向我們清楚表明上帝要我們禱告?
2 上帝為什麼向我們提出這些勸勉呢?因為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和責任可以將我們緊緊纏住,以致我們忘記了禱告。或者難題可能將我們壓倒,以致我們不再在指望中喜樂,也不再向上帝禱告。鑑於這些因素,我們需要經常受到提醒,務要恆切禱告及緊緊依附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幫助與安慰的來源。
3 門徒雅各寫道:「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8)不錯,雖然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上帝卻絕非高不可攀,以致不願垂聽我們的傾訴。(使徒行傳17:27)再者,他也絕非對人漠不關心。詩篇的執筆者說:「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詩篇34:15;彼得前書3:12。
4.我們可以怎樣用比喻說明耶和華對禱告的留意?
4 耶和華邀請人向他禱告。我們可以將這件事比作幾個人聚集起來交談。你以旁觀者的身分在場聆聽別人說話。但後來有人轉過來提及你的名字,並且對你說話。這項行動以特別的方式引起了你的注意。照樣,無論上帝的子民在哪裡,他總是留意到他們。(歷代志下16:9;箴言15:3)因此,他聽見我們說話,彷彿以一種保護和深感興趣的方式在場旁觀。可是,當我們在禱告裡求告上帝的名時,這便攫住了他的注意,於是他以直接的方式將注意集中在我們身上。耶和華憑著他的大能甚至能夠察出和明白人在內心和頭腦的深處向他所作的無聲懇求。上帝向我們提出保證,他會親近一切衷誠求告他的名而緊緊依附他的人。——詩篇145:18。
按照上帝的旨意作出回應
5.(甲)關於我們的禱告,「禱告要恆切」這項勸告表示什麼?(乙)上帝會怎樣回應禱告?
5 上帝勸我們要恆切禱告,這表示耶和華有時可能容許我們繼續為一件事祈求一段時期,然後才顯出他的回應。有時我們也許求上帝向我們表現某項我們看來亟需的慈愛,但卻遲遲未見結果;我們甚至可能感到灰心而不再繼續祈求。因此耶和華上帝勸我們切勿對這樣的傾向屈膝,而是要繼續禱告。我們應當繼續為我們所關注的事向他提出懇求,相信他會重視我們的禱告,滿足我們的真正需要而非僅是我們所想像的需要。耶和華上帝無疑按照他的旨意去衡量我們的懇求。例如,我們的懇求可能對別人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將事情比作兒子求父親買一輛自行車給他。父親知道他若買一輛自行車給這個兒子,另一個兒子便也會要一輛。既然一個兒子可能太年幼而不適合騎自行車,父親可能決定暫時不買自行車給兒子。照樣,我們的天父會根據自己的旨意和事情發生的適當時候,決定什麼對我們和別人均最有益。——詩篇84:8,11;可參閱哈巴谷書2:3。
6.關於禱告,耶穌設了什麼比喻?在禱告方面的恆切表明什麼?
6 耶穌設過一個比喻,要門徒「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這個比喻頗值得我們留意。一個寡婦要有人為她伸冤,便鍥而不捨地懇求一個法官,直至後者給她伸冤為止。耶穌補充說:「難道上帝會不為晝夜呼籲他的選民伸冤麼?」(路加福音18:1-7,《新譯》)恆切禱告表明我們滿懷信心倚賴耶和華,甘願緊緊依附他而求告他,將事情的結果交在他手裡。——希伯來書11:6。
在依附耶和華方面堪作模範的人
7.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亞伯的信心,緊緊依附耶和華?
7 聖經載有上帝僕人所作的許多禱告。這些資料「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馬書15:4)考慮一下這些緊緊依附耶和華的人的榜樣可以強化我們自己的盼望。亞伯將一個蒙悅納的祭物獻給上帝;雖然聖經沒有報導他作禱告,他無疑在禱告中懇求耶和華接納他的供物。希伯來書11:4說:「亞伯因著信,獻祭與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亞伯知道上帝在創世記3:15所作的應許,但與今日我們所知的比較,他所知的實在很少。可是,亞伯卻根據自己所具有的認識採取行動。同樣,今日有些新近對上帝的真理感興趣的人尚未有很多知識,但是他們卻盡量運用自己所具有的知識衷誠禱告,正如亞伯所為一般。不錯,他們憑著信心採取行動。
8.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亞伯拉罕緊緊依附耶和華?我們應當向自己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8 上帝手下另一個忠心僕人是亞伯拉罕,聖經將他稱為『一切有信心之人的父』。(羅馬書4:11)今日我們比以前更需要具有堅強的信心,並且需要像亞伯拉罕一樣懷著信心而禱告。創世記12:8說亞伯拉罕「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拉罕知道上帝的名字,並且在禱告中使用這個名字。他屢次衷誠地熱切禱告,「求告耶和華——永生上帝的名」。(創世記13:4;21:33)亞伯拉罕以有信心聞名,而他亦憑著信心求告上帝。(希伯來書11:17-19)禱告幫助亞伯拉罕繼續在王國的希望中大大喜樂。我們正跟從亞伯拉罕的榜樣向上帝恆切禱告嗎?
