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紓解壓力的良方
    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紓解壓力的良方

      「你們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馬太福音11:28。

      1,2.(甲)聖經的什麼教誨有助於紓解沉重的壓力?(乙)耶穌的教誨有多大的效用?

      你也許同意,壓力太大對人有害,令人苦惱。聖經指出,受造眾生擔子沉重,所以許多人都渴望消除生活的壓力,得著紓解。(羅馬書8:20-22)可是,聖經也闡明我們可以怎樣大大減輕生活的苦惱。我們只要聽從一個男子的忠告,效法他的榜樣,就能得著紓解。他生活在二千年前,是個木匠。不過,他愛世人,勝過愛自己的工作。他說話打動人心,並且滿足聽眾的需要。他扶助軟弱的人,安慰抑鬱的人,幫助許多人親近上帝,叫他們在靈性上不斷長進。結果,這些人能夠紓緩沉重的壓力。你也能夠像他們一樣得著紓解。——路加福音4:16-21;19:47,48;約翰福音7:46。

      2 上述男子就是拿撒勒人耶穌。他沒有熱衷古代羅馬、雅典或亞歷山大一些學者所追求的深奧學問。可是,他的教誨到現在還舉世聞名。他的道理環繞一個主題:上帝的政府行將統治全地。他也闡明處世為人的準則。時至今日,這些準則仍然大有價值。人只要向耶穌學習,實踐他的教誨,就會很快見效,懂得怎樣紓解壓力。難道你不想得到這些裨益嗎?

      3.耶穌發出什麼呼籲?

      3 你心裡可能懷疑:「一個古人真的能夠對我目前的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嗎?」請聽聽耶穌這番感動人心的話:「你們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啊,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耶穌的話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仔細分析這段話,看看我們可以怎樣紓解沉重的壓力。

      4.耶穌向誰講話?為什麼他們覺得很難遵守宗教領袖所定的規條?

      4 當時聽耶穌講話的人,都竭力遵守律法。他們「擔子沉重」,是因為猶太領袖使崇拜上帝成了重擔。(馬太福音23:4)幾乎在生活的每個層面上,猶太領袖都定下無數規條,要求民眾恪守。如果別人經常說「你不可這樣」「你不可那樣」,你不是會有很大壓力嗎?但耶穌跟猶太領袖截然不同。他呼籲人聽從他的教誨,好歸向真理,追求正義,改善生活。不錯,平民百姓要認識上帝,就得留意耶穌基督,因為他們可以從耶穌的所言所行看出耶和華是怎樣的上帝。今天,人也可以這樣做。耶穌說:「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親。」——約翰福音14:9。

      你的擔子沉重嗎?

      5,6.耶穌時代的工作時間和工錢,跟現代相比怎麼樣?

      5 你或許會關心上述問題,因為工作和家庭狀況可能像重擔一樣壓在你的心頭。你也可能因為其他擔子而感到不勝負荷。要是這樣,你的處境就像耶穌所遇見的人一樣。耶穌樂意幫助所有誠心實意的人。舉個例,請想想謀生這個問題。今天,許多人掙扎求存,正如耶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

      6 那時,工人每天勞動12小時,一星期工作6天,每天只能掙到一銀元。(馬太福音20:2-10)一天一銀元的工錢,跟你或你朋友的工資相比,是多還是少呢?要比較古今的工資,是不容易的。方法之一是比較金錢的購買力。一位學者說,在耶穌的日子,一個用四杯小麥粉做的餅,可花去一個小時的工錢。另一位學者說,一杯酒可花去兩個小時的工錢。從這些資料你可以看出,耶穌時代的工人要長時間勞動才能糊口。他們很想得到紓解,我們也一樣。如果你是個雇員,你可能有壓力要增加工作量。我們也往往沒有時間深思熟慮,就要做決定。說不定你也渴望得到紓解。

      7.群眾聽了耶穌的話,有什麼反應?

