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东西方同病相怜
《儆醒!》杂志驻日本通讯员报道
“我也要退休不再工作!”一位刚从日本一间大贸易公司退休的行政人员听见这句话,令他大感意外。他的妻子不愿再做他的配偶和管家。日本正兴起了一股离婚热潮,奇怪的是,这股热潮竟然席卷中年和老年人。在50至60岁的夫妇当中,离婚的个案在20年间增至以前的三倍。看来他们认为,抛弃婚姻乃是寻找较快乐生活的最后机会。
在年龄组别的另一端,有许多年轻的夫妇在蜜月期间对配偶大感失望,于是决定采取“成田式离婚”。成田是东京的国际机场,所谓成田式离婚便是,新婚夫妇一返抵成田机场,便立刻跟对方和婚姻挥手作别。事实上,在日本每四或五对夫妇,就有一对打算离婚。他们把离婚视为导至较快乐生活的门户。
甚至在依然重视中国传统美德的香港,离婚率在1981至1987的六年间上升了一倍有多。在新加坡,从1980到1988年间,回教徒与非回教徒当中的离婚率增加了差不多百分之70。
无可否认,在东方国家,女子的观点一向受到压抑。举例说,在古代的日本,丈夫只消写“三行半字”,便可以把妻子休掉。他只需写下一项三行半长的休妻声明,然后把它递给妻子。在另一方面,妻子却无任何离婚捷径,惟一的方法便是离开虐待妻子的丈夫,逃到收容妇女的庙宇里躲起来。由于无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妻子不得不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甚至要对丈夫的婚外情视而不见。
今天,很多事业心重的丈夫差不多遗弃了自己的家庭。他们看不出为公司废寝忘餐有什么不妥。由于过分专注于工作,丈夫忽略了与妻子沟通的需要,以致把她仅视为一个不用支薪的厨子、清洁工人和洗衣女佣。
然而,由西方输入的思想正在改变东方妇女对婚姻和婚姻生活的看法。《亚洲周刊》(英文)评论说,“无可否认,妇女‘解放’乃是导致亚洲离婚率激升的单一最大因素。”新加坡家庭指导护理中心的董事杨东尼说:“跟以往相比,现在妇女更坚持享有本身的权利,并且更留意自己的尊严。她们不再愿意低首下心、逆来顺受了。今日的妇女有较多的选择,对忽视和虐待也较不甘愿忍受。对于那些未能寻得婚姻幸福的人来说,离婚是一项可行的选择,特别是鉴于这个世界跟25年前已大为不同,一般人已不再视离婚为一件羞耻的事了。”
在过去四分一个世纪,西方国家也经历到一项重大改变。塞缪尔·H·普雷斯顿将这项改变称为“在过去20年来,令美国家庭分崩离析的大地震”。1985年,在拥有18岁以下的儿女的家庭当中,大概有四分之一属于单亲家庭,大部分是由离婚促成的。有关人士预测,在1984年出生的儿童当中可能有百分之60会在18岁前便住在单亲的家庭里。
随着婚姻制度变得愈来愈脆弱,离婚真的是通往较大幸福的门户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看看有些什么因素导致人把离婚视为解决家庭难题的万灵药。
[第12页的附栏]
“同居式离婚”的苦果
在实际离婚的个案数字背后,潜伏着许多在“休眠状态中”的离婚。在日本,由于许多妇女依然在经济上倚赖丈夫,并且受到男人至上的历来传统所辖制,夫妇可能勉强继续同居一室,这种情况称为“同居式离婚”。在这种情形下,妻子倾向于将全副精力用来养育儿女。这样的母亲时常过分保护儿女,以致孩子后来很难学会独立。
由于这缘故,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室之后,有许多会患上所谓的“不抚摸综合症状”。他们从不轻怜蜜爱地抚摸妻子,甚至在结婚多年之后也不愿这样行。他们患上有人称之为“我爱妈妈”的病症,并且时常是奉母之命成婚的。根据《朝日晚报》报道,婚姻顾问奈良林祥博士说,在过去十年间,这个难题日益严重,有数以万计的男子由于害羞的缘故而不敢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