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6部分
父母
你的父母有很多人生經驗。他們經歷過青春期那些不好應付的身心變化,按理來說,他們應該最能給你所需的指引,幫助你渡過青春期。可是,有時父母看來不但沒有幫助你解決問題,反而製造了更多問題。比如,你可能面對以下的難題:
□ 爸媽老是責備我
□ 爸媽其中一方吸毒或醉酒
□ 爸媽常常吵架
□ 爸媽已分居或離婚
第21-25章會教你怎樣應付這些及其他相關的問題。
-
-
爸媽責備我,我該怎麼辦?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21章
爸媽責備我,我該怎麼辦?
「我媽媽就像個偵探一樣,總是來找我哪裡出錯。我家務還沒做完,她就來檢查,挑毛病。」——克雷格
「我爸媽老是教訓我。他們說我什麼都做不好,不管是在學校、家裡還是會眾裡,都表現得不好。他們數落個沒完,我連喘一口氣的機會都沒有!」——詹姆斯
你的父母看來總是對你不滿意嗎?你是不是覺得,他們老是拿著放大鏡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常常盯著你、審察你,你卻從沒有通過「考核」,令他們滿意過呢?
以下哪句話是你最常聽到的?
□ 你的房間老是亂七八糟的。
□ 你看電視看得太多了。
□ 你怎麼還不去睡覺?
□ 你從來不按時起床。
父母的什麼提醒或責備最讓你心煩?請寫下來。
........
不錯,父母的吩咐和責備可能使你很心煩,但請想想:如果父母從來不勸告你、管教你,你就會懷疑他們到底關不關心你了,對嗎?(希伯來書12:8)父母管教你,表示他們真的愛你。聖經說,父親會責備「他喜愛的兒子」。(箴言3:12)
的確,父母關心你才會糾正你,你應該感激他們才對!畢竟,你還年輕,缺乏人生經驗,遲早要受到糾正。要是沒有人引導你,你就可能很容易受「年輕人常有的慾望」所支配了。(提摩太後書2:22)
被人責備很難受!
當然,「凡管教的事,當時不叫人快樂,只叫人難過」。(希伯來書12:11)如果你年紀還小,就更覺得是這樣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你的個性還在發展、變化之中,你還在成長、還在認識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所以,即使別人批評你的話是經過好好考慮、以溫和的方式說出來,也可能會令你反感。
這樣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你對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其他人的話所影響,而你父母對你的評價,對你的影響更大。因此,要是他們糾正你,或說你某件事做得不對,就可能使你覺得很難受。
那麼,你是否只因為父母指出你的一些缺點,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做不成呢?你不該這樣想。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人人都會犯錯。(傳道書7:20)人從錯誤中學習,才會成長。(約伯記6:24)不過,要是你一做錯事父母就責備個沒完,你做對的事他們卻很少稱讚你,那又怎樣呢?可能你會覺得很難受。不過,這並不表示你什麼都做不好。
爸媽為何責備你
有時,父母看來過於挑剔,原因不是你犯了什麼大錯,而是他們心情不好。你媽媽是不是忙了一整天呢?她是不是生病了,很不舒服呢?要是這樣,她就可能更容易責備你,說你的房間不夠整潔等等。另一方面,你爸爸是不是因為家庭的經濟而苦惱呢?要是這樣,他就可能會說話不慎,「如刀刺人」。(箴言12:18)當然,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責備你,往往會有失公正,令你難受。不過,如果你老是想著父母對你不公正,就只會更加難受。所以,你應該盡力寬恕他們才對。要記得,「我們人人都難免多次犯錯。誰不在言語上犯錯,誰就是完美的人」。(雅各書3:2)
此外,你的父母是不完美的,所以有時也會感到能力不足,做事做得不夠好。事實上,要是你某件事做得不好,他們可能會覺得是他們自己做得不好。比如說,女兒考試考得不好,母親知道後可能會責備女兒,但其實母親可能在想:「我不是個好媽媽,我沒有盡力幫助女兒考好。」
保持冷靜
不管父母責備你的原因是什麼,問題是:你被指責時該怎麼做呢?首先,小心不要氣沖沖地跟父母頂嘴。箴言17:27說:「約束言語的人具有知識,心裡冷靜的人明辨事理。」當父母對你發火時,你怎樣才能保持冷靜呢?試試這樣做:
聆聽不要急於為自己辯解,或說自己沒做錯。要盡力控制情緒,先聽完父母所說的話。門徒雅各勸基督徒要「敏於聆聽,不急於說話,不急於動怒」。(雅各書1:19)如果你生氣地打斷父母的話,他們就會覺得你沒有聽他們講話。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更生氣,更嚴厲地責備你。
留意父母所說的話有時,你可能覺得爸媽責備你的話太過分,沒有顧及你的感受。但與其計較他們說話的方式,不如多想想他們所說的話。你可以問問自己:「他們責備我的話,哪些是對的?他們以前有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責備過我呢?我要是按他們的要求去做,會有什麼損失嗎?」要記住,不管當時你感覺怎麼樣,你的父母都是因為愛你才管教你。如果他們真的討厭你,就根本不會管教你。(箴言13:24)
同意父母的話如果你用尊敬的態度把父母的話重複一遍,就能讓父母明白,你確實聽到了他們所說的話。比如,你的父母說:「你的房間老是那麼亂。你要是不收拾好,我就要處罰你,不讓你出去玩了!」但你覺得自己的房間還蠻整潔的啊!可是,如果你這麼回答,一定沒有什麼好的結果。要盡量從你父母的角度看事情。如果你不頂嘴,反而像下面這樣回答,可能會好一點:「對,我的房間真的蠻亂的。那您要我現在就收拾,還是吃完晚飯再收拾呢?」你同意父母的話,他們就可能不那麼生氣了。當然,接著你就要按父母的話去做。(以弗所書6:1)
等候先聽從父母的話,再為自己辯解。聖經說:「約束嘴唇,才算睿智。」(箴言10:19)父母看到你真的留心聽他們的話,就會更樂意聽你要說的話。
以上四個建議,哪一個你須要格外努力去做?請寫在下面。........
