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与的快乐因受惠者的感激而提高
现在且回顾一下第一篇文章所提及的新婚夫妇。你能见到他们私下审视所收到的礼物,评论每样东西是否适合他们的需要吗?你能看到新娘仔细地把床单和枕头套放在一个容易伸手取到的架上,碟子放入橱柜里,银器放入抽屉内,面包烘炉放在橱桌上供每日之用吗?
他们一起小心地把每幅画放在适当的地方,时钟摆在最方便之处。他们把新的桌布铺在旧的餐桌之上。餐巾放入巾环里,多添一点高贵意味。
他们特别喜欢的礼物是——一架电动开罐机。新娘希望时常使用这个小电器。它是一位密友所送的,他们知道她本来买不起这件东西作为自用。这张床单是一位手部患了关节炎的老姑母所织的。姑母必定花了多个月的时间去完成那么美丽的针织手工。多大的爱心表现!
他们珍视每一件礼物。把任何物品拿去掉换其他东西或现金吗?绝不会!现在要做最富于爱心的部分了——他们对送礼者表示谢意。他们会拨出时间这样行吗?
你曾收受过一份物质的礼物吗?不论礼物是贵重抑或廉价的——一束花、一篮水果,或者一盆简单的盆栽。你生病无力作事时有好友为你清洁屋子,为你的家人弄膳吗?你有感谢他们吗?
“谢谢”一词是多么简单。只要呼一口气就说得出来。可是这种表示多么时常被人漠视。有一次,一位计程车司机把乘客遗留在车厢的钱包交还给后者。多大的恩惠!但物主收回钱包时却不发一言。可想而知,计程车司机被这种忘恩负义弄到多么丧气。他叹道,“但愿那家伙说句‘谢谢’就好了。”
本刊有一期曾报道说,一群中学生组成一个俱乐部,目的是要协助他人。文章说,“他们协助汽车在路上失灵的驾车人,帮他们转换泄气的轮胎,在汽油出乎意外用尽时给予汽油,以及在其他方面帮助他们。”“他们的服务并不收费。他们只要求驾车人写封‘谢’函给他们存入俱乐部的档案。”结果如何?俱乐部的代言人说:“虽然我们俱乐部的记录表明,自创立后的两年以来,我们曾经协助过150个以上的驾车人,但直至今日,我们只收到两封信。”
若有人救了你一命,你会对这人表示多么感激?请想像这人给了你一份多么贵重的礼物!可是,有一个人曾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一艘将沉的船的乘客,把17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事后他筋疲力尽,要人抬返家里。几年之后,有人问他对那次勇敢救人留下什么特殊的记忆,他答道:“先生,我只记得一件事,就是在我拯救的17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向我致谢。”
为了一个仁慈的举动、一件礼物或生命的恩赐说声“谢谢”是软弱的表示吗?这些人会为自己的生命感谢伟大的赐生命者耶和华上帝吗?他们若不感谢眼所能见的恩人,又怎会感谢眼所不能见的那一位?——约翰一书4:20。
因此,今日许多青年人觉得很难为了接受的礼物或仁慈举动作出衷心的感谢又何足为奇?作父母的若不肯说“请”或“谢谢”,儿女无疑也不会这样行。
缺乏感激之心乃是我们今日所处的“末世”的特征之一。使徒保罗警告说:“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忘恩负义。”——提摩太后书3:1,2。
怎样表示感激
道谢卡的设计和销售是一门大生意。许多卡片设计得情辞俱佳。购买卡片寄给送礼或施惠的人实在方便不过。但除此之外,加上个人的笔触,例如亲自写几句感激的话,或者说明多么欣赏所收到的某件礼物,自其所得的喜乐或预期在使用时所得的喜乐,岂不是爱心和仁慈的表现吗?
同时,倘若可能,用口头说句感谢的话,或以握手、拥抱、或其他姿态表达感激之情,岂不深受施与者所赏识?我们若抱怨没有时间去这样行,那么请想想施与者为我们而耗费的时间、金钱和努力。施与者从施与所得的快乐无疑会因我们表示感激而提高。
我们最好把世上最伟大的施与者耶稣的话谨记在心:“施与比领受更为快乐。”(使徒行传20:35,《新世》)不久,在未来地上的公义乐园里,全地的居民不但会为了所享的生命恩赐而天天感谢耶和华上帝,且会为了邻人的仁慈之举而彼此表示出于爱心的体会。愿我们现在就表示感恩之心以期获致耶和华与邻人的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