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時代的教育
「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申命記11:19。
1.什麼事表明耶和華對他僕人的教育深感興趣?
耶和華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從沒有讓他的僕人陷於無知的情況。他一向都樂於將知識與他們分享。他教導他們認識他的旨意和行事方式。有無數億萬年的時間,他的獨生子在他身邊作他的「總工匠」而不斷學習。(箴言8:30,《新世》)耶穌在地上時宣告說:「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約翰福音8:28)以利戶體會到上帝乃是無與倫比的教育家,因此他問道:「教訓人的有誰像他呢?」(約伯記36:22)以賽亞先知則將耶和華稱為他子民的「偉大導師」,並且預言說:「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以賽亞書30:20,《新世》;54:13)毫無疑問的是,耶和華要他所造的聰慧生物受到啟迪和良好的教育。
族長時代的教育
2,3.(甲)忠心的族長對於教育兒女懷有什麼看法?耶和華怎樣吩咐亞伯拉罕?(乙)上帝吩咐亞伯拉罕要教育子孫,這項訓示具有什麼偉大目的?
2 在族長時代,家主的基本特權之一是教導兒女和家人。對上帝的僕人來說,教育兒女是一項宗教義務。耶和華論及他的僕人亞伯拉罕說:「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創世記18:19。
3 上帝的這段話表明,他對教育十分重視。上帝要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教導家人認識他公義的行事方式和典章,使他們的後代能夠遵守耶和華的道。這樣,耶和華便會實現他就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作的應許,使「地上萬國」都得福。——創世記18:18;22:17,18。
以色列的教育制度
4,5.(甲)什麼事令以色列的教育制度與其他國家大為不同?(乙)《猶太文史百科全書》指出兩者之間的什麼重要分別?什麼無疑有助於造成這種分別?
4 《猶太文史百科全書》說:「若要了解古代以色列的教育制度,聖經乃是首要的資料來源。」耶和華任用摩西作以色列的第一個屬人教師。(申命記1:3,5;4:5)摩西將耶和華賜給他的話語傳授給以色列人。(出埃及記24:3)因此,上帝其實是以色列首要的導師。這件事本身使以色列的教育制度與其他國家大為不同。
5 同一本參考書說:「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高等教育或書本的學問是惟獨文士階級才能享有的正規教育,但在以色列,情形看來並不一樣。這項分別無疑是由於希伯來人採用較為簡單的字母書寫制度所促成的。……在教育史上,字母文字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這件事促成了一種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第二個千年時期的迦南截然不同的情形。識字一度是一個專業的文士和祭司階級獨有的特色,因為只有這些人才通曉艱深難解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但現在情形已改變了。」
6.有什麼聖經證據表明,以色列人從他們的歷史起頭就一直是個識字的民族?
6 聖經提出證據表明,以色列人是一個識字的民族。甚至在他們還未進入應許之地之前,上帝已吩咐他們將耶和華的律法寫在他們的門柱和城門上。(申命記6:1,9;11:20;27:1-3)這個命令無疑是一種比喻性的講法,但是如果普通的以色列人並不懂得寫讀,這個命令就根本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意義了。諸如約書亞記18:9和士師記8:14的經文顯示,在以色列有君王設立起來之前,除了像摩西和約書亞這樣的領袖以外,還有其他人也早已懂得寫字。——出埃及記34:27;約書亞記24:26。
教導方法
7.(甲)據聖經透露,以色列人的兒女從誰受到基本教育?(乙)一位法國聖經學者提供什麼資料?
7 在以色列,兒童從很年幼的時候便受到父母的教導。(申命記11:18,19;箴言1:8;31:26)聖經學者E.芒熱諾在法文的《聖經辭典》中寫道:「孩子一能夠說話,就從律法學會幾段條文。母親會反覆說出一節經文;孩子學會了,母親就給他另一節。後來,父母會把孩子已經熟記在心的經文寫下來交給兒女。這樣,他們便開始識字;隨著他們年歲漸長,他們能夠藉著閱讀和沉思主的律法而繼續接受宗教教育。」
8.(甲)以色列人採用什麼基本的教導方法?這個方法具有什麼重要的特色?(乙)他們運用什麼助人記憶的方法?
8 由此可見,他們所用的一個基本教導方法是藉著將資料熟記在心而學習。關於耶和華的律法和他與子民的交往,兒童所學得的知識必須深深透入他們的心裡。(申命記6:6,7)他們要沉思這些事。(詩篇77:11,12)為了幫助年輕人和年長者將資料熟記在心,他們採用各種助人記憶的方法,包括離合體(意即在讚美詩中,連續的詩句按著字母先後次序以一個不同的字母開始,箴言31:10-31便是個例子);頭韻體(使用始於同一個字母或字音的字詞);以及運用數字,像箴言第30章後半部所行一般。關於古代的希伯來文字,現存最古老的例子之一是基色月曆;令人感興趣的是,有些學者認為這其實是學童用來幫助自己記憶的習作簿。
課程
9.(甲)在以色列兒童的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部分是什麼?(乙)關於在每年幾個節期所施行的教導,一本聖經百科全書怎樣說?
