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难题
没有人真正希望年华老去。诚然,我们也许想有多年生活所积聚的经验和智慧;但我们都不愿具有老年所带来的身心方面严重的限制。我们更不愿有衰老所导致的死亡。我们若有选择余地,无疑会希望老年的智慧和青春活力集于一身。这正是庞斯特里昂在多个世纪之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寻找“青春之泉”时所怀的愿望。
衰老可以遏止、逆转吗?老年的智慧会有一天和青春的活力揉合一起而永远存在吗?我们充满信心地答,‘会的!’什么时候?比你想像的更早,稍后我们会在这本杂志加以解释。
是否“黄金时期”?
有人曾把老年期称为“黄金时期”。一个人若不为疾病、悔恨或恐惧所苦,则年事渐长可能确是一段优裕、安详的时期,与族长亚伯拉罕的经历相似;圣经描述他“寿高年迈,满足而死。”——创世记25:8。
可是,有人却声称老年并不是“黄金”而是“灾难”的时期。一位知名的人在达到70岁时,有人问他对于老年的看法。他答道:“像船坏了一般”。他把年事渐高比作船被风浪冲上岸边撞碎。或者又如波士顿一位心理学家莉碧加博士所说:
“很多人相信他们在退休之后会从此优游自在,但很少人对于退休的现实有所准备——结果往往是不幸的。”
因此对老年的想法造成两个互相冲突的形像。其中之一是青春消失,活力衰退,最后可能寂寞而死。另一形像是一生有所成就和赢得尊敬与荣誉。
这种冲突的想像从‘社会、伦理、生活科学研究院’的郝立汉在社论中的表示可以见之,当他超过46岁时,他说:
“在一个过了46岁而年事渐长的人看来,迅速进入老境是使人又惊又喜的。
“我的儿女行将长成,我将回复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可喜的。
“可是根据我对周遭老年人的观察却未能证实这点,他们把大部分的余暇用作去医院看病,参加老朋友葬礼或寻找方法消闲。……
“不少老年人住在养老院内,这些机构巧妙地设计成使老人不致在屋里碍手碍脚。我也许要在那些地方终其余生,整日瞪视着墙或瞪视亮着的电视机——这使我吃惊,衰老本身已没有多少希望了。”
更多的老人
现代科学在若干方面把那些处于困境的老人的难题弄得更加复杂。怎会如此呢?因为医学的进步使人长寿,但对老人所过的那种生活却很少理会。例如,美国今日出生的孩子的寿命希望能比1900年出生的孩子长24年。但老人若在额外的岁年中过着痛苦的生活又有何所得呢?
由于有更多的人活在逐渐衰老之中,随着衰老而来的难题遂日益增加。仅在美国一地,现时已有二千四百多万人超过65岁。实际上每个家庭都受老人所影响,因为没有65岁以上成员的家庭毕竟很少,据人口调查局报道,在65岁以上的美国人当中,只有五百多万的妇女是独居的,大约有一百五十万的男子也是如此。
若干地方的老人比别处的老人更长寿,而且日益增多,于是老人应该做些什么去过活就成为真正难题。许多65岁以上的老人有如在未成年时一般悠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去消磨时间呢?
除了这项难题之外,事实上人的脑力并不像体力一般迅速衰老。一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脑力要在60岁左右才达到最高峰,在此之后也衰退得很慢。因此,在体力反应不如前的时候怎样应付脑力的增长也成为难题。
为别人带来难题
当然,衰老的难题不但是老人本身,而且是较年轻的家庭成员所要应付的。例如,《商业周刊》说:
“除了养育年轻一代和供应他们的大专教育之外,35岁以上的主管人所面对的最大难题便是照顾老年父母。
“纽约一位保险业主管人说:‘照顾我的91高龄老母使我们弄到一团糟——在感情上和经济上。’他的反应正是一般的典型。”
那末,老年的确是一项难题。这是愈来愈多人需要面对的难题。他们要怎样应付才能像亚伯拉罕一般“满足”?他们能够做些什么工作?后辈的成年人可以为高年父母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问题是:老年可以逆转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