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1 9/8 8-11页
  • 在澳洲所见的造物主杰作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在澳洲所见的造物主杰作
  • 警醒!1971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祖易的奇异出生
  • 无尾熊
  • 其他有袋动物
  • 单孔类动物
  • 澳大利亚令人惊讶的有袋动物
    警醒!1993年
  • 蹦蹦跳跳的有袋动物
    警醒!2000年
  • 奇特有趣的鸭嘴兽
    警醒!1996年
  • 迷人可爱的树袋熊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1
《警》71 9/8 8-11页

在澳洲所见的造物主杰作

《儆醒!》杂志驻澳洲通讯员报导

请想象你自己处身于澳洲的原野中。环顾四周,你看到地上有类似数字11的痕迹。它们究竟是什么呢?啊,这仅是造物主为澳洲所造的许多种奇特动物之一而已。你所见的足迹属于一种以跳跃代替步行的动物——袋鼠。

假如你稍微跟踪这些足迹,便会发现有些地方在两条足迹之间或下面有第三条凹痕。这便是袋鼠在休息时坐在粗粗的尾上,或者用尾巴打击地面与其他袋鼠打讯号所留下的痕迹。

站在那里静静地观看吧。你看到那些尖尖的“叶子”在草丛后面竖起来吗?它已察觉到我们了。看看我们称之为“老袋”袋鼠先生跳跃得多么优美。它已越过障碍物而向安全地方逃去了!

行动的方式仅是袋鼠与别不同的许多特点之一而已。我们称之为“祖易”的小袋鼠将更多的特点显露出来。这些特点在小袋鼠出生之前便已开始了。

袋鼠称为“有袋类动物”,意即有一个袋来负载幼兽。但其实“有袋类动物”这个名称还有更深的含意。

祖易的奇异出生

不属于有袋类(或以后所述的‘单孔类’)的动物称为“胎盘”类,意即母亲有一个子宫养育胎儿而且有胎盘附于其上。祖易的母亲并没有子宫。反之,祖易在孕育成为胚胎之后便在卵黄囊里接受养分而迅速生长,在八至四十日之后破囊而出。

与其说是“出生”,毋宁说是“产生”为愈。因为祖易离开母亲之后仍然留在半胚胎状态中,眼和耳都发育未全而仅有嗅觉。这时它的外形好像一团差不多透明的胶。于是一幕真正令人惊异的好戏继续上演了。这个像豆荚般大的细小胚胎式动物沿着母亲的毛皮向上攀爬,可能凭着嗅觉的引导找着母亲的袋——行程约需三分钟。它找到之后便进入里面,在那里完成出生的过程。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假如它找不着母亲的袋又如何呢?那就遭了!它会爬来爬去而可以支持大约半小时;若是仍然找不到,它的小生命便夭折了。袋鼠母亲对这一切有什么反应呢?全不理会。他一点也不担忧。因为在祖易出生之际,它十居八九又再怀孕了。可是新胚胎不会发展到超过一百个细胞,至此胚胎的发展便停留在所谓“胚泡”状态。这种停止发展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它的袋空出来为止,然后才会继续生长。

可是我们的祖易竟然克奏肤功。它不须帮助便达到了目的地。袋鼠妈妈仅作了很少的准备功夫,它只将袋子舔干净。然后尾巴向前,倚着树干坐下以防姿势不稳而跌倒。祖易一经进入袋里,吮着乳头便立即涨大而将它困在里面;母亲会借着肌肉的动作将乳汁射入它的小喉咙里。从这时起,你只有裂开祖易的口才可以将它从母亲的乳头移开。

袋鼠的整个出生过程是如此难以置信以致早期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认为祖易生来便在袋里,正如其中一位描述,“好像苹果长在枝头一样。”多年之后才有人在伦敦动物园首先看见胚胎出生,可是那时人们以为是母亲用口唇帮助幼儿进入袋里的。直至1932年人们才发现祖易独力进入袋里。

关于祖易在袋中的期间,除了由豆子般大小长至几磅重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记录的。它在八个月大断奶,然后开始有时离开母袋一会儿。但在这时它仍然喜欢在床上进早餐——这件事很易办,它只需从床上屈伸向外便可以吃到妈妈搜寻粮食时所经过的草了。