      7 耶穌呼籲所有「辛苦勞碌、擔子沉重」的人到他那裡去。很明顯,他的話深深觸動了聽眾的心弦。(馬太福音4:25;馬可福音3:7,8)此外,耶穌還進一步應許,說:「我要叫你們安舒。」這個應許在今天也很管用。如果我們「辛苦勞碌、擔子沉重」,這個應許就對我們適用了。至於我們那些背負沉重壓力的親人,這個應許也同樣適用。

      8.教養兒女,年老有病,怎樣增加人的壓力?

      8 今天,還有其他重擔壓在人們的心頭。教養兒女,困難重重。連孩子也要承受不少壓力。身心有病的人越來越多,有老有少。由於現代醫學昌明,人也許更長壽,但老人仍然要面對很多難題。——傳道書12:1。

      負起耶穌的軛

      9,10.在古代,軛象徵什麼?為什麼耶穌叫人負起他的軛?

      9 馬太福音11:28,29有以下一句話:「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你有沒有留意耶穌在這裡所用的字眼呢?(這裡譯做「軛」的希臘語詞也可以指「扁擔」。)在耶穌的日子,老百姓勞勞碌碌,感到有如負軛一樣。在古代,軛一直是奴役的象徵。(創世記27:40;利未記26:13;申命記28:48)耶穌遇見的工人,有不少要實際肩負沉重的擔子。他們挑的扁擔,有的容易挑,有的卻會擦傷脖子和肩膀,這取決於扁擔的樣式和材料。耶穌當木匠的時候,可能造過扁擔。他知道怎樣把扁擔造得容易擔負。也許他會給扁擔墊上一層皮革或襯布,盡量使工人感到舒服。

      10 耶穌說「你們要負起我的軛」,當時他很可能把自己比作一個造軛的工匠。他造的軛或扁擔是「容易負的」,不會擦傷工人的脖子和肩膀。因此,耶穌也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他的話表示,他的軛並不難負,挑起他的擔子也不會叫人感到受奴役。雖然耶穌叫聽眾負起他的軛,但這不是指他會馬上解除他們的一切 困苦。不過,耶穌促請聽眾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會叫他們感到很安舒。他們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改變處事方式,也可以減輕壓力。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出前頭有明確的希望,生活的壓力自然會減少。

      你能得到安舒

      11.為什麼耶穌不是叫人以軛換軛?

      11 請注意,耶穌並不是叫人以軛換軛。羅馬帝國仍然統治他們,照樣今天的基督徒也受本地政府所管轄。公元1世紀,人依然要向羅馬帝國繳納賦稅,也要面對健康和經濟問題。他們仍舊是不完美的,有犯罪傾向。不過,只要接受耶穌的教誨,他們就能得到安舒。照樣,今天我們聽從耶穌的教誨,也能感到安舒。

      12,13.耶穌表明人可以怎樣得到安舒?有些人有什麼反應?

      12 顯然,耶穌這個負軛的比喻,主要適用於教導人成為基督門徒的工作上。毫無疑問,耶穌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導人認識上帝的王國。(馬太福音4:23)因此,耶穌說「你們要負起我的軛」,意思必然是指人要跟隨他傳道。福音書的記載表明,耶穌感動了一些誠心實意的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轉而跟從耶穌。對許多人來說,職業是人生的大事。你還記得耶穌怎樣呼召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嗎?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吧,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馬可福音1:16-20)耶穌向這些漁夫表明,如果聽從他的指引,靠著他的幫助,做他視為首要的工作,他們就會大感滿足。

      13 有些猶太人聽了耶穌的話,領會了他的意思,就照他的吩咐去做。請想像一下路加福音5:1-11所記述的海濱情景。四個漁夫勞碌了一整夜,卻一無所獲。突然,他們的網竟滿是魚!這並不是碰巧發生,而是耶穌所促成的。他們向岸邊看去,見到大群民眾正切望聆聽耶穌的教誨。由此可以看出,耶穌為什麼對那四個漁夫說:「從今以後,你[們]要得活人了。」那四個漁夫有什麼反應呢?「他們把船攏了岸,就撇下一切,跟隨了耶穌。」

      14.(甲)今天,我們可以怎樣得到安舒?(乙)耶穌宣揚什麼令人安舒的好消息?

