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药丸为生
《儆醒!》杂志驻英伦通讯员报导
“减肥丸杀害胎儿”
“避孕丸杀害四子之母”
在英伦,我们可以时常在报章上见到这种坦率的标题。在这个可以享受到“免费”国家健康服务的地方,有许多人均靠药丸维生;因此上述的惨剧使人不禁想起药丸的危险来。
流行的驾车人刊物《驾驶》杂志在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透露,英国每七名驾车人中便有一名在药丸的药力下驾驶。英国制药业协会所发表的资料则表示在1967年,英国和威尔斯的家庭医生一共开了二亿七千一百万张药丸方子。除了医生的处方之外,普通所用的成药如阿司匹灵之类,差不多人人都可以买到。
报导指出此种情况不仅以英国和欧洲为然,美国和世界各地也有愈来愈多的人依靠药丸。他们依靠的程度已经达到使药丸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论道发生在美国的情况,犹他大学医学院药物教授云杜比说:“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好像他们的生活若不继续服食大堆千奇百怪的药丸便无法维持或忍受下去似的。”
为什么药丸销量大增?
许多人均坦白承认在美国和英国有些医生过度喜欢开药方给病人服食。在一个题目为“运用和滥用药物”的演讲中,杜历·唐洛普爵士指出医生过量处方的三个原因:“大众的坚决要求……其次,医生的数目赶不上人口增加:医生需要许多时间才可以做一个谨慎小心的病例,做彻底的检查和给予明知的忠告,可是只要些少时间便可以开一条头痛医头的方子,而病人也时常对此感觉满意……第三,制药厂以高压手段技巧地推销药丸,其中有些甚至故意歪曲真相和违反医德。”(楷书是附加的。)
在自行服药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形。有些人对于药丸的欲望贪得无厌。他们认为去药房买点药吃比寻求病源而作根本的治理容易、快捷和廉宜得多。其他的人则无疑受到无线电、电视和杂志等广告所影响,这些告白所推荐的药丸都能医百病。
也许今日药丸销量大增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特效药多到不可胜数。固然其中许多是有益的。可是,由于药物的种类大增——这被人形容为“治疗爆炸”——这也同时带来了危险。
现代药物的危险
今日医药界对于药物所连带引起的危险知道得很清楚。对此有重大影响的一件事是1960年代早期有数以千计的婴儿一出生即夭折或严重地畸形;这些婴儿都是由服食了看来无害,但却含有科列杜迈特的安眠药的母亲所生的。
除了促成畸胎的后果之外,医生处方的现代药物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许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和疾病,包括皮肤疡肿、血液渗入皮肤、胃或肠出血、脑溢血、各种传染病、内分泌扰乱如糖尿病、甲状腺分泌过多或过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病、肾病、骨和骨髓病、服药成癖、神经病和甚至发狂等。种类之多的确惊人!
在一个讨论服药成癖的问题的座谈会中,巴的摩尔约翰·鹤健士大学医学院的路易士·那锡拉医生说:“显然不仅有一个难题存在,而且常有报导论及服药所促成的烦恼,但所刊出的病例仅有如冰山浮出水面的尖端而已,大部分的困难均隐藏在表面之下而不为我们所察觉。”
在一次关于药物中毒作用的讨论中,杜历·邓洛普爵士透露这个难题在英国的严重程度,说:“据估计在公立医院的病人中,有百分之10至15正从我们所作的治疗受到或多或少程度的不良影响,或更坦率地说,他们所遭受的乃是由于医药进步而致的疾病。”
鉴于现代药物疗法的危险,我们可以明白何以现在有许多国家都由政府设立机构去管理新发明和被人服用的药物,而且在有必要时发出警告或下令收回某种药物。
可是那些每日都有人服用而看似无害的药丸,有些医生惯常过量处方的药丸以及不须处方便可以随便在药房购得的药丸又如何呢?它们会被归入惹起疾病的药物一类吗?对于这些药丸我们应有什么正确的看法呢?让我们将其中几种考虑一下。
提神丸和减肥丸
通常最多人服用的“提神”丸和减肥丸都属于安非他明一类的药物,在商业上有各种不同的动听名字。他们对脑中发生作用,使人感觉疲劳若失,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更加活跃,更加昂扬和更加自信,虽然工作效率可能降低。他们也能减弱食欲一个时期。他们对心脏所生的作用与发怒时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相同,那便是,使心跳加速加烈以及血管收窄。
