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离婚的无辜受害者
解决方法何在?
“爸爸搬走之后,妈妈要去工作,我和兄弟们自小就要照顾自己。我们习惯回家时家里空无一人。事实上,我们有时放了学就邀请朋友回家‘一醉’。年纪稍长时,我考虑到婚姻,可是对于什么使婚姻成功或失败一无所知。”——劳拔(9岁时父母离婚)。
“爸爸试图教养我们,他很严格,但不知道怎样和我们谈话。他试图和我们谈话时通常是太疲倦了。我需要自己去寻求性方面的知识。我17岁结婚,数年之后离婚,带着一个小孩。我的丈夫和我完全无法沟通意见。”——玛利a(7岁时父母离婚)。
发表以上评论的儿童乃是普世家庭破裂浪潮中的受害者。在苏联,100宗婚姻有30宗失败。日本平均每4分钟便发生一次离婚。英国自1961年以来,申请离婚的数目已增至5倍。在美国的婚姻约有半数以离婚收场。
不愉快的夫妇也许认为离婚是解决难题的方法,但这样行对儿女会有什么影响呢?
如山的证据表明,家庭的不愉快可以造成儿童的情绪难题,从尿床、智力低下以至严重沮丧不等。英国每年有200,000儿童目击父母分离。一位学校教师说,“我从未见过问题学童不是出于困扰的家庭背境的。”
丈夫和妻子经常打斗又如何?对儿女说来,这是否比父母离婚好一点呢?
《今日心理学》杂志答复一项为期5年,以100名‘父母离婚的儿童’为对象所作的调查时透露离婚对儿童大为不利。甚至在极不愉快的家庭中的儿童也不愿父母离婚。事实上,父母离婚5年之后,大多数儿童都是不快乐的,严重沮丧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原因何在呢?
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孩子看到家庭分裂时,“他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粉碎了。”幼童也许会认为整件事都是自己的错,爸爸离开因为自己不好,这样会惹起严重的情绪难题。“我认为也许是我对待妈妈和姊妹不好,所以被上帝惩罚,”一位小女孩论及父母离婚时说。
离婚往往造成经济上的压力,尤其以要抚养儿女的父母一方为然。倘若父或母必须迁居别处,以致儿女突然失去朋友、邻人和父母一方,情形就会更加恶化,儿童在这时候所产生的难题能影响到他们较后的岁月。
“父母离婚之后我和妈妈同住了一段时期,”玛利说。“但她在晚上要工作去维持我们的生活。她试图作个好母亲,但许多时只能给钱叫我去买糖果给弟妹们,然后抛下我们去了。现在,我转过来以这样方法对待我的小女儿。我以为我若能活下去,她也能活下去。”
玛利认为她作为离婚孩子时所受的待遇影响到她后来作妻子和母亲的生活。她的例子很罕见吗?显然不是。
广泛的调查显示,父母离婚的儿童在长大时遭遇的婚姻难题似乎比出自完整家庭的儿童为多。一位心理学家声称,这些儿童长大成人时较易被无端哭泣、失眠、自觉无用、负疚和失望等事所困扰。有鉴于此,所谓儿童在父母离婚后安顿下来数年就会比前更快乐的流行观念有效到什么程度呢?
倘若仅是离婚这件事就足以粉碎儿童的世界,父母对簿公庭和双方彼此敌视又会发生什么影响呢?