      14 你也可以採取類似的行動。今天,教導人認識聖經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在世界各地,大約有六百萬個耶和華見證人響應耶穌的呼籲,「負起[他]的軛」,成為「得人的漁夫」。(馬太福音4:19)有些耶和華見證人全時參與傳道工作,其他人也在餘暇盡力而為。他們因教導人認識真理而感到安舒,生活壓力也因此減少了。他們樂於做得人的漁夫,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馬太福音4:23)傳播好消息總是令人愉快的,尤其是傳播王國的好消息。我們可以用聖經作為主要教材,幫助人相信聖經有助於紓解生活的壓力。——提摩太後書3:16,17。

      15.你可以怎樣從耶穌的教誨得益?

      15 人即使剛開始認識上帝的王國,也多少能從耶穌的教誨得到裨益。許多人坦言,聽從耶穌的教誨,使他們得到安舒,生活也大為改善。你只要讀讀耶穌的生平和傳道事跡,尤其是馬太、馬可和路加所寫的福音書,考查一下其中的生活原則,就可以確定這個事實。

      得到安舒的方法

      16,17.(甲)你可以在哪裡找著耶穌的一些主要教誨?(乙)人要怎樣實踐耶穌的教誨,才能得到安舒?

      16 公元31年的春天,耶穌發表了一個著名演講,到現在還是舉世聞名的。這個通常被人稱為「登山寶訓」的演講,記載於馬太福音5至7章和路加福音6章。這個演講總括了耶穌的許多教誨。你也可以在福音書的其他地方找著耶穌的教誨。耶穌所講的話,大都顯淺易明,但要付諸實行,就得下一番苦功。何不細心閱讀上述幾章經文,加以沉思呢?要讓耶穌的教誨模鑄你的思想,改變你的態度。

      17 當然,耶穌的教誨可以做不同的分類。現在,我們列出他的重要教誨,好讓你在一個月內的每一天都留意一項,在生活上應用出來。你可以怎樣做呢?不要匆匆看完了就算。請記住那個富有的官長,他問耶穌基督:「我該做什麼才可以領受永生呢?」耶穌複述了上帝一些基本誡命之後,官長隨即表示自己已經遵守了這些誡命,但他也意識到自己還有改進的餘地。於是耶穌促請他作出更大的努力,切實遵行上帝的誡命,跟隨他,成為他的門徒。可是,官長卻不願意這樣做。(路加福音18:18-23)因此,人要學習耶穌的教誨,就必須謹記,口頭同意跟付諸實行是兩回事。人要積極實踐耶穌的教誨,才能紓解壓力。

      18.請舉例說明你可以怎樣善用附欄的資料。

      18 請先看看附欄的第一項。我們就從這一項開始查考並應用耶穌的教誨吧。第一項舉出馬太福音5:3-9。老實說,我們人人都該抽時間看看這段經文,沉思其中的優良勸告。看過整段經文之後,你覺得自己的為人怎樣?如果你真的想紓解沉重的生活壓力,什麼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更專注、更常常沉思屬靈的事,生活會怎樣得到改善呢?你可以少花點時間在其他事務上,好讓自己多留意屬靈的事嗎?你這樣做,就可以增添快樂。

      19.你可以怎樣進一步洞悉耶穌的教誨?

      19 你還可以進一步留意附欄的資料。何不跟信徒同工,例如你的配偶、親屬或朋友,討論附欄裡的經文呢?(箴言18:24;20:5)上述那個富有官長也曾主動向耶穌提問。要是他聽從耶穌的吩咐,就會增添快樂,有希望得享永生。當然,你的信徒同工不能跟耶穌相比,可是大家一起討論耶穌的教誨,彼此都會得益。請實行這個建議,不要遲疑。

      20,21.你可以怎樣有計劃地學習耶穌的教誨?你可以怎樣評定自己的進展?

