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79 12/8 21-23页
  • 雀鸟的飞行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雀鸟的飞行
  • 警醒!1979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飞行的型式
  • 跳跃的鸟
  • 适应能力对迁移的重要
  • 上升的温暖气流和不同风速的效果
  • 高飞的蜂鸟
  • “在高处栖息的鸟”
  • 雀鸟飞翔的奇迹
    警醒!1979
  • 为什么它们作V字形飞行
    警醒!1972
  • 鸟
    洞悉圣经(上册)
  • 现代高楼——鸟杀手
    警醒!2009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12/8 21-23页

雀鸟的飞行

《儆醒!》杂志驻英国通讯员报导

1953年夏季,在完成征服额非尔士峰之后,艾文希拉建爵士和坦辛诺基很惊异地看到一只大鸟在27,000尺(8,200公尺)上空飞行。这项报导使鸟类学家和鸟类爱好者大感兴趣。结果引起一些问题如:与此有关的是那一类的鸟?若为求生之故,这类或别类的鸟能飞得更高吗?

鸟类学家深知雀鸟在为求生本能所驱时会飞得高于平时。这样行也许是要避免碰撞途中的障碍物如山岭等。或者,它们也许为了找寻美味的昆虫。栖息于低地的雀鸟在迁移时会比任何时候飞得较高。据观察所得,有些候鸟如鹈鹕、野鸭、和鹤均会高飞3,000至8,000尺(900至2,400公尺)。田凫和云雀高飞至6,000尺(1,800公尺)以上,千鸟和矶鹞曾飞上10,000至12,000尺(3,000至3,700公尺)。在每个例子上,雀鸟所飞的高度都足以使它们避开途中的障碍物。它们会飞得更高吗?

据观察结果的报告,答案是“肯定”的。若干年前在喜马拉雅山,据报有两种低地鸟——麻鹬和长嘴鹬——曾在20,000尺(6,000公尺)上空飞翔。

有人观察到高飞的候鸟在天气恶劣时会降下低飞。这表明它们并不拘限于一定的飞行模式,反之,它们凭本能选择低飞而不飞在风暴之上以期通过风暴。

飞行的型式

一切飞行型式可以分为鼓翼、翱翔或滑翔三类。翱翔和滑翔只有相当大的鸟才能做到。这两种飞行型式在本能上自然低速,但需要额外的扬力。鸟的大翼及其重量(发出巨大动力)可以供应所需的扬力。《雀鸟》一书(《生活自然文库》中的一卷)详细地指出:“翱翔的鸟两翼面积广阔而重量不大,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翼面宽广,尾作扇形的,例如秃鹰、鹰和兀鹰,(2)两翼特长而相当狭窄的海洋上空流浪者如海鸥、军舰鸟和信天翁等。”

鸟翼的形状和大小与身体重量的关系也是决定飞行型式的因素。例如,翼幅较大而身体较重的鸟要更多鼓翼才能在空中不坠。蜂鸟要不断急转才能飞在空中。较大的鸟如鹧鸪和海鸭鼓翼极快,它们也能滑翔,但仅限于短程。另一方面,苍鹭和鹈鹕等大鸟身体较翼幅为小,鼓翼也较慢。

跳跃的鸟

甚至我们时常在园中欣赏到的跳跃的鸟也是熟练的旅行家。山鸟、画眉鸟、鸣雀、山雀和细小精壮的鹪鹩都是经常的远方旅行者。

每年秋季有大批雀鸟离开斯干的纳维亚和东欧的巢飞往英国西、南部享受较温暖的冬季。然后在春天飞回原地,英国东岸的雷达观察显示小鸟到达时的速度通常在时速30哩(48公里)以下,高度不超过3,000尺(900公尺)。

雀鸟若能继续留在空中一段长时期,飞行速度可能成为影响高飞能力的因素。此外,长时间飞行也取决于各种雀鸟的特有飞行型式。型式——不论是鼓翼、翱翔或两者兼备——则主要取决于鸟翼的结构和大小,以及体重和胸肌的发达。

