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贊比亞
    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探訪各群會眾

      上帝的僕人必須忍耐。(歌羅西書1:24,25)他們當中不少人甘心獻出自己,好照料王國事務。探訪各群會眾的監督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盡力履行作為牧人的職責,本著愛心勞苦,表明他們的確是上帝所賜下的「恩賜」。(以弗所書4:8;帖撒羅尼迦前書1:3)

      20世紀30年代後期,有些勝任的男子受到訓練做帶務僕人和區域僕人,即今天的分區監督和區域監督。詹姆斯·姆旺戈說:「往各群會眾的路並不易走。我們雖然有自行車,但是弟兄卻跟我們一起上路,幫我們扛行李,他們徒步行走,需要幾天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們在每個會眾通常會逗留兩個星期。」

      「他馬上就暈倒了」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弟兄好不容易才能到達僻遠的地區。現年八十多歲的魯濱遜·沙穆盧馬曾經跟妻子朱麗安娜一起探訪會眾。他記得某年雨季遇上一場特大的暴風雨。暴風雨過後,路上一片泥濘,泥漿竟然深至腰間!他們只好蹬著車子輾過泥濘。到達下一個會眾時,朱麗安娜已經精疲力竭,連喝一口水的力氣也沒有了。

      伊諾克·奇魯瓦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既是分區監督也是區域監督。他說:「星期一要上路,是最辛苦的一天。但是,只要我們到達會眾,就會忘卻路途的疲累。跟弟兄們在一起真叫我們高興。」

      除了路途遙遠和艱辛,弟兄們還會遇到別的障礙。有一次,蘭普·基森加探訪北部的會眾,兩個弟兄陪他上路。路上塵土飛揚,他們遠遠看見一頭動物。基森加弟兄說:「兩個弟兄都看不清楚是什麼動物。牠好像一條狗坐在路邊。我問他們:『能看出是什麼嗎?』一個弟兄認出是獅子的形狀。他驚叫起來,之後馬上就暈倒了。我們決定留在原地一會兒,等獅子返回樹叢裡。」

      約翰·雅松和妻子凱在贊比亞服務26年,其中有幾年從事區域探訪的工作。他們學會在汽車出現機械故障時保持忍耐。約翰說:「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汽車的避震彈簧壞了,但礙於沒有配件,又沒有人幫忙,只好勉強繼續行車,足足走了150多公里。另一次,車子的引擎過熱,不得不停下來。我們只能用所帶來的食水冷卻引擎,最後剩下的水只足夠泡一杯茶。我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熱又累,坐在車裡向耶和華禱告,求他幫助我們。下午3點,一輛道路施工車經過,那是當天第一輛經過的汽車。施工隊的人看到我們的窘相,就答應拖著我們的車走。於是在天黑前,我們就趕到弟兄的家了。」

      學會信賴耶和華

      在這樣的環境裡,探訪會眾的監督學會信賴耶和華上帝和基督徒弟兄,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物質資財,因為耶和華上帝和弟兄團體的支持可靠得多。(希伯來書13:5,6)傑弗里·惠勒回想當年,說:「我們從事區域探訪工作才三個星期就遇到了麻煩。我們在大會會場準備週末的節目。我從別人那裡得到了一個有點問題的便攜式煤氣爐。那天的天氣很熱,風又大,我點燃爐灶,火焰猛然躥上來。不到幾分鐘,火勢就失去了控制。吉普車的前輪著了火,很快整輛車就陷於火海。」

      失去車子已經很慘了,但這還不夠。傑弗里說:「我們的衣服全都放在吉普車上一個黑色鐵箱裡。衣服沒有被燒掉,但是被烤得變了樣!弟兄上前救出我們的床鋪、一件襯衫和打字機。我們真的很感激他們的快速反應!」傑弗里的個人物品全都跟車子一起毀於一旦。他和弟兄本打算兩個月不回城裡,現在怎麼辦呢?傑弗里說:「一個弟兄借給我領帶,我就穿著橡膠套鞋發表公眾演講。弟兄們盡力安慰我這個缺乏經驗的區域監督,最後大家都熬過來了。」

      蛇爬不到的床鋪

      會眾「努力表現好客精神」,顯出愛心和關懷,強化了區域監督和分區監督以及他們妻子的信心,使他們繼續獻出自己為弟兄服務。會眾的弟兄姊妹雖然物質資財不多,但是樂意向探訪的分區監督和區域監督提供食宿,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的善行深受賞識。(羅馬書12:13;箴言15:17)

