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守望台2011年 | 7月1日
    • 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世上有無數人都問過這個問題。很可惜,許多懷有不同人生觀的人,都像奧地利的神經病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爾所說,覺得自己的人生「了無意義,非常空虛」。

      為什麼那麼多人有這樣的感覺?一個原因是,世上有千千萬萬的人正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他們每天不是要面對貧窮、疾病,就是受到欺壓或遭受無理性的暴力對待。他們像古人約伯所說一樣,覺得一生「飽受煩擾」。(約伯記14:1)對他們來說,人生只是活一天算一天。

      不過,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活得相當富裕。他們似乎什麼都有,本該可以過上稱心如意的日子。對不少人而言,事實卻並非這樣。為什麼呢?因為人難免會遇上一些「煩惱痛苦」的事。突如其來的經濟難題或不幸的遭遇,例如孩子夭折,都能粉碎一個人對人生的希望和夢想。(詩篇90:10)

      認為人生「了無意義,非常空虛」的這種想法,確實影響著各種各樣的人,而生命的短促就加深了這種空虛的感覺。很多人覺得,人類能夠做許多了不起的事,壽命卻那麼短,真的很不合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人人都要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即使我們能避開人生的種種不幸和災禍,死亡遲早也會奪去我們擁有的一切。(傳道書3:19,20)

      人生總是空虛的嗎?

      古代以色列的所羅門王用了一句很貼切的話去描述人生。所羅門看見他那時候的人辛勤工作,善用自己的能力去耕田種樹、蓋房建屋、照顧家人,跟我們今天的人沒有兩樣。他反思人們做了這一切之後有什麼結局,然後說:「一切盡都空虛,猶如捕風」。(傳道書2:17)

      所羅門王是不是認為人無論做什麼,都總是「空虛,猶如捕風」呢?不,他只是用一個現實的觀點,概括地描述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人的一生是怎樣的。然而,我們從上帝啟示的話語聖經清楚看出,人生不總是空虛的!

      這樣說有什麼根據呢?接著兩篇文章會加以解釋。你讀讀下面的文章,就會明白為什麼人生苦多樂少,看來沒什麼意義,也會知道這個情況會怎樣得到解決,以及你怎樣才能在今天就過上真正快樂、有意義的生活。

  • 為何有些人覺得人生很空虛?
    守望台2011年 | 7月1日
    • 為何有些人覺得人生很空虛?

      所羅門王說:「人一生空虛,年日有限,匆匆度過,如影飛逝」。(傳道書6:12)你為什麼可以相信,人生不會永遠都是那樣的呢?上帝的話語聖經是一本絕對可靠的書,聖經保證,將來人人都可以過上真正快樂、有意義的生活。(提摩太後書3:16,17)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對地球原本有什麼旨意,以及為什麼世上會充斥著壓迫、苦難和不公平的事。我們明白以上兩點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覺得人生很空虛,了無意義,主要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甚至不理會上帝對地球和人類的旨意。

      上帝對地球有什麼旨意?

      耶和華上帝a創造地球,是要地球成為一個樂園讓人類居住,而地上的男女都擁有完美的身心,永遠過充實而稱心的生活。這個重要的真理,跟一個廣泛受人接納但沒有聖經根據的說法很不一樣。許多人說上帝只是把地球用作一個考驗人類的地方,看看哪些人有資格到天堂去,在那裡過快樂得多的生活。(請看第6頁的附欄「我們必須到天堂才能過真正快樂的生活嗎?」)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男人和女人,因此他們有能力反映上帝的各種美好特質。(創世記1:26,27)上帝把他們倆造得完美無瑕,並賜給他們所需的一切,讓他們能夠永遠過有意義、有成就感的生活。他們要成就的事包括生兒育女,讓子孫遍滿大地,並開拓地球,使整個地球成為像伊甸園一樣的樂園。(創世記1:28-31;2:8,9)

      問題出在哪裡?

      可是,現在以整體而言,人類並沒有好好反映上帝的特質,而地球也完全不像一個樂園,顯然是什麼地方出了大問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濫用了選擇的自由。他們希望「像上帝一樣」,能夠自行制定善惡的標準,於是跟隨魔鬼撒但,反叛上帝。(創世記3:1-6)

      由此可見,罪惡的出現並不是上帝預定的,也不是他莫測高深的計劃。當撒但、亞當和夏娃反抗上帝的統治權時,世上才開始有罪惡。由於反叛上帝,我們的始祖不但失去了樂園和完美的身心,還為自己和所有後代,也就是全人類,帶來了罪和死亡。(創世記3:17-19;羅馬書5:12)這就是為什麼世上有那麼多苦難和不幸,令人們覺得人生十分空虛的原因。

      為什麼不馬上鏟除罪惡?

      有些人這樣想:「上帝為什麼不馬上消滅撒但和其他叛徒,然後讓一切重新開始呢?這樣就可以立刻鏟除罪惡了!」可是,這個做法真的有智慧嗎?假如你聽說有一個強大的政府會把任何挑戰它權威的人立刻處決,你會有什麼感覺?一個政府這樣做,難道不會削弱自己的威信,並失去那些愛好公平的人民的支持嗎?

