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7 7/8 16-19页
  • 我们的大气层之“洋”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们的大气层之“洋”
  • 警醒!1977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空气是有实质和重量的
  • 生活多方面不可或缺的东西
  • 水蒸汽、臭氧、微尘——重要的成份
  • 大气层之“洋”中的气温
  • 岂不是有很多空气可以呼吸吗?
    警醒!1971
  • 宝贵的大气层
    警醒!1994年
  • 求證於無與倫比的行星
    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
  • 地上生物得以生存的奇迹
    警醒!1974
查看更多
警醒!1977
《警》77 7/8 16-19页

我们的大气层之“洋”

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海洋的威力、汹涌、庞大和深广,无疑会叹为观止。也许你想知道海中生物在四周都是水的环境中有什么感觉。数千尺下的海床也有蟹类或其他海中动物在游动。海底的巨大压力可能将人压碎,但这些动物的身体却被造成能够抵受得住。

可是,你曾想过我们人类实际上是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吗?的确如此。空气“海洋”较深得多,比水的海洋最深之处还深五十倍。它的气温比水的海洋变化得更急剧和更捉摸不定。数百公里厚的巨大气流在地面的十至十二公里(约六至七哩)之上移动。著名的“喷射气流”吹起来时速达500公里(约300哩)之高。在空气之“洋”的各层当中不断发生猛烈的台风。我们十分熟悉飓风和旋风所发出的庞大威力。同时,在环绕着我们的庞大而无定的“海”中,每天大约发生44,000次骇人的大雷雨。

空气是有实质和重量的

空气虽然不为肉眼所见,它是有实质的。因此,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具有相当的压力——当然不及海洋压力之大,因为空气的重量不及水。但空气是有重量的,从灌满氦的气球会上升这件事可以见之。氦轻于空气,因此空气推它上升,正如杯水中的气泡上升一般。空气在水平线上的平均压力约为每方寸(6.5平方公分)十五磅(7公斤左右)。愈高则密度愈薄,因此变成较轻。但我们的空气之“洋”是这么广袤以致它的重量超过5,000,000,000,000,000(5,000兆)吨。

这种空气重量意味到在水平线上大约有一吨之重压在你的肩头。但你毫不知觉,因为全面的压力一同向你身体推进。为了抵消外来压力,身体便要保持内在的压力,正如海中动物的体内压力与周围海水所加的外来压力相等一般。这种内在压力是适合在地球大气层“家中”的,当人在“离家”进入太空时便要穿着压力衣。否则在外太空的接近真空时,肺和血管便会爆裂。

你若置身于强风之中,便会相信空气是有实质的。你若在实验室看到空气在华氏零下310°(摄氏零下190°)变成液体,在华氏零下436°(摄氏零下260°)变成固体时,任何疑点便会一扫而空。

事实上,当不同的热度使空气发生“透镜”作用时,我们可以在正常的气体状态下看见它。某些部份的空气密度若比其他部份较高,使光线发生异状的曲折,我们遂看见海市蜃楼——折射反映数哩之外的事物。我们从加热的放射器之上所看见的气波便是这种现象的小规模例证。

空气的一项宝贵特色是它的扩散性。水在正常的液体状态下只能充满一个容器的一部份。但空气分子却通常以超音的速度自由和迅速地流动。因此极小量的空气可以散开来充满整个容器至最大限度。只有地球的重力场才能阻止空气飘离和扩散到空虚的太空中。空气的收容空间若变成狭小,则空气分子便会增加速度,发生抵抗力以致造成压力。这种特性极之有用。因为液体不能被随意压缩,而压缩器却能将大量空气“禁闭”在细小容器中,然后逐渐放出来推动空气压缩机、气压钻孔机、气压唧筒等。

生活多方面不可或缺的东西

可是,我们对空气最主要的关心是由于它对地上众生的重要性。空气维持生命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氧气在大气层的全部体积中仅占百分之21,那是指各种气体的惯常比率而言。

氧气含有其他元素或化合物,以致产生易燃作用。因此,当一块木燃烧时,实际上是急激的氧化。我们的体温是借着代谢作用使养分氧化而维持的。这项过程也产生能量,以维持脑和肌肉等活动。这是在血液中运送氧气的红血球如此重要的理由之一,同时全身所摄取的氧气有四分一用在脑细胞上,因此这项元素需要源源供应。氧气的作用是如此活跃以致它若非在大气层中被其他气体释稀,则只要一点火花便会使所有东西焚毁的危险。此外,人类仅是呼吸纯氧气也不能生存得很久。

