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誕節的精神是什麼?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聖誕節的精神是什麼?
「聖誕節前後,到處都熱熱鬧鬧的,充滿節日氣氛。但與此同時,人們卻往往把過節的活動看成是例行公事,而且因為要辦的事很多,他們通常沒多少時間跟親友共聚。這個本該讓我們開開心心的節日,現在反而給了我們不少壓力。」——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前州長布拉德·亨利,2008年12月23日
隨著聖誕節的來臨,很多應節的歌曲、電影和電視節目陸續推出,營造出一片歡天喜地和令人興奮的節日氣氛。但你認為,這個節日背後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麼呢?是不是——
記念耶穌基督?
向別人施與?
幫助貧苦的人?
跟家人共聚?
促進和平、享有平安?
正如亨利先生所說(請看左邊的引文),許多慶祝聖誕節的人都發覺,很難在聖誕節做到上述幾點。聖誕節前後,人們通常都很忙碌很緊張,而且這個節日也很商業化。要實踐人們期望的聖誕節精神,真的不可能嗎?
聖經鼓勵我們所有人要記念耶穌基督、慷慨施與、幫助貧苦的人和撥出時間陪伴家人,並教導我們怎樣促進和平。因此,這個系列文章並非著眼於有些人不慶祝聖誕節的原因a,而會集中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人們慶祝聖誕節的一些理由是什麼?
為什麼人們很難通過慶祝聖誕節來達到這些目的?
聖經怎樣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達到這些目的?
a 請看的《讀者問——為什麼有些人不慶祝聖誕節?》一文,文章解釋有些人根據哪些來自聖經的理由,決定不慶祝聖誕節。
-
-
記念耶穌基督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記念耶穌基督
「你們要不斷這樣做來記念我。」——路加福音22:19
有些人慶祝聖誕節的理由:
有些人說,慶祝聖誕節的主要目的是記念耶穌,而他們記念的是耶穌的降生。
聖誕節為什麼不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
流行的聖誕節歌曲和聖誕節的很多習俗,都跟耶穌基督沒什麼關係。許多慶祝這個節日的人都不相信耶穌,有些甚至不信他是個真實人物。對商家來說,聖誕節只是個推銷商品的時機,而不是記念耶穌的日子。
根據聖經,人怎樣做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聖經說,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獻出生命,作為許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在路加福音22:19,耶穌吩咐人要記念他,但很明顯,耶穌不是在自己生日那天,而是在他臨死之前的晚上說這句話的。當時,耶穌創立了一個簡單的儀式去記念自己的死亡。可是,為什麼耶穌希望他的門徒記念他的死亡而不是出生呢?因為耶穌犧牲生命,能夠讓順服上帝的人得到永生。這就如聖經所說:「罪的工價就是死,但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給人的恩賜,就是永生。」(羅馬書6:23)因此,真基督徒每年都會在耶穌犧牲生命那天記念耶穌。他們記念的不是一個柔弱的嬰孩,而是人類的救主。(約翰福音4:42)
「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緊緊跟隨他的腳蹤走。」(彼得前書2:21)如果你想尊榮和記念耶穌,就該仔細留意他在行事為人方面所樹立的完美榜樣。要沉思耶穌怎樣對人表現憐恤和忍耐,怎樣勇於做對的事,並在生活中盡力效法他。
「統治世界的王權已經成了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王權,他要永永遠遠作王了。」(啟示錄11:15)當你記念耶穌基督的時候,應該想想他現在的身份。他已經成為君王,在天上施行統治。聖經預告,耶穌將要「按正義審判卑微的人,憑正直糾正地上謙和的人」。(以賽亞書11:4)能做到這些事的,顯然不是一個初生嬰兒,而是一個大能的統治者。
-
-
向別人施與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向別人施與
「施與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有些人慶祝聖誕節的理由:
正如耶穌所說,施與能夠讓施與者和接受者都感到快樂。因此,許多人認為在聖誕節送禮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並希望藉此感受到施與帶來的快樂。舉個例,去年歐洲的經濟雖然很差,但一個調查發現,在愛爾蘭,每個家庭仍打算花超過500歐元(大約660美元)去購買聖誕禮物。
聖誕節為什麼不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
不少人覺得,送聖誕禮物的這個習俗為他們帶來的壓力多於快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被迫購買一些自己負擔不起的禮物。此外,由於人人都在同一個時間買禮物,商店往往都擠得水泄不通,櫃台前也大排長龍,使購物變成一件令人不勝其煩的事。
根據聖經,人怎樣做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耶穌說:「要常向人施與」。a(路加福音6:38)耶穌不希望我們只在一年當中的某個特定時間,就是當別人都期待收到我們的禮物時,才向人施與。相反他鼓勵門徒,要養成自發自願地贈送禮物的好習慣。
「各人要照心裡所決定的去做,不要勉強,不要作難,因為上帝喜愛捐[或施與]得快樂的人。」(哥林多後書9:7)一本聖經評注指出,這個勸告的要旨就是:我們不該因為迫於無奈才向別人施與。要是一個人覺得自己必須在某個時間送某一樣東西給某個人,他就難以從施與得到快樂。很可惜,這正是人們在聖誕節常有的感覺。
「人先有樂意的心,就必蒙悅納。人照自己所有的去做,不是照自己所沒有的去做,就更是這樣。」(哥林多後書8:12)聖誕節前後的廣告經常鼓吹「先購買,後付款」。但根據上述的經文,上帝沒有要基督徒借錢去買昂貴的東西送給別人。在上帝看來,一個人如果是「照自己所有的」去送禮物,上帝就很悅納這樣的施與。聖經的標準跟這個世界的風氣截然不同,完全沒有給人壓力,真叫人感到安舒!