      雖然為探訪會眾的監督準備的食宿都是最基本的東西,但都是懷著愛心而做的。弗雷德·卡希莫圖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分區監督,記得某個晚上到達贊比亞北部省的一個村莊。弟兄姊妹熱情歡迎他們。他們全都進了一間小屋子,弟兄把他們的行李放在一張約1.5米高的大桌子上。很晚了,卡希莫圖弟兄問:「今晚我可以睡在哪裡呢?」

      弟兄們指著那張大桌子回答說:「就是這床鋪。」原來因為很多蛇出沒,弟兄們特製了一張比較安全的床,還鋪上草做的床墊。卡希莫圖弟兄晚上就在那裡過夜。

      在鄉村,農產品常常用來做禮物。傑弗里·惠勒弟兄微笑著想起往事,說:「有一次,弟兄姊妹給了我們一隻雞。天黑前我們把雞放在茅廁的一根木頭上。但是這個傻東西跳來跳去,失足跌進了茅坑。我們想方設法用一個鋤頭把牠撈了上來。我太太用熱肥皂水洗刷,還用了很多消毒劑。週末我就把牠煮了吃了,味道還很不錯!」

      雅松夫婦也得到這樣慷慨的饋贈。約翰說:「弟兄姊妹不止一次送活雞給我們。我們有個小籃子,在探訪時我們會帶上一隻母雞。這隻母雞每天早上生一個雞蛋,所以我們不想把牠吃掉。我們整理行裝到一個新的地方,牠就知道要跟我們一起上路。」

      電影

      1954年開始,上帝的組織製作了《新世界社會的活動》和其他幾部影片,好推廣聖經教育工作。當時分部的一個報告說:「影片激勵許多人盡力向人傳道和為會眾服務。」有一次影片播完後,在拆除會場的時候,有些人就採用了這樣的口號:「我們要像『新世界社會的活動』那樣。」意思是,「鼓足幹勁!」電影發行的第一年,有超過四萬二千人觀看,包括政府官員、教育界人士,他們都表示讚賞。贊比亞有超過一百萬人看過這個影片,從而對耶和華見證人和他們的基督徒組織有多一點認識。

      偉恩·約翰遜還記得影片產生良好的效果。他說:「影片吸引了老遠的人前來觀看,幫助他們認識耶和華的組織。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常常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

      有一個時期,分區大會的星期六晚上有個特別節目,就是播放影片。對住在鄉間的人來說,這是個高興的場合。這個安排收到很不錯的效果,雖然觀眾不了解外間的生活,有時誤會了影片裡某些場景。例如有個場景描述人群從紐約市地鐵站出來,許多人以為那是復活的場面!不管怎樣,影片幫助人們更加認識耶和華見證人。但時移世易,隨著爭取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響亮,很多贊比亞人倒過來仇視耶和華見證人。會眾也好,奉派探訪會眾的監督也好,都面對困難的情勢,而需要培養更大的忍耐。

      黨員干預

      1964年10月24日,北羅得西亞擺脫英國的統治取得獨立,成立了贊比亞共和國。這段時期的局勢非常緊張。耶和華見證人嚴守中立,被曲解為支持殖民統治。

      蘭普·基森加回憶起當時探訪班韋烏盧湖地區的情景,他本來打算乘船到一些島上探訪以捕魚為生的見證人。他首先乘公車到湖邊。下車後,有些政黨的人要求他出示黨員證。他當然沒有黨員證,於是他們拿走他的手提箱。有個人看到箱子上「守望台」的字樣,就大聲吹口哨,又喊叫:「守望台!守望台!」

      一個官員恐怕引起騷亂,就把蘭普連同手提箱一起推回車上。一大夥人結集向車子扔石頭,擲中了車門、車窗和輪胎。司機加大油門,一路不停地開到90公里遠的薩姆菲亞。經過一夜,情況緩和了。第二天,蘭普悄悄地上了船,探訪湖區的幾群人數不多的會眾。