忍耐是值得的
你想找到黃金嗎?如果想,就得克服一些困難,你願意這樣做嗎?聖經說,智慧比任何財寶都要有價值得多。(箴言3:13,14)你怎樣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呢?箴言19:20說:「要聽從勸諭,接受管教,使你將來成為有智慧的人。」的確,勸諭和管教可能令人不快。但如果你能從責備的話找出金子般的智慧,並加以運用,你就能得到比黃金更有價值的財寶。
其實,人難免會受到別人的批評。你現在要應付父母和老師的責備,將來還得面對雇主和其他人的批評。你在家裡學會接受責備,就能成為有進步的學生、受重視的雇員。你也會變得更有自信。能得到這麼多益處,忍受一點批評當然是值得的!
下一章會說什麼呢?
你覺得家規太多,太沒自由了嗎?其實,你該因自己所擁有的自由而滿足。下一章會教你怎樣做,並讓你知道怎樣才能獲得更多自由。
重點經文
「有智慧的人肯聽教誨,多受教益」。——箴言1:5
建議
以下建議能幫助你接受父母的糾正:
● 如果父母責備你時也稱讚你,就要感謝他們的稱讚。
● 如果你不清楚父母為什麼責備你,或不知道父母期望你怎樣解決問題,就要請他們說清楚。
你可知道……?
有些父母很難以仁慈的方式對待兒女,因為他們沒有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愛和理解。
我要這麼做!
下次爸媽責備我時,我要這麼做:........
如果我覺得爸媽過分挑剔,我就要這麼做:........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 為什麼你可能覺得接受批評不容易?
● 父母常常責備你,其實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 你要怎樣做,才能從批評和勸告中得到最大的益處?
[第177頁的精選語句]
「以前,媽媽一對我大呼小叫,我就跟她頂嘴。現在,我努力按照聖經的原則去做。這很管用,媽媽的態度開始改變了。由於實踐聖經的原則,我比以前更了解媽媽,我們的關係也改善了。」——瑪蓮
[第180頁的圖片]
如果你從責備的話中淘出金子般的智慧,就能得到比黃金更有價值的財寶
-
-
為何家規這麼多?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22章
為何家規這麼多?
請寫下你家裡的一些家規。........
你覺得家規總是合理的嗎?
□ 是 □ 不是
你覺得哪個家規最難遵守?........
家規是什麼呢?家規就是父母給你定下的規矩,規定你在家裡要怎麼做、不能怎麼做,比如功課做完沒、誰來做家務、什麼時候回家,或者該怎樣使用電話、電腦和電視等。有時,父母還可能規限你在外面的活動,例如規定你在學校要怎麼做、選擇什麼人做朋友等。
你覺得家規太多,太沒自由了嗎?也許你的感受跟下面的年輕人一樣:
「時間到了就得回家,真是煩死了!人家的孩子都可以玩到很晚,只有我還那麼早就要回去,真討厭!」——艾倫
「最討厭的是,爸媽常常檢查我的手機,看我跟誰講過電話,簡直就是把我當小孩子一樣!」——伊麗莎白
「我覺得父母在破壞我的社交生活,他們好像什麼朋友都不讓我交!」——妮可
很多年輕人常常做父母不准他們做的事。不過,大多數年輕人都承認,要是父母沒有定下規矩,家裡就會亂成一團。如果家規是必不可少的,為什麼有些家規又那麼令人討厭呢?
「我不是三歲小孩了!」
你對某些家規感到很生氣,可能是因為你覺得父母把你當作小孩子看待。你真想對他們大叫:「我不是三歲小孩了!」當然,你父母很可能認為,這些規定很重要,能夠保護你,裝備你負起成年人的種種責任。
雖然如此,你可能還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家規卻跟你小時候一樣沒有調整。可能你覺得約束太多,就像年輕的貝瑞兒一樣,她抱怨父母說:「他們完全忘了,像我這麼大的孩子應該可以做些什麼。他們不許我發表意見,不許我自己做決定,不願把我當大人看!」艾麗森這個年輕人也有類似的感覺,她說:「我爸媽好像沒有意識到,我已經18歲了,不是10歲。他們應該多信任我一點!」
如果父母對其他兒女沒有那麼嚴格,你就可能不服氣,更不願意遵守家規。馬修回想自己十幾歲的時候,父母對待他跟對待他妹妹和表妹不同,他說:「就算她們闖了大禍,也不會受到懲罰!」
沒有家規會更好?
你可能很想擺脫父母的約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沒有父母管你,真的會更好嗎?你可能認識一些年紀跟你差不多的年輕人,他們喜歡在外面待多久就待多久,想穿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衣服,或者隨時都可以跟朋友出去,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也許他們的父母太忙了,根本顧不了孩子在做什麼。不管怎樣,聖經說這樣養育兒女,對兒女是沒有好處的。(箴言29:15)世上之所以有些缺乏愛心、自私自利的人,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大都是在缺乏管束的家庭裡長大的。(提摩太後書3:1-5)
所以,不要再羨慕那些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年輕人了。要記住,父母管你,表明他們真的愛你,關心你。他們定下合理的規矩,其實是效法耶和華上帝。上帝對他的子民說:「我要讓你洞悉事理,指教你該走的路;我的眼要看顧你,為要給你勸告。」(詩篇32:8)
不過,有時你可能覺得父母的規定實在難以忍受,那你怎樣才能得到多一點自由呢?
