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香料之岛”
《儆醒!》杂志驻肯尼亚通讯员报道
离中非洲东岸三十五公里的岛屿便是桑给巴尔。它的四周被暖和清湛的印度洋所包围,岛上满布白茫茫的海滩,加上山峦起伏,棕树随风摇曳,桑给巴尔岛委实是风景如画。它虽然面积细小,最长之处仅为85公里,最阔处为39公里,但却在非洲历史上扮演一个重大角色。
多个世纪以来,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亚洲人、北美洲人,当然也有非洲的本土人曾相继到访桑给巴尔。当时最吸引人的是利润丰厚的贩奴贸易。商人和探险家也从当地取得供应物资。事实上,大部分十九世纪到非洲的欧洲探险家也曾经过这个海岛!所以难怪它被称为非洲的大门。
丁香用途广泛
在18世纪的上半叶,亚曼王萨伊·塞尔离开自己在波斯湾的故乡而在桑给巴尔定居。他成了该岛的统治者,并且下令阿拉伯的园林东主停止种植椰子而开始种植一种利润较高的农作物:丁香。到他晚年的时候,种植丁香的利润已仅次于贩奴和象牙贸易。后来贩奴贸易被废除,桑给巴尔便成了著名的香料之岛。今日,该岛是全球丁香的主要来源地。
丁香其实是一种热带常绿树晒干了的花蕾,树的学名是Eugenia caryophyllata。在桑给巴尔,丁香树平均高约9米。人们通常会在花蕾长至红棕色,大小约为1.3厘米时便收割。一株坚壮的树可以出产多至约34公斤的花蕾。收割后,人们会将花蕾铺放在炎热的阳光下晒干。
丁香由于气味芳香浓郁,所以主要作为烹调之用。肉类菜蔬加上了丁香,便倍添可口。或者你可以轻轻的将四至五粒丁香压碎,然后放入沸水中,便可泡成一杯香料茶!在严寒的冬季,你可以将红葡萄酒加热,放入几粒丁香,便成了一杯令人舒畅的饮品。有些人也会利用丁香来使浴室保持气味清新。方法是将约20粒丁香插进橙里,然后挂在浴室约一星期。当地牙医也利用丁香油作为止牙痛的麻醉剂。丁香亦可用作漱口水和香水。难怪这个小岛以香料驰誉世界!
当地居民
桑给巴尔真正吸引人的是当地的居民。在你踏足该岛的那一刻,你便会受到桑给巴尔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看来生活优游,喜爱聊天。在交谈期间,他们会不停的握手,有时十分钟内便握手三四次。这是他们在谈到一些有趣的事时发自内心的反应。
如果你登门造访,一定会受到他们人所共知的慷慨接待。他们通常都会用最好的东西款待宾客。即使在进膳期间有不速之客到访,这也不成问题。他可以跟主人一起吃个痛快。这种好客的精神实在是圣经时代的写照。——可参阅创世记18:1-8。
桑给巴尔人通常都打扮得色彩鲜艳、奇特耀目。妇女们在出外时会穿着布比(buibui),这是一件披肩形的长袍,可以将头至脚踝都遮盖起来。饶有趣味的是,她们有时会在长袍内穿着一条西裙。男士们则穿着一件卡朱(kanzu),这是一件白色或彩色的长袍。他们也会戴一顶编织帽,叫做科菲亚(kofia)。
在桑给巴尔市内称为石城的古镇漫步,人会觉得自己仿佛回到古代的日子一般。像迷宫般的大街小巷都没有行人路。许许多多商店的大门就设于街道之上!路上也有不少摊贩,其中有些在售卖卡霍华(Kahawa),这是一种含有姜味的阿拉伯甜咖啡。
人实在无法用言词或图片将桑给巴尔的美适当地描述出来。的确,除了“香料之岛”的美誉之外,它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向往的特色。
[第16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桑给巴尔
[第17页的图片鸣谢]
Africa and border map: The Complete Encyclopedia of Illustration/J. G.Heck