      20 請再看看題名為「叫你安舒的教誨」的附欄,當中逐項列出耶穌的教誨,讓你每天至少可以考慮一項。首先,你可以讀讀列出的經文,看看耶穌說什麼。然後沉思耶穌的話,想想怎樣把他的話付諸實行。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實行了耶穌的教誨,不妨想想可以怎樣做得更好。要在當天努力應用出來。如果你不大明白耶穌的話的含意,或者不知道該怎樣實踐,就多花一天的時間考慮。但請注意,你不用等到完全掌握了這一項,才考慮另一項。第二天,你可以留意別的教誨。到一週的末了,也許你已經實踐了附欄列出的其中四五項。這時候,你可以評定一下自己的進展。第二週,要再接再厲,一天又一天地實踐耶穌的其他教誨。如果你發覺自己在某方面退步了,不要灰心,基督徒往往都有這樣的經歷。(歷代志下6:36;詩篇130:3;傳道書7:20;雅各書3:8)在第三和第四週,要繼續努力,貫徹始終。

      21 大約一個月後,你也許已經把附欄列出的31項全都考慮過了。無論你的進展怎樣,你有什麼感覺呢?是不是感到快樂些,舒服些?即使只有一丁點兒的進步,你也可能覺得壓力減少了,或者起碼應付得好一點,知道日後該怎樣做。請記住,耶穌還有許多優良的教誨,是附欄沒有列出來的。何不查考一下,然後付諸實行呢?——腓立比書3:16。

      22.跟從耶穌的教誨,會有什麼益處?還有什麼問題值得探討?

      22 你可以看出,耶穌的軛雖然不至於全無重量,但確實是容易負的。實踐他的教誨,做他的門徒,不是難事。這正是耶穌的摯友使徒約翰的感覺。經過六十多年的親身體驗之後,他說:「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是愛他了,況且他的誡命並不是沉重的負擔。」(約翰一書5:3)你也可以像使徒約翰一樣,確信跟從耶穌不是難事。你實踐耶穌的教誨越久,就會越覺得,你並不像今天許多人那樣,飽受生活的難題所困擾。你會發覺自己安舒得多。(詩篇34:8)關於耶穌所說的軛,還有一點值得注意。耶穌說他「性情溫和,心裡謙卑」。我們可以怎樣在這方面向耶穌學習,效法他呢?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探討這個問題。——馬太福音11:29。

  • 紓解壓力的良方
    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第14頁的精選語句]

      2002年,耶和華見證人的全年經文是:「到我這裡來吧,我要叫你們安舒。」——馬太福音11:28。

      [第12,13頁的附欄或圖片]

      叫你安舒的教誨

      你能夠在馬太福音第5至7章找著什麼金玉良言呢?這幾章經文記載了傑出的導師耶穌在加利利山坡上提出的教誨。請翻開你的聖經,讀讀下列經文,然後問問自己跟經文相關的問題。

      1.5:3-9關於我的為人應該怎樣,這幾節經文顯示什麼?我可以怎樣做,增添自己的快樂?我可以怎樣進一步留意自己的屬靈需要?

      2.5:25,26今天,許多人都好辯爭勝。與其仿效這種作風,不如怎樣做?——路加福音12:58,59。

      3.5:27-30關於性幻想,耶穌的話提醒我什麼?避免對異性想入非非,為什麼能使我生活快樂、心境安寧?

      4.5:38-42今天,人們過分強調自己享有的權利,為什麼我要避免這種精神?

      5.5:43-48如果我跟別人不和,進一步認識對方對我有什麼幫助?這樣做為什麼能紓緩緊張,冰釋前嫌?

      6.6:14,15如果有時我不願寬恕人,歸根結底,是因為妒忌還是怨恨?我可以怎樣調整自己的思想?

      7.6:16-18我重視外表過於注重內在的為人嗎?我應該更加留意什麼?

      8.6:19-32如果我只顧追求物質財富,後果會怎樣?要在這方面保持平衡,我可以細想什麼原則?

      9.7:1-5如果人對我過分挑剔、吹毛求疵,我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我應該避免挑剔別人?

      10.7:7-11既然堅持不懈地向上帝祈求是好的,在生活其他方面鍥而不舍又有什麼益處?——路加福音11:5-13。

      11.7:12在待人接物方面,我經常實踐這條耳熟能詳的金規嗎?