9.(甲)大衛的禱告何以對今日上帝的子民大為有益?(乙)我們若像大衛一樣熱切禱告而緊緊依附耶和華,便可以導致什麼結果?
9 在恆切禱告方面,大衛是個傑出的榜樣。他所寫的詩篇可以說明禱告應當含有些什麼內容。例如,上帝的僕人可以祈求上帝給予拯救(3:7,8;60:5)、指引(25:4,5)、保護(17:8)、赦罪(25:7,11,18)、純潔的心地(51:10)。大衛曾在痛苦中祈求說:「求你使僕人心裡歡喜。」(86:4)我們可以同樣求上帝使我們心裡歡喜,因為我們深知耶和華希望見到我們在指望中喜樂。大衛緊緊依附耶和華,他禱告說:「我心緊緊地跟隨你;你的右手扶持我。」(63:8)我們會像大衛一樣緊緊依附耶和華嗎?我們若這樣行,他便會扶持我們。
10.詩篇執筆者亞薩曾一度懷有什麼錯誤的想法?但是他後來意識到什麼事?
10 我們若要緊緊依附耶和華,就必須避免因為見到惡人過著無憂無慮、物質豐裕的生活便嫉妒他們。詩篇執筆者亞薩曾一度覺得事奉耶和華沒有什麼價值,因為他目擊惡人「常享安逸」。但是他後來看出自己的想法錯了,惡人其實正站在「滑地」上。他意識到沒有什麼事比緊緊依附耶和華更好,於是他對上帝表達心聲說:「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遠離你的,必要死亡;……但我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詩篇73:12,13,18,23,27,28)惡人和沒有希望的人過著漫無節制的生活,但我們千萬不要豔羨他們。相反,我們應當效法亞薩緊緊依附耶和華。
11.在緊緊依附耶和華方面,為什麼但以理是個優良的榜樣?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11 在但以理的日子,國王曾下令禁止人向上帝禱告,若違命便有被扔入獅子坑的危險,可是但以理卻不理會禁令,決心恆切禱告。後來耶和華「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將但以理拯救出來。(但以理書6:7-10,22,27)但以理由於恆切禱告而得到莫大的福分。特別在宣揚王國的工作面臨反對時,我們也恆切禱告嗎?
耶穌——我們的典範
12.(甲)在耶穌從事服事職務的起頭,他在禱告方面立下什麼榜樣?這可以怎樣造益基督徒?(乙)關於禱告,耶穌所作的模範禱告顯示什麼?
12 耶穌在地上執行服事職務時,聖經透露他自始便常作禱告。他在受浸時熱切禱告,從而為現代一切接受水浸禮的人立下優良的榜樣。(路加福音3:21,22)我們可以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履行浸禮所象徵的意義。耶穌也幫助別人向耶和華禱告。有一次耶穌在某個地方禱告,事後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於是耶穌作了一個人所熟知的模範禱告。他在禱告裡按先後次序提及各事,表明上帝的聖名和旨意乃是我們應當優先考慮的事。(路加福音11:1-4)因此,我們在禱告中需要保持正確的觀點和平衡,不要忽略「較重要的事」。(腓立比書1:9,10,《新世》)當然,有時我們有特別的需要,或有某個難題需要處理。像耶穌一樣,基督徒可以向上帝禱告,求他賜予力量去執行某些工作委派,或面對某些試煉和危險。(馬太福音26:36-44)事實上,個人的禱告可以差不多將生活的每一方面均包括在內。
13.耶穌怎樣表明為別人代禱的重要性?
13 耶穌以自己所立的優良榜樣表明為別人代禱的重要性。他深知門徒會像他一樣受人恨惡逼迫。(約翰福音15:18-20;彼得前書5:9)因此他懇求上帝「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翰福音17:9,11,15,20)由於他知道彼得將會遭遇特別的考驗,他對彼得說:「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路加福音22:32)我們若恆切為弟兄代求,顧念到別人而非僅是關心自己的難題和事務,這樣行會多麼有益!——腓立比書2:4;歌羅西書1:9,10。
14.我們怎麼知道耶穌在地上從事服事職務時自始至終均緊緊依附耶和華?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14 在耶穌從事服事職務期間,他自始至終均恆切禱告而緊緊依附耶和華。(希伯來書5:7-10)使徒彼得在使徒行傳2:25-28引用詩篇16:8的經文,將其應用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大衛指著他說:我看出主[耶和華]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我們也可以同樣行。我們可以禱告求上帝與我們親近,並且時刻把耶和華放在我們眼前,藉此表明我們對他的信賴。(可參閱詩篇110:5;以賽亞書41:10,13。)這樣,我們便能夠避免各種各式的煩惱和難題,因為耶和華會支持我們,永不讓我們跌倒。
15.(甲)在什麼方面我們務要恆切禱告?(乙)關於我們所表現的感恩態度,我們需要留意什麼事?