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安全,造物主以氮气释稀大气层,氮在构成大气层的‘惯常比率’中占百分之78。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而又不过于浓厚。在我们的大气之“洋”中,氮和氧一起构成了百分之99的惯常比率的气体。氮的作用不仅是释稀而已。它还成就其他目的。在一场大雷雨中,闪电使氮和其他元素结合起来。然后由雨将这种化合物运送到地上作为肥料。这是多种植物的基本元素。

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虽然所占不及百分之1,但却是我们的生命所不可少而且对我们的生活舒适大有贡献。其中有五种几乎是惰性的所谓“贵”气,那便是:氩、氖、氦、氪、氙。我们大都熟知氩和氖用作发光,氦用作气球和其他用具上。大气层的惯常比率也含有沼气、氢气和氧化亚氮。

水蒸汽、臭氧、微尘——重要的成份

除了各种不同的小量气体之外,大气层中还有其他气体,它们的比率是因时因地而异的。其中两种是水蒸汽和二氧化碳,水蒸汽从零至百分之7(体积比),二氧化碳则由百分之0.1至百分之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便会死去。臭氧是氧的别种形态或“同素体”,它也是属于极小量的,在大气层中只占百分之.01。它大部分在于六至三十哩(10-50公里)的上空,它能阻遏致命的紫外线侵入。除了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以外,谁能为了众生的安全,舒适和健康而造出成分恰当,造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大气层呢?

存在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是雨、雾、雪、霰和雹的来源。它的浓度增加遂成为云。水蒸汽的产生是太阳热力蒸发海洋、湖泊和草木之叶的水份所致。倘若没有降雨和蒸发的循环,地上的植物不久便会死去。圣经说这项循环是上帝所设计的。——以赛亚书55:10,11。

除了占百分率极微的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之外,还有固体微粒如尘埃、煤烟、从海洋而来的游离盐分、花粉、微生物、侵入大气层而燃烧的陨石灰。尘埃除了过度大量之外不能称作“染污物”,因为微尘粒子在组成雨点核及使天空呈蔚蓝色和日落时的赤红色方面极其重要。此外,为了舒解干草热患者的不适之感,微风吹散了植物花粉也造成有益的效果。

大气层之“洋”中的气温

以上所讨论的事物大部份关于我们住在其中的空气层——对流层。据普通常识,气温是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可是,在对流层的顶上,气温降至华氏-67°(摄氏-55°)之后,同温层的气温上升至华氏28°(摄氏-2°)左右,(喷射气流在此产生),但在另一层(中间层)的顶上又再降至华氏-135°(摄氏-93°)。再上一层,热层的气温又再上升,高度达280哩(450公里)之处的气温上升至惊人程度,达华氏2,700°(将近摄氏1,500°)!

电离层不是经常的大气“层”之一而是地方性的(包括几“层”在内),其中的空气分子从太阳的放射线充满电荷。电离层从地面之上大约三十四哩(55公里)开始,伸展至数千哩外,大气层的极其稀薄之处为止。奇美的“极光”(北半球的北极光和南半球的南极光)便是在电离层中发生。

在电离层中,空气的荷电粒子被太阳和外太空的放射线使之“电离化”以致造成无线电波的“反射层”。这使数千哩距离的无线电通讯成为可能。向直线进行的无线电波只能达到有限距离的地方,因为地球表面在其下弯曲以致无线电波向外太空直进。但无线电反射层却将之“弹回”地球上遥远的地点。目前所用的人造卫星也发挥类似的功能。

借着运用人造卫星和精密得多的仪器,结果使我们对空气之“洋”有较深的认识。对它的气流和气温等事也知得较详细。天气预告遂得以日益准确。可是,对于伸展至地球半径(地球半径=3,960哩[6,372公里])数倍之遥的,极其稀薄的上空大气层,还有许多事物尚待学习。其中仍然如前一样隐藏着不少神秘,新的疑问也随着太空探测进步而产生。

[第17页的附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电离层从中间层的下部开始,伸展至热层上部之上,其中的空气粒子保持荷电状态

280哩 (450公里) 华氏+2700° 摄氏-1500°

热层

50哩 (80公里) 华氏-135° 摄氏-93°

中间层

30哩 (48公里) 华氏+28° 摄氏-2°

同温层

10哩 (16公里) 华氏-67° 摄氏-55°

对流层

地球

[第18页的图片]

雷电风雨造成植物所不可或缺的氮化合物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