      12.7:24-27既然我的生活由自己掌握,我可以怎樣未雨綢繆,以防突如其來的禍患?為什麼我要居安思危?——路加福音6:46-49。

      另一些值得我深思的教誨:

      13.8:2,3耶穌經常憐憫不幸的人,我可以怎樣效法他?

      14.9:9-38我對人慈悲嗎?我怎樣才能對人更慈悲?

      15.12:19這節經文說耶穌不爭鬧。我有沒有向耶穌學習,避免好辯爭勝?

      16.12:20,21我不出口傷人,也不欺壓人,為什麼對己對人都有益處?

      17.12:34-37我經常談論什麼?擠壓橘子就會擠出汁來,照樣,省察自己的內心,為什麼對我有益?——馬可福音7:20-23。

      18.15:4-6關於照顧長者,我從耶穌的話看出什麼?

      19.19:13-15我要抽時間關心什麼人?

      20.20:25-28為什麼濫用權力是無益的?在行使權力方面,我可以怎樣效法耶穌?

      馬可記載的教誨

      21.4:24,25我待人的方式怎樣影響自己?

      22.9:50我說話得體,舉止大方,有什麼益處?

      最後,請細想路加所記載的教誨

      23.8:11,14如果我終日憂慮,一味追求財富、享樂,結果會怎樣?

      24.9:1-6雖然耶穌有治病的能力,但他一生的首要工作是什麼?

      25.9:52-56我動不動就生氣嗎?我有沒有驅除報復的念頭?

      26.9:62我既然有責任傳講上帝的王國,就應該怎樣看待這件工作?

      27.10:29-37我可以怎樣做,表明自己有愛心而不是冷漠無情的?

      28.11:33-36我可以怎樣簡化自己的生活?

      29.12:15生命和財物有什麼關連?

      30.14:28-30如果我深思熟慮做決定,就能避免什麼?得到什麼?

      31.16:10-12我一生緊守忠義有什麼益處?

      [第10頁的圖片]

      負起耶穌的軛,參與救生工作,叫人感到安舒

  • 「向我學習」
    守望台2001年 | 12月15日
    • 「向我學習」

      「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馬太福音11:29。

      1.向耶穌學習,為什麼能使人活得快樂,活得充實?

      耶穌基督思想正確,教導得法,處事得當。他在地上的時間很短,卻活得很快樂。他的工作富於成果,叫他深感滿足。他召集門徒,教導他們怎樣崇拜上帝、關心別人、戰勝世界。(約翰福音16:33)他使門徒心裡充滿希望,「又藉著好消息,讓人認識生命和不朽是怎麼回事」。(提摩太後書1:10)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認為做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呢?耶穌曾促請人成為他的門徒,我們考慮一下他的話,就會知道怎樣充實自己的生活。方法就是採納耶穌的觀點,把一些基本原則應用出來。——馬太福音10:24,25;路加福音14:26,27;約翰福音8:31,32;13:35;15:8。

      2,3.(甲)做耶穌的門徒是什麼意思?(乙)為什麼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到底是誰的門徒」?

      2 在《希臘語經卷》裡,譯做「門徒」的原文語詞,基本上是指學生。在本文的主題經文馬太福音11:29,出現了一個跟「門徒」相關的語詞:「你們要負起我的軛,向我學習,因為我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這樣,你們的生命就會得享安舒。」不錯,做門徒的意思就是向人學習。在福音書裡,「門徒」一詞通常指跟隨耶穌的人。耶穌傳道的時候,門徒跟隨左右,接受他的教導。還有些人僅是接受耶穌的教誨,甚至暗中做他的門徒。(路加福音6:17;約翰福音19:38)福音書的執筆者也提及「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派的門徒」。(馬可福音2:18)既然耶穌警告跟隨他的人「要提防……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的教義」,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到底是誰的門徒呢?」——馬太福音16:12。

      3 如果我們跟從耶穌,向他學習,別人跟我們相處的時候,理應感到安舒。他們應該看出我們比以往溫和,為人更謙卑。如果我們是主管,是父母,是會眾的牧人,我們的下屬、兒女或羊群覺得我們待他們就像耶穌待門徒那樣嗎?

