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9 10/8 29-31页
  • 纸牌戏的来源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纸牌戏的来源
  • 警醒!1979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古代的发展
  • 现代的发展
  • 纸牌与或然率的关系
  • 信用卡——是仆是主由你定
    警醒!1996年
  • 信用卡——“塑胶陷阱”?
    警醒!1987年
  • 你善用JW网站名片吗?
    传道与生活聚会手册——2016年
  • 帮助我们禁戒血的良助
    王国传道月报-200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10/8 29-31页

纸牌戏的来源

“纸牌,谁想玩?”这句话以任何言语说出都很易为人了解,因为纸牌戏是国际性的,它可谓东、西、南、北,四海通行。从荒凉寂寞的两极前哨地至林木蒸郁的赤道地带,你都可以买到一副纸牌。由此可见纸牌对人类事务有极大影响。在多种决定方面,不论成功与否,均有人借助于纸牌戏。有人为了拿到一张牌而获得或失去好运。

什么使纸牌如此流行以致成为世界娱乐呢?我们且考虑一下几件事实。

首先是纸牌的大小和方便。现代纸牌只需极小地方存放,重量也不过几个安士。其次是玩牌的人数。纸牌戏和其他游戏不同,它只需很少人,甚至一人也能玩。在美国有所谓“忍耐”或“独玩”的纸牌戏,对那些不得不独自度过颇长时间的人是一种消磨寂寞时光和好玩的消遣。纸牌戏既是世界性的,通常都能找到对手,或老或幼,一同玩牌。

你也许会问:“这种受人欢迎的消遣源于何处?发明者是谁,和何时发明的?它一向都像现时的方式吗?”这些都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研究一下吧?

《冯克和韦拿士新百科全书》声称,纸牌戏约在公元800年起源于印度斯坦,从牌上的王、后和“积克”(画有王宫仆人的纸牌)可以鉴定它出自中古时代。1678年的中国辞典则说纸牌是在公元前1120年发明给商纣的妃嫔娱乐。有些古物研究家则说纸牌戏是在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进军时传入欧洲的。此外也有人声称十字军从东方把纸牌带回。可是,大多数人均同意一件事实,那便是在十五世纪初叶之前,纸牌在欧洲并不流行。有些研究家认为纸牌也像西洋象棋一般,由称为吉普赛的流浪民族从东方传至西方。颇有趣地,我们留意到在若干地方,有人把西洋象棋和纸牌同玩。西班牙人把纸牌戏传入“新大陆”,美洲,是在高特兹征服墨西哥的时候,蒙特苏玛王以观看西班牙兵士玩牌为乐。

现在你也许已定下结论,认为纸牌起源的确定时间和地点方面有很多矛盾之处。但尽管意见莫衷一是,纸牌戏显然是起源于东方的。在唐朝初期的中国纸币与中国纸牌有显著的类似之处。

古代的发展

不论吉普赛人在纸牌传入西方方面担当什么角色,值得留意的是,他们最初使用纸牌作为占卜或算命。今日也有人把纸牌作这样的用途。古代塔鲁齐人的一副纸牌有78张,不像今日一般有组、号码和点。号码和点是在十四世纪时传入欧洲的,那时全副纸牌是78张,其中22张绘着人面。这22张“他罗斯”或特殊的人面纸牌被用来作为占卜。它们在寓意上代表物质力量、天然元素、美德或邪恶。牌上图案包括手拿着星的国王、死神戴着枢机主教的帽子和斗蓬,两个爱神、拿着硬币的僮仆和神仙故事的人物等。有些则以插图作教训的寓言。

特殊纸牌中有一张名为小丑或百搭牌。这张牌对占卜的结果有极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对邻近的牌有加强或倍蓰的作用。倘若拿到幸运的牌之后再拿到一张百搭牌,幸运的程度就增加。另一方面,纸牌若表示恶运,百搭牌便会加强恶运,它会遮盖同时预告的任何好消息。

余下的56张牌分为杯、硬币、剑和短棒四组。它们代表各阶层的人。杯或瓶代表教士或统治阶级,硬币代表商人。剑显然是指战士。最后,短棍是指农夫或工人。每组有四张绘图牌,包括王、大臣、武士和积克,其他十张是号码的牌,四张绘图牌代表各阶层的权威。例如,国王是王族统治者,大臣是高官,武士具有军事地位(如总司令或将军),最后,积克是男子当中的首领。这四组人物适当地代表人类社会的所有阶层,不论古今,这几个阶层都互相竞争、互相钩心斗角以期出人头地。

纸牌戏与人类事务极之相似是显而易见的。每个玩牌者拿到14张分好了的牌,它们也许代表着商人(硬币)、农夫(短棒)、战士(剑)、统治者(杯),其中若有国王作统治者,则作为将军的武士便可以保王。为了取胜,玩牌者要在牌戏中巧妙地运用纸牌人物的势力。