跟父母好好溝通
不論你想得到更多自由,還是想減少受家規約束的感覺,最好的方法是:跟父母好好溝通。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已經跟爸媽談過了,可是沒有用!」你也一樣嗎?不妨問問自己:「我可以改善溝通的方法嗎?」好好溝通十分重要,這樣做有兩個好處:(1)可以使父母更了解你,(2)可以使你更了解父母拒絕你的原因。如果你想父母把你當作成年人看,讓你做成年人才能做的事,你就該學會像成年人一樣,好好跟別人溝通。你可以怎麼做呢?
學會控制情緒人要有自制力,才能跟別人好好溝通。聖經說:「愚昧人生氣,全都發泄出來;有智慧的人,平心靜氣到底。」(箴言29:11)因此,不要沒完沒了地抱怨,生悶氣,或像小孩子一樣鬧脾氣。父母不准你做某些事的時候,你可能恨不得摔門跺腳來發泄一下,但要是你這樣做,父母就只會給你更多限制,而不會給你更多自由。
要明白父母的苦心特蕾茜是個年輕的基督徒,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她說:「我會問自己:『媽媽定下這些規矩,用意是什麼?』就是為了幫助我成為更好的人。」(箴言3:1,2)你明白父母的苦心,就能跟父母溝通得更好。
舉個例,假設父母不准你參加某個社交活動,與其跟他們爭吵,不如問問他們:「如果有一個成熟可靠的朋友跟我一起去,那我是不是就可以去呢?」父母不一定會答應你,但要是你明白他們擔心什麼,就較容易想出一個他們可以接受的辦法。
要逐漸贏得父母的信任假設有個人向銀行借了一些錢。如果他準時還錢,銀行就會信任他,以後可能會願意借他更多錢。在家裡也一樣,你必須服從父母。如果你凡事服從父母,就算是小事也一樣服從,以此表明自己值得信任,可能你的父母以後就會更信任你。相反,要是你常常不聽父母的話,令他們失望,他們當然就不怎麼信任你,甚至完全不信任你。
當你觸犯了家規
沒有人是完美的,你總有可能觸犯家規,比如沒有做好家務,打電話的時間太長,或比規定的時間還晚回家。(詩篇130:3)那時你就得向父母交代了!你該怎麼做,才不會使問題變得更嚴重呢?
坦白交代不要編假話,編假話只會破壞父母對你僅存的一點信任。因此,要坦白,連細節都交代清楚。(箴言28:13)不要為自己找藉口,也不要嘗試減輕事情的嚴重性。總要記住,「溫和的回答平息烈怒」。(箴言15:1)
衷心道歉你讓父母擔憂、失望,或者給他們添了麻煩,為此道歉是應該的。如果你這樣做,父母也可能會減輕你要受的懲罰。不過,你的悔意應該是發自內心的。
接受管教(加拉太書6:7)父母要懲罰你時,你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跟父母頂嘴,質疑懲罰是否恰當,特別是當懲罰看來不公平時,你更會這樣。可是,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是成熟的表現。你最好怎麼做呢?就是努力重新贏得父母對你的信任。
以上三點,哪一點你需要格外努力去做?請寫下來。........
要記得,父母有責任管束你的行為。因此,聖經談到「父親的誡命」和「母親的法度」。(箴言6:20)不過,你不該認為父母約束你,你的人生就毫無樂趣可言。事實上,耶和華應許,只要你服從父母,最終「就必蒙福」!(以弗所書6:1-3)
請看《青年人問一》第3章,讀讀更多有關的資料
下一章會說什麼呢?
你的父母吸毒或酗酒嗎?你該怎樣應付這樣的情況呢?
重點經文
「要孝敬父母,這樣你就必蒙福」。——以弗所書6:2,3
建議
如果你希望父母給你更多自由,就先要服從他們。要是你一直都很聽話,父母就會更願意答應你的請求。
你可知道……?
研究顯示,父母本著愛心管束孩子,孩子就可能會有好的學業成績、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活得比較快樂。
我要這麼做!
如果我違反了家規,我就這麼說:........
我要這麼做來贏得父母的信任:........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 為什麼你的父母有時可能會過分保護你?
● 對於父母給你的限制,為什麼你的反應有時會比較大?
● 你怎樣才能跟父母溝通得好一點?
[第183頁的精選語句]
「年輕的時候,你以為自己什麼都懂,所以要是父母管你,你就很容易不高興。但其實,他們是真的為你好,才會管你。」——美瑾
[第186頁的附欄]
父母真的偏心嗎?
「為什麼父母對待每個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樣呢?難道他們不可以公平一點嗎?」你想過這些問題嗎?如果想過,請你再想想:對待每個人的方式都一樣,不見得就是公平;公平地對待人,不一定就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人。其實,關鍵在於:父母有沒有忽略你所需要的東西呢?比如說,當你需要他們的勸告、幫助或扶持時,他們總是在你身邊嗎?如果是,你真的還可以說他們對你不公平嗎?你跟你的兄弟姐妹所需要的不一樣,父母不可能總是用完全一樣的方式對待你們。18歲的貝絲明白這一點。她說:「我跟弟弟是兩個不同的人,父母對我們不一樣,也是應該的。我真不明白自己以前怎麼會不懂得這個道理。」
[第189頁的附欄或圖片]
練習欄
跟爸媽談談!
前面兩章談過父母責備你和給你限制時,你該怎麼辦。如果你覺得父母對你過於挑剔或限制太多,甚至兩者都有,你又該怎麼做呢?你可以怎樣跟他們談談這個問題呢?
● 找個合適的時間,也就是你覺得很輕鬆,你父母也不忙的時間,好好談一談。
● 說話要發自內心,但不要激動。要用尊敬的態度跟父母說話。
如果你覺得父母對你過於挑剔,你可以說:「我已經很努力做好了,可是你們還是說我做得不好,聽了真的很難受!我們可不可以好好談一下呢?」
你會怎樣開始跟爸媽談呢?請寫下來。
........