      耶穌怎樣待人

      4,5.(甲)為什麼我們不難知道耶穌怎樣對待困苦的人?(乙)耶穌到一個法利賽派的人家裡坐席,當時有什麼事發生?

      4 我們需要知道耶穌怎樣待人,特別是怎樣對待那些身陷困境的。學習耶穌待人的方式應該不難,因為聖經有不少篇幅描述耶穌怎樣待人,這些人有的是生活困苦的。讓我們也看看當日的宗教領袖,特別是法利賽派,怎樣對待處於困境的人。耶穌和宗教領袖的對照,給了我們不少啟發。

      5 公元31年,耶穌在加利利傳道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派的人再三請耶穌同他吃飯」。耶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耶穌就到他家裡去坐席。有一個婦人,是城裡的人所認識的罪人,知道耶穌在這個法利賽派的人家裡坐席,就帶了瓶用雪花石瓶子裝著的馨香油來,走到耶穌後面,挨著耶穌的腳哭。她的眼淚滴濕了耶穌的腳,她就用頭髮擦乾,又溫柔地吻耶穌的腳,又抹上了馨香油。」——路加福音7:36-38。

      6.一個有罪的婦人怎麼來到法利賽派的人家裡?

      6 你能想像當時的情景嗎?一本參考書說:「按照當日的習俗,窮人可以到舉行宴會的地方,拾取殘羹剩飯。婦人(37節)就利用這個機會去見耶穌。」這說明了宴會之中怎麼會有人不請自來。當時也許還有其他窮人來到,待宴會結束後,拾取一些剩餘食物。可是,婦人卻有不尋常的舉動。她沒有從旁觀看,等待宴會結束。她名聲不好,是個眾所周知的「罪人」,所以耶穌說這個婦人「有許多罪」。——路加福音7:47。

      7,8.(甲)面對路加福音7:36-38所描述的情況,我們可能會有什麼反應?(乙)西門又有什麼反應呢?

      7 請想像一下你生活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是耶穌,你會有什麼反應呢?婦人走近你的時候,你會感到不自在嗎?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處理呢?(路加福音7:45)你會驚惶失措嗎?

      8 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客人,你會跟法利賽派的西門有類似的想法嗎?「邀請耶穌的法利賽派的人看見,心裡說:『這個人如果真是先知,就該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該知道她是個罪人。』」(路加福音7:39)西門顯得冷漠無情,耶穌卻宅心仁厚。耶穌了解婦人的困境,感受到她的痛苦。我們不知道婦人當初怎樣身陷罪中。如果她真是個妓女,城裡那些虔誠的猶太人顯然沒有給她幫助。

      9.耶穌有什麼反應?事情的結果可能怎樣?

      9 可是,耶穌很想幫助婦人,於是對她說:「你的罪赦免了。」耶穌又說:「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路加福音7:48-50)聖經的記載到此為止。有些人也許認為耶穌沒有給婦人什麼幫助。其實,婦人離去以前,耶穌已給了她祝福。你以為她會沉淪下去嗎?我們不能確定,但請留意路加接著怎樣說。他敘述耶穌起程傳道,「逐城逐村,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路加也報導,「還有一些婦女」跟耶穌和他的門徒在一起,「拿自己的財物資助他們」。婦人很可能就在那些婦女當中。也許她對耶穌滿懷感激,於是改過自新,懷著清白的良心,開始過敬虔的生活。她現在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比以往更愛上帝。——路加福音8:1-3。

      耶穌和法利賽派的差別

      10.沉思一下耶穌在西門家裡遇見一個婦人的記載,為什麼對我們有益?

      10 我們可以從這個生動記載學得什麼呢?我們不是很感動嗎?假如你當時在法利賽派的西門家裡作客,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的反應會像耶穌那樣,還是你會有西門的感覺呢?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我們的感覺和行為當然不能完全像他一樣。另一方面,我們也許不願把自己看做法利賽派的西門。很少人會以仿效法利賽派的作風而自豪。

      11.為什麼我們不願被視為像法利賽派那樣的人?