9 在以色列,教育並非僅限於寫讀。一個重要的科目是歷史。學習耶和華為他子民施行的許多奇事乃是課程的一個基本部分。以色列人需要將這些歷史性的事件傳授給子子孫孫。(申命記4:9,10;詩篇78:1-7)每年所守的幾個節期使家主有好機會教導兒女。(出埃及記13:14;利未記23:37-43)關於這點,《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說:「透過父親在家裡施行教導,解釋節期所含的意義,希伯來兒童受到教導,獲知上帝在以往怎樣向他們顯現,現今他們要過怎樣的生活,以及上帝應許他的子民將來會有怎樣的前途。」
10.有什麼實用的訓練對女孩子施行?對男孩子施行?
10 父母所施行的教育包括實用的訓練在內。女兒要學習做家務。箴言的最後一章透露,這包括許多種不同的技能,例如紡紗、織布、烹飪、買賣以及監管一般的家務。兒子則通常學習父親所從事的世俗職業,不論是務農、經商抑或作手藝。後來猶太的律法師有句話說:「不教兒子一技之長,就與教他作賊無異。」
11.什麼將以色列國裡施行教育的目的顯示出來?這件事對今天的青年人含有什麼教訓?
11 我們可以從整本箴言看出,在以色列所採用的教導方法具有相當的屬靈深度。聖經表明,這本書的目的是要教導「缺乏經驗的人」體會諸如智慧、管教、理解力、洞察力、判斷力、機靈、知識、思考能力等美好事物——完全以『敬畏耶和華的心』為依歸。(箴言1:1-7;2:1-14;《新世》)這本書有力地表明,今日上帝的僕人應當懷著什麼動機努力改善自己所受的教育。
祭司、利未人和先知
12.除了父母之外,什麼人也有分教育以色列的人民?譯作「律法」的希伯來字詞含有什麼基本意思?
12 除了父母所提供的基本教育之外,耶和華更進一步透過祭司、非祭司的利未人和先知去教育他的子民。摩西在他對利未支派所作的最後祝福中說:「他們要將你的典章教訓雅各,將你的律法教訓以色列。」(申命記33:8,10)耐人尋味的是,希伯來文的「律法」(托喇)一詞來自一個字根,這字根的動詞形式的意思是「說明」、「教導」、「訓誨」。《猶太文史百科全書》說:「因此,[托喇]這個字詞的意思是『教訓』、『教義』、『訓示』。」
13.為什麼以色列的律法跟其他國家的法律制度不同?
13 這也使以色列跟其他國家,甚至跟現代各國,截然不同。今日各國擁有一套法律,一般人民只略知皮毛。人若犯了法,就要付出高昂代價請律師為他們辯護。法律學院是為專家而設的。可是,在以色列國裡,律法乃是上帝用來教導他子民的工具;透過律法,上帝告訴人他們應當怎樣敬拜他,以及怎樣按照他的旨意而生活。與其他法律規條不同的一點是,以色列的律法規定人要愛上帝和愛鄰人。(利未記19:18;申命記6:5)律法絕非僅是一套冷冰冰的規條。反之,它提供優良的道理、教訓,教導人學習正當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人必須加以學習才能養成的。
14.耶和華拋棄利未祭司制度的原因之一是什麼?(瑪拉基書2:7,8)
14 祭司和利未人若忠於職守,就會履行責任教導人民。可是,很多時候祭司卻玩忽職守,沒有好好教導民眾。由於沒有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這種失職為祭司和人民都帶來了悲慘的後果。在公元前第八世紀,耶和華預言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西阿書4:6。
15.(甲)除了祭司之外,耶和華也在以色列國興起什麼人作教師?論到這些人所擔任的教師角色,一位聖經學者怎樣說?(乙)由於以色列和猶大棄絕耶和華的知識和行事方式,他們最後有什麼遭遇?
15 除了祭司之外,耶和華還興起了先知作人民的教師。我們讀到:「但耶和華藉眾先知、先見勸戒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說:『當離開你們的惡行,謹守我的誡命律例,遵行我吩咐你們列祖,並藉我僕人眾先知所傳給你們的律法。』」(列王紀下17:13)論到先知所擔任的教導角色,法國聖經學者羅朗·德沃寫道:「先知也有責任要教導人民;這件工作至少跟預告未來一樣重要。他們在上帝感示之下說預言使他們的講道具有上帝話語的權威。我們能夠肯定,在國王統治之下,先知是人民的宗教導師,也是他們道德上的教師。我們可以進一步說,先知是他們最佳的導師,即使並非總是最受人聽從。」由於以色列人沒有從祭司和利未人受到適當的教導,同時沒有聽從耶和華的先知的勸戒,他們偏離了耶和華的道路。結果撒馬利亞在公元前740年被亞述人征服,耶路撒冷和其中的聖殿則於公元前607年被巴比倫人摧毀。
被擄期間和之後的教育
16,17.(甲)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同伴被迫接受什麼教育?(乙)什麼使他們能夠一方面接受巴比倫的教育,同時也對耶和華保持忠貞?