✔ 建議:運用第21章的資料打開話題。也許你父母會願意跟你討論這一章的內容。
如果你覺得父母沒有給你足夠的自由,你可以說:「我想有更多的自由,我該在哪方面更努力,來證明自己是個有責任感的人呢?」
你會怎樣開始跟爸媽談呢?請寫下來。
........
✔ 建議:溫習《青年人問一》第3章,看完後,把你想跟父母討論的問題寫下來。
[第184,185頁的圖片]
準時償還貸款,銀行就會再借錢給你;常常服從父母的規定,父母就會更信任你
-
-
爸媽吸毒或酗酒,怎麼辦?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23章
爸媽吸毒或酗酒,怎麼辦?
「爸爸說他要出去修理汽車,但出去以後就不見了。媽媽打電話給他,他也沒接。過了一會兒,我看到媽媽非常擔心,打算出門,她說:『我去找找你爸爸,看他怎麼樣了。』
「後來,媽媽一個人回來了。我問她:『爸爸沒有去修理汽車,對不對?』她說:『對。』
「那時我就明白,爸爸又在耍老把戲了,就像上次一樣。我爸爸有毒癮。後來,他終於回來了,但我和媽媽都擔心死了。第二天,我沒怎麼理爸爸,但這麼對他,我又很難過。」——卡倫,14歲
由於父母吸毒或酗酒,世上有許多年輕人天天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如果你的父母也是這樣,他們可能會使你感到難堪、沮喪甚至氣憤。
瑪莉的爸爸在公開場合看起來是個好人,但他其實是個酒徒,對家人又打又罵。瑪莉回想起來,仍然感到很痛苦。她說:「人們常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你們的爸爸很好,你們真有福氣。』」a
要是你父母其中一方酗酒或吸毒,你該怎麼辦呢?
先了解原因
首先,了解一下父母酗酒或吸毒的原因,這會對你有所幫助。箴言1:5說:「有悟性的人求取高明的指導」。因此,了解一下上癮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樣的人會酗酒或吸毒,以及原因是什麼,會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一個人有酒癮,就不是偶爾醉酒,而是長期酗酒。b他沉迷於酒精,不能自拔,一旦開始喝酒就停不下來。由於酗酒,他的家庭、健康和工作都大受影響。
有些人可能生來就容易喝酒成癮,但看來有些人是由於情緒問題而染上酒癮的。比如,很多酒徒都很不喜歡自己。(箴言14:13)其實,有些酒徒的父母本身也是酒徒。在這些人看來,喝酒可以幫助他們暫時忘掉小時候的感情創傷。人吸毒成癮,原因可能也一樣。
當然,酗酒或吸毒只會使原本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為這樣做的人,思想會漸漸脫離正軌,情緒也會越來越不穩定。因此,你的父親可能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才能夠擺脫惡習。
不要期望過高
了解父親酗酒或吸毒的原因,雖然並不能消除難題,但你也許能多體諒他一點。
舉個例,如果你爸爸的腿摔斷了,你還會希望他跟你一起踢足球嗎?如果你知道,他是因為做了一件蠢事而失手受傷,你又會怎麼想呢?你一定會很失望,對嗎?不過,你會明白在爸爸康復之前,都不可能跟你一起踢足球了。你明白這一點,就不會對他期望過高。
同樣,如果你的父親酗酒或吸毒,他的思想和感情就不是健全的。不錯,他之所以「受傷」,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你可能對他的愚蠢行為很反感,這也很正常。但你要知道,除非你的父親向人尋求幫助,戒酒或戒毒,否則他很難關心你、照顧你。你把他的酒癮或毒癮看成是一種創傷,使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就不會對他期望過高。
你可以怎樣做
要知道,除非你的父親徹底改掉惡習,否則你還是得忍受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那麼,你可以怎樣做呢?
不要為父親的行為承擔責任你的父親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加拉太書6:5說:「各人要負起自己的擔子。」因此,你沒有責任為他治療,或者保護他,不讓他承擔惡習帶來的後果。比如,你不必維護他,向他老闆說謊;如果他倒在門前醉得不省人事,你也不必把他拖進房子裡。
勸父親尋求幫助你父親最大的問題,也許就是承認自己有問題。當他平靜、清醒時,也許你的母親可以跟你的哥哥姐姐一起告訴他,他的行為對家人有什麼影響,以及他須要怎樣做。
此外,你的父親可以把下面問題的答案寫下來,這或許會有所幫助:如果我繼續酗酒或吸毒,我和家人會怎麼樣呢?如果我戒酒或戒毒,又會有什麼結果呢?我要怎樣做才能得到幫助呢?
快有麻煩時,就要離開箴言17:14說:「爭吵爆發之前就應離開。」不要介入爭吵,給自己招來麻煩。要是可能,就回自己的房間,或去朋友那裡。如果父親可能動粗打人,你就可能要向外人求助。
接受自己的感覺有些年輕人會覺得內疚,因為父親酗酒或吸毒令他們感到氣憤。其實,你覺得反感是很正常的,特別是父親因為酗酒或吸毒,不能給你所需的關愛和扶持的時候。不錯,聖經說你要孝敬父母。(以弗所書6:2,3)但「孝敬」父母的意思是,尊重他們的權威,就像尊重警察或法官的權威一樣。孝敬父母,不等於贊同他們酗酒或吸毒。(羅馬書12:9)如果你很討厭父親酗酒或吸毒,這並不表示你沒有愛心。酗酒或吸毒等行為,本來就是令人厭惡的!(箴言23:29-35)
跟能鼓勵你的人交往當家裡的生活一團糟時,你可能會忘記正常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因此,你需要跟靈性和感情上健全的朋友來往,這是很重要的。基督徒會眾的成員能大大地鼓勵你、扶持你,也能使你不時得到舒解,暫時脫離家庭問題所帶來的壓力。(箴言17:17)跟基督徒家庭來往,也能讓你看到正常的家庭生活是怎樣的,減少你的家庭給你的負面影響。
尋求幫助向一個成熟的、你可以信任的成年人傾訴,會對你大有幫助。會眾的長老很樂意幫助你。聖經說他們「有如避風之所和避暴雨之處,像河流在乾旱之地,又像大磐石的影子在久旱疲乏之地」。(以賽亞書32:2)所以,你可以請他們安慰你,給你勸告,不用害怕或不好意思。
上面六個方法,你打算先用哪一個?請寫下來。........