      因此,上帝沒有馬上消滅叛徒,反而明智地讓時間去證明他的統治方式是否正當,好一勞永逸地解決在伊甸園引起的爭議。

      鏟除罪惡的方法

      我們必須謹記,上帝只會暫時容許罪惡存留。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知道自己能夠徹底消除罪惡所造成的禍害。一旦伊甸園的反叛事件所引起的爭議得到解決,上帝就會採取行動,鏟除罪惡。

      上帝並沒有放棄他對地球和人類的旨意。耶和華通過以賽亞先知重申他是地球的創造主,並向我們保證,說「他創造大地,不是徒勞的;他塑造大地,是要給人居住」。(以賽亞書45:18)不久,他就會著手使地球恢復完美的狀態,就像他原本定意那樣。當事實確鑿地證明他的統治方式是正當的,上帝便有充分理由運用他那勢不可擋的力量去實現他的旨意,並徹底消滅所有壞人壞事。(以賽亞書55:10,11)耶穌基督也在模範禱告中,教我們祈求上帝採取這個行動,禱告的其中一句是:「願你的旨意在地上實現,像在天上一樣。」(馬太福音6:9,10)到時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上帝對地球的旨意

      到時,「謙和的人必得著大地」。(詩篇37:9-11,29;箴言2:21,22)耶穌基督會解救「求救的窮人」和「淒苦無助的人」,「使他們不受欺壓和暴行所害」。(詩篇72:12-14)世上不再有戰爭和苦難,也不再有人死亡、流淚和感到痛苦。(詩篇46:9;啟示錄21:1-4)有億萬人於上帝容忍罪惡存在期間死去,到時他們會在地上復活,有機會得到上面提到的福分和其他福樂。(約翰福音5:28,29)

      此外,耶和華會徹底消除撒但的反叛行動所造成的禍害,不留痕跡。這樣,「從前的苦難」,即今天所有令人傷心痛苦的事,都會「被人忘掉」。(以賽亞書65:16-19)這個應許絕對可信,因為上帝從不說謊,他所應許的事全都會實現。到時,人生不會再是「空虛,猶如捕風」的了。(傳道書2:17)相反,我們的生活會稱心如意、充滿意義。

      但現在又怎樣呢?我們學習聖經的道理,了解上帝對地球的旨意,可以使自己現在的生活更有意義嗎?下一篇文章會回答這個問題。

      [腳注]

      a 聖經指出,耶和華是上帝的名字。

      [第6頁的附欄]

      我們必須到天堂才能過真正快樂的生活嗎?

      在過去許多個世紀,有些人由於不認識上帝對地球的旨意,就聲稱人惟有離開地球到天堂去,才能過真正快樂的生活。

      有的人說,每個靈魂「在進入人的軀體之前,都過著某種境界更高的生活」。(《新神學辭典》,英語)有的就說,靈魂「在天堂犯了罪,所以受到懲罰,被囚在肉體裡」。(《聖經、神學及教會著作百科全書》,英語)

      希臘的一些哲學家比如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聲稱靈魂惟有不再受肉體所局限,才能「擺脫愚昧、恐懼、混亂的思想、狂野的慾望和人類的其他邪情惡念」,並「永永遠遠跟眾神」住在一起。(《斐多篇》,81,A)

      後來,一些所謂的基督教的領袖在他們的道理中,加入了希臘哲學家「那些關於靈魂不死性的理論」。(《基督教世界史》,英語)

      我們不妨把這些哲學觀念跟聖經的三個基本真理比照一下:

      1.上帝定意要地球成為人類的永久家園,而不是一個臨時居所或用來考驗人類的試驗場,看看哪些人有資格到天堂跟他在一起。假如亞當和夏娃服從上帝的律法,今天他們就應該仍然在地上活著,而地球也應該成為一個樂園了。(創世記1:27,28;詩篇115:16)

      2.雖然大多數宗教都說人體內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靈魂,但聖經從來沒有這樣說。聖經的道理簡單明瞭,就是人死後便不存在了,根本沒有什麼不死的靈魂。(詩篇146:4;傳道書9:5,10)亞當確實死了,並歸回 他所出自的塵土,也就是回復到 不存在的狀態。(創世記2:17;3:19)

      3.人要過美好的生活,不是靠死後靈魂離開身體到靈界去。上帝應許,死去的人將來會在成為樂園的地球上復活。(但以理書12:13;約翰福音11:24-26;使徒行傳24:15)

  • 生活充滿意義——從今直到永恆
    守望台2011年 | 7月1日
    • 生活充滿意義——從今直到永恆

      就算在今天,你也可以過上真正快樂、有意義的生活。方法是什麼?就是通過實踐聖經的優良原則,例如以下幾個。

      聖經原則:所羅門王指出,「人能吃喝,靠辛勞的成果享福,就再好不過了」。(傳道書2:24)