祖易成年之后常和六头至五十头袋鼠走(跳跃)在一起。它若属于“红”种便会长至五至六尺高。体重约200磅,可以跳至十尺高及一跃十二尺的三十里时速疾走。

袋鼠赋性驯良,甚至相当胆小,唯有在生命危急之际才会负隅顽抗。那时它会以背抵树,坐在尾巴上,伸出前后腿和利爪与敌手搏斗,甚至几只狗亦无奈它何。倘若觉得形势不利,它便会跳开而跃入水穴里。它在及腰的水中站着,可以将游过来的狗遂只按入水中,用尾巴和腿夹住,直至它们淹死为止。袋鼠的故事说到这里为止。

无尾熊

除了袋鼠之外,澳洲还有其他有袋动物。这使你惊异吗?有些人惊异,但是有谁未见过可爱的无尾熊(koala)的图画呢?这种“熊”属于有袋动物类,雌兽身上有一个袋。它的英文名字来自土著的语言,原本的意思是“我不喝”。它的确名符其实。可是它的食量却十分惊人!每日要吃三磅尤加利树叶。这可以解释何以你不会在澳洲以外的其他动物园里看到无尾熊。澳洲政府禁止人将这种动物输出。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养活它。它在食物上选择甚苛。在超过百种的尤加利树中,它只吃其中六种的叶子;既然在澳洲之外只有很少这种尤加利树,它在其他地方便会死去。

据说尤加利树叶具有麻醉作用,这可能是无尾熊如此温顺好睡的原因。可是要留心!不要被它的友善和温顺所骗。一位美国兵士便犯了这样的错误。他在动物园里抚拍过一头无尾熊;后来他在林中又发现了一头,他想将其带回车上给女友看看。可是那头无尾熊的想法却不同。结果这个兵士为无知所付出的代价是要换过一套新制服,并在医院留医六个星期。

其他有袋动物

在其他有袋动物中,有许多种在外形和习惯上与有胎盘的动物如此相似以致很易被人误认。有袋的大小鼠子、猫、鼹鼠、食蚁兽和狼均在若干方面与有胎盘的动物彼此相似,可是在其他方面却大不相同。

举例说,有一种鼠子凭着声呐探测可以跳起六尺高捉住昆虫的翼;有一种猫一胎生十二只小猫,但却仅有六个乳头,有一种狼的口一张可达180度。

还有一种袋鼠掘洞比人用铲掘得更快,但腹部的袋却聪明地向后开而不致被泥塞满。另有一种袋鼠可以将尾巴盘卷而是杰出的树上卖艺者。也有一种没有腹袋的有袋动物称为伐木鼠(食蚁兽类),一种细小的有袋老鼠则住在干裂的泥隙中,它的头骨由顶至颈仅有八分之一寸长。

澳洲和新几内亚今日现存的有袋动物共有175种,其中104种是蔬食类,71种是肉食类。绝迹的有袋动物也不少,包括十尺高的巨型袋鼠等。

难怪早期的探险家和移居澳洲的人见到当地的野生动物与以往所知的如此不同而不胜错愕。除了在美洲有两种之外,有袋动物是澳洲所独有的。

单孔类动物

正如上述,胎盘类动物有几千种,有袋类动物有175种,但单孔类动物则仅有两种。两者都仅见于澳洲。

单孔类一词的希腊原文意思是“一穴”,因为单孔类动物仅有一个排泄口称为“泄殖腔”。这个孔道用来排泄粪尿和卵子。不错,卵子!这两种单孔类动物乃是为人所知的唯一产卵哺乳动物。

许多人都熟知鸭嘴兽。好像作为产卵的哺乳动物还不够似的,鸭嘴兽还有其他许多怪异之处。首次看见它的人觉得它非常可笑。事实上,当初有人将它的一项描述寄给英国的博物学家时,后者拒绝相信这项报导;甚至将干皮寄去他们还决定这是个骗局。为什么他们无法相信呢?让我们看看吧。

鸭嘴兽除了产卵之外还有以下各种奇怪特色:兽类的毛皮、乳腺、像鸭的嘴、蹼足、海獭般的尾、脚上的毒爪以及猴子般的颊袋作贮藏食物之用。你可以想象早期博物学家对它的印象如何吗?