你可能改變不了家裡的情況,但你可以讓自己不要受到太大的影響。與其試圖改變父親,不如努力改變你自己,因為你能夠控制自己。使徒保羅說,要「不斷努力,完成使你們得救的工作」。(腓立比書2:12)如果你這樣做,你就能夠保持積極的態度,說不定還能推動父親尋求幫助,戒酒或戒毒。
下一章會說什麼呢?
爸媽常常吵架,你該怎麼辦呢?你怎樣才能應付焦慮不安的感覺?
[腳注]
a 如果你的父母是酒徒,並且虐待你,你就應該向人求助。要告訴一個你信賴的成年人。如果你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你可以告訴會眾的長老或一個成熟的基督徒。
b 這裡假定酗酒或吸毒的人是男性,但如果是女性,情況也一樣。
重點經文
「人洞悉事理,就不輕易發怒」。——箴言19:11
建議
不要憎恨父母,而是要恨惡他們錯誤的行為,這才是對的。(箴言8:13;猶大書23)
你可知道……?
在聖經裡,「孝敬」一詞有時僅是指承認合法的權威。(以弗所書6:1,2)因此,聖經說你要孝敬父母,這並不是說你要贊同父母一切的行為。
我要這麼做!
如果爸媽辱罵我或虐待我,我就要這麼做:........
為了勸爸媽向人尋求幫助,我可以這麼做:........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 為什麼有些人會酗酒或吸毒?
● 為什麼你不用為父母醉酒或吸毒承擔責任?
● 你面對的情況有哪些方面是你能夠控制的?你可以怎麼做?
[第192頁的精選語句]
「我知道,自己以後可能還得應付爸媽給我帶來的難堪,但我也知道,只要仰賴耶和華,他就會給我力量,幫助我忍耐下去。」——麥克斯韋爾
[第198頁的附欄]
如果父母不再事奉耶和華
如果你的父母不再按照聖經的標準生活,甚至公開說不想繼續做基督徒,你可以怎麼做呢?
● 要知道,耶和華不會因為你父母的行為而責怪你。聖經說:「各人都要為自己的事向上帝交賬。」(羅馬書14:12)
● 不要跟那些處境比自己好的年輕人相比。(加拉太書5:26)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年輕人說:「不要老是覺得自己的情況不如別人,要多想想怎樣應付問題,這樣做會更有用。」
● 如果父母的標準常常改變,也要繼續尊重他們。只要他們的吩咐跟上帝的標準沒有衝突,就要服從。耶和華要求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不管父母是不是基督徒。(以弗所書6:1-3)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你還是孝敬和服從他們,你就是真的愛耶和華了。(約翰一書5:3)
● 要跟基督徒會眾密切來往。會眾是個屬靈的大家庭,能夠給你安慰。(馬可福音10:30)戴維的父親不再事奉耶和華,戴維曾擔心會眾的成員會因而避開他和其他家人,但後來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他說:「弟兄姊妹對我們很好,沒有排斥我們,這使我深信會眾真的很關心我們。」
[第194頁的圖片]
你把父親的酒癮或毒癮看成是一種創傷,使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就不會對他期望過高
-
-
好榜樣——希西家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好榜樣——希西家
希西家正處於人生的重要轉捩點。他才25歲,就當上猶大國的王。希西家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王呢?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是個偽君子,悖逆耶和華,到死也沒悔改。他鼓吹異教崇拜,還至少把一個兒子燒死,獻給異教的神。(歷代志下28:1-4)現在希西家作王了,他會不會犯父親犯過的錯呢?雖然父親作惡多端,但希西家並不覺得自己一定會犯父親犯過的錯,更沒有放棄崇拜耶和華。事實上,希西家一直「緊緊依附耶和華」。(列王紀下18:6)
你的父母因為你崇拜耶和華而嘲笑你嗎?他們說話刻薄,對你很不仁慈,使你很難受嗎?他們有沒有某種惡習呢?如果有,你不一定要跟他們一樣!希西家沒有讓惡劣的家庭環境毀掉自己的一生。後來,他成為一位賢君,「在他以前或以後的猶大王中,沒有一個像他」那麼賢能。(列王紀下18:5)所以,無論家庭環境如何惡劣,只要你像希西家一樣「緊緊依附耶和華」,你也能夠享有美滿的人生。
-
-
爸媽吵架時,我該怎麼辦?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24章
爸媽吵架時,我該怎麼辦?
你的父母當著你的面吵過架嗎?如果有,他們最常為什麼事吵架?
□ 金錢
□ 家裡的事
□ 親戚
□ 你
你想告訴父母,他們吵架對你有什麼影響嗎?把你想說的話寫在下面。
........