现代的发展

《大英百科全书》表明,纸牌在图案和号码方面的细节各有不同。在英国,一副纸牌为52张,分成4组,每组13张。意大利的纸牌是36张,古代德国的牌只有32张。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发现中国纸牌以30张为一套,分成3组,每组9张,另有3张超级牌。现时法国的一副纸牌以52张为标准,由现今有号码的“他罗”演化而来。现代牌戏用不着全套纸牌,可以从标准牌抽出来玩。

各国在纸牌的画面上曾使用许多题材,例如骑士、象、鹰、钟、花、鸟及其他。至于“新大陆”,1848年在纽约所制的纸牌不用王、后或积克。反之,红心的总统是华盛顿、方块的总统是亚当斯、梅花的是富兰克林、黑桃的是拉法埃脱。王后纸牌则以女神替代,例如爱神、幸运女神、谷类女神、智慧女神等。积克则以印度酋长去代表。

古代纸牌是木板印刷和手工着色的。可是,在十五世纪,德国发明了制版术以取代手工着色,在制牌方面大加改良。分为四组的现代纸牌是在十六世纪时起源于法国的。我们称之为“梅花”的三叶苜蓿在法国称为“特丽芙”(trefle)。现时称为“黑桃”的枪尖相当于法语的“披克”(pique)。第三组的“高尔”(coeur)亦即法文的“红心”。第四组的“卡利尔”(carreau)译作“方块”,因为它是方形钻石。

现代纸牌的大小是三寸半乘二又四分一寸(8.9×5.7公分),它的样式源于法国,中国纸牌是长而狭的,印度的纸牌作圆形。正如上述,西洋象棋与纸牌的密切关系也从两者均是红、黑二色可以见之,这两种颜色支配着四组纸牌。

纸牌戏之所以为普世的人爱玩的特色之一是牌戏的种类繁多,按着玩牌的人数可以使用一副或两副牌,每种游戏均有其本身的法规。旧式的牌戏在今日已大多数湮没无闻,只有古物研究家才发现若干名称。但十八和十九世纪的牌戏也有些流传至今,例如“披克”(Piquet)、“罗但”(Loadam)、“洛第”(Noddy)、“麦克”(Macke)、“奥比利”(Ombre)、“基利克”(Gleek)、“蒲斯·班尔”(Post and Pan)等。今日的纸牌戏可分为四类(列举其中数种):(1)赌博游戏——扑克、番摊、花路、巴卡列、黑积克;(2)二人以上的游戏——乞丐邻人、卡仙奴、老处女、林美;(3)等级游戏——拿破仑、五百、奥比利、史基特、司佩快富;(4)独玩游戏,有350种以上。

玩牌人数因牌戏种类而异。基立比需要二人或四人;扑克可多至十人;加拿斯特从二人至六人;威斯特和桥牌可由20至40人分成四组同玩,得胜的一对要移往别桌。

威斯特的起源不详。1529年首先有人提及这种牌戏。霍爱尔在1742年出版了一篇关于威斯特的简短论文,但这种牌戏在哲学界流行是在1860年代,由仲斯和波尔努力提倡所致。

据《冯克和韦拿士百科全书》所载,桥牌其实是威斯特的变相,它早在1880年开始出现于希腊。1886年,它在伦敦被称为俄国威斯特。后来桥牌逐渐流行,在1900年取代了威斯特。

“拍卖桥牌”发展于二十世纪初期。在牌戏中的玩牌者竞相叫牌以期获得宣布王牌的权利。叫牌用意在于企图胜过某个特定数目。复式桥牌也像威斯特一般,可由20至40人分成四组来玩,得胜的一对要移去另一桌。后来在1925年,由著名的云特彼治家族中的一位美国人发明“合约桥牌”。

纸牌与或然率的关系

若不提及52张纸牌与或然率的关系,就无法形容纸牌戏的变化多端特色,《坚尼氏世界记录书本》声称,13张牌配在同一组的或然率是158,753,389,899比1。四位玩牌者均拿到一组完整的牌的或然率是2,235,197,406,895,368,301,559,999比1。

因此,纸牌戏虽与技术有关,但机会的或然率也有很大关系。无疑这乃是纸牌戏流行的原因之一,玩牌者被它的变化多端所吸引,有些牌戏设计成要以技术取胜,有些则仅是作为消遣和松弛身心的,同时,纸牌是一种廉价的娱乐。

可是,当一个人在听到“纸牌,谁想玩?”的诱人的话时,最好记得纸牌戏也像别的娱乐一样,可能消耗大量时间。当任何娱乐或消遣若是到了超越松弛身心的程度时,所用的时间就变成浪费,这些时间应该用在照料较重要的事上。结果,个人往往遭受物质和灵性上的损失。在这件事上具有自觉和运用自制力,便会防止让娱乐成为自己和别人的陷阱。使用纸牌作为占卜是圣经所斥责的,圣经告诉我们,所有形式的占卜和巫术在上帝眼中均属可憎。——申命记18:9-14。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