      11 我們仔細看看聖經和其他證據,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法利賽派自命不凡,以公眾和民族利益的維護者自居。上帝的律法大體上是顯淺明確的,但法利賽派還不滿意。如果律法看來不夠明確,他們就自行加添條文,以補他們認為的漏洞,叫人不用按良心做決定。這些宗教領袖定下通則,要人事無大小都恪守。a

      12.法利賽派的人怎樣看自己?

      12 公元1世紀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清楚指出,法利賽派自以為和藹可親、公正嚴明、完全勝任做宗教導師。有些法利賽派的人也許是這樣。你可能想起尼哥德慕。(約翰福音3:1,2;7:50,51)法利賽派的人,有些後來也歸信了基督。(使徒行傳15:5)使徒保羅論到法利賽派一類的猶太人,說:「他們對上帝有熱心,但不是按照確切的知識。」(羅馬書10:2)可是,福音書所記述的,卻是老百姓眼中的法利賽派——驕傲自大、自以為義、吹毛求疵、貶低他人。

      耶穌的看法

      13.耶穌怎樣評論法利賽派?

      13 耶穌斥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是虛偽的人。「他們捆起沉重的擔子,放在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個指頭去移開那些重擔。」不錯,他們把沉重的擔子、難負的軛,強加在百姓身上。耶穌說抄經士和法利賽派是「蠢材」。蠢材對社會不利。耶穌也把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稱為「瞎眼的嚮導」,斷言他們漠視了「律法上更重大的事,就是公正、慈悲、忠信」。有誰想被耶穌視作法利賽派的人呢?——馬太福音23:1-4,16,17,23。

      14,15.(甲)耶穌寬待馬太·利未,顯示了法利賽派的作風是怎樣的?(乙)我們可以從這個記載吸取什麼重要的教訓?

      14 福音書的讀者,絕大多數都看得出法利賽派喜歡挑剔。耶穌召收稅人馬太·利未做他的門徒,後來利未設盛宴款待耶穌。聖經說:「法利賽派的人和他們的抄經士向耶穌的門徒埋怨說:『你們為什麼跟收稅人和罪人一起吃喝呢?』耶穌回答說:『……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27-32。

      15 耶穌又說:「『我要的是慈悲,不是祭牲。』你們去學習一下這句話的含意吧。」(馬太福音9:13)利未對這段話別有一番感受。至於法利賽派,他們聲稱相信希伯來先知所寫的話,卻沒有領會耶穌所引用的何西阿書6:6的含意。他們寧可因恪守傳統而犯錯,也不願慈悲為懷。我們各人都可以問問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我是個墨守成規、固執己見、堅要照常規辦事的人嗎?還是別人覺得我為人良善、待人慈悲呢?」

      16.法利賽派有什麼作風?我們可以怎樣做,免得像他們那樣?

      16 挑剔、挑剔、再挑剔。這就是法利賽派的作風。法利賽派處處挑錯,無論是真的還是想像出來的。他們經常挑別人的毛病,叫人存有戒心。法利賽派把極小的草本植物,例如薄荷、蒔蘿、大茴香等,交納十分之一,為此而驕傲。他們穿著特別的衣服,裝出虔誠的模樣,又強迫族人跟從他們。毫無疑問,我們要效法耶穌,就必須避免吹毛求疵,揭別人的短兒。

      耶穌怎樣處理問題?

      17-19.(甲)請說明耶穌怎樣處理一件本可以導致嚴重後果的事。(乙)為什麼情況變得緊張,令人不安呢?(丙)如果你當時在場,看見婦人走近耶穌,你會有什麼反應?