父母吵架,你也很難不受影響。畢竟他們都是你所愛、所倚靠的人。因此,聽見他們爭吵,你也許會覺得很難受,並且跟瑪麗有一樣的感覺,瑪麗說:「爸媽看來不尊重對方時,我也很難尊重他們。」
看到父母吵架,你就意識到一個事實:他們不像你所想的那麼完美。這令你覺得痛苦,也可能會令你產生種種憂慮。如果父母經常爭吵或者激烈地爭吵,你也許會擔心他們的婚姻是否快要破裂。瑪麗說:「我聽到爸媽吵架,就擔心他們會離婚,而我就得選擇要跟誰一起生活。我也擔心自己會跟兄弟姐妹分開。」
為什麼父母會爭吵?他們吵架時,你又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父母會爭吵
基本上,你的父母可能一直都努力「用愛心彼此包容」。(以弗所書4:2)但聖經說:「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你的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有時也會生對方氣,甚至吵起架來,這一點也不奇怪。
另外,要記得我們正生活在「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提摩太後書3:1)出外謀生、支付家庭開銷、應付工作壓力,這些因素都會使婚姻關係變得緊張。如果父母雙方都要上班,那麼到底誰來做家務、做哪些家務,也可能會成為爭執的導火線。
你可以放心,即使你的父母有時意見不同,這並不表示他們的婚姻快要破裂。雖然他們對某些事的看法不一樣,但很可能還是愛著對方的。
舉個例,你是否曾經跟幾個好朋友一起看電影,看完後大家對影片都有不同的看法呢?這是可能的,不是嗎?就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也可能有所不同,你爸媽也可能是這樣。他們也許都關心家裡的經濟狀況,但對於怎樣花錢,卻有不同的意見。或者兩人都想計劃全家一起度假,但對於怎樣才算鬆弛身心,卻有不同的看法。又或者,他們都希望你有好的學業成績,但對於該用什麼方法幫助你,卻有不同的意見。
要記得,兩個人不一定要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一樣,才能保持和睦。就算兩個人很愛對方,有時也會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雖然如此,聽到父母爭執,你也許還是會覺得很難受。要是這樣,你可以做些什麼或說些什麼來應付這種情況呢?
你可以怎麼做
尊重父母如果父母常常爭吵,你就很容易對他們不滿。畢竟,他們應該為你樹立榜樣,而不是反過來要你為他們樹立榜樣。不過,如果你不尊敬父母,就只會使家庭關係更加緊張。更重要的是,耶和華上帝吩咐你要孝敬和服從父母,即使這樣做並不容易,你也要聽從上帝的吩咐。(出埃及記20:12;箴言30:17)
如果父母爭執的事情跟你有直接關係,你該怎麼辦呢?比如,假設你父母其中一方是耶和華見證人,另一方則不是。當你決定跟基督徒的父親或母親一起崇拜上帝時, 也許會使父母失和。(馬太福音10:34-37)你向非基督徒的一方表明立場時,要「態度溫和,深深尊重」他(她)。你這樣做,也許能使他(她)日後改變過來。(彼得前書3:15)
不要偏袒任何一方假設父母爭執的事跟你無關,但他們要你決定支持哪一方,你該怎麼做呢?盡可能不要偏袒任何一方。也許你可以這樣說:「爸,媽,你們兩個我都愛,但請不要問我誰對誰錯。這件事你們還是自己解決吧。」你這樣溫和得體地說,就不致介入他們的爭論。
跟父母溝通要讓父母知道,你對他們吵架有什麼感覺。想想他們在什麼時候會願意聽你說話,然後在那個時候,以尊敬的態度告訴他們,他們爭吵令你多麼擔憂、生氣甚至害怕。(箴言15:23;歌羅西書4:6)
千萬不要做的事
不要充當婚姻顧問你還年輕,根本沒有能力解決父母的紛爭。打個比方:假設你搭乘一架小型飛機,聽見飛機的正副駕駛員吵起來,你自然會有點擔憂。但如果你自以為是,去指揮駕駛員怎麼駕駛飛機,甚至試圖操縱飛機,會有什麼結果呢?
同樣,你介入父母的紛爭,試圖解決他們的問題,可能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聖經說:「僭越狂妄的只惹爭鬥,跟人商議的卻有智慧。」(箴言13:10)你的父母自己商量討論,很可能會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箴言25:9)
不要加入爭吵兩個人吵鬧已經夠糟的了,不要再火上加油。也許你很想插嘴,但要記得,解決爭端的責任在你父母,而不在你。因此,要盡力聽從聖經的勸告,不要去管他們的事。(彼得前書4:15)不要加入父母的「戰局」。
不要使父母對立有些年輕人令父母產生對立的情況,間接導致他們爭吵。當媽媽不許他們做某件事時,他們就央求爸爸答應他們。如果你試圖耍手段來擺布父母,你可能暫時會得到多一點自由,但長遠來說,這樣做只會使家庭紛爭持續得更久。
不要讓父母的行為影響你一個叫彼得的年輕人,因為父親惡待家人而報復他,後來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基督徒的原則。彼得說:「我就是想傷害他。他這樣對待媽媽、妹妹和我,我真的恨透了他。」但沒過多久,彼得就不得不承擔自己所造成的惡果。你從這件事學到什麼呢?不好的行為只會使家庭問題更加嚴重。(加拉太書6:7)
這一章提到的建議,哪些是你須要格外努力去實行的?請寫在下面。........
你無法使父母不再爭吵,這是肯定的。但你可以放心,耶和華能幫助你應付這種情況,不再因父母不和而擔心苦惱。(腓立比書4:6,7;彼得前書5:7)
要盡量按照上面的建議去做。一段時間以後,你的父母也許會認真考慮怎樣解決他們的問題,說不定甚至不再吵架了,誰知道呢?
下一章會說什麼呢?
如果你生活在單親家庭裡,你可以怎樣應付種種困難呢?
重點經文
「你們的話要時刻帶著恩慈」。——歌羅西書4:6
建議
如果你的父母常常爭吵,你可以用尊敬的態度勸他們尋求幫助。
你可知道……?
即使兩個人很相愛,有時也可能觀點不一致。
我要這麼做!
如果爸媽開始吵架,我就這麼做:........
如果爸媽問我要支持哪一方,我就這麼說:........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 為什麼有些父母會吵架?