适应能力对迁移的重要

候鸟若要飞越高山以去到最终目的地,就必须具备特殊的耐力。这需要一种惊人的高度适应能力,而大多数长途飞行候鸟的适应能力是取决于有能力在体内贮藏大量脂肪的。若干种鸟在长途飞行之前,体重可能比平时增加至双倍。

上升的温暖气流和不同风速的效果

雀鸟也会利用温暖气流。当这种气流开始以柱状暖空气上升时在下面被冷空气截断。暖气流于是像个巨大暖气泡沫般急速上升。当暖气流上升时,海鸥、秃鹰等鸟遂扶摇直上。欧洲候鸟中最壮观的白鹳在一开始就利用这些暖气流作长途南迁。它们从西班牙、荷兰或莱恩河一带出发,乘暖气流高飞然后向西南滑翔至直布罗陀海峡和越过非洲。

鹳鸟也和其他雀鸟一样,先在上空翱翔然后开始滑翔。鸟类学家形容滑翔为最简单的飞行方式。它比鼓翼或盘旋较为单纯和省力。无疑你曾观察过燕子又来又去地滑翔,仅需拍几下翼就能作出悠长和优雅的飞行。不少雀鸟在着陆之前先作滑翔,其中较显著的是整队飞行的雁和鹈鹕。

可是,滑翔鸟中效率最高的莫如信天翁。例如,信天翁类中的阿房鸟在一年中以九个月时间在南半球飞翔。它们利用洋面和50尺(15公尺)上空的不同风速滑翔。较高的气流由于不须抵抗海浪的摩擦而较强和较快,使鸟也滑翔得较速。然后,在气流速度较缓时,它遂以高速展翅上腾。

高飞的蜂鸟

既然许多大鸟是以高飞能力著称,据报若干种蜂鸟在16,000尺(4,900公尺)上空飞翔似乎是件怪事。这种小鸟是能够在刹那间向后飞的罕有雀鸟之一。它们鼓翼的迅速也令人惊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红喉蜂鸟每秒钟能拍翼50至70次似乎难以令人置信!鹈鹕正好与此相反,它每秒钟只需拍翼1.3次便可在空中保持飞行。

显然,有人怀疑细小的蜂鸟怎么会有足够的精力飞到16,000尺(4,900公尺)高空。答案很简单。蜂鸟所到的高处是在终年积雪的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区附近,山脉的峰峦从8,000尺(2,400公尺)至20,000尺(6,000公尺)以上。这些特殊的鸟是以栖息在安第斯山高处为人所知,它们在飞行时有个良好的开始使它可以高飞。

“在高处栖息的鸟”

因此,其他“在高处栖息的鸟”也飞得高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有安第斯兀鹰,这种巨鸟与加州兀鹰的大小相若,住在安第斯山最高处。那末,这些巨鸟之一被人看见在安第斯山12,958尺(3,950公尺)高峰以上的6,700尺(2,040公尺)上空从容飞翔是不足为奇的。

候鸟高飞的已知最高纪录也许是数年前在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上所见的一群大雁。当科学家们在拍摄印度上空的太阳照片时,看见雁群排开V字阵势飞渡额非尔士峰顶,高度约为29,000尺(8,800公尺)。

艾文希拉里和他的向导所见的高飞鸟又如何?没有人能辨认出来。它可能是大鹰类中的髭兀鹰。这些髭兀鹰有时被人看到在额非尔士峰一带的24,000尺至25,000尺(7,300至7,600公尺)上空飞翔。

这些雀鸟,例如高飞雁、兀鹰或髭兀鹰在必要时能飞得更高吗?极有可能!

[第21页的图片]

加州兀鹰

鹈鹕

沙鸥

信天翁

鸣雀

蜂鸟

海鸭

长嘴鹬

东方金千鸟

加拿大雁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