15 我們也千萬不要忘記為耶和華對我們表現的一切恩惠向他致謝,不錯,因「上帝極大的恩賜」而感謝他。這些恩賜包括將他的愛子賜下,作為除去我們的罪的贖價祭物。(哥林多後書9:14,15;馬可福音10:45;約翰福音3:16;羅馬書8:32;約翰一書4:9,10)的確,我們應當奉耶穌的名「常常感謝父上帝」。(以弗所書5:19,20;歌羅西書4:2;帖撒羅尼迦前書5:18)我們必須小心,不要只是關心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和自己的個人難題,為此怨懟不滿而忘記了為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感謝上帝。
將重擔卸給耶和華
16.我們若受到某些重擔所困擾,就應當怎樣行?
16 恆切的禱告將我們對上帝愛戴的深度表明出來。每逢我們求告上帝,甚至在他尚未聽允我們的祈求之前,這件事已對我們有良好影響了。若有些重擔令我們感到困擾,我們可以聽從以下的勸告而緊緊依附耶和華:「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詩篇55:22)我們若將一切重擔——焦急、憂慮、失望、恐懼等——卸給上帝,全心信賴他,便會獲致內心的安寧,得享「上帝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腓立比書4:4,7,《新譯》;詩篇68:19;馬可福音11:24;彼得前書5:7。
17.我們可以怎樣獲致上帝所賜的和平?
17 上帝所賜的這種平安是立即來到的嗎?雖然我們可能立即獲得若干紓解,耶穌吩咐人為得聖靈而祈求的話在此也適用:「要繼續祈求,就必賜給你們;要繼續尋找,你們就必尋見;要繼續叩門,就必給你們打開。」(路加福音11:9-13,《新世》)既然我們憑著聖靈之助可以擺脫憂慮,我們需要恆切地求上帝賜給我們他的平安和幫助,使我們能夠負起自己的重擔。我們可以肯定藉著恆切禱告,我們會獲得所渴望的紓解和內心的安寧。
18.我們若在某種情況中不肯定知道要禱告祈求什麼,耶和華會為我們怎樣行?
18 但我們若不確實知道需要求什麼,那又如何?由於我們不充分了解自己的處境,或者不知道要向耶和華提出什麼請求,我們內心的呻吟時常未能表達出來。在這樣的時候,聖靈能夠為我們代求。保羅寫道:「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為了什麼事而禱告,但靈本身卻以沒有發出的呻吟為我們代求。」(羅馬書8:26,《新世》)怎會如此呢?上帝的話語含有一些受感示的預言和禱告,是與我們的處境有關的。上帝彷彿讓這些禱告為我們代求一般。他接受這些禱告,認為我們若知道這些禱告對我們的意義,我們就必然如此祈求了;然後他使這些祈求實現在我們身上。
禱告和希望會繼續存在
19.為什麼禱告和希望會延續至永遠?
19 對天父所作的禱告會永遠繼續下去,特別是為了新世界和其中種種幸福而作的感恩禱告。(以賽亞書65:24;啟示錄21:5)我們也會繼續在希望中喜樂,因為某種形式的希望會永遠長存下去。(可參閱哥林多前書13:13。)當耶和華不再受到他對地球所定的安息日所限制時,他會帶來些什麼新事物是我們甚至無法想像的。(創世記2:2,3)他會懷著愛心使他的百姓繼續獲得意外的驚喜,直至永遠。在遵行他的旨意方面,未來會有許多偉大的福分向他的百姓打開。
20.我們應該下定什麼決心?為什麼?
20 既有這麼令人興奮的希望在我們前頭,讓我們所有人都恆切禱告,緊緊依附耶和華。讓我們永不要忘記為了天父賜予我們的一切福分而感謝他。到了適當時候,我們的期望便會實現而為我們帶來莫大的喜樂,甚至超過我們所想像或期望的地步,因為耶和華能夠「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有鑑於此,讓我們將所有讚美、榮耀和感謝都歸於「聽禱告的主」——我們的上帝耶和華——直到永遠!
[腳注]
a 據《韋氏新編同義詞詞典》說,「恆切差不多總是暗示一種可嘉的特質;這個字暗示拒絕因失敗、懷疑或困難而灰心,並且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追求一個目標或從事一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