16 耶路撒冷遭受毀滅之前大約十年,約雅斤和一批首領、貴族被尼布甲尼撒王擄到巴比倫去。(列王紀下24:15)被擄的人包括但以理和其他三個年輕的貴族。(但以理書1:3,6)尼布甲尼撒命令這四個人接受一項為期三年的特別訓練,目的是要他們學習「迦勒底[人]的文字言語」。除此之外,「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但以理書1:4,5)為了幾個理由,這項安排含有潛在的危險。他們所受的訓練很可能不僅是三年的語言課程而已。有些學者認為,這節經文裡的「迦勒底人」一詞「不是指一般巴比倫人而是指國內的知識分子」。(《松奇諾聖經書集》)C.K.凱爾在他對但以理書所作的注釋中說:「但以理和他的同伴所受的教育是要學習迦勒底的祭司和學者的智慧;這種學問是在巴比倫的學校裡傳授的。」享用皇家的飲食則使他們有違反摩西律法所定的飲食限制的危險。他們怎樣應付這種情勢呢?
17 這四位年輕的猶太貴族透過他們的代言人但以理,自始便清楚表明他們不願在飲食上違背自己的良心。(但以理書1:8,11-13)耶和華祝福他們的堅定立場,使監管這件事的巴比倫官員的心軟化下來。(但以理書1:9,14-16)至於他們所受的教育,後來在這四個年輕希伯來人生活上發生的事無可置疑的證明,他們雖然曾有三年的時間被迫沉浸於巴比倫的文化中,這卻絲毫沒有削弱他們對耶和華與他的純真崇拜的深摯愛戴。(但以理書第3與第6章)雖然他們被迫接受巴比倫的高等教育達三年之久,耶和華卻使他們能夠出污泥而不染。「這四個少年人,上帝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就見他們的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但以理書1:17,20。
18.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之後,有什麼教育計劃在國內執行?
18 以色列人從巴比倫獲釋之後,以斯拉執行了一件重大的教育工作。以斯拉是個祭司,「[他]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以斯拉記7:10)他在這方面獲得忠心的利未人的幫助,合力「使百姓明白律法」。(尼希米記8:7)以斯拉是個聖經學者和「敏捷的文士」。(以斯拉記7:6)在他的日子,文士成為一個顯要的階級。
律法師的學校
19.到耶穌降世的時候,有什麼教師階級在以色列出現?為了什麼重要理由,耶穌和門徒並沒有接受猶太的高等教育?
19 到耶穌降世的時候,文士已成為一個特殊的教師階級,他們注重傳統過於尊重上帝話語的真正教訓。他們喜歡別人稱他們為「拉比」;這成了一個尊銜,意思是「大人」。(馬太福音23:6,7,見《新世》腳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時常將文士與法利賽人相提並論,有些法利賽人本身也是律法教師。(使徒行傳5:34)由於這兩群人注重傳統,「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耶穌指責他們廢了上帝的話語。(馬太福音15:1,6,9)難怪耶穌和他的大部分門徒都沒有在律法師的學校裡受過教育。——約翰福音7:14,15;使徒行傳4:13;22:3。
20.對聖經時代的教育所作的這項回顧向我們顯示什麼?什麼事表明耶和華的僕人需要受教育?
20 我們對聖經時代的教育所作的這項回顧顯示,耶和華乃是他子民的偉大導師。通過摩西,上帝在以色列國中設立了一項效率良好的教育制度。但是過了一段悠長的時期之後,猶太社會形成了一項高等教育制度,倡導一些與上帝的話語背道而馳的主張。耶穌雖然沒有在這些猶太學校裡受過教育,他卻是個無與倫比的教師。(馬太福音7:28,29;23:8;約翰福音13:13)他也吩咐門徒從事教導工作,直到這個事物制度的末了。(馬太福音28:19,20)為了執行這項任務,他們必須是優良的教師才行,因此他們需要受到適當的教育。既然如此,今日真正的基督徒應當對教育懷有什麼看法呢?下一篇文章會檢討這個問題。
記憶測驗
◻ 為什麼我們能夠肯定,耶和華對他僕人的教育深感興趣?
◻ 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在什麼方面與其他國家不同?
◻ 以色列兒童受到怎樣的教育?
◻ 以色列國採用什麼教導方法?
◻ 為什麼耶穌和門徒沒有到猶太的高等學府接受教育?
[第14頁的圖片]
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同伴雖然被迫接受巴比倫的教育,這卻沒有使他們離棄耶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