      奉派探訪會眾的監督藉著「多多忍耐」,繼續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僕人。(哥林多後書6:4)凡韋爾·基森加負責探訪贊比西河沿岸的會眾。他說:「從事探訪分區的工作要有全心全意的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這個地區,從一群會眾到另一群會眾,要長時間坐船。木船又破又漏,河裡還有河馬。牠們發怒時,能夠咬碎獨木舟,就像折斷一根枯枝一樣。什麼幫助凡韋爾堅忍不拔從事探訪分區的工作呢?他看著一張會眾的照片,臉上露出了笑容。這群會眾曾護送他到河岸。凡韋爾認為弟兄姊妹就是推動他堅忍不拔的一個動力來源。他滿懷盼望地說:「在這個充滿怨憤的世界裡,到哪兒去找這麼快樂的笑臉呢?」

  • 贊比亞
    200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
    • [第221頁的附欄或圖片]

      骨瘦如柴

      邁克爾·穆卡努

      出生年份:1928年

      受浸年份:1954年

      簡介:曾任分區監督,現為贊比亞伯特利成員。

      我奉派探訪某個山區的各群會眾,最遠去到一個高崖下的山谷。我常受蚊叮之苦,為了逃避蚊蟲和驕陽的煎熬,我凌晨一點就起床,摸黑出發,翻山越嶺,好探訪下一群會眾。由於路途遙遠,我通常只帶輕便的行李,可以吃的東西不多,所以骨瘦如柴。弟兄們擔心我捱不了多久,就考慮寫信給分部,請求為我換一個工作崗位。他們把想法告訴我,我說:「雖然你們對我很仁慈,但請不要忘記,這份工作是耶和華委派給我的,只有他才能改變萬事。就算我真的死去,也不是第一個為耶和華而死的僕人呀!請讓我繼續服務。要是我死了,只需通知分部的弟兄就行了。」

      三個星期後,我接到新的工作委派。真的,凡事奉耶和華的人,總會碰見困難的,但不該半途而廢。耶和華是快樂的上帝,要是他見到自己的僕人受苦,總會做些事情,讓他們開開心心地繼續事奉他。

      [第223,224頁的附欄或圖片]

      破除迷信

      哈金斯·穆金加

      出生年份:1954年

      受浸年份:1970年

      簡介:以前是分區監督,跟妻子一起探訪會眾,目前在贊比亞伯特利服務。

      我帶著妻子伊達和兩歲的兒子探訪會眾。有一次,我們探訪一群會眾,受到熱烈的歡迎。不知怎的,星期四清晨時分,兒子突然哭個不停。早上8點,我要出門參加傳道前的聚會,只好把孩子交給妻子悉心照顧。一小時後,我正跟學生討論聖經,噩耗突然傳來,我的兒子死了!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一些弟兄竟說我兒子是被人施了咒。我們盡量以聖經的觀點去消除他們的不安,但我兒子的死訊很快就傳開了。我向弟兄們解釋:雖然撒但的力量強大,卻絕不可能勝過耶和華,也不能傷害上帝的僕人。臨到各人的事「都在乎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傳道書9:11)我們不該方寸大亂,妄下結論。

      第二天,我們把兒子埋葬。喪禮結束後,我們照舊舉行聚會。這次經歷讓弟兄們懂得:既不用懼怕邪靈,也不要被迷信思想操控。這次難忘的探訪活動完成以後,儘管帶著喪失兒子的沉痛心情,我們還是繼續上路,探訪下一群會眾。弟兄姊妹獲知我們的遭遇,都很想安慰我們,我們反倒鼓勵他們:不要難過,死亡很快就會終止了。

      [第228,229頁的附欄或圖片]

      鼓起勇氣

      倫納德·穆松達

      出生年份:1955年

      受浸年份:1974年

      簡介:自1976年以來,他一直從事全時服務,其間有六年時間探訪各群會眾,現在是贊比亞伯特利的成員。

      1985年前後,我負責探訪贊比亞北部的各群會眾。以往,該區的耶和華見證人一直遭受政界人士的反對。我被委任作分區監督,正是鍛鍊信心和增強勇氣的好機會。一天,我們結束傳道前的討論,正準備去鄰近的村莊探訪。一個弟兄說他聽到消息:如果耶和華見證人到那個村子傳道,很可能會被全村人毒打。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見證人確實常遭暴民襲擊,但到了1985年,還有全村人群起動武的事,的確很難想像。

      聽到這個消息,少數傳道員害怕不敢去了,但大部分傳道員都鼓起勇氣,到那個村子去。出乎意料的是,我們那天分發了很多雜誌。一些村民友善地跟我們交談,另一些村民卻見到我們就跑。我們見到他們家中火上煮著食物,門也沒關。由於部分村民「退避三舍」,我們傳道時並沒有遇到衝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