“我宁愿看到在庭外协议离婚,”美国亚特兰大一位法官说。“离婚一经惹起争讼,律师们就采取敌对态度和希望争讼下去。”这样的争讼会在父母儿女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一位妇人写道:“我的律师希望我采取行动去对付丈夫,把他赶出屋外,例如更换所有门锁和声称我的丈夫是危险和强暴人物等,我的丈夫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但律师说这样行在最后解决时会对我有利一点。他说时常都有人这样行。我知道这会使儿女不高兴。”
当然,并非所有律师都提出这种劝告。可是,正如上述法官指出,许多讼案的“敌对”性质会促使人采用这样的战术。因此,亚特兰大有一位律师拒绝为离婚案件提出诉讼,并且自愿作为双方的调停者——他是一位例外的律师。
关于“不问过失”的美国新法例又如何?这些法例岂不是使离婚免去争讼吗?其实不然。反之,目前的争讼不是关于谁促使婚姻破裂,而是律师们各为金钱和儿女而相争。
儿童若受到压力或贿赂要在争夺监护权时偏袒一方,他们就可能受到真正的损害了。当一个13岁女孩在庭上要作出选择愿意和父亲或母亲同住时,她“完全不知所措。”使情形更加恶化的是,据估计每年有25,000名儿童被自己父母在争取监护权时绑架。这样的父母也许把儿女“藏匿”起来,拒绝让儿女入学以免因绑架罪名而被拘捕。
有人认为联合监护是解决方法,但结果要使儿童在这家和那家之间像“羽毛球”般被抛来抛去;据英国一位学校职员说,这样行会使儿童不知所从。该名职员补充说,“我确信这样行会比以前的离婚方式更使儿童烦恼。”
儿童若难于适应他们的新环境,带他们去见顾问或心理学家会把难题解决吗?罗彻斯特大学的基利斯多佛·黎治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论及新兴的“助人专业”害多于利——它使家庭沦为消极的‘忠告购买者’角色。“唯一的解决方法是说服实际能够解决自己难题的父母们去解决自己难题,”他说。
流行的心理学理论的危险从纽约市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兼离了婚的父亲的例证可以见之,当他的前妻带着她所监护的儿子再嫁时,父亲竟然与儿子脱离一切关系。何以故?他的理论是:“在我方面绝不干预会对孩子有利,这样他便不必为分裂的忠贞而烦恼。”结果如何?“显然我是受利他主义所误导,尽管查考过不少专业书籍,我却使事情恶化到惊人程度。”后来他的儿子因偷车而被捕。
男孩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对他表示真挚关怀的父亲。这位专家若研究一下最古老和销流最广的人类行为指南,他便会找到这项评论:“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箴言13:1。
上述的言论载于圣经之中。不论你相信圣经是上帝的道与否,无疑你知道数千年来,不少人曾向它找寻关于家庭生活的忠告。世上关于婚姻和离婚的理论年来不断更改,但圣经却继续向人提供在生活各方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也许你以为圣经是一本为宗教人士而设的“世外”之书。也许当你听到它被描述为人类行为指南或婚姻的切合实际指南时会感觉惊异,但何不亲自查考一下呢?这正是“父母离婚的儿女”,劳拔与玛利以及其他数以千计的人所做的事。“圣经使我具有非常的洞察力,看出怎样使婚姻生活成功,”劳拔说。“它给予我前所未有的自信。”
圣经的什么说法是这么与别不同呢?
关于结婚与离婚的良好忠告
例证之一是,圣经劝人对婚姻所怀的看法同时可以帮助人避免离婚。它清楚表明上帝是婚姻的创始者,他认为婚姻是值得保全的。——创世记2:21-25;马太福音19:3-6。
与此相反地,现代的“专家们”许多时把婚姻称为社会的设施。一位拥护此说而又离过婚的心理学家声称:“只要两人对建立快乐的关系感到满意,他们便会乐于保持现状。可是他们若由于对彼此的关系不满而改变心意,认为婚姻不再有助于幸福、生产力和以满意的方式养育儿女,我看不出解散婚姻有什么不对。”这类见解产生了什么果子呢?
“我和第一位丈夫从未共同致力于保持我们的婚姻,”玛利承认说。“我们无法开诚布公地商谈。当难题出现时,我很容易想到离婚而非努力保全婚姻。”在与耶和华见证人研究过圣经之后,玛利再婚时已有不同的看法。“我的婚姻十分幸福,”她说时面露欢容。“我的丈夫和我都以美好的家庭生活为主要目标。当然,这需要努力,但知道上帝对婚姻的见解使我们希望保持婚姻的美好状况,结果就大为不同。”
圣经能帮助你吗?
今日有无数人的婚姻并不快乐,在此时此际正考虑离婚。他们认为离婚是解决难题的唯一方法,唯有这样才能摆脱不快乐的生活方式,事实果然吗?
不,因为还有更好的方法存在。这种方法能为夫妇双方和儿女带来恒久的快乐,没有纠缠不清的难题和离婚的不良后果。方法是什么呢?
那便是应用圣经的教训去挽回婚姻。
也许你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正如耶稣说,“上帝凡事都能。”(马可福音10:27)耶和华见证人乐意免费提供圣经帮助给婚姻有难题的各界人士。许多濒于破裂的婚姻曾借圣经教训之助而得以保全。对婚姻怀持正确的看法以及应用家庭生活的实际忠告的确可以使婚姻生活成功。你的婚姻若有任何难题,何不与耶和华见证人联络,让上帝的道有机会帮助你呢?
[脚注]
a 徇她本人之请把名字更改了。
[第13页的精选语句]
当孩子看到家庭分裂时,他感到自己的世界粉碎了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儿童若受到压力或贿赂要在争夺监护权时偏袒一方,他们就可能受到真正的损害了
[第15页的附栏]
基于这种爱的婚姻永不会失败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哥林多前书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