a 有些聖經譯本把這句話翻成:「要施與」。然而,在經文的希臘語原文中,「施與」一詞以進行時態出現,因此有持續不斷地 這樣做的含意。為了充分表達耶穌的話的意思,《新世界譯本》用了「要常向人施與」這個譯法。
-
-
幫助貧苦的人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幫助貧苦的人
「心眼慈善的人必然蒙福,因他跟寒微人分享食物。」——箴言22:9
有些人慶祝聖誕節的理由:
耶穌曾經幫助貧窮、患病和其他困苦的人,有些人也很想在這方面效法耶穌。他們認為聖誕節是幫助有需要的人的大好機會,因為在這個時候,慈善團體常常格外努力向人募捐。
聖誕節為什麼不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
在聖誕節前後,人們都忙於購物、吃喝玩樂和探望親友。除了捐錢給慈善機構,他們再沒有額外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幫助窮人或其他有需要的人。
根據聖經,人怎樣做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你的手有力量行善,就不可不向應得的人施與。」(箴言3:27)貧窮、飢餓和其他困苦的人不只是在聖誕節才需要人幫助。如果你知道有些人需要援助,而你的手也有力量行善,為什麼要等到聖誕節才伸出援手呢?你常常關懷和善待別人,上帝必定會因此賜福給你。
「每週的第一天,你們各人要按自己的財力從家裡撥出一些錢」。(哥林多前書16:2)早期的基督徒很想幫助窮人,於是使徒保羅向他們提出這個勸告。你也可以預先撥出一些錢,好能經常幫助別人或捐助一個會善用捐款的機構嗎?這樣,你就能夠按照自己的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了。
「不要忘記行善和施與,因為這樣的祭,上帝是十分喜歡的。」(希伯來書13:16)經文指出,我們除了要向人施與,也「不要忘記行善」,意即親力親為地為別人做事。例如,父母可以訓練兒女幫助年老的人做家務、買東西,鼓勵他們探望、打電話或寫問候卡給生病的人,也可以鼓勵他們關心那些貧窮或殘障的孩子。這樣,兒女就能學會在任何時候都向別人表現仁慈和慷慨。
父母可以訓練兒女幫助年老的人、生病的人,還有貧窮或殘障的孩子,這樣兒女就能學會在任何時候都向別人表現仁慈和慷慨
-
-
跟家人共聚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跟家人共聚
「看哪!弟兄團結同住,多麼美善,多麼可喜!」——詩篇133:1
有些人慶祝聖誕節的理由:
由於以色列人是雅各(又叫以色列)的後代,他們都可說是「弟兄」,是一家人。以色列人每年都到耶路撒冷慶祝節期,對他們來說,能夠跟同胞聚首一堂,是十分美善和可喜的。同樣,今天有許多家庭都期待在聖誕節跟親人相聚,共度美善可喜的時光。
聖誕節為什麼不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
《聖誕及新年習俗百科全書》(英語)說:「平日在家人之間醞釀的不滿情緒,往往會在一家人共聚過節時爆發出來。」
根據聖經,人怎樣做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兒孫就應該……報答父母和祖父母」。(提摩太前書5:4)在原文中,「報答」一詞以進行時態出現。因此,要盡可能經常探望親人。就算他們住得很遠,你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常常與他們聯繫。不妨給他們寫封信、打個電話、發一個電子郵件,或上網跟他們交談。經常和親人溝通,能夠大大減少彼此間的誤解。
「你們的溫情太少……請你們也開闊心胸」。(哥林多後書6:12,13)親人之間每年只見面一次,感情很快就會變得生疏,對小孩來說尤其是這樣。有些孩子覺得,他們跟祖父母和親戚好像是屬於不同世界的人,彼此沒什麼相干。因此,要鼓勵兒女「開闊心胸」,多點陪伴和關心年長的親人。a孩子經常跟年老的人相處,就更容易學會體恤和欣賞比自己年長的人。
「說話合時,多麼美好!」(箴言15:23)你怎樣做能減少家人之間的誤會,使大家的關係不致變得緊張呢?一個方法是:有比較重要的事要跟親人討論時,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你要是平日多跟親人溝通,那麼當彼此有摩擦時,你就不會覺得去跟對方和解是很困難的事。這樣,整家人聚首一堂時,就能共度美善可喜的時光。
a 請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警醒!》2001年4月22日刊《我為什麼該更熟悉祖父母?》和5月22日刊《我怎樣才能跟祖父母融洽相處呢?》這兩篇文章。
-
-
「平安臨到地上蒙悅納的人」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平安臨到地上蒙悅納的人」
「榮耀歸於高天的上帝,平安臨到地上蒙悅納的人。」——路加福音2:14
有些人慶祝聖誕節的理由:
每年,教宗和一些宗教領袖都會發表聖誕文告,呼籲人追求和平,也祝願聖誕節的精神能實現天使的話,就是「平安臨到地上蒙悅納的人」。有些人甚至會到「聖地」朝聖,希望能得到平安。
聖誕節為什麼不能幫助人達到這個目的?
