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伊泰忠貞的榜樣守望台2009年 | 5月15日
-
-
多忠心的人的事跡。其中之一是迦特人伊泰。
一個逃難的外邦人
伊泰來自迦特城。迦特是古代一個有名的非利士城市,是巨人歌利亞和以色列強敵的家鄉。聖經沒有交代,為什麼身經百戰的伊泰會在押沙龍反叛大衛王的時期出現。伊泰和跟隨他的六百個非利士人住在靠近耶路撒冷的地方,過著逃亡的生活。
伊泰和他的跟隨者也許令大衛想起自己逃亡的經歷。當年大衛和六百個以色列戰士逃到非利士地,進入迦特王亞吉的領土。(撒母耳記上27:2,3)現在,大衛的兒子押沙龍背叛他。伊泰和跟隨者會怎麼做?支持押沙龍?保持中立?還是與大衛共同進退?
想像一下大衛當時的情況,他正逃出耶路撒冷,在一個叫伯墨哈的地方停下來。伯墨哈的意思是「遠處的房子」,可能是從耶路撒冷過汲淪谷以前,朝向橄欖山的最後一座房子。(撒母耳記下15:17)大衛在那裡視察他的部隊。你看!跟隨他的除了忠心的以色列人之外,還有不少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以及迦特人,就是伊泰和他的六百個戰士。(撒母耳記下15:18)
大衛滿懷憐恤地對伊泰說:「你既然是個外邦人,又是從自己的家鄉逃到這裡來的,何苦跟我們一起走呢?回去留在新王[指押沙龍]那裡吧。你昨天才來,我怎可以今天就叫你跟我們一同流浪,隨我到處漂泊呢?回去吧,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以忠貞之愛和信實待你!」(撒母耳記下15:19,20)
伊泰隨即以堅定的口吻表達自己的忠心,說:「我指著永活的耶和華發誓,又敢在我主我王面前發誓,不管生死,我主我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哪裡!」(撒母耳記下15:21)他的回答可能叫大衛想起曾祖母路得說過的類似的話。(路得記1:16,17)大衛被他的誓言打動,然後說:「好,你過去」,到汲淪谷那邊吧。「迦特人伊泰就過去了,所有屬他的人和所有跟著他的孩童也都過去了。」(撒母耳記下15:22)
為了教導我們
羅馬書15:4說:「從前寫下來的話,全是為教導我們而寫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從伊泰的榜樣學到什麼呢?什麼推使他忠於大衛呢?他雖然是外邦人,從非利士逃出來,卻知道耶和華是永活的上帝,也知道大衛是上帝的受膏者。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積怨甚深,但伊泰並沒有懷恨在心。他不是著眼於大衛殺了非利士最勇猛的戰士歌利亞和自己的很多族人。(撒母耳記上18:6,7)他看出大衛是個愛耶和華的人,也注意到大衛許多卓越的特質。另一方面,大衛也很重用伊泰。在跟押沙龍的大軍決戰時,他甚至把三分之一的軍兵交給伊泰統領。(撒母耳記下18:2)
我們也應該奮力消除偏見和仇恨,努力認識別人的優點,不要因文化、種族,或其他理由而看不起別人。大衛和伊泰建立的情誼說明了,對耶和華的認識和敬愛有助於我們衝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
我們沉思伊泰的榜樣時,可以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對大衛所預表的耶穌基督,顯出那樣的忠心呢?我有沒有熱心地向人宣揚王國和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好忠於耶穌基督呢?」(馬太福音24:14;28:19,20)「為了效忠基督,我願意付出多大努力呢?」
做家主的,思考伊泰的忠心事跡也會獲益良多。伊泰對大衛忠心耿耿,決心追隨上帝的受膏君。伊泰的決定對他的跟隨者有良好的影響。同樣,家主在支持正確崇拜的事上所做的決定,也會對家人有正面的影響。這個決定也許會暫時帶來若干艱辛,但我們可以放心,「忠貞的人,[耶和華]對他忠貞」。(詩篇18:25)
聖經記述大衛跟押沙龍交戰後,就沒有再提及伊泰了。關於伊泰的事跡,聖經只在大衛的一段艱苦歲月裡簡略地提及,但已讓我們清楚地看出他的特質。耶和華上帝啟示人將伊泰的事跡記錄在聖經裡,證明耶和華十分賞識保持忠貞的人,也會獎賞像他這樣忠心的人。(希伯來書6:10)
-
-
為什麼要跟隨基督?守望台2009年 | 5月15日
-
-
為什麼要跟隨基督?
誰想來跟從我,就該承認不再擁有自己,不斷跟隨我。——路加福音9:23
1,2.為什麼我們必須了解跟隨基督的原因?
各位年輕人,各位對聖經感興趣的朋友,耶和華看到你們跟敬拜他的會眾在一起,一定十分高興!你們要繼續學習聖經,經常參加基督徒聚會,深入了解使人得救的真理。除此之外,你們還要認真想想耶穌的這個呼召:「誰想來跟從我,就該承認不再擁有自己,天天背起自己的苦刑柱,不斷跟隨我。」(路加福音9:23)耶穌指出,承認不再擁有自己,並跟隨耶穌,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既然這樣,我們就必須仔細想想為什麼要跟隨基督。(馬太福音16:13-16)
2 如果我們已經跟隨耶穌基督一段時間,那又怎麼樣呢?保羅勸勉我們「要不斷這樣做,做得更加徹底」。(帖撒羅尼迦前書4:1,2)不論我們是最近才歸信正確的宗教,還是已經信奉很多年,都應該仔細想想跟隨基督的原因。這樣,我們就能聽從保羅的勸告,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斷跟隨基督,並做得更加徹底。接下來我們會看看,基於哪五個原因,我們應該跟隨基督。
跟耶和華更親近
3.我們可以藉著哪兩個方法認識耶和華?
3 使徒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對雅典人說:「[真神]定下[萬國萬族]的時期和居住的疆界,好叫他們尋求真神,只要探究就能找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都不遠。」(使徒行傳17:22,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