这样子“鞭策”心脏和脑是否安全呢?剥削了身体真正需要的照料和休息是否明智呢?当然不,更不用说带有发展成严重的行为错乱失眠或甚至上瘾的危险了。有些长期服食这种药丸的人变成神经紧张;有些则发展成高血压、心脏衰弱和近乎神经失常的狂乱。这些药丸既带有上述种种危险,有些医药当局认为他们实在不宜于用来治疗肥胖症。
安眠药;宁神丸;镇静剂
使人入睡的药丸(安眠药),使急症病人静下来的药丸(宁神丸)或使人减轻焦虑和紧张的药丸(镇静剂)常常被医生开给病人服食以致打开了滥用之门。可是他们只能暂时治标而无法根治病源。
无疑在若干情形之下,短期服食这些药丸是颇为有效和有益的,但长期服食则后果堪虞。
这类药物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很容易变成在肉体上和感情上依靠此类药物而嗜之成癖。此外,在药力影响之下驾车也非常危险。有些安眠药和镇静剂若与酒精混合甚至可以发生致命的作用。
止痛药
减轻疼痛的药丸在大多数国家中都可以随便购得而不需医生处方;他们可能是今日人们“赖以为生”的药丸中销量最大的。“止痛药”一词的真正意思是“使痛苦的感觉消失”;这提醒我们疼痛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疾病。止痛药包括阿司匹灵(或乙醯基甲酸)和其他止痛剂如非那西汀(或乙酰非那替汀)及柏拿西他姆,有时也混和其他药物。
这些药物之能够止痛也许是借着对脑中称为丘脑的部分发生作用。由于是退热药,他们也能减轻发烧的热度,因此常被人用来医治喉痛、伤风和感冒病。特别是阿司匹灵被许多人视为可以医治百病的万灵药——包括消化不良、镇静神经、使人安眠等。然而这些药丸是绝对安全的吗?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阿司匹灵时常使人发生胃出血。频常到什么程度呢?据报导在服食阿司匹灵的人当中有百分之五十至七十每日出血一茶匙之谱。有些人可能失血较多而导致缺乏铁质的贫血症。有少数人甚至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研究者认为阿司匹灵以某种方式妨碍保护胃壁的黏液。于是胃液或阿司匹灵本身遂伤害了上皮细胞的黏膜而造成出血的溃疡。
多种止痛药均含有的非那西汀若长期服食便会有损伤肾脏的危险,此事久已为人所知。在瑞典,非那西汀要有医生处方才买得到。在英国,患糖尿病和肾病的人都受到警告要禁戒非那西汀。
柏拿西他姆白,非那西汀的另一种产品,并不会惹起消化不良和胃出血,因此在这方面优于阿司匹灵。但是即使如此,至今医学界仍未知道它是否对肾脏有不良影响。
既然止痛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明智的作法便是,最好根治疼痛的病源而不是仅借对脑产生作用的止痛药将病征掩蔽起来。
平衡或较健全的看法
虽然现代药物可以引起危险,在医生督导之下明智地加以运用也能对健康有益。有些人需要经常服药才能保持相当的健康。例如,对患癫痫病、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或肾病的人说来,药物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帮助。他们甚至可以防病,例如在疟疾流行的地方服抗疟丸便是。还有些病人则非“靠药丸为生”或继续服食不可,因为他们的疾病已经深入到损坏了身体对维持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质,如维他命“乙12”甲状腺荷尔蒙,可体松或胰岛素等,的吸收或新陈代谢作用的程度。
可是,对今日许多人来说,“靠药丸为生”已变成一种有害的习惯而不是健康的必需。这些药丸大部分对脑发生作用,而且带有不良的副作用。将身体中这些重要部分扰乱是明智之举吗?作不必要的冒险是聪明的作法吗?
我们需要与谨慎的医生具有同样的平衡看法;他们保持警觉,在处方之前先权衡利害。我们若具有这种看法便会在非用不可的时候才服食这些含有麻醉剂的药丸。
明智之举是对自己的健康作适当的留意,吸收富于营养的食物,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这比习以为常地服食不必要的药丸好得多!尤其重要的是,要经常以上帝的道中有利于健康的灵粮充实自己的头脑。这样行不但可以导致灵性上的健康,而且可以使你赢得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