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问……
我怎样才能改善谈话的技巧?
年轻的莎伦是个天生敏感和羞怯的女孩。她在接受《儆醒!》杂志代表访问时自认:“有人介绍我认识别人时,我不知说些什么才好。我不想因为说错了话而惹恼别人。”对于像莎伦一般的羞怯青少年来说,与别人交谈需要作出很大努力才行。
此外,种族不同也可能造成沟通的障碍。请考虑一下南非黑人青年卢卡斯的例子。他加入了本刊当地文字版本的印刷工作,同事包括许多不同种族的人。他解释说:“我有点不知所措,一个黑人竟然与白人坐在一起同桌吃饭。前来这里与白人住在一起使我感到不安,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我怀疑自己的言谈是否会受人接纳,克服这种感觉是需要时间的。”
甚至在同一种族之内的人,有时也有沟通的障碍。正如南非一个名叫皮雅特的青年忆述:“我在农村中长大,后来家人迁到镇上居住。我能够谈论农村生活,但这与市镇生活大异其趣。我发觉自己只能战战兢兢地聆听朋友谈话而默不作声。”
你若有与上述例子类似的难题,你可以怎样应付呢?
克服怕羞心理
你和一群人共处时有局促不安之感吗?你大可以放心,这其实是成长过程的普遍现象。十余岁是一段自我意识的时期,这时青少年非常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想法。他们许多时避免成为别人注目的中心,并且尽量少开口说话。
莱克(Tony Lake)博士在所著的《孤寂》一书中解释:“羞怯是一种保护。怕羞的人可以避免犯错,因为害羞使这样的人不敢冒险去做一些看来或听来愚昧的事。”只是想到参加谈话就可以使羞怯的人紧张到冒汗!他们设法提起勇气说话。即使发言也词不达意。听者可能表示困惑,甚至笑起来。你若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办呢?
莱克博士解释说:“答案是,给自己一点时间,不要误以为自己在基本上有点不妥。我们应该集中精神聆听别人谈话,直至感到自己有话可谈为止。”(参阅雅各书1:19。)这种积极的方法曾经帮助过许多人,例如害羞的艾琳。她解释说:“我小心聆听别人谈话,向别人学习。然后作出研究和调查,以期知道多一点资料。同样的话题若再度出现,我就有话可谈了。”
你若被人误解又如何?
有时你诚恳地努力与人交谈,但却引起消极的反应;你的意思被别人误解了。不过,别把这样的事看得太严重,以致匆匆退回沉默寡言的壳里。传道书7:9说:“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圣经的记载透露,古代的大卫在年轻时曾受人极端误解。大卫的父亲叫他把食物送到在以色列军中服务的兄弟们那里。大卫抵达时震惊地听到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对以色列人肆意讥嘲怒骂。他问旁边的兵士:“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上帝的军队骂阵吗?”大卫的长兄以利押听见这话就向他发怒。他错误地判断弟弟前来的动机,说:“我知道你的骄傲和你心里的恶意,你下来特为要看争战!”——撒母耳记上17:26-28。
也许你受过别人类似的误解。若然,不要让这件事令你心灰意冷。正如大卫的良好动机不久就显示出来,同样,你在改善谈话技巧方面所作的诚恳努力终必获得酬报。圣经向我们保证说:“善行也是明显的。”(提摩太前书5:24,25,《新译》)因此,要继续努力。
需要有体恤之心
可是,你可以怎样着手呢?巴克(Larry L. Barker)在《沟通》一书中说:“最有成果的沟通方式乃是体恤之心的交互作用。体恤之心意味到对别人的深切了解,对别人的思想、感受和痛苦具有同感,同时也分享别人的喜乐。”表现这种品德的杰出例子是耶稣基督。有一次,他和两个门徒开始谈话,当时这两人正为耶稣的死而伤心。复活后的耶稣隐瞒了自己的身分,问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呢?”——路加福音24:17。
两人对这个“陌生人”还未知道在耶路撒冷发生的惨剧表示惊异。耶稣再问道:“什么事呢?”接着他们作了一段生动的谈话,后来其中一个门徒说:“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路加福音24:13-32)不错,耶稣曾经与人作过多次美好的交谈,因为他留意聆听别人说话,并且表现体恤之心。——约翰福音4:7-26。
与人攀谈
请留意上述的谈话是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去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开始谈话的极好方法。当然,想出一个自己深感兴趣的话题来发问是相当容易的事,但此举未必时常能导致生动的交谈。要记住,圣经劝我们“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立比书2:4)是故,你所需要的是:想出一个问题是你的谈伴乐于作答的。这样行要有体恤之心才行。你也许不得不拣选一个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问题,可是,你却很可能引发热心的反应,同时获知一些宝贵的资料。
作家唐纳森(Les Donaldson)曾列出“开始谈话的十个简易方法”,其中七项建议与提出问题有关,例如问及谈话对手的背景、请求指教、请求帮助、征询意见、恳请评价、询问当地习俗或当地餐馆等。不论问的是什么,发问时应该态度诚恳,同时要留意怎样聆听。(可参看路加福音8:18)你若任由自己心不在焉、游目四顾,答话者就可能怀疑你对他所说的话是否真有兴趣去听了。
唐纳森对开始谈话的其他三项建议是:评论当地发生的事;谈论某些你认为值得赞扬的东西,例如风景或称道别人。《谈话魔术》一书的作者说:“你若留意找寻别人值得称道的优点,你肯定会有丰富的收获。”但他同时提出警告说:“别人会看穿口不对心的恭维,他们不会和没有诚意的人交谈得很久。”
不论你拣选什么题目作为谈话的“引子”,持续的努力通常会带来结果。例如本文开头所提及的莎伦,她现年22岁,在克服羞怯方面已有显著进步。自两年前接受访问以来,她已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的全时服事者,每年以超过1000小时上门探访陌生人及与人开始圣经讨论。至于卢卡斯和皮雅特,他们在南非的守望台分社从事印制圣经书刊的工作已有多年时间,你会发觉很难相信他们曾经一度有过无法与人交谈的难题。
是故,你若为了某些理由自觉难以与人交谈,千万不要灰心放弃;要给自己一点时间。要留意听别人说话。研究和阅读最新的时事话题会颇有帮助。培养谈话的技巧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同时也为别人增添乐趣。
[第14页的图片]
要刻意作出努力去加入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