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別人表現敬虔的行為守望台1982年 | 3月15日
-
-
最後的步驟的話,他們可以成為事實及被告在這次聚會中所說的話的見證人。
12.正如耶穌解釋,最後的步驟是什麼?
12 關於如何處理犯過者,耶穌所提出的最後步驟是:「[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18:17)不錯,為了作出最後的努力使罪人改過自新,事情應當交給小組中屬靈的長老去處理。這些人可以聽取事實和見證人的作證。這樣他們便能夠根據上帝的道對犯過者提出責備。可是,犯過者若不肯悔改,長老就會代表小組採取行動加以管教,將犯過者開除以免小組受到不良影響。
並非對別人冷酷不仁
13,14.我們怎樣能夠肯定耶穌並非贊成我們對別人殘酷不仁?
13 為了幫助我們決定我們對這樣的人應當怎樣行事,我們需要了解耶穌的這句話:「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在較後的世紀中,有些猶太律法師確曾發表一些極端的觀點,例如即使外邦人有生命危險,猶太人亦不當予以援手。這樣的殘酷不仁並非僅是對外邦人表現出來。例如在耶穌論及一個真正鄰人的比喻中,一個利未人和祭司均不願幫助一位受傷的猶太同胞,雖然後來一個撒瑪利亞人卻如此行。——路加福音10:29-37。
14 但是在馬太福音18:17,耶穌的意思不可能是說他的門徒應當拒絕在有意外發生或別人有急需時拒絕予以仁慈的援手。耶穌曾對若干外邦人表現這樣的仁慈。例如他曾對一個敘利亞腓尼基婦人如此行。雖然耶穌、他的門徒和這個外邦女子均承認她的處境異乎尋常,因為她是個外邦人,而耶穌卻奉派到猶太人那裡,基督仍然醫好了這婦人的女兒。(馬太福音15:21-28;馬可福音7:24-30)後來有一個羅馬軍官懇求耶穌醫治他手下一個癱瘓了的奴僕,耶穌也對他表現類似的仁慈。軍官承認耶穌既是個猶太教師,他並不期望耶穌進入他的家裡。可是『猶太人的長老』卻懇求耶穌恩待這位配得的外邦人,而耶穌亦果然如此行。(路加福音7:1-10;馬太福音8:5-13)因此,耶穌說把某人『看作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這句話並不意味到他禁止人對這樣的人表現慈悲的善行。那末,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看作稅吏一樣』
15.猶太人對稅吏懷有什麼看法和怎樣對待這些人?
15 首先,當時猶太人對稅吏懷有什麼看法和怎樣對待這些人呢?
「新約裡的稅吏被人視為賣國賊和變節者,由於他們時常與異教徒接觸而成為不潔,同時也是壓迫者的走狗。他們被視為與罪人……娼妓……異教徒同等。……既然正人君子均避之若浼,他們唯一的朋友或夥伴乃是像他們一樣被社會所遺棄的人。」——麥克凌托與史特朗所編的《百科全書》,第八卷,769頁。
不錯,耶穌的聽者深知一般猶太人均避開稅吏。猶太人僅為了繳交法律所規定的稅款才勉強與稅吏有最低程度的業務接觸。
16,17.耶穌對有些稅吏怎樣行?
16 『但是』,也許有人會問,『耶穌豈不是與稅吏來往嗎?』讓我們將事實查考一下。
17 作為『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耶穌是地上萬民的光,雖然他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期間將注意集中於猶太人身上。(約翰福音1:29;8:12;以賽亞書42:1,6,7;馬太福音10:5,6;15:24)他像醫師一般對所有最需要他幫助的猶太人提出援手,包括像娼妓、醉漢和時常採用不忠實手段的稅吏一類的人在內。馬太利未,一個受人鄙視的稅吏,對耶穌所傳的新拯救信息毅然作出響應。馬太邀請耶穌到他家裡赴宴,藉此讓他自己和其他感興趣的稅吏有更多機會聽見這些奇妙的新真理(路加福音5:27-32;19:1-10)這些是『因無知而犯罪』的人,但是他們卻願意採取步驟使他們的罪「得以塗抹」。——使徒行傳3:19;希伯來書9:7。
18.為什麼耶穌對待有些稅吏的方式並非為他在馬太福音18:17所說的話立下一個模式?
