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報應的日子會怎樣造益我們
    守望台1979年 | 8月1日
    • 這些屬地兒女中具備資格、敬畏上帝的男子『在全地上立為首領』。這樣他便會掌權統治整個地球。既然「大群人」會渡過「大災難」而成為王國屬下的第一批臣民,按理說來君王會從這批人當中揀選第一批「首領」作他在地上的代表。

      14.這些來自「大群人」階級的「首領」會怎樣有其他人加入他們的行列?這項管理的安排保證會為全人類帶來什麼?

      14 這會是個多麼偉大的權利!這些來自「大群人」階級的「首領」會有其他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因為耶穌基督的祖先以及從亞伯至施洗約翰的其他忠心男子會復活過來被立為他的首領代表。這樣的一項安排會保證為人類帶來一個多麼賢明、廉潔的政府!這便是人類所亟需的政府;耶和華上帝定意要建立這個政府以代替今日世上一切行將被他的勝利君王耶穌基督所清算的政府。

      15,16.(甲)據詩篇45:17說,為什麼詩篇的執筆者想長遠活著?(乙)誰知道君王的實際名字?這名字配受人提說和讚美這麼久嗎?

      15 我們的心豈不是像古代受上帝所感示的詩篇執筆者一樣,為了如此美好的前途希望行將實現而大感興奮嗎?不錯,而且我們的舌頭要發出詩篇執筆者在最後對那受人愛戴的君王唱出的讚美之詞;這位君王的政府是受上帝自己的寶座所支持的:「我要題說你的名,直至萬代。由於這緣故,萬民必讚美你,直到永永遠遠。」——詩篇45:17,《新世》。

      16 詩篇的執筆者想長久活下去——「直至萬代」——以求永遠題說君王的名。他並沒有說出君王的名字。其實他雖然在上帝感示之下預言到這位君王,他卻並不知道君王的名字。但是今日我們卻能夠認出詩篇執筆者所說的君王,而且我們知道他的名字。他便是耶穌基督,耶和華上帝的兒子。他的名配受題說,「直至萬代」嗎?詩篇的執筆者預言「萬民」會作如是想,因此他們會「讚美」持有這名的君王,「直到永永遠遠。」

      17.因此現在是我們怎樣行的大好時機?我們這樣行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17 今日我們有機會活著渡過行將臨到萬國之上的報應日子,然後承受行將代替萬國的上帝王國所帶來的種種幸福。我們甚至在今日便可以與他所膏立的君王一同歡欣鼓舞,因為這位君王必定會在哈米吉多頓大獲全勝。他必定會統治一個潔淨的地球一千年。因此現在——今日——便是我們擁護、歸附他的大好時機;我們可以與「萬民」一同讚美這位勝利的君王,「直到永永遠遠」。這會使榮耀歸於他的天父耶和華上帝,而耶和華自己乃是至高的「萬世之王」以及「萬國的王」。我們這樣行會使我們能夠「永永遠遠」歌頌讚美他所膏立的君王。這會使我們的一生具有真正的意義。直至永遠我們的生活均會有一個崇高的目的。

  • 為什麼要避免發怨言?
    守望台1979年 | 8月1日
    • 為什麼要避免發怨言?

      「有些人看來永遠都不會滿足。」你豈不是時常聽見有人這樣說嗎?誠然,在這些艱難的日子,許多人懷有怨懟的態度。他們對差不多所有事都表示懷疑。但基督徒若容許自己養成這樣的態度,這可說是明智之舉嗎?使徒保羅顯然認為並不是,因為他在寫給腓立比小組的信中說:「無論作什麼,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好使你們無可指摘,純真無邪,在這彎曲乖謬的世代中,作上帝沒有瑕疵的兒女。」——腓立比書2:14,15,《新譯》。

      保羅的這段話使我們想起一些問題。發怨言可以變成嚴重到什麼程度?這可能影響到我與別人的關係嗎?與小組的關係?我若具有一種怨懟的態度,耶和華會對我有什麼想法?我可以怎樣行以求避免這種精神?