      17 耶穌處理問題的方式,跟法利賽派大相徑庭。請看看耶穌怎樣處理以下的事,他本可以把這件事看得很嚴重。事情牽涉到一個婦人,她患了血崩十二年。你可以在路加福音8:42-48讀到有關的記載。

      18 馬可的記載說婦人「懼怕顫抖」。(馬可福音5:33)為什麼呢?這必然是因為她知道自己違反了上帝的律法。利未記15:25-28表明,如果婦女下體不正常地流血,她在下體流血的日子及隨後的七天都不潔淨。凡她接觸過的東西,都是不潔淨的。誰跟她接觸都一樣。當時婦人要擠過人群才能靠近耶穌。差不多二千年後,我們看這個記載,也禁不住同情她的處境。

      19 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樣看這件事?你會說什麼話?請留意,耶穌寬待這個婦人,體恤她的處境,一點也沒提及她可能引起的問題。——馬可福音5:34。

      20.假設今天我們要遵守利未記15:25-28的規定,我們可能會面對什麼問題?

      20 我們可以從這個記載學到什麼?假設你是今天基督徒會眾的長老。再假設今天的基督徒要遵守利未記15:25-28的規定,現在有一個基督徒女子違反了這條律法,她感到徬徨無助。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你會公開批評這個姊妹,當眾羞辱她嗎?或許你會說:「我永不會這樣做!我會效法耶穌,盡量對她仁慈、體貼。」說得好!不過,要效法耶穌寬厚待人,其實說來容易做時難。

      21.關於律法,耶穌教導群眾認識什麼?

      21 群眾聽了耶穌的教誨,心裡感到安舒,精神振奮,大受鼓勵。如果上帝律法的規定是明確的,意思就一目了然,無可爭辯。如果律法的規定看來不大明確,人就更要憑良心做決定。人所做的決定,可以顯出自己對上帝的愛。律法容許人根據情況加以變通。(馬可福音2:27,28)上帝深愛他的子民,處處為他們著想。即使他們犯錯,上帝也樂於寬恕他們。耶穌待人跟上帝完全一樣。——約翰福音14:9。

      聽從耶穌教誨的結果

      22.門徒聽過耶穌的教誨之後,有什麼感覺?

      22 在耶穌的日子,有不少人聽從他的教導,成為他的門徒。這些人親身體驗到耶穌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30)耶穌從沒有訓斥門徒,也沒有使他們覺得擔子沉重、煩擾不安。他們比以往感到更自在,更快樂,更有信心跟上帝和別人建立友好的關係。(馬太福音7:1-5;路加福音9:49,50)他們從耶穌身上看出,在屬靈方面做領導的,要心裡謙卑,使人得到安舒。——哥林多前書16:17,18;腓立比書2:3。

      23.門徒跟耶穌在一起,學得什麼重要教訓,得出什麼結論?

      23 此外,許多人都深深體驗到,與基督聯合,效法他待人的方式十分重要。耶穌告訴門徒:「正如父親愛我,我愛你們,你們也要時刻在我的愛裡。你們要是遵守我的誡命,就時刻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父親的誡命,就時刻在他的愛裡。」門徒要事奉上帝,蒙他悅納,就必須努力實踐耶穌的教誨。不論是教導人認識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還是對待家人和朋友,都要實踐耶穌的教誨。隨著弟兄團體日益擴大,會眾紛紛成立,門徒要不時提醒自己,耶穌所行的就是正道,他的教誨就是真理。他們仔細留意耶穌的一生,看出他的生活方式確實是值得追求的。——約翰福音14:6;以弗所書4:20,21。

      24.我們學習耶穌的榜樣,應該把什麼事謹記在心?

      24 現在你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所討論的事。你看出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改善?你是否同意,耶穌思想正確,教導得法,處事得當呢?要奮發起來。耶穌鼓勵我們說:「你們既然知道這些事,要是遵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17。

      [腳注]

      a 「[耶穌和法利賽派]的根本差異,在於兩者對上帝的理解南轅北轍。法利賽派認為上帝是嚴苛的;耶穌卻認為上帝有恩典、有憐憫。當然,法利賽派沒有否認上帝是良善、仁愛的。可是,他們卻認為,上帝賜給他們《托拉》[律法],讓他們能夠符合律法的要求,就顯出了良善。……在法利賽派看來,人恪守口傳律法,嚴守闡釋成文律法的規條,就能符合《托拉》的要求。……耶穌把愛心的兩大誡命(太22:34-40)奉為圭臬,不承認口傳律法……結果跟法利賽派發生衝突。」——《新編國際新約神學詞典》。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