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电脑能帮助圣经学者吗?
电脑在现代解决了许多工商业难题。它们也能为圣经学者解决难题吗?这要视乎难题的性质而定。
在1950年代初叶,修订标准译本的发行者希望为他们的新译本刊行一本经文汇编大全,委任伊利逊博士从事这项工作。借着电脑之助,他仅需几年时间即已完成,比起十九世纪的史特朗博士用了三十年时间才完成《圣经汇编大全》(英王雅各译本)快了几倍。
可是并非所有项目的工作都可用电脑完成的,例如有人试图用电脑根据写作方式来证明谁是圣经各书的执笔者。早在1963年有一位苏格兰牧师声称电脑证明通常被人认为由使徒保罗执笔的十四本书中仅有五本是他所写,其余的是别人代笔的。
较近的时候.1969年九月在英国牛津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新约研究会中,一位德国学者声称借着电脑之助,他得以领悟到福音书中耶稣所说的“灾祸”是针对反对者而非对朋友和门徒而说的。他也写了一本书声称借着电脑之助,可以说明那一本书是谁写的。那末,这些声称又如何呢?
在首先的声明中,请留意不必用电脑也能顿悟到耶稣所说的“灾祸”之语不是向朋友和门徒而发的。其中有些话如“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又怎会是指朋友和门徒呢?——马太福音23:13-33。
至于苏格兰和德国学者门自称借着电脑之助可以根据文体而辨别某一本书由谁写成,这些声称是确实的吗?不。何以不是呢?因为正如耶鲁大学语言学教授林弼说得不错:“电脑全无智力;而且是非常愚蠢的,事实的,它的价值之一是盲目的愚蠢。”他称电脑仅是一具“服从指示的机器”,它“有极快的速度和准确性,但仅此而已”。
说明电脑的“愚蠢”之处是它没有翻译能力。试命电脑将“光阴似箭”一语译成俄文又如何呢?它译成“光阴快得好像吃箭。”何以会如此呢?因为许多字都有一个以上的字义或语意,而意义完全相同的外国语并不易得。再者同一个字在别的地方也许有不同的意义。例如“一兆”在美国和法国是十亿。可是在英国和德国,一兆是一万亿。电脑无法分辨这两种“兆”。
同样地,格言直译出来会失去真意,而直译正是电脑唯一能译的方法。是故“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直译成德文便会较弱无力。因为德文的说法是,“手中的麻雀胜于屋顶的鸽子。”
在根据文体而鉴定作者的问题上,电脑也面临着无可克服的障碍。诚然,电脑在列出句语长度,某个字出现多少次数和句语如何开始及终结方面,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可是电脑无法应付一些文学上特有的问题如“作者如何构成文句,他在那里放置动词,他是否在名词上加入意味深长或仅是作装饰用的形容词,他是否将形容词加在名词之前或之后,……他用那一种隐喻及如何解释,他从那一方面作出比较,他是否运用资料来源,运用到什么程度,若然,他又如何再加以模塑等。”——《神学研究杂志》,1970年十月刊。
即使电脑能列出某种特点如句语长度和某字出现的次数,也未必有能力决定某本圣经书是谁写的。何以不能呢?因为圣经原着没有章节之分,现存的最古圣经抄本也没有章节。
事实上,苏格兰的牧师用电脑方法来怀疑保罗的写作权威,其弱点正被伊利逊博士揭露,伊利逊博士也是用电脑来分析经文汇编的。他指出若用这方法来分析苏格兰牧师的那一篇文章就会表明是出于几位作家之手。因为,仅在他所写的一篇文章里便出现几种不同的文体,从稳健至放诞不等。伊利逊博士继续声称,借着电脑方法,他能‘证明’有五位作家写出乔伊斯所写的尤来息斯,其中没有一位曾写过他所著的《艺术家青年的肖像》一书。
正如另一位批评界权威人士菲斯加指出,单是采用电脑分析程序这件事实并不证明结果合乎科学和结论是正确的;这正如用打字机打出的文章不会比用墨水或铅笔所写的更加有权威一样。电脑的解答视乎放什么进去或程序如何而定。这也许和某些人企图证明的事有关或无关。但伊利逊博士认为,企图用电脑分析文体去决定作者是‘不足为法、滥用电脑及对厚作者的冒犯’,此举的动机显然是出于“沽名钓誉”的。
运用电脑来决定圣经经典的执笔者还要面对另一项更加严重的难题。何以故呢?圣经经典是在圣灵感示之下写成的,谁能判断上帝的圣灵在不同的时候如何感示一个人呢?例如,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所写的文体就与福音或书信的文体大不相同。——彼得后书1:21。
其次,关于被认为由使徒保罗所写的十四封信,其中十三封都声明是他所写的,每封有一次至三次不等。虽以电脑分析方法来企图混淆圣经,这位苏格兰校师及其他怀着同一目的的人士显然都失败了,他们的结尾将证明他们是最不明智的。因为圣经预言:“智慧人惭愧。……他们弃掉耶和华的话,心里还有什么智慧呢?”——耶利米书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