      古代的鑑戒

      發怨言是一件嚴重的事,從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信中論及這件事的話足以見之。使徒說:「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哥林多前書10:10)例如請想想當摩西派出12個人,以色列每支派一個,前往窺探耶和華應許賜給他們為業之地時所發生的事。這件事發生於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曠野之後不久。當12個探子返回以色列人的營中時,只有其中2個,約書亞和迦勒,提出一項有利的報告,鼓勵人民勇敢行事,進入該地。其他的10個探子則提出一項令人灰心的報告。他們將那個區域稱為「吞吃居民之地」,並且說:「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民數記13:32。

      聽見這話之後,毫無信心的以色列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不錯,他們竟發怨言批評耶和華!由於這緣故,所有20歲和以上的人,除了約書亞、迦勒和利未人之外,都死在曠野中;上帝不容他們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14:2,3,26-30)他們為了發怨言付出多麼慘重的代價!

      這個例證表明整個發怨言的國家可能有什麼遭遇。其他的例證則表明個別的人發怨言批評耶和華也是同樣嚴重的事。請想想摩西的姊姊米利暗的事例。有一次她與兄弟亞倫一同發怨言,他們問道:『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麼?』意義深長地,聖經的記載補充說:「耶和華聽見了。」(民數記12:1,2)結果如何呢?米利暗看來在這件事上帶頭,因此上帝使她大受羞辱。以什麼方法呢?藉著使她染上大麻瘋,以致必須留在營外七天,直至她痊愈為止。——民數記12:9-15。

      發怨言導致什麼後果?

      我們可以從這些鑑戒學得很多教訓。但是你也許納罕,為什麼發怨言是這麼嚴重的一件事。發怨言其實並非只是抱怨某項過犯而已。這是一項不滿的表示,而且時常是由於過度重視自己而促成的。以這種方式發怨言的人過度重視自己的感覺或地位,企圖將注意引到自己身上而非上帝身上。這在屬靈的弟兄當中造成分歧,若不加以抑制,就會在小組中促成分裂。——哥林多前書1:10-13。

      這乃是因為發怨言的人不會僅是對自己發怨言而已。他總是將別人也牽涉在內。為什麼呢?無疑因為他希望別人也會變成不滿而對他表示同情。

      這種情形是很容易發生的。例如假設一位基督徒開始對你埋怨小組中某位受任命的長老行事不當。他批評長老或監督在講台上擔任節目的方式或他照料小組某些職責的方式。你若聽發怨言的人說話,你就可能開始與他懷有同樣的想法了。於是,當你觀察長老時,你就可能對自己說:『現在我留意到,我的朋友批評這位長老的話的確說得不錯。我以前從未這樣想過。』這正是發怨言的人想你懷有的想法。在他未在你腦中撒下不滿的種子之前,長老的活動並沒有使你感覺不滿。但是現在他們卻使你感覺不滿了。最後,甚至他在你眼中成為一無是處!於是你也開始形成一種怨懟的精神。顯然這絕不是在耶和華百姓的小組中應有的情形。

      但是還有另一點也值得我們考慮。繼續發怨言時常導致其他的不良特徵,例如毀謗和辱罵;這可以對我們與耶和華的關係有嚴重影響。(哥林多前書6:10)當以色列人發怨言批評摩西時,上帝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耶和華率直地問道:「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民數記14:27)在耶和華看來,這些怨言是對他的領導的一項反叛!這的確十分嚴重!

      門徒雅各透露有些發怨言的人滲入早期的基督教會中。這些人「輕慢主治的,毀謗在尊位的」,意即在小組中負有重責的人。這些發怨言者無疑不是上帝所嘉許的,因此今日忠心的基督徒應當明智地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猶大書8,16。

      埋怨總是引人反感的嗎?

      因此,想取悅耶和華的人無疑必須避免怨懟的精神和不斷發出沒有根據的怨言。但這是不是說所有埋怨都是沒有根據,引人反感和為上帝所不悅的呢?

