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比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組織事務訓練班
贊比亞分部委員會的成員賽勒斯·尼揚古說:「在許多國家,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可能被視為惹是生非的一群。但是組織事務訓練班訓練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他們都是充滿活力,獻了身給上帝的基督徒。這個訓練班已經舉辦了31屆。事實證明這些年輕人大大造益他們所居住的社區。」這所「國際學校」有六百多個畢業生,被派到非洲南部的六個國家,從事各種不同的全時服務。贊比亞的區域監督或分區監督,半數以上是組織事務訓練班的畢業生。為什麼需要設立這個訓練班呢?訓練班成就了什麼事?
第一屆組織事務訓練班在1993年舉辦。自此以後,贊比亞的傳道員人數幾乎增長了百分之60。會眾需要合資格的男子去照料,特別因為弟兄姊妹面對社區的巨大壓力,迫使他們向不符合聖經原則的傳統習俗屈服。一個畢業生的話說明了會眾需要勝任的男子去牧養和教導,他說:「我們時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人們對過錯太寬容了。我學會要堅持做對的事,同時又不越出聖經所記的話。」
訓練班探討的課題既全面又深入,學員們起初都有點不習慣。導師悉心幫助學員。其中一個導師叫薩雷·哈特,他說:「我覺得,教導每班學生都好比嚮導帶領人登山。山嶺巍峨壯麗,大家開始的時候都需要適應一下陌生的環境。有時候,石頭擋住去路,學員們就要越過障礙,繼續前進。障礙起初看來難以逾越,後來卻被一一征服了。回頭再看看,其實障礙都是微不足道的。」
許多人都說,他們參加完訓練班以後,在屬靈方面有顯著的進步,好像脫胎換骨一樣。埃立德現在是特別先驅,他說:「過去我認為自己不能教導別人,也太年輕,不能在會眾裡負起更多責任。訓練班幫助我認識到,其實我可以做更多事。在我最初被派去的會眾裡,有16個傳道員不懂得主持聖經研究,不知道怎樣幫助學生進步。出去傳道之前,我們常常查看組織的建議,一起練習介紹詞。2001年,會眾的傳道員增加到60個,當中有20人屬於一個偏遠的小組。」
衡量成功的標準
組織事務訓練班的成功在於什麼呢?訓練班的一個導師理查德·弗魯德說:「我們一再強調保持謙卑的重要性,強調人不該自視過高。我們希望弟兄們越發成熟,能體恤別人,即使要處理棘手問題,也該和顏悅色。如果弟兄這樣仁慈地對待別人,就說明他們願意服事人而不是受人服事。學員能夠做到這點,我們認為訓練班的目的就達到了。」
學員們都同意這番話。埃曼努埃爾是第14屆的畢業生,他說:「奉派到一群會眾,並不是要立即糾正每個細小的問題,而是應當跟會眾一起全力宣揚好消息,參與這個最重要的工作。」
莫塞斯是個先驅。他說:「我看出,耶和華願意任用謙卑的人。知識和經驗不是最重要的。耶和華看重的,是人對會眾、對鄰人的愛和樂於合作的態度。」
-
-
贊比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204,205頁的附欄或圖片]
卡其短褲和棕色球鞋
菲利蒙·卡西波
出生年份:1948年
受浸年份:1966年
簡介:在贊比亞探訪各群會眾的監督,兼任組織事務訓練班的導師和統籌者。
我的外祖父訓練我傳道。那時我還小,他時常帶我到同學面前,囑咐我向他們作見證。外祖父也經常主持家庭研讀,並且誰也不准打瞌睡!儘管如此,我還是期盼著下次的家庭研讀。
我家附近有一條河,我就是在那條河裡受浸的。受浸一個月後,我才在會眾作第一次學生演講。還記得那一天,我穿著一條新卡其短褲,襯著一對棕色球鞋,但糟糕的是,鞋帶綁得太緊了,令我很不自在,又不敢說出來。會眾僕人留意到我的窘相,便走近講台給我鬆了鬆鞋帶。我的演講順利完成了。這段回憶讓我明白仁慈的真正含義。毫無疑問,這些經歷都是耶和華給我的訓練。
我看出以賽亞書60:22的預言正在實現。會眾的數目天天增加,對長老和助理僕人的需求也自然越來越大。他們必須接受良好的訓練,才能擔當會眾的職責。組織事務訓練班恰恰滿足了這項需求。我有機會訓練這些青年人,實在很高興!我明白到:當耶和華賜給你一項工作,也會賜給你所需的聖靈。
-
-
贊比亞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
[第201頁的圖片]
1993年,贊比亞舉行了第一屆組織事務訓練班
[第202頁的圖片]
組織事務訓練班導師理查德·弗魯德和菲利蒙·卡西波跟一個學員交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