      上帝賦予我們一個自然的願望,就是能夠從有益的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即使環境很不理想,你要是勤奮、誠實地工作,現今也能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感。

      聖經原則:「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很多人看出,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別人做事,例如幫助遇上困難的人,是一件非常有滿足感的事,也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所羅門說:「你的手有力量行善,就不可不向應得的人施與。」(箴言3:27)

      讓我們看看拉爾夫的經歷。拉爾夫退休後,跟妻子一起成為全時的基督徒傳道員。他們每個月都用很多小時教人學習聖經。「每天傍晚我們回家時,都會覺得疲倦。除了因為年紀大了,也因為我們獻出自己的所有精力事奉天父。」拉爾夫說,「真是累得有意義!」由於他和妻子常常幫助別人,生活以施與為重心,所以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聖經原則:「真朋友時刻顯出愛心,像兄弟為共患難而生。」(箴言17:17)

      有朋友為自己分憂,痛苦的事也會變得比較容易忍受。英國散文家培根說,對那些沒有真朋友的人來說,世界只是一個荒漠。擁有真朋友和成為別人的好朋友,是一件很美好、很令人滿足的事,也能幫助你忍受人生中的種種挫折。

      聖經原則:「自覺有屬靈需要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3)

      耶穌的這句話指出,我們如果希望看見上帝的應許實現,就必須明白自己有「屬靈需要」和努力滿足這種需要。我們人類跟動物不同,與生俱來就需要知道人生有什麼目的和意義。惟有耶和華上帝才能滿足我們的屬靈需要,而他就是通過他的話語聖經這樣做。正如上一篇文章指出,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對地球有什麼旨意,人類為什麼會存在,世上為何有這麼多苦難,以及上帝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必須明白以上問題的答案,才能過有意義和心滿意足的生活。那些撥出時間學習聖經,並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的人,都能享有快樂的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學會信賴人類的創造主,「快樂的上帝」耶和華,跟他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提摩太前書1:11)

      聖經原則:「你趁年少的日子,就要把你偉大的創造主謹記在心。不要等到災禍的日子,就是將來你說『什麼樂趣都沒有』[或譯『活著毫無意思』]的年頭來臨。」(傳道書12:1)

      所羅門王這樣勸勉年輕人,是因為年輕人通常很難明白人年老時的悲慘景況。不過,這個勸告對我們所有人都適用。正如所羅門指出,我們一生應該專注於事奉造物主,這樣人生才會過得真正有意義。有一種心態是我們必須避免的,就是:「我們只管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哥林多前書15:32)你只要以事奉上帝為先,就會像傳道書8:12所說那樣「終必得福」。

      溫迪從自己的經歷,看出聖經說得很對。她年輕時跟妹妹一起學習西班牙語。她們想搬到多米尼加共和國,因為那裡需要更多傳道員宣揚聖經的好消息。溫迪說:「為了去這個很需要傳道員的地區服務,我們作出了許多犧牲,但在那裡的六個月是我人生中一段十分美好的時光,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相比。我們得到的福分遠遠超過所作的犧牲。」

      忠於上帝令人生更有意義

      我們跟耶和華建立良好的關係,就能有份成就一件重要的事,這會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為什麼這樣說?撒但引誘亞當和夏娃反叛上帝的統治,並暗示沒有人會在考驗之下仍然忠於上帝。(約伯記1:9-11;2:4)雖然撒但這樣說,但你可以盡一分力,證明他說的是謊話。你可以怎樣做呢?就是一生忠於上帝,謹守他的誡命,以行動顯示你承認耶和華擁有至高的權力,有權為人類制定善惡標準。(啟示錄4:11)

      為了持守正道,我們也許要面對一些考驗。這些考驗會不會從此奪去我們的快樂,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毫無意義呢?是不會的。假設某個壞人詆毀你的一個家人或者好朋友,你設法維護這個家人或朋友的名聲,那個壞人於是給你很多麻煩。你會因此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嗎?當然不會!為了保護你所愛的人,你大抵會樂意忍受艱辛。同樣,我們為了維護上帝的聖名,也樂意忍受艱辛。上帝看見我們在這個邪惡的世界裡仍然忠於他,他的心就會很歡喜。(箴言27:11)

      永遠過有意義的生活

      因此要下定決心,努力認識上帝和他的旨意。耶穌基督說:「他們不斷吸收知識,認識你這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就可以有永生。」(約翰福音17:3)將來,當耶和華上帝實現他對地球的旨意時,他的忠僕就能得到上帝原本要賜給他們的福分,就是在地上的樂園享永生。到時,我們就能擁有充滿意義的人生,活得心滿意足。(詩篇145:16)

      耶穌所談到的知識可以在哪裡找到呢?就是從上帝啟示的話語聖經。如果你希望有人幫助你學習聖經,你可以寫信給本刊的出版者,他們很樂意安排傳道員幫助你認識聖經的真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