人在聖誕節享有的「和平」往往十分短暫,以下例子可以說明這點。1914年,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那年的聖誕節,英國和德國的士兵都爬出戰壕,一同慶祝。他們分享食物,一起喝酒、抽煙,甚至一起踢足球。可是,休戰期很快就結束了。一個在前線的英國士兵在信中提到一個德國士兵對他說:「今天我們和平共處,但明天我們就要為自己的國家作戰,勢不兩立。」
根據聖經,人怎樣做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有一個孩子為我們而生……他的名要稱為……和平的領袖。他必作領袖,國勢昌盛無窮,和平持久不息。」(以賽亞書9:6,7)這個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的確令人振奮。耶穌降生不是為了給地上帶來每年一天的太平。相反,這位天上的君王將為人類帶來真正而永久的和平。
「我把這些事告訴你們,好叫你們靠我[耶穌]得平安。在世上你們有患難,可是要鼓起勇氣來!我已經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今天,耶穌已經使他的門徒得到平安。雖然基督徒會遭遇患難,但由於有聖經的知識,他們明白為什麼世上有苦難,以及耶穌會怎樣帶來恆久的和平。因此,他們得以享有內心的安寧。
藉著聽從耶穌的教導,所有國籍、膚色、種族、語言的耶和華見證人都能和睦共處。請到王國聚會所參加他們的聚會。這樣,你很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看出他們所享有的和平比人們在聖誕節感受到的「平安」實在得多。
所有膚色和語言的耶和華見證人都能和睦共處,請到王國聚會所參加他們的聚會,親自看看
-
-
什麼比慶祝聖誕節更好?守望台2012年 | 12月1日
-
-
什麼比慶祝聖誕節更好?
世上有數以百萬計的耶和華見證人都不慶祝聖誕節。這些基督徒對自己的決定有什麼看法?他們認為自己錯過了什麼嗎?他們的兒女覺得失去了什麼樂趣嗎?請留意不同國家的耶和華見證人的心聲。
伊芙
伊芙
伊芙
記念耶穌基督 「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前,我很少上教堂,一般只在聖誕節或復活節才會去。而且就算在這些時候,我也很少想到耶穌基督。現在,我不再慶祝聖誕節了,卻每個星期參加兩次基督徒聚會。我還能運用聖經幫助別人認識耶穌呢!」——伊芙,澳大利亞
魯本
魯本
魯本
向別人施與 「我很喜歡意外驚喜,所以,如果我突然收到別人送的禮物,會非常高興。我也喜歡送我親手做的卡片和畫的圖畫給別人,因為這會讓別人開心,而我自己也會很開心。」——魯本,北愛爾蘭
愛米莉
愛米莉
愛米莉
幫助貧苦的人 「我們很喜歡為生病的人做飯。有時候,為了令他們開心點,我們會送一些鮮花、一個蛋糕或一份小禮物給他們。我們覺得,能夠隨時探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叫人快樂的事。」——愛米莉,澳大利亞
溫迪
溫迪
溫迪
跟家人共聚 「在我們的家庭聚會中,孩子們能夠在輕鬆的氣氛下多認識祖父母、親戚和他們的孩子。我們探望親人是甘心樂意的,而不是因為有節日才被迫去的。親人也知道我們探望他們,完全是因為愛他們。」——溫迪,開曼群島
桑德拉
桑德拉
桑德拉
促進和平、享有平安 「聖誕節前後,人們都非常忙碌,很少人會想到怎樣才能得到平安。我從聖經知道上帝會讓人類生活在地上的樂園,就覺得很安心。我知道,我的兒女會有很美好的將來。」——桑德拉,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