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警》87 1/8 13-15页
  • 我怎样才能帮助成年人了解我?

你选择的内容没有影片。

抱歉,加载影片时出现错误。

  • 我怎样才能帮助成年人了解我?
  • 警醒!1987年
  • 小标题
  • 相似资料
  • 要谈话!
  • 聆听和学习!
  • 要进步!
  • 寻求真正的了解
  • 解决在望!
    警醒!2000年
  • 为什么父母不了解我?
    警醒!1984年
  • 为什么父母不了解我?
    青年人所提出的问题——有实效的答案
  • 父母和儿女,要怀着爱心彼此沟通
    守望台宣扬耶和华的王国-201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87年
《警》87 1/8 13-15页

青年人问……

我怎样才能帮助成年人了解我?

“这么多父母视之为大敌的东西——‘代沟’——其实并不是父母和青少年之间的真正隔膜。”《美国青少年私生活》一书的作者如此说。然而,他们之间的隔膜若不是“代沟”,那又是什么呢?“真正的难题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难题——不愿交谈,不愿聆听和不愿了解别人的观点。”

这正是一位名叫英芝的德国女孩和她父母之间的难题。“我从起头就拒绝我的父母,结果在我们之间树起藩篱,”她承认说。她在今日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我试图和他们易地而处,”她说,“设法找出他们的想法。”改变态度的原因何在?因为英芝如今意识到,青年人帮助成年人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先去尝试了解成年人。你也许想知道这件事可以怎样实行出来。

要谈话!

沟通是了解的要诀;没有沟通,你就无法知道别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你无法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但沟通乃是一条双程路。德国一本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有时唯一缺乏的东西只是一丁点儿了解。”文章指出“年轻人必须对父母多点信任。”同时,它劝告父母们“要多点认识自己的儿女。”

信任父母意味到要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思想告诉他们。你应该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或感受,但却无需表现卤莽或冲动的态度。借着以表现真正关怀而非以挑战的口吻提出问题,你能够探知他们的思想。例如,你曾想过询问父母——或其他成年人——有什么建议去帮助你选择良朋或订立有益的人生目标吗?箴言20:5说:“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你可能会对于自己竟能从别人——甚至从成年人——获得这么多知识感到惊讶。但首先要做的是,你必须谈话。

且以艾美的经验为例。她说:“我永不会忘记我在15岁时告诉母亲说我不信上帝。这话一定使她十分伤心,因为她是个虔信宗教的人。可是,她并没有提出责备,只是询问原因,我们谈了将近一小时。”虽然艾美现在仍不是基督徒,但却承认说:“自那时起,我稍为改变了观点。我羡慕母亲那种泰然自若,全不爆火的态度。也许她知道我会回头的。”

‘很好,’你也许说,‘我的父母若表现这样的了解,就没有难题了。’可是要记得,成年人也有他们的局限。拉利,一位关心的父亲,坦白承认说:“我知道应该对儿女表现爱心和了解,但却发觉很难表现出来,因为我在长大时并没有这种经验。我简直不知道怎样行。”

因此,你的家庭若有这种情况,便要努力使父母轻松一点。要采取主动对父母表现爱心和了解;在大多数例子上,父母迟早会对你表现更深的爱和了解,因为爱是有感染力量的。圣经论及上帝说:“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

17岁的嘉伦深知此说的真确。她说:“我认为大部分青年人都没有给父母适当的机会。父母很难做,有时我们要给予帮助才行。”这意味到要努力彼此沟通,虽然有时并不容易。“我需要忍耐,”她承认。但是她已获得酬报;你也能与她一样。

聆听和学习!

谈话固然重要,但聆听甚至更重要。基督的门徒雅各劝谕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雅各书1:19)当然,“听”的意思不仅是听见字词而已;这意味到要明白对方的思想。

因此,你若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与成年人分享,你大可以这样行,但目的不是要争辩而是要聆听和学习。彼此的意见若不相同,可以自我检讨一下。‘我与之谈话的人所具备的经验是我所无的吗?他所知的是否比我多?若然,他所知的是什么?他的环境、教育或背景与我的不同吗?在什么方面?’这样的检讨会帮助你较易接受别人的教益。

毕竟,人生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学习的。这牵涉到要继续调整自己的观点、主张、意见以及保持虚心。你若已过了20岁,便知道此说的真确;你很可能会同意你在十余岁时的观点有些已随着你年龄渐长而大为改变了。曾有人说,从不改变的人可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因此切不可未到期便“死去”。

要进步!

将近2,000年前,一位年长的男子教导他的青年朋友说:“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榜样。”这位成年人,基督的使徒保罗,以提摩太的福利为念。借着立下优良榜样和逃避“少年的私欲”,提摩太得以成为别人所容易了解和接纳的人。——提摩太前书4:12;提摩太后书2:22。

我们大家——年轻的或年长的——都能从这件事学到心得。我们若渴望受人接纳和了解,就不应要求别人“接纳现时的我”。反之我们应该甘愿在品格和行为方面作出积极的改变,使别人乐于接纳我们。

因此,你若在生活上有些不断为成年人所误解的地方——衣着或打扮,选择朋友或娱乐——至少要甘愿忠实地考虑一下比你年长和经验丰富的人的建议而作出改变。这可以帮助你“锉去锋芒”而不致成为成年人觉得难于喜爱和无法欣赏的人。

寻求真正的了解

你可以肯定,世上有些对你真正关怀的成年人存在。且以西德一位名叫罗伯特的青年为例。他十余岁时在写给守望台社的信中说:“我在成长期中的一切所为无不困难。家课永远做不完。精神无法集中。既没有朋友,也不获父母信任。我既不听话,也漫无秩序。我一度曾企图自杀。后来我结识了耶和华见证人。这是多大的福分!我学会了对自己和别人作忠实的观察。我发现了一样最美丽的东西——爱。”

在寻求爱与了解方面,你也许经历到失望。但千万不要放弃。你若锲而不舍,便会找到真正的良朋,甚至可在成年人当中找到,尤其是在基督徒小组当中找到。你会发现真正的朋友好像隐藏的珍宝,初时也许看不见,但一经发现了之后就会光芒四射。

正如罗伯特发现,学习关于耶和华的知识和努力与耶和华保持亲密关系会使你获得真正的裨益。即使受人误解,你也可以在祷告中放胆“把……重担卸给耶和华”。他是个了解人的良朋。与你所认识的某些人不同,他永不会太忙而不听你的难题,不论难题看来多么微不足道。他不会只给你部分的注意,也不会长篇大论地向你说教。最好的是,他会作出反应。他那予人安慰的应许是:“[他]必抚养你。”——诗篇55:22。

[第14,15页的图片]

要愿意倾谈……敏于聆听

爱是恒久忍耐和仁慈的。爱不嫉妒,不自夸,不自大,不做不规矩的事,不求自己的利益,不发怒。它不计较所受的损害。它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它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期,凡事忍耐。爱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13:4-7,《新世界译本》。

    中文简体(广东话)出版物 (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广东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