● 為什麼你不用為父母的問題負責?
● 你可以從父母的行為學到什麼?
[第201頁的精選語句]
「我知道爸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也像我一樣會碰到困難。我明白這一點,他們爭吵時我就不會害怕了。」——凱希
[第206,207頁的附欄或圖片]
父母分居或離婚,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父母分居或離婚,你可能會覺得很傷心。不過,你該怎麼做才對呢?請看看以下的建議:
● 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父母要分開,也許你的第一個反應是:想辦法幫助父母和好。安妮說:「爸媽離婚後,有時還會一起帶我們出去。姐姐和我會悄悄地說:『我們跑到前頭,讓他們單獨待在一起。』但這樣做看來沒什麼用,他們還是沒有復合。」
箴言13:12說:「期待的事遲遲不來,叫人憂心如病」。要減輕傷痛,你就要記得:父母要怎樣做,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他們分開不是你造成的,而你也不大可能充當他們的和事佬,使他們復合。(箴言26:17)
● 不要懷恨在心。如果你對父母一方或雙方生氣,並懷恨在心,長遠來說,這可能會令你自己受傷害。湯姆12歲時就有這樣的感覺,他說:「我真的很生爸爸的氣。我不想用『恨』這個字,可是我真的非常討厭他。我覺得,既然他決定離開我們,就根本談不上關心我們。」
雖然如此,父母婚姻失敗,通常雙方都有責任,很少可能只是一方的錯。其實,你父母之間發生過什麼事,或者婚姻為什麼會破裂,他們很可能都沒有跟你說清楚。也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既然你對事情了解得不全面,就不要下定論。(箴言18:13)當然,你感到氣憤是在所難免的,你難過一段時間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一直生氣,甚至想要報復父母,這樣就會漸漸損害你的品格。聖經的勸告很有道理:「你要壓抑怒氣,離棄烈怒」。(詩篇37:8)
● 要看清事實。有些年輕人非但不憎恨拋棄家庭的父親或母親,反而走另一個極端,對他(她)十分推崇,幾乎奉為偶像。比如說,有個父親經常醉酒,生活放蕩,還一次又一次地拋棄家庭,最後跟妻子離了婚。然而,他的兒子說由於某種原因,自己當時對父親十分敬佩,幾乎達到崇拜的地步!
這種對父母的盲目崇拜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在某個國家,父母離異的孩子中,大約百分之90都跟母親生活。所以,天天照顧孩子、管教孩子的責任就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雖然父親會支付撫養費,但通常離婚後母親的經濟狀況還是大不如前。所以,孩子跟媽媽一起生活,花錢要算計,還得聽她的話,要怎麼做或不可以怎麼做。另一方面,做父親的在離婚後經濟狀況可能會改善。孩子去探望爸爸時,常常會得到很多禮物,玩得很開心。遺憾的是,有些年輕人離開基督徒的父親或母親,轉而跟不是信徒的一方生活,因為他(她)的經濟條件更好,對孩子更寬容。(箴言19:4)
如果你也想做這樣的決定,就要想想什麼事更為重要。別忘記:你需要道德上的指引和管教,而正確的指引和管教會深深影響你的品格和生活素質,這樣的益處是任何東西都不能相比的。(箴言4:13)
[第202,203頁的圖片]
年輕人告訴父母怎樣解決他們的紛爭,就好像乘客教飛機駕駛員怎樣駕駛飛機一樣
-
-
在單親家庭生活,也能快樂嗎?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25章
在單親家庭生活,也能快樂嗎?
「如果家裡有爸爸也有媽媽,孩子就可以有自己的房間,可以買新衣服。但我沒有自己的房間,也很少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媽媽說她買不起。媽媽上班時,我得做好多家務,覺得自己就像個女傭一樣。我的童年生活好像少了些什麼。」——莎倫達,13歲
孩子能得到雙親的關愛,當然是最理想的。父母一起養育孩子,通常能給孩子更多指引、保護和扶持。聖經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兩個人合作效果更好。」(傳道書4:9,《現代中文譯本》)
儘管如此,今天雙親家庭簡直就像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越來越少,面臨消失的危險。比如在美國,超過半數的孩子在18歲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單親家庭裡。
雖然單親家庭很普遍,有些在單親家庭生活的年輕人還是會感到自卑。有些則覺得,在單親家庭生活壓力很大,難題又多,叫他們受不了。如果你也是由單親撫養,你面對什麼樣的壓力呢?請寫下最困擾你的問題。
........
你得不到父母其中一方的關愛和照顧,生活就注定不會快樂嗎?當然不是!你快不快樂,主要取決於你怎樣看自己的情況。箴言15:15說:「對於淒苦的人,天天都是壞日子;心裡愉快的人,卻好像常享宴席。」你從這節經文看出什麼呢?人的心境愉不愉快,常常是由他的生活態度而不是由際遇決定的。因此,你生活在單親家庭裡,還是可以「心裡愉快」的。你可以怎麼做呢?
