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8 7/8 24-26页
  • 探病须知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探病须知
  • 警醒!1978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富于造就的谈话
  • 体贴的礼物
  • 探问在家的病人
  • 探望病人——如何提出帮助
    警醒!1991年
  • 入院留医
    警醒!1991年
  • 照顾病入膏肓的人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08年
  • 亲友生病时
    警醒!2015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8
《警》78 7/8 24-26页

探病须知

《儆醒!》杂志驻加拿大通讯员报导

由于严重的心脏病突发,一位耶和华见证人被送进医院留医。他在当地各小组中颇为知名,受许多人所敬爱和赏识。热心探病的朋友达数百之多。可是他需要休息和静养才能复元。他那深感关怀的妻子在讨论这件事时对医生说:“耶和华见证人在这时候有一项独特的难题,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富于爱心的朋友。”她解释说,“我们实际上是一个普世大家庭的成员,彼此均真正关怀。”

这种真挚感情往往成为医院职员和其他病人评论的话题。一个典型的例证是,有一位来自乡间的妇人在颇远的城市医院中接受手术。当地的耶和华见证人小组获悉她在城中留医。虽然她在当地认识的人不多,她却说:“我热切期待探访的时刻来到。我时常纳罕有谁会来探视我;我从未失望过。通常有两位甚至六位弟兄姊妹来慰问我而使我终日开颜。病房的其他病人说:‘啊,你很受欢迎,你有这么多的探访者!’”这些短时间的探访对其他病人大开眼界,他们在以前均曾拒绝听耶和华见证人传道。

鉴于这种快乐的后果,对于探病有任何需要提防之处吗?有的。例如访客可能太多,或者探访的时间太长。有些人在患病时喜欢独处。有些在访客面前会因病痛难题或接受治疗而感到紧张和尴尬。在病人患了重病或施手术后太早去探访有时也会造成难题。

病人施手术后的最初两天或三天通常只宜于家人探访。家人在病床旁边往往不需谈话即可使病人深感安慰。医护人员许多时体会病者家人作些表示关怀的服务,例如帮助病人进流质食物或甚至进餐等。

通常,病者的家人或密友可以告诉别人在什么时候病人能够接见更多探病者。但悟性还是需要的。探病者滔滔不绝的谈话可能使病人疲倦。在病者的复元初期,仅是聆听和集中精神也会耗费病人太多的精力。

多数医院规定探病的时间和限定进入病房的人数。虽然此举使探病者受到约束,但遵守规则却对病人有益。十位或二十位探病者麇集床前会使重病或大手术后仍然衰弱的病人感到紧张。

当病人尚未能在床上或椅上坐起来时,病榻两旁站满探病者会使他疲劳不堪。因为谈话从两边的人发出,他必须在枕上把头转来转去。让他光是面向一边可以有较多休息而不必像看网球赛一般不断转动头和眼。

由于以病人的利益为念,你若有喉痛、伤风或其他传染征候就不要前往探访。同时,为了卫生和病人的舒适设想,医院人员不喜探病者坐在病人床边。病房若没有足够椅子可坐,对病人的体贴和爱心会促使探病者站着不坐。

探病时间的长度也要用悟性去决定。与病人的关系和病人的身体情况无疑要受到考虑。十分钟的安详、愉快的谈话会对病人有很大的造就。可是,倘若谈话牵涉到半小时或以上的讨论,则不但会使病人疲劳,甚至可使病情恶化。

富于造就的谈话

强壮健康的人有时会对探病畏缩不前。他们可能感觉尴尬而无话可说。在另一方面,体弱多病或接受过大手术的人也许会有畅谈经历的倾向。但此举是令人沮丧的。因此,若要谈话富于造就,便需作一番努力才行。

耶和华见证人永不缺乏造就性的话题。小组的事情、适当的圣经思想、宣扬“好消息”的经验以及许多令人鼓舞的事均可与病人分享。(马太福音24:14)当然,病人的年龄与环境可以决定谈话的方向。倘若病人为了不能活动和体弱而感到灰心,探病者可以提及别人为他所作的祷告以及他为小组作祷告的价值,他在病中的坚毅与忍耐证明他怀有坚强的信心和希望。青年人有时也会患病和接受手术。他们的复元通常仅是时间问题。因此,论及未来计划的谈话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当然,其他同房病人的感情和观点也要加以考虑,以免他们听起来感到难堪或不安。

探病不仅是造益病者而已。青年人探视患病的长辈或朋友不但使后者真正感觉欣慰,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同情心和慈悲的品质。病人在忍耐方面所立的好榜样对未曾处于同样苦境的探病者有所鼓励。例如,一位年长、失明和因关节炎而行动不良的妇人的乐观性格对探访她的人便有这样的影响。

体贴的礼物

探病者有时想顺便带点礼物以表示爱心和关怀。在世上不少地方,人们习惯以鲜花或盆栽为赠。可是,床边方便摆设的空间也许有限。若干种花卉的强烈芬芳可能使病人不适。对于敏感症的病人,以花为赠仅会使其病情恶化而已,当然,向病者家人询问可以获得他们的建议。合乎病人喜好或病人特别感兴趣的书籍,如摄影、木刻或园艺等,均十分合适。可是,礼物并非最重要的东西。事实上,拨冗探病这件事本身已足以令病人鼓舞。

探问在家的病人

前往病人家中探问也是不应忽略的事。病人需要鼓励,正如与住在医院无异。服事病人的额外工作也许影响到全家人。因此,除了鼓励病人之外,体贴的探病者会想办法帮助其家人,请想想一位患病的母亲若有人帮忙她做一小时的家务会多么感激!在家庭遭遇危机时帮个小忙会留下长久的记忆。可是,在探访前以电话通知是体贴之举。安排探访应在方便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你若因为患传染病或其他原因而不便亲身前往探访,寄张问候的短简或以电话表示关怀会使病人深为感激。

患过病以及从朋友和属灵弟兄获得仁爱鼓励的人往往对大家庭般的友人不胜感激。因此,许多许多朋友和探病者的难题可能仅是个可喜的难题,运用悟性便可以完满解决。解决方法特别有赖于努力效法耶和华,因为这位上帝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雅各书5:11。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