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难民——谁要他们?
泰伦本来是教数学的。现在他——以及其他1900人——要在那挤逼不堪的泰国难民营里挣扎图存。“过于简陋的粮食和卫生设备是我们的最大难题,”27岁的前度教师如此说。
阿伦是另一种难民。崩溃中的经济和暴虐的政府迫使他逃离迦勒比海岛的家乡。从家乡至美国的700英里(1,126千米)旅程是一项艰苦的磨难,直至他到达目的地而被关在禁闭营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有四千多万人饱受逃难之苦。他们长途跋涉,穿过骄阳如火的沙漠,在森林里劈开路径,划着摇晃的小舟在怒海上飘浮。数以千计的人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死去。成千上万的人受到轻蔑的待遇,被关在难民收容所里,其中的可怕之处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集中营不相上下。权威人士曾经估计,1982年全世界有一千万以上的难民!
直至现时为止,世界对这项冷酷现实的反应并不热烈。基金不足和政治上的现实大大妨碍了救援工作的努力。虽然世界人权宣言声称人人都有权‘寻求和享受庇护,’但很难保证难民所投奔的国家实际作出这样的承担。
此外,并非所有逃亡者都被视为合法难民。难民这个名词通常仅指那些为了政治、种族或宗教迫害而逃离本国的人而言。根据这项定义,那些为了经济损失或天灾而逃难的人也许不获承认持有难民身分;反之他们被轻蔑地称为“非法入境者”。
那末,谁要这些在世上无家可归的人呢?没有多少人。把他们安置在语言和文化均不同的外地可能对所有有关方面来说都是个痛苦的经验。同时,难民未必怀有求职所需的专门技能。有技能的难民又往往为了夺去当地居民的职业而引起后者的愤慨。因此,许多人宁愿把难民的惨况置之不理,视之为政府官僚的难题。可是,正如你会看出,这个问题是不容漠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