克服消極的情緒
首先,如果別人說了些令你難受的話,要盡可能以平常心看待,不要放在心上。有些老師一點也不同情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學生,對他們說些很刻薄的話。有些老師更認為,這些學生犯任何錯誤,都是因為家庭環境不正常的緣故。但你可以問問自己:「說這些話的人,真的了解我和我的家庭嗎?還是他們只是聽別人這麼說單親家庭,就對我說那些話呢?」
值得留意的是,「孤兒」這個詞在聖經裡出現了很多次,但沒有一次帶有貶義。事實上,幾乎所有出現「孤兒」這個詞的經節,都表明耶和華特別關心由單親撫養的孩子。a
另一方面,有些人出於好意,跟你說話時可能過於小心。比如,他們會避免使用「父親」「婚姻」「離婚」或「死亡」等字眼,擔心你聽到會不高興或覺得不舒服。他們這樣做真的會使你覺得不舒服嗎?如果是這樣,你可以婉轉地跟他們說,他們的擔心是不必要的。14歲的托尼從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他說,有些人跟他說話時會避免使用某些詞語,他就刻意把那些詞說出來。他說:「我想讓他們知道,雖然我生活在單親家庭裡,但我沒有因為這樣而感到自卑。」
要面對現實
要是你的父母離了婚,或者你深愛的父母一方去世,你會感到悲傷、失落,這是很自然的。不過,你還是得面對現實。聖經勸告我們:「不要說:『為什麼以前的日子比現在好?』」(傳道書7:10)莎拉現在13歲,父母在她10歲時離婚了。莎拉說:「不要老想著生活本可以好一點,老想著現在的情況很糟而悶悶不樂。不要以為自己有難題是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裡,也不要以為雙親家庭的孩子就很快樂,一點困難也沒有。」她說得對。雖然雙親家庭比較理想,但也不是沒有難題的。
不妨把你的家人看作是一隻小船上的船員。所有船員都在船上,那當然最好了。但單親家庭就好比少了一個船員的小船,其他船員得努力一點。這是不是說,小船就不會到達目的地呢?當然不是!只要其他船員齊心合力,小船就會繼續前行,並到達目的地。同樣,就算是單親家庭,只要家人同舟共濟,也能生活得快樂。
你負起自己的責任了嗎?
為了負起自己的責任,跟其他家人同舟共濟,你可以做些什麼呢?請看看以下三個建議:
學會節儉大多數單親家庭都很小心花錢。你可以怎樣做,以幫助家裡節省開支呢?上文提到的托尼說:「有些同學要父母買名牌的運動鞋和衣服給他們,沒有這些東西他們就不上學。我沒有最時髦的名牌衣服,但我穿得乾淨整齊,也很愛惜自己的東西。媽媽已經盡力照顧我,我不想給她增加更多負擔。」只要你付出一點努力,就能像使徒保羅一樣,他說:「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知足。……無論什麼事、什麼情況,我都學會祕訣,懂得應付。」(腓立比書4:11,12)
除了要減少花錢,也要避免浪費。(約翰福音6:12)羅得尼這個年輕人說:「我在家裡很小心,免得把東西打破或放錯地方,因為修理或換新東西要花錢。電器或電燈不用時,我就關掉。這樣做可以減少電費。」
主動幫忙很多單親家長都不要孩子遵守家規或幫忙做家務。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已經失去爸爸或媽媽,應該讓孩子生活得舒服一點,好補償孩子。他們也許這樣想:「我不要孩子再失去其他生活樂趣了。」
可能你會利用爸爸或媽媽內疚的心理,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比如不用做家務、不用守家規。但你這樣做,只會增加爸爸或媽媽的負擔。所以,何不主動分擔一些家務呢?請看看托尼,他很樂意分擔家務。他說:「媽媽在醫院工作,她的工作服需要燙平,我就幫她燙好。」燙衣服不是女人的事嗎?托尼說:「有的人會這樣想。不過因為可以幫媽媽,所以我就做了。」
表示感激除了幫忙做家務,你還可以向爸爸(媽媽)表示感激,這樣做會令他(她)感到很欣慰。一個單親媽媽說:「有時候,工作上碰到很多問題,下班時情緒很低落,滿腦子煩人的事,但一回到家裡,就發現女兒已經把碗筷擺好,開始做晚飯了。」她又說:「兒子就摟著我,抱抱我。」兒女這麼體貼,她有什麼感覺呢?她說:「我的心情又好起來了。」
以上三點,哪一點是你要格外努力去做的呢?請寫下來。........
在單親家庭生活,你有機會培養一些好品質,比如體恤別人,為別人著想,負責可靠等。另外,耶穌說:「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如果你主動為爸爸(媽媽)做些事,幫他(她)一點忙,你就會覺得非常快樂。
當然,有時你還是會想,如果有爸爸也有媽媽就好了。雖然這樣,你還是可以學會應付問題,令生活好過一點的。妮雅就有這樣的體會。她說:「爸爸死後,有人跟我說,『你的生活快不快樂,是由你自己決定的』。這句話我一直牢牢記著,提醒我不必因為境況不如意,就認定自己不會快樂。」你也應該有這樣的觀點態度。要記得,你快不快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是在於你怎樣看和應付自己的處境。
請看《青年人問一》第4章,讀讀更多有關的資料
[腳注]
a 請讀讀申命記24:19-21和詩篇68:5。
重點經文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及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
建議
如果你覺得爸爸(媽媽)要你做的事情太多,你做不來,你可以婉轉地建議他(她)試試下面的方法:
● 寫下每個家人必須做的家務。
● 有需要的話,重新分配家務,比較能幹的家人可以多做一點。
你可知道……?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你,如果願意在家裡分擔一些責任,就會比那些生活在雙親家庭的年輕人更快成熟,因為通常他們要負的責任沒那麼多。
我要這麼做!
為了克服消極的情緒,我要這麼做:........
如果周圍的人對我說話時太小心,避免刺激我,我就會這麼說:........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
請想一想……
● 為什麼有些人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偏見?
● 為什麼你的爸爸(媽媽)可能不想要你幫忙做家務?
● 你可以怎樣讓爸爸(媽媽)知道你很感激他(她)?
[第211頁的精選語句]
「爸媽離婚後,我和媽媽可以好好交談,我們就變得很親密。」——梅樂妮
[第210,211頁的圖片]
小船少了一個船員,其他船員只要齊心合力,還是可以繼續前進;單親家庭少了一個家人,其他家人只要團結合作,也可以活得快樂
-
-
我的筆記——父母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
第6部分
我的筆記——父母
在家裡,你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你覺得這個問題最難應付?請寫下來。
........
看過這部分後,你打算怎樣應付剛才寫下來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