      不。根據聖經報導,「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埋怨之聲]聲聞於我。』上帝並沒有將當時的「埋怨之聲」置諸不理,反之,他留意到這件事說:「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創世記18:20,21)耶和華發覺「埋怨之聲」是有根據的,於是他將邪惡的所多瑪和蛾摩拉城毀滅。——創世記19:24,25。

      不錯,有時埋怨是正當的。因此,受任命的基督徒長老不應當將所有埋怨都視為毫無根據和惹人反感。耶穌的使徒並沒有懷著這樣的態度。公元33年的五旬節之後不久,耶路撒冷「講希臘話的猶太人,埋怨本地的希伯來人因為在日常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於是「十二使徒」審查這件事而將情形糾正過來;他們任命了七位具備資格的人照料分派糧食這件必須的事務。——使徒行傳6:1-6。

      今日的基督徒長老需要體會到,不平或其他弊端可能引起若干有根據的埋怨。他們不應當認為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因此不應受到任何批評。箴言21:13很適切地說:「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

      受任命的長老們自己必須避免對他們的信徒同工具有一種發怨言的精神。監督不應當對他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所做的事吹毛求疵而永不感覺滿意,反之他們應當富於鼓勵和造就。(哥林多前書8:1)這可以大大有助於防止怨懟的精神在小組中形成。——可參閱提摩太後書4:22。

      效法基督表現愛心

      我們必須消除怨懟的精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的態度只會導致不幸而已。與其容許自己成為發怨言的人,表現愛的品質無疑會好得多。人不能一方面發怨言,同時又跟從愛人如己的誡命。(馬太福音22:39)發怨言對這樣行的人以及對他所批評的人均有害。可是愛卻對人人都有益。(哥林多前書8:1;13:4-8)因此,何不跟從『愛的至尊律法』呢?——雅各書2:8。

      與其聽發怨言的人訴苦,我們最好將基督耶穌的謙卑態度謹記在心。「[耶穌]雖然具有上帝的形像,卻絲毫沒有想到以僭奪的手段使自己與上帝同等。」反之,「[他]自甘卑微,順服到死而後已,不錯,死在一條受苦柱上。」這是多麼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他絕沒有對上帝的行事方式表示怨懟不滿!-——腓立比書2:5-8,《新世》。

      剛相反,耶穌對他的天父表現深摯的忠貞。他對於別人被絆倒一事也深感關懷。有一次耶穌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路加福音17:1,2)你能夠想像耶穌對別人表現這樣的憐憫,同時又發怨言嗎?

      由於對天父表現忠貞的順服以及對別人懷有仁愛的關注,耶穌獲得很大的獎賞。藉著復活升到天上,基督被擢升到高於其他受造物的地位。(腓立比書2:9-11)當他在地上時,他能夠了解墮落的人類的種種軟弱和難題。現今,在他那崇高的職位上,耶穌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而給予我們所需的援助。(希伯來書2:18;4:15)我們若繼續對別人表現仁愛的關懷而非埋怨他們,我們也可以獲得許多祝福。

      那末,我們可以獲得什麼結論呢?發怨言的精神會導致不滿。這甚至可能使人反叛上帝。你想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在你身上嗎?抑或你渴望過一種豐富、滿足的生活,深知你受屬天的造物主所祝福和悅納?無疑你渴望蒙他嘉許。因此,「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責,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立比書2:14,15。

  • 為什麼酒後不可駕車
    守望台1979年 | 8月1日
    • 為什麼酒後不可駕車

      除了增加車禍的危險之外,酒後駕車會損害心臟功能,因而增加致命傷的可能性。美國賓州大學的尼古拉斯博士所作的研究就表明這點。在研究時,若干鼠子接受酒精溶液注射,其他鼠子則否。於是所有鼠子一同遭受與駕車者在車禍時被駕駛盤撞向胸部相等的傷害。接受過注射的鼠子有百分之90死去,但在未經注射的一群鼠子中,死亡率僅佔百分之2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