18 可是,雖然耶穌對一些『挨近他要聽他講道』和『跟隨他』的稅吏作了一個見證,這並不是我們應當怎樣對待不肯悔改的罪人的一個模式。(馬可福音2:15;路加福音15:1)我們怎能夠肯定呢?雖然基督曾與稅吏一同進食,使徒保羅卻吩咐基督徒『甚至不可』與一些從小組被開除的罪人一同吃飯。(哥林多前書5:11)此外,耶穌吩咐門徒對待不肯悔改的犯過者的方式按理說來是指他們對當時的稅吏的看法而言。韋模夫(R. F. Weymouth)的譯本將這節經文譯作:「看待他正如你看待外邦人或收稅者一般。」——可參閱《新國際譯本》;《新英文聖經》(英文)。
外邦人受到怎樣的看待?
19.關於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之間的關係,聖經表明什麼?
19 聽見耶穌在馬太福音18:17所說的話的使徒們本身是猶太人,他們深知他們的同胞絕不與外邦人作社交的往來。律法規定猶太人和外邦人有別,藉此使以色列人與四周的列國保持分離。(申命記7:1-4;民數記15:37-41;以弗所書2:11-14)在公元33年的逾越節,猶太人不肯進入羅馬總督的官邸,「恐怕沾染了污穢。」(約翰福音18:28,《新譯》)猶太人甚至與接受《摩西五經》的撒瑪利亞人也保持分離;由於這緣故,撒瑪利亞井邊的婦人對於本身「是猶太人」的耶穌向她討水喝一事大感驚奇。——約翰福音4:9。
20.關於猶太人怎樣對待列國的人,我們從彼得與哥尼流的經歷可以獲悉什麼?
20 再者,當上帝在公元36年定意表明當時未受過割禮的外邦人也蒙他接納成為承受王國的後嗣時,他打發使徒彼得到羅馬軍官哥尼流的家裡。但是彼得告訴哥尼流說:你們都知道,按照我們的規矩,猶太人是不許跟異族人密切來往的。」(使徒行傳10:28,《現譯》)彼得的話表明猶太人將不與外邦人來往一事看得多麼認真。此外,當猶太籍的基督徒獲悉彼得曾進入哥尼流的家中時,他們當中有些人大表反對,說:「你竟然到未受割禮的人那裡,跟他們一起吃飯!」不錯,猶太人認為與「外邦人」來往和一同吃飯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使徒行傳11:1-3,《新譯》;可參閱加拉太書2:12。
21.那末,你認為耶穌說將不肯悔改的罪人『看作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1 由此聖經幫助我們了解耶穌的勸告,明白他吩咐人將一個不肯悔改,拒絕聽從小組勸戒的犯過者『看作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今日聽從基督的訓示意思絕不是僅將犯罪者視作社區中的一個普通人而已,因為這並不是耶穌的門徒對他的話所具有的了解。藉著查考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裡進一步的勸告,我們可以更清楚體會這點;這同時可以幫助我們在今日處理一些牽涉到從基督徒組織被逐的人的實際事例。
-
-
開除——對這件事應有的看法守望台1982年 | 3月15日
-
-
開除——對這件事應有的看法
「耶和華阿,……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就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的人。」——詩篇15:1,2。
1,2.我們怎麼知道上帝期望敬拜他的人支持他所定的標準?
耶和華是公義聖潔的。雖然他對不完美的人慈悲為懷,富於了解,他卻期望一切敬拜他的人努力緊守他的公義標準以便將他的聖潔反映出來。——詩篇103:8-14;民數記15:40。
2 以色列人若蓄意違反上帝的命令,例如禁止人變節背教、犯姦淫或殺人的命令,便會被處死剪除。(民數記15:30,31;3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