可是,由于具有这么多混杂的天赋特色,鸭嘴兽反映出造物主的智慧和技巧。这些特色使鸭嘴兽非常适合环境,因此能够滋生繁衍,直至人和枪弹出现为止。既有利爪掘洞和毛皮保暖,它在陆地上十分自在,虽然它真正的家是在水里。但最奇妙的还是它的嘴。

鸭嘴兽的嘴并不像鸭子般是没有生命的角质,反之它拥有大量神经末梢而非常敏感。它潜下水底时用有力的尾巴和蹼足推动身子。它的眼和耳自动关闭,而以嘴为代用品。在黏土里搜寻之际,它吸入泥沙和蠕虫!不错,蠕虫、小虾和幼虫!现在它的嘴忙于将肉类从泥中拣出来,将食物放在颊袋里及吐出泥土,然后浮上水面呼吸空气和享受所获的食物。它的确十分忙碌地“为口奔驰”,因为它每日要吃等于一半体重的虫类。难怪饲养鸭嘴兽所费甚至超过一头大象。

鸭嘴兽的嘴除了在游泳之际具有耳、眼和鼻的功用之外,在掘地时还可以作为体内的雷达。《生活》杂志出版的《自然文库》说:“鸭嘴兽的嘴是一大簇神经,具有触觉的作用……据说它在掘土时对前头的地洞有一种神秘的知觉,使它可以避免冲破附近的兔窟、鼠穴或别的鸭嘴兽所掘的洞。”同样地,它可以察出前面的树根和石头,在碰到之前改变方向。你岂不同意鸭嘴兽的确十分适应环境吗?

另一种单孔类动物食蚁猬拨也非常适合环境。食蚁猬既是唯一的其他产卵哺乳动物,你自然期望它与鸭嘴兽相似。可是除了产卵之外,彼此相同的地方只有两样:用哺乳方法喂儿和只有一各排泄孔或泄殖腔。

食蚁猬的另一个名字针猬更能将它的外表形容尽致。实际上它看来与猬很相似,只是刚毛较短较粗和特别锐利而已。它那短而有力的腿设计精良,足以掘开坚硬的蚁丘找寻最心爱的食物,白蚁。

食蚁猬有一个袋。或者说得更适当,它在想要的时候可以产生一个。在幼兽孵出之后,雌兽借着肌肉的收缩在乳腺四周形成一个袋,将幼兽放入袋里;用什么方法我们可不知道。幼兽成为袋中的住客,舔食袋面充满的乳汁为生;直至刚毛开始生长,它便不安于母亲的肉体摇篮了,于是便爬出篮外。

除此之外,食蚁猬还有其他独特之处。其中之一是力大无穷,虽然它仅有二十寸长和两三磅重。一位博物学家曾亲自体验过这点,他将一只食蚁猬关在客厅里一夜以免它逃去。及至翌晨,由于它拼命想逃,它竟将每一件笨重家私都移离墙壁!只有一个铁炉除外——那是钉在墙上的!

另一种有趣的特色是食蚁猬先生能够垂直掘洞——而且非常快!它在移动重石时口鼻与双腿齐用,很快便将下面的东西移至旁边或上面,一分钟内没入地下,但时常在穴口竖起锐利的钢毛对付探入的鼻子和爪。最后,它也有能力将身子压扁而爬过仅有一寸高的洞口。

你对此有何感想呢?你可以在种类繁多的动物身上看出造物主的聪慧作为吗?不错,在澳洲所见的造物主杰作不但使我们大饱眼福,同时也加深我们对造物主的体会。

[第8页的图片]

出生八个月后,小袋鼠才离开母亲的一段短时期。

[第10页的图片]

无尾熊以尤加利树叶为食。

[第11页的图片]

产卵哺乳动物的鸭嘴兽具有令人惊异的鸭嘴。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